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7年度日本经济财政白书述评

来源 :日本问题研究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wisled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内容摘要:日本经济在泡沫经济崩溃后经历了10多年的调整,2002年开始进入景气恢复阶段。目前,日本经济所面临的经济环境已经不同于泡沫经济前。一方面是经济全球化和IT技术为核心的技术革新的巨大变化,另一方面是国内少子高龄化所带来的人口减少,而提高经济主体的经济效率成为至关重要的课题。2007年度日本经济财政白书以提高效率为副标题,首先从短期宏观经济的视点分析了长期景气恢复现状和可持续性,其次从宏观和微观两个层面分析了企业提高生产效率的必要性和途径,最后从分析了雇用形态多样化及其影响。
  关键词:日本;经济财政白书;宏观经济;生产效率;雇佣
  
  一、日本经济的长期景气及其可持续性
  
  关于日本经济长期景气和可持续性,白书首先剖析了2002年以来的经济发展状况及其特征,其次展示了2006年日本取消零利率政策后的利率、股票市场及银行信贷市场等状况,第三分析了物价的变动态势及特征,最后对始自2003年的财政改革展开分析。
  (一)经济增长态势及其结构变化
  日本经济自2006年后半年开始出现了企业部门、家庭部门和出口部门较均衡发展,从实际GDP增长状况看,2005年为2.5%,2006年为2.1%。在此次经济增长中,政府需求的作用在持续下降,一般政府的支出规模自2002年度开始下降,1999年后公共资本投资开始下降,2007年度国家一般会计预算比上年减少3.5%,地方预算减少3.0%,2006年公共需求的贡献度降为-0.3%。因此,这是一个民间需求为主导的经济增长。
  
