浅谈职高语文教学与生命教育的有效融合

来源 :考试周刊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jdalian1417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在现实生活中,我们常常看到职高学生对生命缺乏清醒的、正确的认识。如果我们教师听之任之,那么中国的职业教育将如何发展?这是一个发人深醒而又亟待解决的问题。作为职高的语文教师,我们如何利用语文教学让学生树立科学的生命观就成为一项迫切而重要的任务。职高语文教学应以生命教育为本位,培养学生健全的人格,进而形成科学的生命观,让语文教学与生命教育有效融合来促进学生的终身发展。
  关键词:职高语文教学;生命教育;有效融合
  2012年10月,院桥中学初二学生用刀捅死两名、捅伤一名初三学生的事件一度让我们台州教育界胆战心惊。其实,几十年来对宝贵生命的践踏屡屡发生在学生身上:云南大学学生马加爵杀死四名室友事件、中科院博士孟懿跳楼事件、“好学生”徐力杀母事件、西安音乐学院学生药加鑫用轿车撞死人事件、清华大学学生刘海洋用硫酸泼熊事件,甚至每年大中小学生的自杀事件等等,都引起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他们对生命的过激行为使我们触目惊心,不断给社会敲响警钟。痛心之余,我们不禁会思考:现在的学生到底怎么了,他们对生命怎会如此轻贱呢?作为职业高中的语文教师我们应该做些什么,应该在课堂上讲些什么呢?
  众所周知,没有生命的存在,一切教育都免谈。而职业高中的学生,由于他们多数在小学、初中得不到老师同学的赏识,加上中考的失利,应试教育的失败,自信心普遍不足,特别是遭受挫折时心理的承受能力相对更差。当面对矛盾时,他们往往采用片面的、偏激的手段去解决,所以在教学中对他们渗透生命教育,让语文教学与生命教育有效融合就显得尤为迫切,尤为重要了。
  《职高语文新课标》指出:“语文教学要重视培养学生高尚的情操和健康的审美情趣,使学生形成正确的人生观和积极的人生态度,要把这些内容贯穿于日常的教学过程中,促进学生的终身发展。”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也宣称21世纪教育的“四大支柱”就是学会求知、学会做事、学会共处、学会做人。这四大支柱是当今世界教育界普遍关注的,也是我国新一轮课程改革所大力倡导的。那么,在平时的语文教学中我们要如何充分利用语文这门学科的特殊优势,形成学生良好的道德品质、健康的人格、科学的生命观呢?鄙人从事职高语文教学十六年来,经过长期的思考和实践,觉得下面的方法切实可行:
  一、 在职高语文教学中,教师应用正直的人格去影响学生,使学生的人格朝健康的方向发展
  教师应关注每一位学生的成长,为学生的健康发展营造良好的社会环境。首先,作为教师的我们必须具备正直的人格。大圣人孔子曾说“君子怀德”,意思是教师自身应有正直的人格,才有资格去教育学生。人格教育,对人的转化作用是持久的,强有力的。其次,作为教师不仅要“怀德”,更重要的是要以课堂为阵地,用高尚的人格理念去影响学生,促进学生科学生命观的形成。如在教授职高课文《鸿门宴》时,文中主要人物项羽所表现出的性格是多方面的,但其宽容大度、光明磊落的性格是令人钦佩的,是值得我们学习的。因为英雄的魅力在战场而不在暗杀,让学生认识项羽人格魅力的价值就在于此。俄国教育家乌申斯基说过:“在教育工作中,一切都应建立在教师人格的活的源泉中才能涌现出教育的力量。”如果没有教师对学生人格方面的直接影响,就很难有学生科学生命观的形成。社会学表明,一切师德都基于教师的人格,我们的语文教学也应是培养学生人格的教学。人格教育的目的就是要实现人格的再生或迁移,使学生的人格朝健康的方向发展。
  二、 在职高语文教学中,教师应充分利用教材内容,挖掘其内涵,时时体现以形成学生科学生命观为本的教育教学理念
  在教学过程中,我们应充分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和主体人格,从主体的自主性、主动性和创造性思维等基本结构出发,充分发挥学生的感知、想象、体验、内化的过程,时时体现以形成学生科学生命观为本的教学理念。事实上,现行的教材和文学读本也给了我们巨大的空间。例如,在学习《沁园春·长沙》一诗时,通过读、记、默写对文章描写的景物和作者歌咏的同学少年进行剖析解说后,可以把诗歌留白的记载形象化、情节化,甚至还可以播放《恰同学少年》这部优秀的电视剧,让学生们体会当时社会的黑暗,并感知那帮与他们年龄相仿的同学少年身上所展现的革命乐观主义精神和积极进取精神。这种形象化、情节化的教学既符合职高学生的身心特点,也会让学生在独立的思考与感知革命家积极进取的精神后,把所见所闻所思内化为自身的情感需求和精神人格,从而达到自我升华的目的,为其科学生命观的形成奠定坚实的基础。
