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高层建筑抗震的结构设计探讨

来源 :城市建设理论研究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uck88888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本文主要介绍桁架转换层结构设计原则及要求,并对梁式转换层、单层钢桁架转换层和迭层钢桁架转换层的受力特点进行对比,分析其影响因素,为高层建筑提出相对的方案。
  一前言
  目前高层建筑中,梁式转换层结构应用最为普遍,其主要优势是实现了垂直转换,但如果在托柱形式的梁式转换层中,如果转换梁跨度很大,承托层数较多时,其上部框架柱传递下来的竖向荷载将会很大,就会导致转换梁的截面尺寸过大,实际实施中应用就必须考虑到这点。另外,采用转换梁也不利于大型管道等设备系统的布置,不利于该转换层建筑空间的充分利用。因此,有必要寻求新的转换结构形式来替代转换大梁。理论分析和工程实践表明采用单层或迭层桁架结构替代转换梁作为转换层结构是一种较为可行的方案。
  二桁架转换层的主要形式
  桁架转换层分为单层桁架与迭层桁架,其中又包括斜腹桁架和空腹桁架。空腹桁架又包括等节间空腹桁架,不节间空腹桁架,混合空腹桁架。桁架转换层构件可用钢筋混凝土结构、预应力结构、钢结构,在实际工程中精架式转换结构多采用混凝土结构或预应力混凝土结构,对于大跨度钢桁架结构转换层,虽然传力明确,传力途径清
  楚,但构造和施工复杂,实际结构并不是很多,做的实验也比较少。采用斜杆桁架、空腹桁架或迭层桁架作转换构件时,桁架下弦宜施加预应力,形成预应力混凝土桁架转换构件,以减小囚桁架下弦轴向变形过大而引起精架及带桁架转换层高层建筑结构在竖向荷载下次内力的影响和提高转换桁架的抗裂度和刚度。采用转换桁架将框架一核心筒结构、筒中筒结构的上部密柱转换为下部稀柱时,转换桁架宜满层设置,其斜杆的交点宜为上部密柱的支点。采用空腹精架转换层时,空腹桁架宜满层设置,应有足够的刚度保证其整体受力作用。
  三转换层结构的设计原则
  ⑴转换层的一般设计原则①减少转换。布置转换层时,当上下主体是竖向结构时,尤其对于有框架核心筒结构中核心筒的情况时,应该注意使尽可能多的上部竖向结构,并且能向下落地连续贯通。②传力直接。传力直接能够对整体结构有很好的转换作用,布置转换层上下主体竖向结构时,应该尽量避免多级复杂转换,这样使水平转换结构传力直接,而且慎重采用传力复杂、抗震不利的厚板转换,如上下柱网确实无法对齐时,尽量采用箱形转换。③强化下部、弱化上部。a应尽量强化下部,一般而言是指侧向刚度,而弱化下部主要是指转换层上部结构侧向刚度,这样的意义在于使转换层上下主体结构侧向刚度尽量接近、平滑过渡。设计时,应合理控制转换层上、下结构侧向刚度比的取值。b应尽量强化和提高下部结构抗震承载能力和延性。避免罕遇地震作用下下部主体结构破坏,同时应注意保证转换层上部l~2层不落地剪力墙的承载能力和延性,避免重力荷载和罕遇地震作用下不落地剪力墙根部的破坏。注意和加强下部框架梁、上部连梁的延性,适应罕遇地震作用下的塑性铰发育发展耗能的需要。
  强化下部结构的具体措施应该视具体情况而定,对于带转换层的剪力墙结构或简体结构,可在房屋周边增置部分剪力墙、壁式框架或楼梯问筒体、加大简体及落地墙厚度、提高混凝土强度等级,提高抗震能力,相应的上部弱化主要是采取以下措施:不落地剪力墙开洞、开口、减小墙厚等。
  ④优化转换结构。当建筑功能里面考虑到抗震设计,宜优先选择如斜腹杆桁架、空腹桁架和扁梁等,不致引起地震作用下框支柱柱顶弯矩过大、柱剪力过大的结构形式。同时要注意需满足重力荷载作用下强度、刚度要求。
  ⑤全面细致的计算。作为整体结构中一个重要组成部分,转换结构必须采用符合实际受力变形状态的计算分析,而且应该建立模型进行三维空间整体结构计算分析。或者可采用有限元方法对转换结构进行局部补充计算,此时转换结构以上,至少取两层结构进行局部计算模型,并注意模型边界条件符合实际工作状态。