  从具体的需求项目看,图1显示了1960年后消费、投资和出口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程度。消费的变化相对较小,按着1968年的国民经济核算体系,1955年消费维持在65%水平,而按着1993年的统计体系,消费比重自1980年以来一直维持在55%左右。设备投资的变化幅度最大,1955年仅为4%,70年代提高到16%,泡沫经济膨胀时期达到20%,90年代开始大幅的下降,最低降至14%左右,2000年后开始出现上升趋势,到2006年达到16%左右。出口的贡献度在1955年仅为3%,在泡沫经济崩溃前维持在7-8%,而在2007年的第一季度出口的贡献度接近15%,大大缩小了与设备投资的差距。
  从各个经济主体来看,可以发现以下特征:
  第一,企业部门的收益改善,分配结构发生变化。2007年第一季度全行业销售额比上年同期增长6.3%,这是连续16个季度的增长,经常利润增长7.4%,连续19个季度的增长,从销售额的绝对水平看,2003年度已经超过了泡沫经济上升期的水平。
  由于日本企业面临的结构性问题得以解决,资金循环得到改善,设备投资增加,从实际民间设备投资来看,2004—2006年度分别增长6.3%、5.8%和7.9%。尽管设备投资增加,但在2004年度之前,制造业的有形固定资产形成速度低于固定资产折旧速度,说明设备投资还是在企业的现金流之内。
  在分配结构中,管理者的工资、奖金和股东分红增长迅速而工资增长缓慢。从绝对值来看,根据日本财务省的法人企业统计年报统计,在资本金超过10亿日元的法企业中,人均年工资自90年代中期开始维持在600—700万日元之间,而管理者报酬从2001年的1500万日元提高到2005年的3000万日元,后者高出前者4倍多,相当于1968年水平。分红水平也不断提高,从2001年的不足2万亿日元提高到2005年的5万亿日元。从增长率来看,2002—2005年间,80%上市公司的分红增长超过了工资的增长,越是出口比率大和总资产营业率高的企业,分红比例增加的速度越快。
  第二,收入和消费保持徘徊的家庭部门。根据国民收入核算体系,2005年度个人消费比上年度增加1.9%,2006年第二季度增长2.4%,而自2006年中期开始,消费开始出现剧烈波动,第三季度减少4.1%,第四季度增加4.3%,2007年第一季度增长3.1%,有改善的迹象。从家庭部门的收入水平看,2006年后半年开始,实际收入没有增加,这是由于就业人数增加而工资保持稳定或下降的结果。
  雇佣情况继续得到改善,雇佣者数量持续增加。失业率由2003年初的5,5%下降到2006年的4%。由于劳动力市场供过于求,工资增长相对缓慢,从现金工资总额增长率趋缓,由2006年6月的1%降至2007年1月的-1%,特别是正规就业者工资和奖金减少迅速,这是战后第一个生育高峰的人陆续退休所带来的结果。
  第三,地位不断提升的出口部门。在本次经济周期增长中,出口的贡献度超过了个人消费和设备投资的贡献度。如图1所示,在经济高速增长时期和泡沫经济时期,设备投资比重一般达到出口比重的两倍,表明设备投资的作用大于出口,而在泡沫经济崩溃后,出口比例上升,设备投资比例下降,二者的比重极其接近。
  根据对设备投资、民间需求和出口关系的实证分析,可以看出,在90年代前半期,出口和设备投资之间不存在相关性,而设备投资和民间需求之间存在一定相关性,而且设备投资自身存在自增长机制。90年代中期以后,设备投资对民间需求的诱导力降低,自增长机制也开始淡化,而出口对设备投资和民间需求的影响显现,即出口增加在2个季度后影响设备投资,而在1个季度后出现对民间需求的相互影响,因此可以说,在此次经济景气中,出口增加带动了民间需求的增长,并引起设备投资的增加,成为经济增长的动力。
  (二)零利率政策之后稳定的金融市场
  2006年7月日本解除了长达7年的零利率政策,日本银行的无担保隔夜拆借利率提高到0.25%,2007年2月再次提高到0.5%。受短期利率上升的影响,长期利率(10年期国债发行利率)在2006年5月上升到2%,这是1999年以来的最高水平。债券市场利率平稳下降,存款利率、住宅贷款利率及面对企业的贷款利率均得到控制。
  日本股票市场经历了长期的调整后进人了上升通道。日经平均股价在2005年5月跌破了11000日元,此后开始上升,2006年4月恢复到2000年7月以来的17000日元,2006年5月再次跌至14000日元,2007年以来,受美国股票价格上升及国内经济缓慢回升的影响,股票价格再次攀升到18000日元。
  金融市场上的一个较大变化就是银行贷款增加。2006年度民间银行贷款比上年增长1.5%,2007年6月比上月增长0.7%,这是连续17个月的缓慢增长。其中住宅贷款和面向中小企业的贷款增加。在企业的贷款资金用途中,主要是流动资金贷款,设备投资贷款的比重不大,根据日本财务省所作的《法人企业统计季报》显示,大企业的资金需求仍控制在其资金流量(cash flow)内,中小企业的资金需求达到或超过了资金流量的水平。虽然出现了贷款增加,但借款企业数量增加的非常缓慢。
  (三)缓慢的物价上升动向
  在此次经济恢复中,物价开始摆脱通货紧缩状况,但改善的步伐非常缓慢,如果扣除石 油价格上升等因素和汇率因素的影响,物价水平基本还是维持上年水平。而稳定的物价水平背后隐藏着日本消费者物价指数统计上的特征。白书比较了日本、美国和欧盟消费者物价统计中的具体项目的变化特征,其一是核心物品价格变化对消费者物价变动的影响虽有差异,但影响程度降低;其二从公共服务价格来看,美国和欧盟的电费、煤气费受原油价格上升的影响很大,相应对提升消费者物价的作用也很大,而日本基本没有看到任何影响;其三在美国和欧盟国家,除公共服务价格以外的服务品价格占消费者价格上升的一半左右,而日本虽然存在消费者价格上升,但并没有反应到消费者价格上。
  (四)持续的财政健全化改革
  2002年日本国家和地方政府的财政赤字达到GDP的5.7%的高水平,2003年开始财政改革,通过减少政府支出等措施,改善了日本的基础收支状况,2007年降至1.7%,2007年预计降至0.5%。2007年日本国家、地方长期债务余额为733万亿日元,2007年度发行125万亿日元国债,其中99.8万亿日元为偿还原有国债。由于零利率解除后长期利率上升,可能会增加财政负担。根据财务省公布的《2007年预算对今后收入和支出的影响》,2008年的利率水平若以利率2.3%为基准,每提升1个百分点,国债费在2008年度会达到1.4万亿日元,2010年度增加3.8万亿日元。
  