  三、 在职高语文教学中,教师应提高学生的文学素养,更应注重培养学生高尚的品德和正确的人生观
  中国上下五千年的历史告诉我们做人最重要的是品德。有好品德的人才能报效国家,才能“仰不愧于天,俯不怍于人”。在教学中,作为语文教师的我们应抓住课堂教学中稍纵即逝的时机来引导学生。但在实际的教学中,我们经常会看到很多教师为了完成教学目标,只知一味地赶进度,对于书本中涌现出的德育素材视而不见,因而丧失了对学生进行良好教育的契机。我们不妨大胆地在课堂上转变教学观念,对学生经常进行正确的人生观教育。有高尚品德的人在我国文学史上灿若繁星,都是我们学习的楷模:“三皇”之神农氏为救黎民百姓脱离疾病,遍尝百草差点被毒死,从而开启中医之门,泽被万世;“五帝”之舜以德报怨,从宽容后母到惠及百姓,才有“唐虞盛世”的完美呈现;千古一相之诸葛亮接受刘备的嘱托后,鞠躬尽瘁,死而后已,忠义冠绝天下;毛主席一家为了穷苦百姓翻身解放,为了新中国的建立牺牲了七条宝贵而鲜活的生命……当然,无德之人也被钉在历史的耻辱柱上,庞涓妒忌孙膑最终“死于此树下”,让世人耻笑;秦侩残害岳飞,死后臭名昭著,遭世人唾弃;袁世凯醉心于帝国梦,终究在人民的骂声中绝望而死……所以,作为职高学生,只有具备高尚的品德才能远离平庸,远离罪恶。
  虽然语文课本中的德育素材比比皆是,但我们不能强行灌输给学生。我们应让学生在课堂学习中自己去感受,去领悟,潜移默化地滲透到学生的心灵深处,从而培养学生高尚的品德,进而形成其正确的人生观。在课堂上,老师有时写的一句名言,举的一个实例都能够让学生感到震撼和刻骨铭心。这样,让语文教学与生命教育相融合就显得正常而自然了。那么,语文课本中出现的英雄形象成为学生人生道路上学习的榜样,立德树人,培养学生正确的人生观就没有想象中难了。   四、 在职高语文教学中,教师应对学生进行挫折教育,让学生拥有战胜困难,积极向上的人生态度
  现在的学生几乎都在爸爸妈妈、爷爷奶奶、外公外婆的精心呵护下成长,他们不知道什么是挫折,不愿受任何委屈。一旦这样的学生遭遇人生道路上的坎坷和挫折,其心理素质和战胜困难的结果可想而知。因此,在语文课堂中渗透一些挫折教育对他们来说是受益匪浅的。现行的语文教材、课外读本对学生进行挫折教育的案例也不少。比如在介绍著名历史学家和文学家司马迁时,我是这样教学的:司马迁的《史记》被鲁迅称赞为“史家之绝唱,无韵之《离骚》”,但是他的一生却是非常坎坷和曲折的。在他开始撰写《史记》时,因为“李陵之祸”而触怒了汉武帝,被处以宫刑,这使他的身心遭受了巨大的伤害。他痛不欲生,可还是忍辱负重,以极大的毅力完成了中国历史上最有价值的史学、文学巨著《史记》。当学生了解到司马迁悲惨的遭遇后,心灵上或多或少会有所触动,此时,我再趁热打铁出了一道思考题:“如果我们的学习和生活也遇到了困难和挫折,我们将如何面对呢?”让学生在课堂上进行讨论,许多学生都积极踊跃地发言,“无论我们今天遇到什么困难,考试不及格,犯了错误,挨了批评甚至学习和生活中受了不公平的待遇等等,与司马迁的遭遇相比,都是微不足道的!我们应该在以后的学习和生活中坦然面对,心平气和,积极向上!”通过对司马迁的学习,很多学生对挫折有了一定的认识和理解。这节课后,有的学生在周记中这样写道:人的一生会经历许多的磨难,有的人在挫折面前退却了,最终一事无成;有的人与挫折進行了不屈不挠的斗争,最后获得了成功。纵观我国上下五千年,很多名人都是在逆境中奋发图强,勇敢拼搏,最终取得了巨大的成就。“文王拘而演《周易》;仲尼厄而作《春秋》;屈原放逐,乃赋《离骚》;左丘失明,厥有《国语》;孙子膑脚,《兵法》修列”……这些都说明遭遇挫折不一定就是坏事,对于有抱负,有毅力的人来说它是前进的动力。古人的这种面对挫折,积极向上的人生态度是最值得我们学习的。当我们遇到困难时,我们也不能被困难吓倒,要想方设法去战胜它,心态平和地去面对社会,面对未来,永远不要丧失对生活对学习的信心。
  五、 教师利用课堂教学培养学生树立科学生命观的同时,也应让自己成为学生的表率
