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机化学课堂教学模式转型探析

来源 :教育与职业·理论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jzy0403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文章试图通过探索有机化学课堂教学模式从“教师中心”向“学生为本”、“知识中心”向“能力为本”、“接受教育”向“创新教育”的转型,构建有机化学课堂教学的新模式,实现有机化学教学从传统教育走向现代教育的改革。
  [关键词]有机化学 教学模式 转型
  [作者简介]陈敏娥(1961- ),广东广州人,广西钦州学院生化系,讲师,主要从事化学教育教学与研究。(广西 钦州 535000)
  [中图分类号]G642.0[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4-3985(2007)26-0134-02
  
  大学有机化学是一门理论性和应用性较强的学科,是化学专业学生基础知识的重要组成部分,对学生素质的培养和教学质量的提高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但目前大学有机化学仍采用以讲授为主的教学模式,学生所获得的知识大多是通过老师“灌输”得来,不是由自己探索得来,教师所采用的教学方法单一、枯燥乏味,学生用于听老师讲课的时间远多于自学钻研的时间。主要表现在课堂上只强调“施教控制系统”的作用,忽视“受教控制系统”的作用,长期采用这种教学方法就会消磨学生的学习热情,使学生产生被“牵着走”的感觉,没有自主地参与学习过程,使教学活动处于恶性循环之中。尤其是在科学技术迅速发展的今天,有机化学课程教学面临着新知识猛增与学时压缩的矛盾。如何在有限的时间内,采取合理的教学方法,使学生对这门学科有一个较为清晰的理解和把握,同时还要培养学生具有一定的自学能力、综合运用能力、分析和解决问题能力以及创新能力,这是摆在我们面前亟需解决的问题。因此,有机化学课堂教学模式的如何转型,如何实现从传统教育走向现代教育,已成为有机化学教学改革的紧迫任务。
  
  一、实现从“教师中心”向“学生为本”的转型
  
  在教育史上,教师与学生的关系一直是教育家们热烈探讨的问题,教学中是以“教师为中心”还是“以学生为本”,这是传统教育思想与现代教育思想的一个重要分歧。传统教学存在的主要弊端之一就是忽视师生在教学过程中的情感交流和学生的情感活动,把教学活动过程当做“教师讲、学生听”的被动接受的过程。因此,改变传统的以教师为中心的“一言堂”“单向式”“满堂灌”的教学模式,才能从根本上实现从“教师中心”向“学生为本”的转型。而要实现这一转型,关键在于教师的观念和课程实施环节。
  1.教师应树立正确的教学观。教师首先应当从以“讲”为中心向以学生的“学”为中心转变;从单一型、绝对权威型向多能型、行为引导型转变;教学活动应从理论培养向实践教学转变;从示范型教学向应用型教学转变;将教学的重点转移到传授学习方法,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创新能力上来。因此,教师在处理教材时,对于课本中重复或共性的内容要进行整合,对适合学生自学的部分,提出自学提纲,留给学生自学。在大力提倡终身教育的今天,学生学习能力的培养是相当重要的。如在学习“芳环上的亲电取代反应”时,引导学生分析烯烃与芳环结构及亲电反应机理的异同点,使学生掌握亲电反应特点,而什么结构的芳香化合物易进行亲电取代反应,则可留到“定位规律”一节来解释。待学完芳烃的章节,学生自然而然地就会对亲电加成、亲电取代有较全面系统的认识,最终完成对亲电反应从个别到一般的认识过程。
  2.适当减少讲课时间,增加学生自学时间。要让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使学习取得实效,教师的活动时间必须控制,增加学生自主学习的时间,使学生有足够的时间去读书、思考和讨论。教师可以选择教材中理论性不强的内容让学生自学,以自学结合教师的重点辅导完成这些内容的教学。如各类有机物的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及具有代表性的反应类型等容易理解的内容就可采用这种自学辅导方法。只有这样,才能真正实现教为学而存在,为学服务,真正树立以学生为本的教育主体观,使学生成为获取知识的主人。
  3.在课堂讲授中教师要有意识地教思路。教学中教师可以利用“出声的思维”,以教师的思路影响学生的思路,让学生在学习中不知不觉地学到思路,学会如何思考,如何分析和解决问题,这样就会增强学生的思维能力。如在讲有机反应机理时,教师要抓住分析论证各种反应机理的思路,通过提问引导学生跟着讲解而积极思考,逐渐深入,最后得出结论,这样使学生不仅学到了知识,还学到了探究问题的思路和方法。
  
