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亲身经历的五次经济泡沫

来源 :商道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www6331758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1987年香港股灾:从千万富翁到街边小贩
  1986年,我在深圳见到了十几年没见的小学老师。他是出生在印尼的广东华侨,上个世纪50年代他刚从雅加达大学金融系毕业,响应祖国号召,同一大批东南亚华侨的知识青年跑到中国来参加社会主义建设。于是,他成了我在长春市安达小学读书时的语文和数学老师。
  经历了中国的反右、大跃进、人民公社,这个老师从爱国青年变成了三个孩子的父亲。为了孩子能吃饱饭,1977年他带着老婆和孩子来到香港。不愧是学金融的,他先从建筑工人开始,几年后就开始自己在家里装电子表往大陆卖,后来深圳开放了,他跑到深圳办了手表厂。
  在深圳第一次见面,他给我一张名片,上面写着深圳(香港)环亚电子集团公司董事长,他在深圳的工厂有一千多名工人,是深圳当时最大的电子装配工厂之一。
  之后三年,我们没再联系。1990年我在香港油麻地逛街,突然听到一个很熟悉的声音:十元两件啦!十元两件啦!我一回头,有些不敢相信我的眼睛,我的老师站在三轮车上在大声叫卖日本的二手衣服。怕他尴尬,更怕自己尴尬,不知怎的我没敢上去跟他打招呼。正在一边犹豫,突然有人大叫:“走鬼啦!”只见我的老师和其他几个同样卖东西的人,像疯了一样把衣服用任何人类都想像不到的速度塞进包里,推着车子跑了。原来是市政管理人员来了,香港无照小贩专门请人给他们把风放哨。
  从油麻地回来后,连忙找名片给老师打电话,所有电话都变成别人的了。几天后我又去了,那天没有市政的人来,老师的生意也很冷清,我鼓着勇气上前跟他打招呼,本以为他会尴尬,可是老师毕竟是老师。老师跟我说:“我破产了,现在只能做这个生意了。见到你真好,如果没事陪我聊聊天。”
  我问:“那么大的工厂,是怎么破产的?”
  老师说:“唉!都是一个贪字。1986年香港股市疯了,我看不少人赚钱,我这个学金融的虽然知道股市风险大,但还是忍不住进去了,结果越炒越大,最多一天能赚一千万,我把工厂也抵押给银行借钱炒股,哪承想1987年股灾一来,我的资金一下子转不动,房子和工厂都给了银行。”
  “师母怎么样?”我问道。
  “她现在在新蒲岗的一件制衣厂剪线头,我们还借了一部分私人钱,这个钱总是要还的。好在这里是香港,人只要勤劳就饿不死;只要饿不死,总会有机会,这就是人生。”快60岁的老师说。老师永远是老师。从此我明白香港人说的:马死落地行是什么意思了。
  1987年的股灾是香港人经历的第一次股灾,那是由美国股灾引起的。1987年10月19日,星期一,美国股市一天跌了22%,年轻的香港股市一个跟头倒下了,连关了四天市,当香港股市重新开始后,香港股民的钱少了三分之二。有一大批香港股民像我的老师一样破产了,其中有一部分人永远也没有机会再回到股市。
  1992年日本股灾:跳楼的野村证券员工
  1990年,我到日本公出,顺便去日本最大的证券公司——野村证券参观。由于当时日本股市和楼市如日中天,股市比2007年中国股市还火,市盈率到了100倍,一些日本和世界的经济学家纷纷说,传统经济理论对日本不实用,日本正在创造新的经济规律。日本房地产更是不可一世,一个东京市的地价就可以买一个半美国。日本商人在全世界可牛了,到哪儿都像阔佬逛菜市场,想买什么就买什么。于是,日本人买了美国金融帝国的象征——洛克菲勒大厦,买了美国电影的象征——哥伦比亚电影公司,买了加拿大的森林,买了澳洲铁矿,买了香港半山上最贵的房子,日本女人买了70%法国生产的LV手袋,日本男人成群结队飞去泰国打高尔夫……
