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整合思维进行单元整体教学的设计与实践

来源 :七彩语文·教师论坛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frergreghrtgtrgt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统编教材的创新设计之一即采用“人文主题”和“语文要素”双线组织单元的结构,既强调了语文和学生生活的联系,即语文课要实现学生的语言、思维、审美、文化等关键能力的提升,也重视了整体性教学设计的要求,凸显了语文学科的综合性特点。但是,无论是阅读教学单元,还是活动探究单元,教材还是以阅读为抓手,以课文为单位,“语文要素”分解成的各个知识点或能力训练点分散在各篇课文中,课堂教学碎片化的样态变化不大。如果用整合思维重新进行单元整体设计,将课标、教材、师生、评价之间的诸多因素与需求整合考虑,提炼统领单元整体学习的主题,创设贴近学生生活的单元学习情境,设计激发学生创造潜力的活动任务,重构以提升素养为目标的语文课堂新样态,这样的课堂充满生命活力,能够丰富学生精神世界,让学生更好地成长。
  一、整合思维在单元整体教学设计中的着力点
  加拿大学者罗杰·马丁教授在提出“整合思维”的同时,也提出了“设计思维”,用整合思维重新设计语文单元整体教学,大单元、真情境、任务群的设计维度,充分考虑到“人文主题”和“语文要素”的深度融合,核心素养各个维度的共同发展,以及单元目标、重点难点与学情等诸多要素的匹配与对接等问题,有利于构建单元整体教学设计新路径。
  首先,整体考虑语文学科诸多要素的统一。比如,七年级上册第一单元有“要重视朗读课文”“想象文中描绘的情景”“领略景物之美”等7项学习目标,以及朗读、感受理解、信息梳理、品味语言、分析探究、表达、书写以及评价等8大类近30项(次)学习活动建议,但是目标和活动之间的整体性不够突出。如果还是像以往一样进行单篇课文教学,一个单元4~5篇课文的学习目标和重点难点经常会重复出现。因此,用整合思维重新设计单元整体教学,有助于将这些要素统一在一个核心主题引领下的单元整体学习方案中,通过真实情境中的任务驱动式学习,真正实现学生自主建构、提升素养、生成能力的学科目标。
  其次,整体考虑单元设计诸多维度的协调。单元主题、学习情境、任务活动等是单元整体设计的重要维度。在单元整体设计时要统筹考虑单元学习的目标与情境、任务与过程、评价与反思等单元内部元素的整体协调。比如,七年级上册第一单元,综合考虑了学科要素和设计维度,确定“拥抱自然,热爱生活”的单元主题,并立足学生生活,以“九月的校园生活”为学习情境,完成三个任务:“走进九月的校园”“在朗读中体会名家笔下的自然”“我感受到的自然”。三个任务逻辑层次鲜明,语文核心素养的四个方面作为一个整体,融合在三个任务的完成过程中,三个任务完成的过程也是一次深度学习的过程。
  整体考虑嵌入式评价的设计与实施。学业评价的根本目的是促进学生的发展,评价如果能和教学相整合,让评价嵌入教学过程,可以为有效学习提供支持,尤其是真实评价、情境化评价等多样的评价方式,能够激发师生教与学的积极性和创造力。比如,七年级上册第一单元,学生完成任务的同时,都可以依据评价量表及时进行自我评价、同学评价、教师评价:任务一“走进九月的校园”,有校园寻美、说美两个活动评价;任务二“在朗读中体会名家笔下的自然”,也有自我朗读、团队朗读两个评价;任务三“我感受到的自然”,不仅有评价,更有同学的具体修改建议,能全面地、精准地促进学生表达能力的提高。
  二、整合思维构建语文课堂教学新样态
  1.立足学生生活的课堂充满了生命活力。教材每一个单元的作品与学生的生活都有着或远或近的联系,因此,精心创设一个学生熟悉又与单元内容切合的学习情境,有助于学生真正沉浸到作品的意境中,涵泳品味,思考生活。七年级下册第五单元中的诗文在情境交融中蕴含了丰富的生活哲理:宗璞偶然遇见一株盛开的紫藤萝,由花儿的荣枯想到生命的永恒;贾平凹在一棵小桃树与自己的命运浮沉中看到梦想的力量;古今中外的诗人更是以自己独特的人生感悟,启示人们保持自己的初心。但是,学生的生活与作家的生活有一定的距离,为拉近两者,可以创设“生活启示录”作为单元主题和学习情境,用“制作‘生活启示录’”这一任务统领单元整体学习。学生通过“创作卷首语”“感悟名家哲思”“解码名家作品”“撰写我的感悟”等学习活动,来感受散文和诗歌的语言之美,感悟作家笔下的生活真谛,体会托物言志的手法;然后学生走进自己熟悉的校园,像作家一样去观察、思考、发现、感悟。
  学生写道:校园也是我们的课堂,每一处景物都是我们心灵的老师。看,那校园里的红莲花、白莲花,在池塘里,像一张张向阳傲放的脸庞,一朵朵正绽开灿烂的笑容。东墙边,枝叶繁茂的绿藤萝也不甘示弱,一株株挥舞着小旗,仿佛有千军万马。论慈爱,还属那两棵香樟树,不论风吹雨打,始终展开博大的胸怀,为我们遮阳避雨。谁说小草就只能衬托别人,不能被人欣赏?操场上的小草正挺直腰杆齐声呼喊:“我们在生长!”老师说,很多小草还有神奇的药用价值,这不就是我们新闸中学的学子吗?虽然很平凡,但都有自己的优点、特长和价值。就让我们像校园的小草一样吧,无论身在何处,都努力生长,装点大地!