  二、实现“知识中心”向“能力为本”的转型
  
  传统的以知识为中心的教育质量观,是以学科为中心,过于重视知识在学校教育中的目的性功能,使掌握知识几乎成了学校教育的唯一目的。这种以学科为中心、以知识为本位的教育,在当前的社会背景下,已经不适应未来社会发展的需要了。因此,要实现“知识中心”向“能力为本”的转变,必须正确处理好知识与能力的关系。
  1.教育的最高目的是通过知识教育来培养学生的能力。可以说知识既是教育的目的,更是促进学生向“以能力为本”的方向发展的手段。因此,在课堂教学中要着重培养学生的能力,而不只是灌输知识。根据大学人才培养目标,从培养能力的角度出发,突破传统的教材内容体系,有的放矢地将教学内容作相应的取舍调整。如将烯烃、炔烃重复内容去掉,合为一章作为不饱和烃;将氨基酸、蛋白质、核酸、碳水化合物等生命有机化合物合并为一章,先讲共性,再说个性。选择经典教学内容,将具有迁移价值的基础知识、基本技能和基本原理传授给学生,为学生奠定良好的再学习基础。
  2.把科学研究引入教学过程,通过研究来培养能力。“教育的真谛在于将知识转化为智慧,使文明积淀成人格。”高等教育担负着人才培养、科学研究、社会服务三大职能,因此,把科学研究引入教学过程,培养科学探究能力正是有机化学教学目标的具体体现。学生不仅要掌握有机化学基本知识,还要求能进行有机化学的科学研究,了解前沿领域的动态和发展,而这些目标落实在具体问题上就是培养学生的科学探究能力。因此,教师在教学中应注意培养学生的科学探究能力。例如,在讲到羰基的亲核加成反应机理时,我们可用研究的方法提出问题:“为什么羰基的加成是亲核加成,而双键的加成是亲电加成?羰基结构对亲核加成反应是否有影响?什么性质的试剂容易与羰基加成?”可引导学生从研究结构特点入手掌握羰基的基本性质。这样的教学过程有利于培养学生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
  3.达到“教是为了不教”的境界,培养学生终身学习的能力。著名教育家叶圣陶有句名言:“教是为了不教。”有机化学这门课程的特点是:理论性强,起点高,坡度大;有机化学反应种类繁多,内容复杂;有机化合物的结构和官能团种类多,构造复杂。这些内容如果都由老师逐一讲解,不但时间上不允许,而且结果也会不理想。因此在大力提倡终身教育的今天,培养学生获取新知识及自主学习的能力相当重要。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应注意引导学生将新知识与已学过的知识进行比较,找出异同点。用类比和归纳的方法,使学生牢固地掌握所学内容,培养他们自主学习的能力,从而进一步提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例如,介绍烯烃亲电加成反应机理时,像推导一个数学公式那样一步一步讲解清楚,让学生对反应机理留有较深刻的印象,并提示:亲电试剂相同时,双键上电子云密度越大,反应越容易进行。并可将“什么情况下,双键电子云密度大”作为悬念,让学生带着疑问听课,待电子效应的内容讲完,学生便会恍然大悟。
  
  三、实现“接受教育”向“创新教育”的转型
  
  “接受教育”是一种以知识的接受和继承为主的教育;而“创新教育”是一种以继承为基础,以创新为目的的继承与创新相统一的教育。要培养创新人才必须改革单纯的传授知识的教育模式,建立传授知识与探索研究相结合的教学新模式。
  1.接受教育是创新教育产生的基础。人类从事任何创新活动都离不开一定的知识积累,掌握知识是人类教育的重要目的。“接受教育”正是以学习和掌握人类社会几千年来积累起来的丰富的文明成果为目的的教育,是一种面向过去的、以继承为主的知识教育。这种教育就是我国创新教育提出的教育基础和逻辑起点。因此,在大学学习中,必须遵循整体性原则,把各种知识作为相互联系的整体来对待。在有机化学教学过程中要求学生系统地学习各类有机化合物的结构、性质,相互转变关系及其内在联系,使学生对有机化学内容有比较系统和全面的了解,掌握有机化学的基础理论、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例如,以分子结构为基础,指导学生推测化合物的性质、特征反应、反应历程、制备方法等,了解与本课程有关的科学新成就和新发展;提高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以后学习后续课程和进一步掌握新的科学技术成就打下必要的基础。所以说,创新教育不是对“接受教育”的否定,而是对“接受教育”的继承与发展。
  2.加强以创新为核心的科学探究式教学。现代教学观认为,大学化学课程教学应当适应学科的发展需要,培养学生扎实的基础和灵活运用知识、善于联想、提出问题的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正如杨振宁教授所说:“念书不应是学习的目的,而应是创出新知识新体系的一个手段。”对于学生的发展来说,起重要作用的不是知识的储存能力,而是发现问题、探究知识的能力。教师要力求把单纯的知识讲授过程转变成学生在教师指导下对知识的发现和探究的过程,即要将更多的“只知其然,而不知其所以然”的状态改造和发展成为“既知其然,也知其所以然”的境界。这就要求,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不但要让学生了解问题的现象和结果,而且要他们探究产生这种现象和结果的原因,学会设计实验来验证有关结论。培养学生的科学探究能力也是这门学科最终的要求。例如,设计不同的路线合成布洛芬(见图1)。
  