  二、生产效率的提高与日本企业行动
  
  本章首先分析了日本劳动生产率的现状及问题,其次从企业的角度探讨了提高生产效率的方式和途径,最后分别从IT技术和技术创新方面分析了提高效率的具体途径。
  (一)日本劳动生产效率的现状
  提高劳动生产率包括资本深化(资本装备率上升)和全要素生产率(Total Factor Pro-ductivity,以下称TFP)的上升。根据OECD的统计,80年代日本宏观意义上劳动生产率平均增长率为3.4%,90年代降为2.2%,再次降至1.2%,2000年后提高到2.4%。而与美国相比,80年代美国的劳动生产率平均增长1.5%,90年代1.7%,2000年后超过日本,达到2.5%(如图2所示)。
  
  如果分解制造业劳动生产率增长的因素,80年代的增长中,约70%来源于资本装备率的提高,30%来源于TFP的增长,而90年代TFP的贡献度降为20%,2000年其贡献度再次提升。虽然资本装备率提高,但资本的生产效率降低,表现为资本的边际产出减少,具体指标是有形固定资产利润率,90年代在4%左右徘徊,接近实际长期利率。要提高劳动生产率,提高资本效率和TFP至关重要。
  (二)提高劳动生产率和企业行动
  日本企业应该是提高生产效率的主体,并在许多方面已经作出了反应。
  首先,面对国内日益激烈的市场竞争迫使许多制造业企业扩大海外生产比重,海外生产比例从2004年的14%提高到2006年的16.1%。
  其次,在增加设备投资同时,提高设备投资效率。2001年以来,日本制造业的有形固定资产利润率得到改善,2004年接近30%。其中,很多企业(45%)是采取了降低有形固定资产提高利润率的方式提高设备投资效率。
  第三,积极推进企业并购,提高生产效率。2004—05年两年的并购件数分别比上年增长15%,2006年缓慢增长0.6%,但并购金额在当年增长27.5%,而且近8成的日本企业已经实施或计划实施并购,近5成的日本企业对敌对并购持否定态度。
  第四,强化人力资本,提高生产效率。企业人力资本投资主要包括一般的职业培训和特殊的职业培训,所有企业都非常重视人力资本投资,而且越是跨国经营和高技术企业的人力资本投资的比重越大,跨国经营企业更加重视“早期的选拔教育”,高技术企业除“重视选拔教育”之外,同时重视“全体职员的平等教育”。
  第五,加强公司治理,提高生产效率。加强公司治理是有效利用有形资本和人力资本的重要途径。长期以来日本企业并不重视股东权益,保证职员的工资和奖金优先于股东权益最大化,而根据调查,目前,重视股东权益的企业达到了4成,而重视职员利益的企业只有10%左右。
  (三)利用IT技术提高生产效率
  与美国相比,日本IT产业相关的行业的劳动生产率的提高并不显著,2000年以来,美国的流通、运输、金融、商务等利用IT技术的产业对全行业劳动生产率提高发挥了很大作用,而日本这些产业的贡献度很小,因此,非制造业如何利用IT技术提高劳动生产率成为重要课题。
  (四)加强技术创新,提高生产效率
  与美国相比,日本的研究开发费用低,并且还缺乏技术创新主体。90年代美国的研究开发投入增加迅速,2003年按购买力平价计算为39万亿日元,相当于日本的2,3倍。长期以来,日本的技术创新是在特殊的日本式经营环境下形成的,企业可以进行长期和稳定的研究开发投资,而进入90年代以来,日本式经营陷入困境,技术创新也陷入停滞状态,所以应该建立有效促进技术创新的经济社会环境和制度环境,增加研发投资。
  
