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之望

来源 :当代作家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roytseng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你匆匆忙忙套上校服,一邊背上书包一边对收拾房间的父亲说:“爸,我走了,要迟到了。”“哦,去吧。”父亲只是极轻描淡写地来了一句。你不满地嘟起了嘴,径自打开门,出去了。
  冬日的早晨,都已经6:30了,天仍然黑着,一点亮的征兆都没有。路灯却早就熄灭,黑漆漆的一片。你无可奈何地摸着黑走向车站。街上也是一片黑暗,车少路空。你无聊地把玩着手中的题单夹,公交车却不理会你焦急的心情,迟迟不肯露面。
  冬季的寒风刮在身上,冷的刺骨。你叹了口气,呼出一团白雾。
  三分钟过去了……五分钟过去了……一切都隐没在寂静的黑暗中,只有你腕上的手表,秒针在坚定地转动着。嘀嗒嘀嗒的声音在寒冷的早晨中听起来十分刺耳。
  七分钟过去了……十分钟过去了……
  你焦急地跺着脚,埋怨着:“还不来,要迟到了!”街上仍然是静寂得可怕,只有小区里的住户们提早起床时窗口亮的灯光。你知道,自家的灯光也在其中,可你不愿抬起头去看,哪怕就一眼。
  远处,两道车灯发出的光芒直射在你身上。突如其来的光亮让身处黑暗地带的你不知所措,茫然地眺望着远处。公交车终于姗姗来迟地出现在你的视野范围内。你心中一阵狂喜,捏着硬币等待着,等待着。
  公交车在前一站停下来。哦,你忘了,前面还有一站呢。你窘迫地扯了一下嘴角,让它上扬了仅仅15°。你突然发现,自己好傻。你是在下了路阶后忍不住回头的。那是自家的窗户。那扇窗,属于你的卧室,也是通向外面大街的一扇窗。淡紫色的薄纱窗帘旁,隐约看到一个高大的身影,静静地注视着你。是父亲!你的眼角,只在一瞬间,被冰冷的眼泪浸湿。
  车来了。你挥了挥手,对着那个熟悉的窗户,熟悉的人。“看到了吧?”你自言自语着。然后……
  窗内的父亲也向你招了招手。你上了车,拣一个靠窗的位子坐下,仰望自家六楼的那扇窗,直至它连同里面那个爱你的人一同消失在你的视野之外。而父亲也在公交车远去后,默默地离开去忙。
  如果窗下被磨出两个脚印,像科威特和安妮的白人母亲一样,那么它们一定属于你,对吗?
  从此,每个你独自坐车上学的早晨,总会在那扇窗内,在淡紫色的薄纱后,隐逸着一个身影,他总是默默送你离开后,默默地离开,默默地带着爱去收拾你的小天地。而你,也总是在爱之望中离开他的视线。
  传说,有一种爱,叫父爱;有一份情,叫亲情;有一种望,叫爱之望;有一个称呼,叫父亲。
  是啊,父亲的爱之望。
其他文献
清明雨,离人泪。  当大地一声春雷,当时光的闪电划过夜空,将清明送至眼前时,对你的思念就像天上积蓄了多日的黑云一样,情绪瞬间爆发出来,泪飞顿作倾盆雨,簌簌而落……  几次提笔想写你,都无法克制心中的悲痛。不敢触摸与你相关的一切,故乡老宅前,弯弯的山路上,不变的乡音里,熟悉的亲友们,哪里都有你的影子,到处都能感知你的存在,就像你从没有离去一样。  清明了,家人说该回去扫墓了,我无语。心里默默地想,回
约有一个更次,黛玉一觉睡醒,早见红日东升,满窗弄影。  瞧了瞧宝钗,尚在熟睡,忙推道:“姐姐快醒醒儿罢,日头都出来了。”宝钗惊醒,在窗上望了一望,笑道:“你莫要惊怪,昨儿是寅正才睡的,这会子只怕合家的人还都没睡醒呢。昨儿一天一夜,闹的人腰酸腿疼的,且躺着舒服一会儿再起来也不迟。”黛玉道:“可不是呢,到底睡了这一会子,又觉着好些儿。才刚儿咱们商量,要把柳五儿仍旧叫了进来,也还只是他一个人儿,咱们两人