  ⑵带桁架转换层高层建筑的设计原则①为了满足带桁架转换层高层建筑具有较好的延性,能够满足下程抗震的要求。托柱形式带桁架转换层高层建筑结构设计必须遵循以下原则:“强化转换层及其下部、弱化转换层上部”;桁架转换上部框架结构按“强柱弱梁、强边柱弱中柱”的原则;桁架转换按“强斜腹杆、强节点”的原则。②一般情况下,为了确保塑性铰在梁端出现,使柱比梁有更大的安全储备,转换桁架上部框架结构按“强柱弱梁、强边柱弱中柱”的原则进行设计。其中卜部结构必须满足轴压比要求、抗剪要求及构造要求,柱按普通钢筋混凝土框架结构的设计,确定截面尺寸。为满足“强边柱弱中柱”的原则,中柱截面尺寸一般较小。上部结构梁的截面设计同普通钢筋混凝土框架结构,应尽量使其先屈服,满足“强柱弱梁”的要求。如果由于构造要求而不能加大中柱刚度时,可以采用内埋型钢的方法。③设计时转换桁架上层柱的柱底尽可能避免边柱出现塑性铰,此时为了满足转换层上、下层等效剪切刚度(等效侧向刚度)比,并且保证精架转换层框架结构有更好的延性。要求的带桁架转换层结构,转换桁架上层是结构的薄弱层,破坏比较严重,此外还要加强上层柱与转换桁架的连接构造。④特殊情况下,当很难满足轴压比的要求时,转换桁架下层柱的轴压比,转换桁架以下柱可采用高强混凝土柱、钢骨混凝土柱等有效方法来调整截面尺寸、刚度及其延性。⑤斜杆桁架设计时,受压斜腹杆的截面尺寸一般应由其轴压比控制计算确定,斜腹杆桁架上、下弦节点的截面,必须应满足抗剪的要求,这样便于保证整体析架结构具有一定延性不发生脆性破坏。对桁架轉换层而言,应保证强受压斜腹杆和强节点。如果不满足要求,可配置螺旋箍筋或采用内埋型钢或内埋空腹钢析架的钢骨混凝土。
  四转换层结构侧向的刚度比
  带转换层高层建筑结构应使转换层下部结构的抗侧刚度接近转换层下部临近结构的抗侧刚度,不发生明显的刚度突变,转换层结构不应设计成为柔弱层。在水平荷载作用下,当转换层上、下部结构侧向刚度相差较大时,会导致转换层上下结构构件内力突变,促使部分构件提前破坏;当转换层位置相对较高时,这种内力突变会进一步加剧。因此,设计时,应控制转换层结构的等效刚度比。
  ⑴转换层上、下层剪切刚度比。底部大空间为l层时,可近似采用转换层上、下层结构等效剪切刚度比。为保证转换层下部大空间整体结构有适宜的刚度、强度、延性和抗震能力,应尽量强化转换层下部主体结构,弱化转换层上部主体结构的刚度,使转换层上、下部主体结构的刚度及变形特征尽量接近。
  ⑵带转换层高层建筑结构等效侧向刚度比底部大空间层数大于l层时,其转换层上部与下部结构的等效侧向刚度比γ,可采用高规中公式(E.0.2)计算。其中水平荷载以节点单位荷载形式施加在转换层上部剪力墙布置的节点部位。等效侧向刚度比是影响带转换层结构的高层建筑抗震性能的重要指标之一。
  五结语
  建立4个桁架模型,分析对比单层、迭层桁架不同形式的受力特性,得出较合理的转换构件形式,以给设计、施工提出一定的依据。综合考虑钢桁架转换层的受力特点以及整体结构抗震性能的要求,由于钢桁架的受力性能和抗震性能比较好,应当主要考虑减轻端部混凝土简体的受力,适当使钢桁架分担更多的荷载,才能使得整个结构体系的受力更为合理,同时也对整体结构的抗震有利。
其他文献
摘要: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测量技术要求的提高。本文作者通过对GPS测量误差产生的原因,进行了简要的分析。并提出了自己的见解。  关键词:GPS测量周跳精度控制   1 误差来源及影响因素  1. 1 GPS测量的误差源   GPS测量误差按其生产源可分:GPS信号的自身误差,包括轨道误差(星历误差)和SA,AS影响;GPS信号的传输误差,包括太阳光压,电离层延迟,对流层延迟,多路径传播和由它们影响
期刊
摘要:房地产业是我国国民经济的支柱性产业之一,房地产业的发展离不开政府的宏观调控。如何保持房地产业持续稳定发展,避免因过度上涨产生过大的泡沫是摆在政府面前的一道难题。从当前政府出台的一系列宏观调控政策来看,取得了一定的成效,投资客投机“炒房”,开发商囤地、捂盘、惜售等问题得到了一定程度的缓解,但作为房地产市场重要指标的房价却是一路高歌猛进。如此下去,有可能因为房地产泡沫的过度膨胀并最终导致经济危机