  学生通过查找资料和文献,提出了多种合成路线。了解到工业上过去和现在是怎样制备布洛芬的,比较现在三步法进行合成与过去六步法合成的优缺点。这样不仅讨论合成方法、讨论各步反应的原理,还学到了有机化学的研究方法。
  3.加强创新能力培养。以创新为核心的探究式教学注重学生学习的过程和方法,强调让学生自主地参与获得化学知识和技能的过程,以达到掌握化学问题所必备的探究能力,并形成积极探究问题的态度和品质,这有利于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主动性,有利于培养学生独立提出问题、深入思考结果的能力,是培养学生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的好方法。例如,把“醇、酚、醚的性质”验证性实验改为设计性实验。原来学生只是按实验教材“照方抓药”,不加思考地做完实验,其主动性和创造性得不到发挥,不符合培养创新型人才的要求。通过将醇、酚、醚的性质实验改变为设计性实验,要求学生在按照指导书预习实验之外,依据醇、酚、醚的化学性质,设计成用简单的化学方法鉴别乙醇、乙二醇、苯酚、乙醚的方案。通过设计实验使学生把课堂上的知识运用到了实践,发挥了他们的想象力,培养了他们独立思考的能力,增强了他们的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
  总之,加强大学有机化学课程教学改革与建设,要更新观念,构建合理的课程教学内容体系,高度重视教学过程中的能力培养。只有这样才能切实提高课程教学质量,最终实现高校教育的培养目标,为国家的经济建设培养合格的高等技术应用型人才。
  
  [参考文献]
  [1]普卫明.用教学创新确保教学质量的提高[J].云南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3(4):23-25.
  [2]靖国平.让课堂充满智慧探险[N].中国教育报,2004-06-05.
  [3]张志勇.创新教育中国教育范式的转型[M].济南:山东教育出版社.2004.
  [4]周红林.中美教育比较反思(下)——杨振宁话教育[J].教育参考,2000(5).
其他文献
本文分析了新形势下对高速公路及其隧道工程智能化电力监控系统的新要求,对传统电力监控模式进行了新的研究探索;详细介绍了新型EnerSys智能化电力监控系统的构建、配置原则,实
砼裂缝是水工混凝土建筑物最普遍、最常见的问题之一。砼裂缝直接影响着水利工程的外观和耐久性,应给予高度重视。本文分析了水利施工中砼裂缝产生的原因,介绍了常用的修补方
[摘 要] 美国教育界人士针对美国总统特朗普在2018年国会发表首次國情咨文未能专题论述教育而发表微词,且将特朗普与奥巴马、克林顿、小布什进行对比,得出的初步结论就是:特朗普将不会成为一位“教育总统”。  [关键词] 美国总统;特朗普;“教育总统”  美国东部时间2018年1月30日晚,美国总统特朗普在美国国会发表首次国情咨文演讲,让美国人大跌眼镜的是,全文几乎没有提及教育的话题,对此,美国专家们
大坪山隧道是分离式特长隧道,左右洞各设置了1座通风斜井,为国内在建公路隧道中建设规模大,地形地貌、地质条件复杂,设计和施工技术难度高的项目之一.本文重点介绍了该隧道的
一、背景实施新课程改革以来,教师的新教学观念在逐步树立,三维教学目标倍受关注,教学方式不断改进,教学关系得到改善,在教学各方面都进行了积极有益的探索和改革。但由于应
监理人员是一种复合型人才,既要有一定的工程技术或经济技术方面的专业知识,还要有一定的组织、协调、管理能力以及足以胜任监理工作的其他能力,本文论述了工程监理人员提高自身
文章以武罐高速公路洛塘至罐子沟(甘川界)段隧道工程为依托,结合工程项目施工实际,从浅埋软弱地质条件下的结构设计与施工方面对隧道结构优化设计。对于隧道通过浅埋松散软弱地层
本设计是利用微机对导爆管生产过程实行自动控制。这一技术的应用,可提高产品质量,降低生产成本,减轻导爆管生产过程中检测、分析、计算与控制的工作量和劳动强度。
[摘 要] 当前,学校的养成教育更多的是停留在说教和纪律约束层面上,过分强调制度和他律的作用,往往忽视对学生自律意识的培养。  [关键词] 养成教育;意义;内容;措施  2013年春季,我校开始注重对学生进行养成教育,以仪容仪表为抓手,设置《庄山学校学生仪容仪表规范要求》对照表,以此来规范学生的各种日常行为。紧接着,学校编印了《庄山学校行为规范礼仪养成教育》校本教材,每周一节课,让养成教育深入课堂
沥青路面在我国高等级公路建设中得到越来越广泛的应用,具有强度高、使用性能好、投资较小、施工方便等众多优点,为了克服沥青路面的早期损坏,在路面建设中对设计、材料、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