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在市区的沈阳城市公用集团农业发展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公司”)机关正在准备搬迁,地点是一百多公里外的新民农业生产基地。这对公司的年轻人来说并不是个好消息,虽然“基地”远离城市、生态环境优越,但只有周末才能回家、衣食住行全在公司,这种枯燥的生活让年轻人多少有些畏惧。
新民,是沈阳所辖的县级市,沈阳地区最大的农产品产区,著名的“小梁山西瓜”就在这里的梁山镇。由于土壤透气性好、降雨量小、昼夜温差大等优越的先天条件,对果实糖分积累等十分有利,“小梁山西瓜”备受美誉。也是因为这样的自然环境和气候因素,2011年,公司选址与梁山镇土壤及自然条件相似的新民周坨子镇建了一块占地1600多亩的农业生产基地,进行现代化农业生产。
虽然2013年年底,这里已经获批承建“国家生态农业综合标准化示范区”并在大门口竖起了“辽宁省蔬菜标准园”的大牌子,但公司的人还是习惯性地将“基地”的称谓一直延续开来。
“一次难得的提升机会”
沈阳城市公用集团农业发展有限公司,是沈阳市国资委出资组建的沈阳城市公用集团旗下具有独立法人资格的农业产业化企业,主要发展方向是现代设施农业、都市休闲农业。由于带有科研性质,又是国有企业,公司敢于大力投入进行栽培方式的创新和产品质量上的攻关,公司的草莓、果蔬、粘玉米等主要产品都已经达到了“无公害”的水平。公司的高层给企业产品的定位是走高端路线,以高质高价吸引客户,但这个路线究竟该怎么走,怎么突破提升产品质量,具体的实施计划与步骤还没有成形。
一次偶然的机会,时任公司总经理、现任公司董事长的王志强得知可以申报国家级农业标准化示范区,获批的示范区将得到辽宁省技术监督系统提供的业务指导,按照国家及标准化示范区的一系列规范组织生产并接受考核验收,对农产品的生产、加工、流通全过程实行综合标准化管理,这正好和公司的发展思路不谋而合,当即研究决定实施国家级标准化示范区的申报。王志强说:“当时的考虑是,申报国家级标准化示范区对企业来说是一次难得的提升机会。不仅能带动生态农产品产业技术和管理水平的提高、确保产品质量安全,还能实现企业自律和规范化管理,发挥龙头企业的带头作用,实现产业化经营。”
由于公司已经具备了示范区建设的基本条件:在规模上,土地面积、高标准日光温室、农产品检测实验室等达标;在基础工作上,建立了技术研发中心、植物病害检测室、土肥检测室、农药残留检测室、应用物联网综合技术等;在科研实力上,与中科院、国家智能装备中心、沈阳农业大学等多家科研机构合作,开展“产学研”技术合作联盟;在技术工艺上因地筛选,最终确定了草莓、果蔬、粘玉米等品种合理、安全的工艺,“生态农业综合标准化示范区”在2013年12月正式批准立项,项目实施期是2013年5月到2016年12月。
“公司给自己定了‘硬杠杠’”
2014年3月,公司的办公室主任崔兴杰接管了公司的“生态农业综合标准化示范区”建设的相关协调工作,去“基地”的次数一下子多了起来。崔兴杰说:“示范区建设的相关工作很多,比如公司要规划和安排示范区建设,确定参建机构和成员,分工协调工作,建立管理、监督检查与激励机制和其他制度等,这些都需要一项一项地逐步完成。”
据了解,为建成生态农业综合标准化示范区,公司进行了三年规划:即2014年度,主要开展标准化示范区相关工作的调研和标准体系的建立;2015年度,进入标准的组织实施阶段,进行操作过程的记录和标准信息的反馈;2016年度,为全面推广实施标准,进行“标准化农产品”品牌培育,增加种植产量,带动周边农户、总结验收阶段。崔兴杰说:“虽然这些规划还在根据具体实际情况调整,但示范区建成后,公司对“基地”的发展更加重视,产品质量和管理水平肯定能上一个新台阶。”