期刊
摘要: 随着计算机技术及网络技术的发展和日益成熟,大型火力发电厂单元机组电气控制全面采用DCS 已成为可能,并已逐步在各工程中进行实践。本文重点对发电厂电气控制系统的运行管理进行了分析探讨。  关键词: 发电厂;DCS;电气系统;监控  1 引言  火力发电厂中热工自动化和电气系统自动化的水平反映了整个电厂的运行管理水平。分散控制系统DCS 是集计算机、通信、图形显示和控制四大技术于一体的自动化综
期刊
摘要:    本文通过对几种常用的柔性抗震铸铁管在后砌砖墙上固定方法的优缺点比较分析,通过实践摸索出在后砌砖墙上用手提式水钻打洞后埋设带燕尾角钢支架的方法,该施工方法操作简单,固定牢固,感官质量好,对工程项目的主体验收和评杯创优增加了亮点。  前言:   排水管道最常用的是PVC排水管和柔性抗震铸铁管,高层建筑或级别较高的建筑物多采用柔性抗震铸铁管。因为柔性抗震铸铁管能满足防火要求,如果高层建筑采
期刊
摘 要:建筑工程质量的优劣直接關系到人们的生命安全。建筑设计是一项繁重而又责任重大的工作,直接影响到建筑物的安全、适用、经济和合理性。随着地震震害经验的积累和科研技术的进步,抗震设计已经逐渐在建筑设计中被高度重视,现已发展成为建筑设计的一个重要内容。  关键词:建筑结构;抗震设计  0引言  强烈的地震给世界各国人民造成了巨大的灾害。地震中建筑物的大量破坏与倒塌,是造成地震灾害的直接原因。因此,
期刊
摘 要:随着社会的不断进步,物质文明的大大提高及高层建筑施工技术水平的日臻成熟完善。高层建筑是现代工业化、商业化和城市化的必然结果。在土地资源十分宝贵的城市,尤其是人口众多、居住面积少的我国,修建适量的高层建筑是发展的必然方向。当前, 随着高层建筑的日益增加、工程规模日益扩大和结构日趋复杂,导致了施工难度不断增加,施工环节增多,同时也促进了高层建筑的施工技术不断革新。本文结合了高层建筑目前的发展趋
期刊
[摘要] 随着建筑层数的日益增高,地下结构也日趋复杂化,地下工程的基坑支护、结构设计、施工及防水等问题逐渐成为建筑工程界关注的热点。由于地下工程的施工环境特殊、隐蔽性大、涉及的工种多、施工复杂,也较容易出现质量问题,因而设计时应综合考虑多方面因素,结合工程的具体情况进行一些特殊的处理。本文探讨了地下室结构设计常遇到的一些问题及其解决措施。  [关键词]抗浮设计 防水设计 结构超长 地下室抗震设计
期刊
摘要:建筑施工行业因其作业难度大、劳动强度高、伤亡事故多而成为安全生产管理的重点行业之一。本文对建筑施工安全方面存在的问题及对策作了阐述,供相关人员参考。  关键词:建筑工程;安全管理;对策分析  在目前全国建筑施工安全生产形势依然十分严峻, 还有不少的施工现场不同程度地存在着安全隐患, 许多危险源没有真正受控, 重大施工生产事故时有发生。本文对建筑施工安全方面存在的问题及对策作如下探讨。  1存
期刊
摘要:在现代建筑工程中,成本控制的目的在于降低项目成本,提高经济效益。建筑市场竞争越来越激烈,工程成本的控制,直接维系和制约着企业的发展。加强成本费用的管理和核算,是核算的主要任务之一。本文结合作者实际工作经验,对工程成本控制与期间费用的核算进行了详细分析,以供参考。  关键词:建筑工程;成本控制;费用核算;管理  一、工程成本控制的基本原则  1.效益原则。实施成本控制的根本目的,是要取得良好的
期刊
随着我国市场经济体系的逐步确立和加入WTO以及世界经济一体化进程的加快,企业要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占据优势,那么企业成本控制至关重要。企业成本控制绝不仅仅是单纯的压缩成本,还要运用科学合理的成本控制程序和方法,从根本上改善企业成本状况,真正实现有效的成本控制直接关系到企业经济效益的好坏。  一、企业成本控制的定义  所谓成本控制,是企业根据一定时期预先建立的成本管理目标,由成本控制主体在其职权范围内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