  被誉为“万世师表”的陶行知先生说过:“要学生做好的事,教师要躬亲共做;要学生学的知识,教师要躬亲共学;要学生守的规矩,教师要躬亲共守。”你想让学生有正确的人生观,自己首先得要做好表率。一位好老师必须要与学生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学校是育人的场所,每位学生都有同等的尊严。教师是学校里最重要的师表,是学生最直观的最有效的模范。我们的一言一行直接感染和影响着身边的学生,在课堂上如此,在课下亦如此。例如,中午起风了,校园里有许多外面和角落里刮进的纸屑和塑料袋,一位老师指手画脚地让学生快点捡一捡,而他自己却走掉了。而另一位老师却一句话没说,走过去,把纸屑和塑料袋捡起来放进了垃圾箱,他身边的同学也迅速弯腰随老师一起捡完纸屑和塑料袋并送进垃圾箱。人们常说:“身教胜于言教”,教师做学生的模范就应当在方方面面、时时处处做出表率,干出样子。在日常生活中我们教师也应是一位热情洋溢,乐观向上的人,对生活充满激情,言行举止恰到好处,用自己的活力深深地吸引学生,激发他们对学习、对生活的热爱。在课堂上,在课外,我们都不要一味地对学生进行说教,而要用激励、赞美去感染学生。成长中的学生最需要来自老师的赞美,哪怕是一个赞许的眼神,一个简单的“好”字,一个温暖的微笑,一个轻微的抚摸,都能让学生捕捉到。学生就是在教师的赞美和他人的认可中慢慢将人生定向,朝着真善美的方向发展。教师应学会时时处处,宜时宜情地赞美学生,鼓励学生,做学生的知心朋友,与学生建立平等的师生关系,创造一种民主和谐,相互尊重,相互信任的教育气氛,把无私和关爱留给学生,从而使他们“亲其师而信其道”。
  最后,当前的语文教学改革正逐步深入,给我们影响最深的应是教育理念的更新。作为职高的语文教师,我们了解到新课标对语文教学功能的取向也发生了变化,明确提出语文课程的功能,已由单纯的知识传授逐渐转向引导学生学会学习、学会做人、学会生存。而且语文学科本身具有综合性、前瞻性、广泛性、艺术性和实用性等特点,也是职业高中所设置的基础性和工具性学科。在今天这个竞争空前激烈、信息爆炸的社会大环境下,语文学科能够从上下五千年的发展演化过程中告诉我们做人的真谛,也是学生树立正确生命观的基础学科。我们要充分借鉴前人的宝贵经验和沉痛教训,少走弯路、绕开陷阱、多寻捷径,才能学有所用,报效祖国,建设和谐社会,共圆中国梦!
  参考文献:
  [1]腾飞.学生人生观的培养[M].东北师范大学出版社,2010.
  [2]柳秀梅.决定一堂课的关键[M].东北师范大学出版社,2010.
  [3]孙云霄.尊重生命自我成长的语文教学[M].西南师范大学出版社,2013.
  [4]林珍.好学生是这样培养出来的[M].现代出版社,2011.
  作者简介:
  陈名莉,中学一级教师,浙江省台州市,浙江省台州市黄岩第二职业技术学校。
其他文献
该文掉出了一种用于判断功率开关管既损耗的新方法-轨迹法,使它得用普通示波器观察功率开关管的损耗成为可能。实验结果表明,该方法具有较强的实用性。
摘 要:作文是语文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贯穿着整个学习过程始终,兴趣是学习的催化剂,是学习的动力,激发学生的习作兴趣是提高学生写作水平的关键,只有教師认真钻研教材,探讨习作教学方法,激发学生的习作兴趣,才能提高学生的习作水平。  关键词:习作;兴趣;阅读;批改  作文是语文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贯穿着整个学习过程的始终,是学生听、说、读、写能力的综合表现。春秋末期伟大的教育家孔子曾说:“知之者不如好之
探究土壤浸制液是粤教版五年级《植物只喝水就够吗?》一课中的教学重难点,在课堂教学中我们不断总结、反思,并对土壤浸制液的探究活动进行改进、完善,教学效果提升明显,现结
摘 要:“因材施教”的教育教学理念对语文课堂教学实践的作用是明显的。在整个教学过程中,大体可以从课堂提问上分层次、课堂评价上有针对性、作业布置上分梯度与培养语文“偏才”四个方面对因材施教的应用进行研究,详尽地分析因材施教的具体实施及效用。  关键词:因材施教;中学语文;教学  在一切教学法中,因材施教可以称为教学的总原则。材,指的是认知水平、知识能力、性格特征等方面均有差异的学生。不同的学生有不同
将尺度综合归结为圆、直线轨迹包络圆的逼所问题,对于不同类型四杆机构的轨迹综合,提出统一的误差评定方法,建立统一的优化模型.为克服初始值选取和获得全局最优解等难题,采
通过图像自动处理与识别,根据连杆曲线的扫描图像得到曲线的图形特征参数,与数据库中的同类型曲线进行模糊匹配,综合出近似实现目标曲线的多种四杆机构.该方法具有自动、方便
文言词汇的教学可以采用联系推断法.联系字形推断,联系古今推断,联系语境推断,联系句式推断,在多方联系中巧妙推断词义,让文言词汇的教学充满趣味且效果明显.
该文用轨迹圆法对作者研究的新型6-RTRT并联机器人进行了位置逆解分析和求解。并求出了雅可比矩阵和速度正逆解方程。
会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