《歷代文选》(古代散文选读,中国青年出版社,1962年9月)  《新校注本红楼梦》(红楼梦读本,人民文学出版社,1982年5月)  《红楼梦大辞典》(文化艺术出版社,1990年)  《曹雪芹墓石论争集》(文化艺术出版社,1994年8月)  《中华艺术百科大辞典》(商务印书馆,1998-1999年)
物理学科要培养学生的物理观念、科学思维、探究精神等必备品格。如何通过教学达成这样的目的,笔者以《光的折射》教学为例进行论述。  一、观察实验现象,建构核心概念  光的折射是初中物理的重要概念之一。八年级学生对光的折射现象并不陌生,但对这种现象的本质缺乏认识。为了让学生理解折射的本质,教师采用了通过演示实验引导学生观察和对比的方法,即课堂导入环节通过模拟实验展示“坐井观天”情境,并将井中装满水时的现
【技法点拨】  写人形象丰满,叙事波澜起伏。要想写好记叙文,就应在这两方面多下一些功夫。形象丰满,是针对叙事类文章的人物形象塑造提出的,它要求考生综合运用多种表现手法,多角度、多侧面地描写人物形象,反映其性格特征,展示其内心世界,使人物形象栩栩如生,呼之欲出。  形象丰满,主要是就记叙性文章(包括散文、故事和小小说等)而言的。形象丰满或是人物肖像、心理、语言、行动等描写比较齐全,人物丰满生动;或是
清明之后去乡下采风,看见几户人家的大棚里正培育着地瓜的秧苗,那裸露着的地瓜的尖顶,已被胖胖的嫩芽儿包围,经过几日春风雨露的吹拂与浸润,估计不久也由小芽而变成茁壮的瓜秧,先后栽进早就耕耘一新的肥沃田垄上。在我居住的这个城市,每到秋冬季节,总有一种声音从窄窄小巷中传出:“卖地瓜,香甜的地瓜!”这时候,如若你在旁边,定会被这声音拽得脚跟发沉,诱惑着不太坚定的味蕾,随着车子的近前,地瓜的香味也便在身边轻轻
一身布衣扎进属于自己的青葱中,人不再是孤立的,融入才是一种美。放眼目光尽头的世界宁静如画,清风徐徐,在田埂以外,村庄与城市的轮廓线截然不同,村庄渗着唯美的诗意,城市弥漫多姿多彩的旖旎。  田埂上杂草丛生,似乎注定了一生的无章,绿色出其不意的显形,引来人对葱郁的欣赏。新绿初识田埂,露出了新生的锋芒,与阳光交融的那一刻,复苏的春意,成为天地炫耀的亮丽。当脚下的泥土,在雨季胀满后打饱嗝时,空气的清新不言
退休后,我常常要和老伴出门走走,以前我一个人出门,多是骑自行车,可老伴不会,我说,我在自行车旁边安一个边斗,往后,不管走哪里,我带着你,夫唱妇随怎么样?老伴说,行,不过路上人多车多,你要小心点。也有人建议,有免费公交卡,不坐公交,出什么风头,瞎折腾。我说,坐公交也麻烦,要等,你想坐哪一路,它就不来,你不想坐哪一趟,它一趟接一趟来。上了车还要看别人的脸色,遇堵车,更是毛焦火辣,耽误时间。女儿说,爸爸
民国七年(1918年),丁玲就读于桃源第二女子师范学校预科。  民国八年(1919年),丁玲转入长沙周南女子中学。后入岳云中学就读。  民国十一年(1922年),丁玲赶往上海,在陈独秀、李达等创办的平民女子学校学习。在长沙等地上中学时,受到五四运动思潮的影响。  民国十二年(1923年),丁玲经瞿秋白等介绍,入中国共产党创办的上海大学中国文学系学习。次年夏转赴北京,曾在北京大学旁听文学课程。处女作
玲子好半天眯起眼睛,仿佛眼前真出现了女孩那张脸:  “我们边喝咖啡边谈,这个那个,谈了一个多小时,包括音乐方面的、学校里边的。一眼就知她是个聪明伶俐的孩子,说话有条有理,意见也一针见血,具有吸引对 方的天赋才能。甚至有些。怕人。至于怕人的到底是什么,当时的我却捉摸不透,只是蓦然间觉得她机灵得令人生畏。不过,当面同那孩子谈起来,便会不知不觉地 失去正常的判断力。就是说,对方太年少、太妩媚了,以致被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