  三、劳动市场的变化及其对家庭部门的影响
  
  本章从三个方面展开分析,分别分析了雇用形态多样化对家庭部门、就业制度和劳资交涉制度的影响。
  (一)雇用形态的多样化及其对家庭部门的影响
  泡沫经济崩溃后,企业长期实施了减员政策,在此次经济恢复中,派遣、转包等的非正式雇佣及临时工的比重提高,并成为提高企业收益、促进经济恢复的原因之一。雇用形态多样化是正规就业与非正规就业并存,而后者和前者同时增加的现象。雇用形态多样化对企业来说有面对激烈竞争不得而为之的理由,从家庭来说,不仅可以保证就业,而且企业的收益增加逐渐波及到家庭,扩大了家庭的就业选择范围,同时还提高了劳动者的自由选择权利,也不失为一个理性的选择。
  在此次经济恢复初期,劳动市场上出现了正规就业减少而非正规就业增加的趋势,2006年以来,出现了正规就业和非正规就业同时增加的态势,2005年以来,男性非正规就业的比重已经达到20%,女性非正规就业达到50%,最近两年还是稳定增长态势。非正规就业的结构也发生了变化,派遣工、合同工等形式的就业增加,而传统的临时工或小时工的比重下降,而且自2004年以来,每周工作35小时以上的全职派遣或合同工增加,出现了向全职、正规就业过渡的趋势。
  一个值得关注的现象是在日本厚生省进行的《关于就业形态多样化的综合调查报告》中,只有20%非正规就业者是找不到正规就业机会的人,而其余的80%均愿意选择非正规就业,理由是多种多样的,如愿意从事收入较高的工作、灵活运用自己的专业资格或技能、适应自己的时间和兴趣等,说明非正规就业增加是企业和家庭理性选择的结果。
  非正规就业的增加也缘于IT技术的发展,在关于IT技术和非正规就业的关系调查中发现,在信息技术非常完善的公司,出现了一般管理人员的减少、派遣工等外部员工增加及小时工增加的倾向,这是由于信息技术简化了工序,可以录用更多的非熟练员工。
  (二)雇用形态的变化对就业制度的影响
  既然企业和家庭均可以接受了雇用形态的变化,相应对传统的就业制度产生影响,需要在就业制度上应该适应就业变化的特征。
  首先,需要从职业稳定法出发完善派遣工管理制度。职业稳定法开始于1947年,是保护劳动者权益的法律,面对新的就业形态,应该从保证就业角度制定劳动者派遣法,英国、德国、法国、美国等国均在这方面做出了努力。
  其次在制定就业保护制度时,应该考虑不同年龄层的特点。根据OECD对多国间和多时点的调查,强化就业保护制度会提高高龄者(55—64岁)的就业率,而降低低龄者(20—24岁)的就业率,这是由于高龄者在熟练程度高的职位得到了市场认可,不容易被解雇,而低龄者没有这一优势,强化就业保护会减少市场进入机会,反而会减少就业率。
  最后,就业形态的变化对处理劳动纠纷提出了挑战。有必要制定适应新环境的快速解决劳资纠纷的体制,2007年3月,包括劳动合同法在内的劳动法案提交给166期国会审议。
  (三)雇用形态多样化对工资决定和就业条件的影响
  根据传统的经济学分析,工会的劳资交涉能力的高低与工资及工作条件的决定关系密切,有组织的工会活动可以争取更高的工资和更有利的工作条件。日本在2000年后还可以看到这一现象,加入工会的劳动者工资高于没有加入工会的工资,而且其他福利待遇也相对较高。而现实的情况是非正规就业的增加减少了参加工会的积极性,降低了工会组织的谈判能力,所以,必须建立适应新的就业形态的劳资交涉体制。
  