  接待我的是一个在野村证券上班的小伙子,他把我送出野村大楼时,站在大厦旁边的台阶上,指着那座新落成的60多层的花岗岩大厦,不无骄傲地说:“当今世界已进入信息经济,这个大楼里储存着全球客户的经济信息,野村证券为了保证这些信息的安全,在这个楼下装了一个发电站,它可以保证野村证券在世界上发生任何事情都能正常运作。”
  可是不知怎么回事,到了1992年日本经济就不能正常运作了。日本股市从33000点不到两年就跌到了11000点。房地产更是一落千丈,1990年还能卖一个半美国的东京,1993年竟然连一个纽约都买不起了。于是,日本企业纷纷从海外抽钱回国救急,不仅把洛克菲勒大楼折了一半价卖回给美国人,还把日本好几个大银行和保险公司也卖给了外国人。
  1995年,那位接待我的野村证券经理到香港出差,我请他喝酒,他很沉重地告诉我:现在日本企业也开始裁员了,自杀的人很多,特别是证券界,他手下的一位工作人员上个月跳楼了。电视台现在最热门的电视节目是教人们如何省钱,比如教日本家庭主妇如何用烧饭的余热煮鸡蛋。
  那一段时间,香港大街上的日本游客少了,到高档餐馆吃饭的日本商人也少了。“经济泡沫”这个词第一次在我脑袋里有了真实的感受。
  1997年香港股灾:成为负资产的房子
  1997年亚洲金融风暴来了,香港哀声一片。本来1997年上半年形势还好好的,楼市股市不断创新高,人们排着队去酒楼吃饭。我们公司开发的一个楼盘开盘卖楼花,买房的人需要前一天晚上去排队。国内一个家喻户晓的大歌星为了走后门买我们公司的房子,陪我们唱了一晚上的卡拉OK。我公司两个秘书近水楼台先得月,不用去排队,每人花80万港元交了三分之一首付买了房子,可是房子还没住进去,泡沫就来了。楼价一口气跌了三分之二,这两位小姐那几个月脸色难看得很,眉头之间总挤出一个大疙瘩。原因是她们把已交了80万首付的房子白白送给了银行,为什么?因为市场上同样的房子,只值80万;如果她们继续供当时买的房子,就要再付160万。
  那个刚来香港还不大懂香港规矩的明星火急火燎地找我退房,我说:“你看到门外那两个小姐了吗?她们是我们公司的秘书,在这个公司已工作10年。她们跟你一样,也买了我们公司的房子,因此她们这10年算给公司做义工了。”   我看大明星有点不明白,就解释说:“她们工作10年,除去吃喝也就攒了80万,交了这套房子首期后什么都没剩下,可是现在房子又没了,这不等于白白给公司干了10年。如果能退房,她们早退了。你没看这几天报纸讨论吗,很多人买了李嘉诚的房子,现在变成负资产。有人说在这种特殊时期作为香港首富的李嘉诚应该网开一面,不要再追这些负资产的人所欠的房子余款了。你猜这位首富李先生怎么说?他说:香港是个重合同守信用、风险自担的社会,你没看到金融泡沫只能自认倒霉。如果这个泡沫不破,你的房子赚一倍,我也没理由跟你分利润。”
  2000年互联网泡沫: 3亿元股票一下子成了3千万,而且有价无市
  亚洲金融风暴还没过去,互联网又来了。1999年末和2000年初,全香港的商人都好像疯了。这次不同于以往,越是大商人越疯狂,不管是搞地产,还是搞百货,不管是生产电子,还是生产水泥的,不管是办学校的,还是开夜总会的,总之全同互联网干上了,纷纷办起了网站,纷纷注册了名字带有.com、.net的公司,并且向那些常青藤大学的毕业生发出高薪聘书。我当时打工的华润创业公司自然也不能免俗,虽然公司每年有十几亿净收入,但因为同互联网没有关系,股价还不如一个刚创办两年的互联网公司高。股东不干了,说:如果你们再不进入it,就要找人收购。于是,我们只能绞尽脑汁往互联网上靠,先是付了一笔天文数字的咨询费,请世界最大的咨询公司出主意,可是那些从美国飞来的高级脑袋除了给我们写了两大本资料外,任何问题也没解决;其实他们也解决不了我们的问题,因为我们不是互联网里的虫,我作为公司总经理当时连上网都不会。