获批为“生态农业综合标准化示范区”后,负责标准相关文字材料撰写工作的小崔也更忙了。小崔说,“公司评上标准化示范区后,质监局提供了七八本《农业标准化》免费培训教材和光盘。我们需要收集相关标准和技术规程,对示范区内的种植品种进行逐一对照,将公司原有的零散的技术章程形成规范性的标准,然后建立自己的管理标准、工作标准和技术标准并形成体系,再运用实施。今年4月份,省质监局、省标准化协会,沈阳市质监局标准化处工作人员和专家来到指导工作;6月份,省质监局对第八批农业标准化示范区承建单位组织培训……需要学习的内容太多了。”
小崔说:“在申报国家级标准化示范区时,公司特别强调了‘生态’二字,不仅仅要求示范区建设最终达标,还要求综合运用并实施标准化使主要产品达到‘绿色食品’的指标,公司给自己定了‘硬杠杠’。目前,辽宁在水稻、猪肉、果蔬等方面已经制定了大量的标准,这些标准在农业生产中已经初见成效,但是在生态农业健康种植的综合标准化方面仍然存在空白。公司从事生态农业产品种植已经将近三年,拥有优越的自然环境,我们希望通过标准化生产和管理方面等系统研究,达到国内同类研究的先进水平。”
“明确责任,操作都有专人负责”
在一条乡间道路东西两侧,整齐地分布着近百栋高标准日光温室,这是这条乡间小路最明显的标志。公司的技术员关翠涛向参观者介绍“基地”的时候,总是特别的自豪:“这里是东面的园区,种植了西红柿、黄瓜、南方果树和立体栽培的一些东西”;“这里是自动给水设备,将来就像APP一样,在手机上装一个客户端就能实现电脑自动控制给水,给水时间和给水量上都能精细控制”;“这是地灌、暖气和喷淋,可以电脑控制,控制棚内的温度、湿度”;“这是黄板,能够吸引害虫,是绿色防控新技术,能减少杀虫剂的喷洒”……现代化新技术不仅为公司节省人力物力,还保障着农产品的质量。
记者采访时也发现了一个细节:在公司的每一个温室内,都有一份《温室工作日志》和一份《温室植物养护指标》,上面明确的记载了温室内每天的工作情况和温湿度等要求与注意事项。旁边的一块小黑板上,是一个姓名和电话。关翠涛说:“这是温室养护负责人的相关信息,为了明确责任,操作都有专人负责。”
小崔告诉记者:“目前,‘基地’建立了《种植生产日志》、《苗种生产记录》、《病虫害处理记录》、《日常检验记录》等表格,并总结和存档。此外,‘基地’还制定了《工厂化育苗工作流程》、《粘玉米生产加工管理流程》、《病虫害防治作业规程》、《卫生管理办法》等相关规定,使农产品的种植、病害防治、日常检查等环节有章可循。PH检测仪、生物显微成像系统、可见分光光度计等高端仪器设备,能对种植工程中的情况进行跟踪和检测。”
如今,“生态农业综合标准化示范区”正在建立健全产前、产中、产后配套齐全的农业标准体系,根据示范区布局特点和生产的具体要求,进行溯推式层层分解,起草制定以关键控制点为中心的相关标准,并形成标准体系。公司现任总经理钱一心说:“在标准体系的建设过程中,我们既吸收专家的指导意见,也采纳一线人员的经验意见,使标准更加实用和好用。”
“一个投入大、见效慢的产业”
“基地”的西面园区,7000平方米的高标准连栋温室里的育苗工厂彰显着现代化农业独具魅力的一面。关翠涛介绍:“这个育苗工厂可以一次性培育120株左右的幼苗,一年可以育8次左右。农民自己育苗的成活率难以保障,育苗工厂里的幼苗因为有相应技术标准的约束能够保证质量,将来会有很大的市场需求。根据市场需求,我们有可能还会增建这样的育苗工厂。”
“现在,公司已经在基地投入了一个亿的资金用于‘基地’建设和发展。不可否认,农业是一个投入大、见效慢的产业,需要几年时间才能显现成果,但是我们相信现代化、产业化和品牌化将是农业发展的未来趋势和必经之路。公司现在已经建立‘公用农业’、‘公用原生’、‘城市公社’等品牌并注册了商标,我们希望这些品牌能在市场上叫得响,也希望通过示范区的建设带动更多的农民致富。”崔兴杰说。