  学习内容和学生生活越贴近,学生就越能深度体验,越能像作家那样与花草树木对话,与山川溪泉问答。这样的课堂是诗意的,充满哲思的;这样的课堂也打破了单篇教学的知识指向,更加关注学生的个性化学习和语文素养的整体提升。学生很喜欢这样充满生命活力的课堂。
  2.實现生命成长的课堂丰富了学生的精神世界。文言文教学方面,很多教师受考试影响,一般只重视词语解释、句子翻译、语段赏析等,内容枯燥、方法单一,学生很不喜欢这样的课堂。但是,经典文言文是中华优秀文化的代表,蕴藏着丰富的精神财富,对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培养健康的审美情趣,增加文化积淀,都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八年级上册第六单元古诗文告诉我们,具有怎样的品格、志趣、情怀和抱负,才可以称为大丈夫:《〈孟子〉三章》告诉人们,无论是君王、谋臣,还是百姓,都要做一个大丈夫,“穷则独善其身,达则兼济天下”;《愚公移山》让人感受到愚公为大家谋幸福的智慧与执着;《周亚夫军细柳》勾勒了一个治军严明、刚正不阿的“真将军”形象;《诗词五首》更是对人生命运的诗意思考。因此,确定“此之谓大丈夫”为单元主题、学习情境,设计了两个任务——   任务一:寻踪大丈夫文化。学生通过收听经典在线、文言诵读、自主探究等活动,感受睿智的雄辩、奇特的想象、生动的故事、诗意的语言中蕴含的大丈夫精神;然后用思维导图对教材中的大丈夫文化进行全方位、系统性地描述与分析;再推荐自己在学习、生活中遇见的大丈夫形象。丰富的诵读、鉴赏、推荐活动让学生充分汲取大丈夫的精神伟力,从而不断丰富自己的精神世界。
  任务二:大丈夫文化推广。这是一个综合性语文活动,把课堂交给学生,完全以学生为主体,学生的推广形式多种多样,如好书推荐沙龙、诗文朗诵会、演讲会、情景剧表演等,充分展现了学生的创造力和表现力。他们立足教材、拓展教材,还勾连现实,打通古今。学生展示的“大丈夫”形象,都是他们内心最感兴趣、最敬佩的。
  学生说:在我心目中,机长刘传健是个当之无愧的大丈夫。近万米高空,驾驶舱右座前的挡风玻璃破裂脱落、座舱释压,当飞机上所有人都命悬一线时,他沉着镇定,临危不乱,以高超的技术和过硬的心理素质,把机上所有的乘客安全送到地面。落地后,他的手早已被冻得发紫、僵直,弯都不能弯。看着这双手,不禁让我心疼起来,挡风玻璃的破裂,使驾驶舱的温度下降到零下40摄氏度左右。这样的温度,有多少人能承受得住!可是,机长刘传健,依旧保持着清醒,从容操控飞机,因为他有坚定的信念——把飞机上的乘客全部安全带回地面!在危险和困难面前,他用一双手托起了119名乘客的生命。他,是我心目中的大丈夫!而我在面对困难时,不会再轻言放弃,相信自己,努力活出精彩。
  师生之间、生生之间真真切切地围绕“大丈夫文化”展开学习,在学习发生的过程中进一步思考历史和现实、文化和个人之间的关系,从而更深层次地理解大丈夫文化的现实意义;而这也是一次深度学习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学生礼敬每一个大丈夫,立志做一个大丈夫,让自己的生命意义非凡。
