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随着我国高等院校招生规模的不断扩大,大学生就业逐渐进入了高峰期。高职院校学生也面临着更加巨大的压力,在与学生的接触中,我发现高职院校中的艺术类毕业生由于其专业特性和社会需求,在这种压力下呈现出了更为明显的心理问题。在严峻的就业压力下,艺术类学生很容易产生焦虑、偏执的心理问题,这些也成为高职院校学生工作的一个新课题。
关键词:高职院校;艺术类毕业生;就业;心理
“求职难,难于上青天”是很多毕业生在求职时发出的无奈感叹,有研究机构发布《2012年中国大学生就业报告》,称去年大学毕业生中,近57万人处于失业状态。在高手如云的求职大军中,如何脱颖而出,找到一条合适自己的职业道路,是每个毕业生都在思考的问题。而作为高等职业院校中的艺术类毕业生,其专业特点决定了其所面临的就业形势会比普通类学科毕业生所面临的更加艰难复杂。
一、高职院校艺术类毕业生就业面临的主要问题
近年来,高职院校艺术类毕业生就业形势日益严峻,很多专业直接被社会媒体封为红灯专业,很多学生在毕业之后的半年甚至一年里,仍然在不停的找工作。造成他们就业难的原因是多方面,主要包括以下几点。
首先,用人单位对学历要求过高。有些单位招聘平面设计师和三维建模师,招聘门槛严格地卡在本科或更高学历,这就造成高职院校的艺术类学生丧失了求职的机会。现实工作中有些人的能力与文凭并不能直接划等号,不少大专学生的业务能力并不比研究生业务能力差,但却得不到工作验证的机会。同时,不少广告公司、动画企业过分看重工作经验,他们急于招聘艺术设计方面的人才,并且希望很快给企业带来效益,而一般毕业生则无法满足用人单位要求,用人单位忽视大学生的潜力和可塑性。
其次,毕业生本身存在问题。一方面,由于近几年公办高校扩招,加之民办高校急增,招生规模不断扩大,招生分数不断降低,不少大学生大学学习不认真,动手能力差,缺乏实践经验。另一方面,大学生自身定位不准。和一般的大学生一样,高职院校艺术类毕业生一味找寻高收入单位,这种心理因素严重影响就业,例如一部分毕业生面试时2000元的月薪看不到眼里,总想再高一些,因为与工作机会失之交臂。
除此以外,我国目前高职院校也存在着一定的问题,如部分教师讲课满堂灌、课后不辅导、考试标准不严、学生评价期考一锤定音;高等艺术类教育的学科结构不尽合理,各校办学水平不等,专业设置虽然进行不断的调整但是仍旧难以适应当今不断变化的市场需要。这些因素都造成了高职院校艺术类毕业生就业困难的现状。
二、高职院校艺术类学生就业中出现的主要心理问题
高职院校艺术类学生更具个性的性格和其所学的专业特点使他们在面对就业的问题上更容易出现消极的心理问题。 首先,艺术生在高考前就经历了数年的专业基础学习,加上大学时期更加系统的专业课程学习之后,他们更希望找到所谓的对口的专业职位,是自己的专业技能学以致用。但理想与现实的差距加上初次踏入社会应聘的频频碰壁,很容易对艺术类毕业生造成消极心理影响。面对就业,学生不能正确定位自己,降低就业期望值,而是宁可待业也不改行,这样长时间地执着于择业的定向性问题而引起不良的负性情绪反应,将会引发一定程度的偏执心理。
其次,艺术类毕业生在学习过程中的高投入也使得他们有高回报的心理期望。但在就业初期这种希望往往是很难实现的,这种自我价值无法在短期内实现的失落感,在一定程度上对高职院校艺术类毕业生的就业心理产生了不良的影响,最终导致在择业问题上难以自我认同,从而引发自我放弃心理状态。
再次,就读于高经济投入的艺术类专业学生的家庭经济条件总体较好,加之多为独生子女,长期养尊处优的家庭环境也使他们养成强烈的依赖心理。在面对就业时遇到困难时,他们往往不知所措,是一味地寄希望于家长。一旦希望落空,就往往会产生极大的心理落差。
三、加强对高职院校艺术类毕业生的就业心理指导
“心态决定成败”,帮助高职院校艺术类毕业生树立正确的择业观、就业观,摆正就业的心态,正视他们在就业中面临的心理问题。关注其自身生理、心理的发展已经家庭环境,然后在就业过程中做好心理指导,帮助他们排除干扰,以积极的心态寻找工作竟会,增强就业竞争力,赢取就业机会。
首先,要有正确的自我定位。尽量避免“眼高手低、浮躁虚夸”等问题,避免过高的自我评价,学会正确地自我定位,不断更新就业观念。学校也要畅通学生与学校的沟通渠道,通过QQ群、座谈会等方式,帮助他们正确的自我认知和定位。
其次,要有正确的就业观念。避免攀比,盲目追求高收入和必须专业对口才就业的心态,避免地域选择的误区等问题。
再次,面对于就业的积极心态。 毕业生在就业的过程中,已经面对由学生向社会人的转换,因此,思想独立十分重要,在就业过程中无论成功与否,身在顺境和逆境都要坦然面对。