新民,是沈阳所辖的县级市,沈阳地区最大的农产品产区,著名的“小梁山西瓜”就在这里的梁山镇。由于土壤透气性好、降雨量小、昼夜温差大等优越的先天条件,对果实糖分积累等十分有利,“小梁山西瓜”备受美誉。也是因为这样的自然环境和气候因素,2011年,公司选址与梁山镇土壤及自然条件相似的新民周坨子镇建了一块占地1600多亩的农业生产基地,进行现代化农业生产。
虽然2013年年底,这里已经获批承建“国家生态农业综合标准化示范区”并在大门口竖起了“辽宁省蔬菜标准园”的大牌子,但公司的人还是习惯性地将“基地”的称谓一直延续开来。
“一次难得的提升机会”
沈阳城市公用集团农业发展有限公司,是沈阳市国资委出资组建的沈阳城市公用集团旗下具有独立法人资格的农业产业化企业,主要发展方向是现代设施农业、都市休闲农业。由于带有科研性质,又是国有企业,公司敢于大力投入进行栽培方式的创新和产品质量上的攻关,公司的草莓、果蔬、粘玉米等主要产品都已经达到了“无公害”的水平。公司的高层给企业产品的定位是走高端路线,以高质高价吸引客户,但这个路线究竟该怎么走,怎么突破提升产品质量,具体的实施计划与步骤还没有成形。
一次偶然的机会,时任公司总经理、现任公司董事长的王志强得知可以申报国家级农业标准化示范区,获批的示范区将得到辽宁省技术监督系统提供的业务指导,按照国家及标准化示范区的一系列规范组织生产并接受考核验收,对农产品的生产、加工、流通全过程实行综合标准化管理,这正好和公司的发展思路不谋而合,当即研究决定实施国家级标准化示范区的申报。王志强说:“当时的考虑是,申报国家级标准化示范区对企业来说是一次难得的提升机会。不仅能带动生态农产品产业技术和管理水平的提高、确保产品质量安全,还能实现企业自律和规范化管理,发挥龙头企业的带头作用,实现产业化经营。”
由于公司已经具备了示范区建设的基本条件:在规模上,土地面积、高标准日光温室、农产品检测实验室等达标;在基础工作上,建立了技术研发中心、植物病害检测室、土肥检测室、农药残留检测室、应用物联网综合技术等;在科研实力上,与中科院、国家智能装备中心、沈阳农业大学等多家科研机构合作,开展“产学研”技术合作联盟;在技术工艺上因地筛选,最终确定了草莓、果蔬、粘玉米等品种合理、安全的工艺,“生态农业综合标准化示范区”在2013年12月正式批准立项,项目实施期是2013年5月到2016年12月。
“公司给自己定了‘硬杠杠’”
2014年3月,公司的办公室主任崔兴杰接管了公司的“生态农业综合标准化示范区”建设的相关协调工作,去“基地”的次数一下子多了起来。崔兴杰说:“示范区建设的相关工作很多,比如公司要规划和安排示范区建设,确定参建机构和成员,分工协调工作,建立管理、监督检查与激励机制和其他制度等,这些都需要一项一项地逐步完成。”
据了解,为建成生态农业综合标准化示范区,公司进行了三年规划:即2014年度,主要开展标准化示范区相关工作的调研和标准体系的建立;2015年度,进入标准的组织实施阶段,进行操作过程的记录和标准信息的反馈;2016年度,为全面推广实施标准,进行“标准化农产品”品牌培育,增加种植产量,带动周边农户、总结验收阶段。崔兴杰说:“虽然这些规划还在根据具体实际情况调整,但示范区建成后,公司对“基地”的发展更加重视,产品质量和管理水平肯定能上一个新台阶。”