  3.充满创造力的课堂让学生成为更好的自己。统编教材设置了“活动·探究”单元,有利于改变过于偏重阅读、理解、赏析的语文学习方式,使学生的语文学习从平面走向立体,从静态走向动态,在综合、多维、连续的语文活动中“领悟文化内涵和语文应用规律”。八年级上册第一单元是统编初中教材中的第一个活动探究单元,教材编排了5篇新闻,以及与之对应的新闻采访和新闻写作,还安排了以讲述为主要内容的口语交际。这些记者用敏锐的双眼捕捉“家事国事天下事”,还原事实的真相,把握时代的脉搏。但是,这些新闻都不太新,学生不一定能进入这些新闻的情境。而此时,学生刚告别闲适的暑假,回归校园,新学期有很多新鲜事发生。因此,以“好记者讲好故事”为单元主题,让学生在比较教材新闻的异同中自主梳理好记者和好新闻的标准,然后去发现校园里的新闻线索,现场采访,撰写最有价值的新闻报道。
  我校的王小斌老师是援疆教师,有一组同学采访了他。每周20节语文课,开放自己的课堂,成立名师工作室,周末帮学生提优补差,给学生过生日,长途跋涉去家访……一个个感人的故事成为学生新闻报道的好素材。同时,王老师无私奉献的精神也感染着学生。这个小组的学生为了更全面地还原主人公的真实面貌和精神魅力,还采访了几位熟悉王老师的师生。
  学生还走出校园,到瞿秋白纪念馆,通过采访馆长及参观活动,更深入地了解常州三杰的革命精神和崇高品质,感受这座历史文化名城的深厚底蕴。后来,学生外出寻访大运河文化时,偶遇一位在运河边散步的老爷爷,他们主动地采访了老爷爷,了解到大运河的历史发展及其与百姓生活的联系,开阔了视野,丰富了体验。
  从学生制作的新闻报刊可以看出,开放的课堂激发了学生的创作潜力,帮助他们将课堂所学内化为能力素养,也能像好记者一样发现好新闻,书写好故事,为自己未来更好地发展增加了无限可能。
  三、整合思维要求教师妥善处理三种关系
  单元整体教学、主题引领、真实情境、任务驱动等,是基于新时代核心素养培养,提出的新教学设计能力要素,能体现教师的整合思维能力,也决定着学生在单元整体学习中主动建构、全面发展的能力。因此,用整合思维进行单元整体教学要善于处理三种关系。
  1.简单与复杂的关系。教师在单元整体设计的时候,能够综合考虑单元的诸多要素,再进行选择、提炼,设计适合学生的单元整体学习方案,将复杂问题简单化。比如,提炼单元主题,使其作为一条线索将单篇课文的内容关联起来;设计能够贯穿整个单元学习的主任务,让单元学习演变成一次探究之旅,学生在思维能力要求不断进阶的活动中,始终保持学习的兴趣与专注度。
  2.整体与局部的关系。用整合思维进行单元整体设计,既要求教师有全局性思维,比如大主题、大情境、大任务的设计,也要求教师关注各个部分的设计与实践。比如,九年级下册第一单元的第二个任务就是以话题的形式专题探究“鲜明形象里的深厚意蕴”:“独特的意象与舒婷的情感历程”“海燕的象征意义”“《梅岭三章》与《示儿》的意象”“意象与诗意”,既立足文本,又拓展文本,既关注诗人个体的情感与意向的关系,又整合不同诗人笔下的类似意象进行比較、探究,引导学生既聚焦又多焦地识诗识人。
  3.评价与梳理的关系。用整合思维进行的单元整体教学,尤其重视评价和梳理。评价,尤其是过程性评价,学生在自评或互评的过程中主动梳理自己的学习行为、知识掌握情况,及时进行调整、改进。梳理,是把本单元的学习收获进行回顾、整理、结构化的过程,可以在学习过程中或单元学习结束后进行,可以选择一个切入口,也可以是整个单元,学生在梳理中自我评价、自主建构。因此,评价和梳理不是截然分开的,两者互相融合,共同作用,提升单元整体学习的有效性。
  整合思维,将语文学习与学生生活、立德与树人、听说读写、语文要素与综合素养等有机结合,可以改变语文课堂的样态,改变师生的生命状态,让语文学科永葆智慧与激情。
  (作者单位:常州市新闸中学)
其他文献