  责任编辑 吴 宇
其他文献
引言  关于公司能否取得自己股份的问题,主要有两种立法模式,一种是规定公司可以取得自己的股份,以美国为代表;另一种是采取“原则禁止、例外允许”的法例,以法国、德国为代表。目前,世界上大多数国家都采取后一种立法模式,其中又以大陆法系国家为主。之所以规定公司不能取得自己股份,主要是考虑到公司取得自己股份会产生一系列的弊害:一是为股东分股东手中取得股份时,削弱对于债权人的财产担保基础,可能会损害债权人的
期刊
内容摘要:本文通过运用计量经济学中的向量自回归模型(VAR)对日本的社会保障支出水平及其国民收入进行实证研究。通过研究,发现二者之间存在长期均衡关系,国民收入是日本社会保障支出的重要决定因素,国民收入的增长会相应的带来社会保障支出的增长,而且增长幅度要远远大于前者;通过格兰杰非因果检验得到二者之间呈双向因果关系,即社会保障支出水平与国民收入相互影响和互为因果关系。  关键词:社会保障支出;经济发展
期刊
前言  “NEET”是英语“Not in Employment,Education Or Training”的缩写,最早来源于英国,目前日本对它还没有一个正式的定义。2004年9月日本政府公布的《劳动经济白皮书》中将既不工作,也不求职的非劳动力人口中,年龄在15到34岁之间,不上学也不做家务的人算做“NEET”。实际就是既不求职,又不就职,既不上学,又不做家务的年轻无业人员。据2005年7月22日
期刊
摘 要:在思想多姿多彩的日本近代,思想大家不断涌现,其中富有批判精神的长谷川如是闲和津田左右吉极具魅力。长谷川的“国家批判”是对游离于“生活”的近代日本国家形态的批判,津田的“否定史学”则意在构筑以“国民思想”为主体的日本文化。他们的共同目标就是解决传统和近代的矛盾,回答如何构建近代日本文化的问题。惟其如此,他们的思想对战后的日本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关键词:长谷川如是闲;津田左右吉;批判;思想 
期刊
20世纪70年代末,英国开始对国有企业进行改革,主要是通过股份制式,有计划、分步骤、谨慎地推进国有企业私有化的进程,在某些行业尤其是竞争性行业取得了较好的成绩,也积累了丰富的经验。英国的做法从80年代末到90年代初逐渐影响到世界许多国家,日本就是其中之一。总结英国和日本国有企业改革的经验,对我国的国有企业改革具有一定的借鉴意义。
期刊
在2020年的新年钟声敲响之际,《荣誉杂誌》向全世界华人华侨送上最诚挚的祝福:祝大家新年快乐,身体安康,阖家幸福!  回首2019年,世界走过了非同凡响的一年,我们国家也风雨兼程,在各种变化中求稳、求进。这一年,许多大事件历历在目、令人振奮: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0周年盛典隆重举行;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勳章隆重颁授;香港回归22周年、澳门回归20周年;第二届中国国际进口博览会圆满闭幕;《粤港澳大湾区发
期刊
扎染是中国一种古老的纺织品染色技艺,又被称为疙瘩花。因主产地在云南大理,染布者大多是白族,故尔人们又把它叫做大理扎染或白族扎染。大理市内有很多地方至今仍保留着这一传统技艺,其中以周城白族的扎染业最为著名,被文化部命名为“民族扎染之乡”。  据考证,扎染起源於黄河流域,早在公元4世纪这项工艺已经成熟,並且大批生产。当时的产品中有较简单的小簇花样,也有整幅图案花样,被广泛用於妇女的衣着。至唐代(618
期刊
方平先生  贯通文理、博学多识、精勤育才,从事高校教育近四十年,以认真负责的教学态度和灵活优秀的教学方法见长,深得学生认可。乐为社会付出的他还担任着多项社会职务,担任两届廈门大学旅港校友会理事长的他,在凝聚校友、奉献母校和社会方面做了大量工作;他为人方正,心有家国,敢发正义之声,积极维护国家统一和香港稳定,参政议政尽职尽责,在帮助家乡更好更快发展方面不遗余力。  同舟共进70年,南强校友耀香江  
期刊
顾伟诚先生  叔苹奖学金第三代负责人,谨记着传自祖辈“得诸社会,还诸社会”的家训,致力於发展家族的公益事业。三十多年来,他一边深耕於房地产行业,一边持续参与颁发奖学金、组建义工队等活动,不仅积极推动叔苹奖学金的发展,也在太平山扶轮社、香港浙江省同乡会联合会等社团中留下活跃的身影。贡献,经过几代人的传承,形成一份可贵的担当和荣耀;善心,在生命影响生命的过程中,已变得愈发纯粹、无瑕。  得诸社会,还诸
期刊
梁育基先生  既是茶艺爱好者,更是茶文化的执著推广者。小时候随父亲上酒楼的经历,开启了他对茶的启蒙。随着对茶接触、了解得越多,他对茶文化的热爱便日渐深厚。直到与一群志同道合的茶艺爱好者一道,创办了澳门茶艺协会並担任理事长,他更以传扬茶文化为己任。他希望推广中能得到文化及教育部门以至教育界全力支持,可进校园推广,让学子在潛移默化中,透过学茶、品茶来提升个人素养,认识中国茶文化。  二十多年致力於茶文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