获批为“生态农业综合标准化示范区”后,负责标准相关文字材料撰写工作的小崔也更忙了。小崔说,“公司评上标准化示范区后,质监局提供了七八本《农业标准化》免费培训教材和光盘。我们需要收集相关标准和技术规程,对示范区内的种植品种进行逐一对照,将公司原有的零散的技术章程形成规范性的标准,然后建立自己的管理标准、工作标准和技术标准并形成体系,再运用实施。今年4月份,省质监局、省标准化协会,沈阳市质监局标准化处工作人员和专家来到指导工作;6月份,省质监局对第八批农业标准化示范区承建单位组织培训……需要学习的内容太多了。”
小崔说:“在申报国家级标准化示范区时,公司特别强调了‘生态’二字,不仅仅要求示范区建设最终达标,还要求综合运用并实施标准化使主要产品达到‘绿色食品’的指标,公司给自己定了‘硬杠杠’。目前,辽宁在水稻、猪肉、果蔬等方面已经制定了大量的标准,这些标准在农业生产中已经初见成效,但是在生态农业健康种植的综合标准化方面仍然存在空白。公司从事生态农业产品种植已经将近三年,拥有优越的自然环境,我们希望通过标准化生产和管理方面等系统研究,达到国内同类研究的先进水平。”
“明确责任,操作都有专人负责”
在一条乡间道路东西两侧,整齐地分布着近百栋高标准日光温室,这是这条乡间小路最明显的标志。公司的技术员关翠涛向参观者介绍“基地”的时候,总是特别的自豪:“这里是东面的园区,种植了西红柿、黄瓜、南方果树和立体栽培的一些东西”;“这里是自动给水设备,将来就像APP一样,在手机上装一个客户端就能实现电脑自动控制给水,给水时间和给水量上都能精细控制”;“这是地灌、暖气和喷淋,可以电脑控制,控制棚内的温度、湿度”;“这是黄板,能够吸引害虫,是绿色防控新技术,能减少杀虫剂的喷洒”……现代化新技术不仅为公司节省人力物力,还保障着农产品的质量。
记者采访时也发现了一个细节:在公司的每一个温室内,都有一份《温室工作日志》和一份《温室植物养护指标》,上面明确的记载了温室内每天的工作情况和温湿度等要求与注意事项。旁边的一块小黑板上,是一个姓名和电话。关翠涛说:“这是温室养护负责人的相关信息,为了明确责任,操作都有专人负责。”
小崔告诉记者:“目前,‘基地’建立了《种植生产日志》、《苗种生产记录》、《病虫害处理记录》、《日常检验记录》等表格,并总结和存档。此外,‘基地’还制定了《工厂化育苗工作流程》、《粘玉米生产加工管理流程》、《病虫害防治作业规程》、《卫生管理办法》等相关规定,使农产品的种植、病害防治、日常检查等环节有章可循。PH检测仪、生物显微成像系统、可见分光光度计等高端仪器设备,能对种植工程中的情况进行跟踪和检测。”
如今,“生态农业综合标准化示范区”正在建立健全产前、产中、产后配套齐全的农业标准体系,根据示范区布局特点和生产的具体要求,进行溯推式层层分解,起草制定以关键控制点为中心的相关标准,并形成标准体系。公司现任总经理钱一心说:“在标准体系的建设过程中,我们既吸收专家的指导意见,也采纳一线人员的经验意见,使标准更加实用和好用。”
“一个投入大、见效慢的产业”
“基地”的西面园区,7000平方米的高标准连栋温室里的育苗工厂彰显着现代化农业独具魅力的一面。关翠涛介绍:“这个育苗工厂可以一次性培育120株左右的幼苗,一年可以育8次左右。农民自己育苗的成活率难以保障,育苗工厂里的幼苗因为有相应技术标准的约束能够保证质量,将来会有很大的市场需求。根据市场需求,我们有可能还会增建这样的育苗工厂。”
“现在,公司已经在基地投入了一个亿的资金用于‘基地’建设和发展。不可否认,农业是一个投入大、见效慢的产业,需要几年时间才能显现成果,但是我们相信现代化、产业化和品牌化将是农业发展的未来趋势和必经之路。公司现在已经建立‘公用农业’、‘公用原生’、‘城市公社’等品牌并注册了商标,我们希望这些品牌能在市场上叫得响,也希望通过示范区的建设带动更多的农民致富。”崔兴杰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