  商场是个逆水行舟、不进则退的游戏乐园。当时许多如雷贯耳的经济专家都说:互联网技术会创造一个全新的经济,谁跟不上,谁就会被淘汰。想想看,谁不害怕呀?于是,我们也拼命想找一家美国技术公司“结婚”。经过投资银行的朋友介绍,说美国一家大公司的副总裁来香港,期间可以跟我们谈谈。可是时间约到早上8点,这在香港是非常罕见的商务见面时间。我当时有点纳闷:看来互联网的人就是不一样,可能都是超人!第二天早上,7点50赶到人家香港分公司,一进接待室我差点晕了,原来在我们前面已有两批人,一批人正在会议室里同那个副总裁谈着,另外一批人还在会议室里等着。8点45分,轮到我们,30分钟谈完,结果就不用说了。
  2000年初正当我被互联网搞得晕头转向时,一个朋友找到我,他与一个美国基金创办了一个互联网公司,在香港买了一个上市公司的壳,市值一下子升到200亿。他请我加盟。我说:我可不懂互联网。他说:你只要懂上市公司运作就行。于是,他开出了我不可拒绝的条件——3亿元的公司股票,外加7位数的年薪。做着亿万富翁的美梦,我在新公司上班了。可是上班的第一个天,互联网泡沫破了,第一个月我的3亿元股票变成了2亿元,第二个月变成了 1亿元,第三个月……第10个月,我的股票变成3000万,而且有价无市了。
  2008年中国股市:骂“基金经理都是骗子”的基民
  互联网泡沫灭了。金砖四国又冒出来了,特别是中国,进入21世纪后,雄起得不得了。中国转眼之间成了世界的加工厂、世界第一大钢铁生产国、第二大汽车生产国、世界第三大经济发展国。2007年中国这头昏睡的狮子,终于彻底醒了。深圳的楼市开始超过香港的新界,上海北京的写字楼也开始赶纽约,开户炒股的人到了1亿。于是,一下子创造了世界第一大银行、第一大石油公司、第一大房地产公司、第一大保险公司……这一年全世界500强排名乱了,因为那些老牌500强纷纷被突然变大的中国公司挤出去了。中国商人在世界上开始扬眉吐气了,腰里揣着大把股民的钱,也能想买什么就买什么了。于是,中亚和非洲的油田,拉美的铜矿和铝矿、澳洲的铁矿和煤矿频频被来自中国的买家问价。澳洲有些人小心眼,看中国人要收购澳洲最大矿业公司,竟提出将会威胁本国民族经济。中国外长婉转讲话了:“中国对澳洲的投资,还不及澳洲对中国投资的一半,我们希望澳洲继续对中国增大投资。”真是富国风范,以柔克刚。
  2007年世界经济的焦点聚集到了中国,全球的经济天才都在讨论中国股市和楼市,一派说泡沫太大了,另一派说中国正在改写世界经济,潜力远远还没发挥出来。
  可惜世界经济还没改写完,美国那边次贷泡沫又碎了。中国股市进入2008年,少了近三分之一。记得2007年9月我回长春度假,碰到我母亲一位老同事。一个当了一辈子会计的75岁老头,成了中国第一代“基迷”。他把报纸上所有有关基金的报道用剪子剪下来,钉成三本半大书,还跟人学会了在坐标纸上画图表。他把家里所有闲钱都买了基金。我问他现在买股票是不是风险太大?老头说,他买的不是股票,是基金,基金是由金融专业人士管理、抗风险能力最强的综合投资工具。他刚买的那只基金是走了银行后门才买到的,现在不到一个月就赚了5%。春节后母亲打电话告诉我:老头投到基金的20万元,只剩了10万元,现在精神有些不正常。老伴治病需要钱,他捂着就是不卖,整天到银行管人家要钱。见谁跟谁说:基金经理都是骗子。
  后记:我是1955年出生的,以上是我活到现在亲身经历的经济泡沫。其实,所有学经济的人都知道人类历史上这样的泡沫比比皆是,比如:19世纪英国的南海金矿泡沫、荷兰的郁金香股票泡沫,20世纪初的美国铁路泡沫、造船泡沫、杠杆并购和垃圾债券泡沫……
  让我奇怪的是:人类怎么一点都没有学聪明?尽管每一次泡沫都有过去的影子,可是人类还是一次又一次重蹈覆辙。
  一些历史上的泡沫故事往往让我们匪夷所思。比如在英国南海泡沫中,一个骗子注册了一个叫南海投资的公司,在他的招股书上写道“本公司在拉美有一个诱人的投资项目,现在需要融资,这个项目的具体内容暂时不能透露”。第二天,当他打开办公司的大门时,外边挤满了给他送支票的投资者。第三天,这个骗子拿了钱就消失了。
  我认为“以史为诫”和“读史明志”对人类不灵,人类是不能从历史中吸取教训的。
  为什么?