高职院校艺术类毕业生的就业问题还需要社会、学校、家庭给予更多的关注,而艺术类毕业生本身也要认识到自身所存在的问题,从而调整健康的就业心态,克服不良心理情绪,树立先就业后择业的观念,在实践中摸索就业道路,畅通就业心理,不断增强应对就业难的能力。
(作者单位:苏州工业职业技术学院 )
关键词:高职院校;艺术类毕业生;就业;心理
“求职难,难于上青天”是很多毕业生在求职时发出的无奈感叹,有研究机构发布《2012年中国大学生就业报告》,称去年大学毕业生中,近57万人处于失业状态。在高手如云的求职大军中,如何脱颖而出,找到一条合适自己的职业道路,是每个毕业生都在思考的问题。而作为高等职业院校中的艺术类毕业生,其专业特点决定了其所面临的就业形势会比普通类学科毕业生所面临的更加艰难复杂。
一、高职院校艺术类毕业生就业面临的主要问题
近年来,高职院校艺术类毕业生就业形势日益严峻,很多专业直接被社会媒体封为红灯专业,很多学生在毕业之后的半年甚至一年里,仍然在不停的找工作。造成他们就业难的原因是多方面,主要包括以下几点。
首先,用人单位对学历要求过高。有些单位招聘平面设计师和三维建模师,招聘门槛严格地卡在本科或更高学历,这就造成高职院校的艺术类学生丧失了求职的机会。现实工作中有些人的能力与文凭并不能直接划等号,不少大专学生的业务能力并不比研究生业务能力差,但却得不到工作验证的机会。同时,不少广告公司、动画企业过分看重工作经验,他们急于招聘艺术设计方面的人才,并且希望很快给企业带来效益,而一般毕业生则无法满足用人单位要求,用人单位忽视大学生的潜力和可塑性。
其次,毕业生本身存在问题。一方面,由于近几年公办高校扩招,加之民办高校急增,招生规模不断扩大,招生分数不断降低,不少大学生大学学习不认真,动手能力差,缺乏实践经验。另一方面,大学生自身定位不准。和一般的大学生一样,高职院校艺术类毕业生一味找寻高收入单位,这种心理因素严重影响就业,例如一部分毕业生面试时2000元的月薪看不到眼里,总想再高一些,因为与工作机会失之交臂。
除此以外,我国目前高职院校也存在着一定的问题,如部分教师讲课满堂灌、课后不辅导、考试标准不严、学生评价期考一锤定音;高等艺术类教育的学科结构不尽合理,各校办学水平不等,专业设置虽然进行不断的调整但是仍旧难以适应当今不断变化的市场需要。这些因素都造成了高职院校艺术类毕业生就业困难的现状。
二、高职院校艺术类学生就业中出现的主要心理问题
高职院校艺术类学生更具个性的性格和其所学的专业特点使他们在面对就业的问题上更容易出现消极的心理问题。 首先,艺术生在高考前就经历了数年的专业基础学习,加上大学时期更加系统的专业课程学习之后,他们更希望找到所谓的对口的专业职位,是自己的专业技能学以致用。但理想与现实的差距加上初次踏入社会应聘的频频碰壁,很容易对艺术类毕业生造成消极心理影响。面对就业,学生不能正确定位自己,降低就业期望值,而是宁可待业也不改行,这样长时间地执着于择业的定向性问题而引起不良的负性情绪反应,将会引发一定程度的偏执心理。
其次,艺术类毕业生在学习过程中的高投入也使得他们有高回报的心理期望。但在就业初期这种希望往往是很难实现的,这种自我价值无法在短期内实现的失落感,在一定程度上对高职院校艺术类毕业生的就业心理产生了不良的影响,最终导致在择业问题上难以自我认同,从而引发自我放弃心理状态。
再次,就读于高经济投入的艺术类专业学生的家庭经济条件总体较好,加之多为独生子女,长期养尊处优的家庭环境也使他们养成强烈的依赖心理。在面对就业时遇到困难时,他们往往不知所措,是一味地寄希望于家长。一旦希望落空,就往往会产生极大的心理落差。
三、加强对高职院校艺术类毕业生的就业心理指导
“心态决定成败”,帮助高职院校艺术类毕业生树立正确的择业观、就业观,摆正就业的心态,正视他们在就业中面临的心理问题。关注其自身生理、心理的发展已经家庭环境,然后在就业过程中做好心理指导,帮助他们排除干扰,以积极的心态寻找工作竟会,增强就业竞争力,赢取就业机会。
首先,要有正确的自我定位。尽量避免“眼高手低、浮躁虚夸”等问题,避免过高的自我评价,学会正确地自我定位,不断更新就业观念。学校也要畅通学生与学校的沟通渠道,通过QQ群、座谈会等方式,帮助他们正确的自我认知和定位。
其次,要有正确的就业观念。避免攀比,盲目追求高收入和必须专业对口才就业的心态,避免地域选择的误区等问题。
再次,面对于就业的积极心态。 毕业生在就业的过程中,已经面对由学生向社会人的转换,因此,思想独立十分重要,在就业过程中无论成功与否,身在顺境和逆境都要坦然面对。
高职院校艺术类毕业生的就业问题还需要社会、学校、家庭给予更多的关注,而艺术类毕业生本身也要认识到自身所存在的问题,从而调整健康的就业心态,克服不良心理情绪,树立先就业后择业的观念,在实践中摸索就业道路,畅通就业心理,不断增强应对就业难的能力。
(作者单位:苏州工业职业技术学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