  因为人类就是人,人类就是由每一代的你和我组成的。尽管我们的父母都会告诫我们,不要玩火,火会烫手!可是有哪个人没有被火烫过?人只有被烫过,才成熟;人成熟了,就是离开舞台的时候了;舞台永远是新一代人玩火的地方;每一代人只能从自己的经历中长大;每一代人都要创造自己的泡沫和体验它的破碎。
  编辑 倚天
  《商道》杂志QQ⑧群号:287761989
其他文献
[摘 要]伍鐵平教授开创国内模糊语言学研究先河,《模糊语言学》是他模糊语言学研究的结晶。作者认为其学术价值突出地表现在三个方面:科学性与趣味性相结合;严谨性与随和性相结合;深刻性与广泛性相结合。  [关键词]模糊语言学研究 科学性 严谨性 深刻性
期刊
传统的电视机厂商把电视卖掉之后跟消费者的关系就结束了,而互联网公司把电视卖出去之后,跟消费者的关系才刚开始。  2015年3月,暴风科技在创业板上市,收获了近40个连续涨停,市值一度超过一些在美国上市的一线互联网公司。几乎没有股民不知道暴风科技这只神奇的股票。从它身上赚到钱的说它是神股,错过它的骂它是妖股。  无意之中,我被推到了舆论的风口浪尖,这让我很不自在。其实,我没那么神乎,也没那么妖孽。 
期刊
“共享单车”的玩法,就像泡妞,第一次见面就拿到了对方的所有身份信息与电话——能做到这一步的,都是顶级的泡妞高手。最关键的,还让用户掏了钱。  “互联网+”无处不在,在打车行业资本大战偃旗息鼓,滴滴一家独大之后,在共享出行领域,又刮起了一场更大风暴的共享单车行业的创业、创新和资本大战。  这是一场对传统公共自行车“有桩模式”的革命,通过“互联网+”手段,将公共自行车推入到了真正的“无桩时代”。  然
期刊
据我的经验,公司招聘低一档用人,高一档发工资效果比较好,也就是招三流的人才,  干二流的工作,发一流的工资。  首先我简单介绍下我的公司,百人左右,成立十多年,年销售额几千万,问题几百个。像我这样的公司,用脚一踢一大把,而且很多活不到十年就消失了,我能活十多年,谦虚点是运气好,自负点说,我管理公司还是有两把刷子的。下面是我十多年来总结出的一点管理经验,和大家分享:  1、留住骨干  这些年物价上涨
期刊
顺丰快递核心竞争力非常明了:1kg内收不超过20元的邮费,上门送货,全国联网,36小时到达。  马云、王卫、黄祥福,当这三个名字摆在你面前时,毫无疑问,马云你肯定知道,如果你是《商道》杂志的老读者,小人物黄祥福你也会有似曾相识之感(每期《商道》杂志上可以看到的名字嘛),但是,事实上也很牛的人——王卫,你可能不曾听说。  王卫是谁?他有多牛?且看下文。  顺丰“疯”了,O2O的全国大爆发  2014
期刊
80后、90后是有个性、有想法的一代。  他们对于工作的渴求,已不再是父辈们的  养家糊口,他们希望工作体面,  渴望别人认同。  初见傅丽娟,一身黑色职业套装,马尾高束,从见面接待到引导就坐,傅丽娟利落干练,时不时的热情笑容洋溢青春活力,让人猜不到她已是两个孩子的母亲。  ——我以为,人生的赢家就应该是这个样子,赚钱的同时,活得漂亮。  迷失的“九头鸟”  时间回调到2008年,傅丽娟刚刚从职业
期刊
“我不偷不抢,凭自己的力气挣钱吃饭,我睡这里有什么不对?”  生存和生活  重庆有“棒棒”,贵阳有“背篼”,名称都来源于他们使用的工具。  背篼是一种竹编的背篓,呈倒梯形,可以用来搬运一些零散物品,如砂石、砖块、肉菜,也可以用来背孩子。背篓的容量十分有限,对装载的物品的形状、大小也很挑剔,如果作为一种谋生工具,并不实用。  凌晨1点多,贵州省惠水县人、29岁的黄忠还没睡,在银行门口的绿化池上坐着,
期刊
编者按:猫爪草,是我国传统的药用植物之一,已有两千多年的临床用药历史。近年来,随着人们对猫爪草药用价值的进一步深入研究,使猫爪草的应用范围更加广泛,种植猫爪草的经济效益日趋看好。  一、什么是猫爪草  猫爪草又名三散草,因形似猫爪而得其名。引用《中国药典》里面的话讲:猫爪草性味辛、平,归肺、肝经,有散结、消肿、清热、解毒功能。  近年来猫爪草越来越得到人们的重视,很多人通过服用猫爪草重获健康或延长
期刊
“入住酒店时不需要房卡,而直接用微信就可以打开房门。开灯也不用起身摁开关,点一点微信就可以操控。”  微信开门、微信客服、微信支付……如此时髦的酒店能挑动你的神经吗?  都市酒店集团创始人陈奕含,一个既霸道又柔情,对艺术设计狂热、尽显文艺范的湘妹子,带着一群80、90后,不靠资本运作,三拒风投,用移动互联网重构传统酒店的经营模式,自诩是“站在移动创业风口上的猪”。  5年时间,都市酒店集团从1家没
期刊
种一亩葛,直接经济效益上万元,配套养野兔,把葛根加工成葛产品,综合效益翻几番。在家种葛,也可轻松实现年赚百万的财富梦想。  话说有一种神奇的豆科植物,浑身是宝,其根可以食用,炖汤或制成葛粉、葛饮料等相关产品,也可药用;藤(茎)往大里说,可以提取纤维制衣,往小里说,直接可以当扦插种苗换钱;叶可作畜禽饲料;花可制茶,有解酒毒以及美容养颜的功效。  ——这个植物就是葛。  因为葛具有极高的营养价值,被誉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