1.  这是清明放假前的最后一节自习课,班主任因事不能坐班,整个教室早已人心惶惶乱作一团——郑智阳抱着吉他乜斜着鼠眼,哼着不知词调的民謠佯装文艺青年;刘子妍举着昨天放学排了一个小时的队伍,才终究得手的野生作家大冰先生签售的新书,被几个女生围追堵截,期待一睹名家真迹;好男生王沛同学最为安静,他正目不转睛地盯着黑板上方静默无语、行似蜗牛的时钟,打坐默念阿弥陀佛:“怎么还不下课怎么还不下课?”,表情气定
期刊
亲爱的,生命短暂,余生的每一天充满美好,好好珍惜,爱自己!  2018年9月里的一天,天气有些闷热,成都大学附属医院普外科的病房里弥漫着消毒水的味道。我躺在狭窄的病床上闭着眼陷入沉思时,医生给我捎来了一封“情书”:“**华,女,51岁、十二指肠乳头癌……”   尽管我多次得到命运的恩宠,一次次与死神擦肩而过,躲过劫难,可这一次我真真切切地知道我将再次面对死神。我插满管子的身体蜷缩在一米宽的病床上
期刊
其实,我也想表现很好。只是,偶尔没忍住。谢谢妈妈对我成长的包容和厚爱。做您的孩子,我很幸福,也很珍惜。  “每天,我本来挺好的。您一会儿甩一个通知,一会儿丢一碗‘鸡汤’,一会儿又是‘你吃了吗’‘你睡了吗’‘你那里下雨了吗’……看到这些信息,我顿时不好了!”嘉楠在电话那端冲母亲咆哮。   母亲抱着电话,眼泪在眼眶里打转,像个做错事的孩子,低声语无伦次地说:“对不起!今后我一定注意,不打扰你的学习和
期刊
从前我们坐前后桌  我喊你 你的名字  你便回頭 像注定的重逢  我的口袋总能变出苹果  刚刚好切成两瓣  两口晶润的甘甜  我们尝过同一种滋味  你不知道我  一个人的时候不吃苹果  也不知道我  执着于喊你闪亮的名字  不过为了看 你看我  如果人间的烟火烧得够长  我愿为你在灶炉前取暖  邀你赏一尺繁华
期刊
期刊
雪使你发出尖叫  与得知家里的狗死了一样  那是深冬的清晨  你年幼,推开门见到了  從未见过的世界——雪白  完全的雪白  使你像胖蘑菇那样站着  几乎发懵  美与残忍,用相差无几的力量  击中你  使你手足无措  我们的生活还在寒风中进行  造化赐予过食物  在雪国凛冽中沸腾  你突然用短短的小腿  朝着巨大的美  用力跑去  白色无边无际,富有得使人紧张  你几乎要哭了  爱使你趋向于天使
期刊
我上中学在一个小镇,学校距家有八九公里,上坡爬塬,是必经之路。我在学校的口粮,全靠父亲送,一周一回,每回30来个馍,外加一小瓶咸盐。  那时候,在同学中流传着几句顺口溜:周一周二大吃大喝,周三周四凑凑合合,周五周六不吃不喝。这里说的“大”,就是吃超了每天五个馍的定量;“凑”,是因为馍馍夏天成了“猕猴桃”,冬天成了“冰疙瘩”,只能凑合着吃呗;“不”,是因为“弹尽粮绝”,只能喝着西北风等待“新品上市”
期刊
小时候的我们总是用尽一切力气去寻找光亮摆脱孤独,成年后的我们,为什么常常感觉孤独,却又总在盘算彼此靠近的成本与性价比?  上周末,我送娃去学校,在小区门口等车。娃当然是不让我送,是我坚持要送。娃不让我送的原因是,他不会立刻就搭车走,而是要等一个好朋友一起走。   等了几分钟,朋友也没来,我就催促他先走,避免迟到。他不肯。我只好催他打了几遍电话,并且建议他,以后不要约同学一起上学了,约来约去,很容
期刊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rn师:(分别出示牙刷、饼干、丹顶鹤放大后的局部图片,请学生猜是什么.)原来我们所看到的,并不一定是你想象的呀.现在,老师再请同学们看看这是什么?(出
期刊
直到一年年過去,曾经一心认为必须寻求的那些,一点一点被得到,我却不得不面对另一个日益明显的事实——我不快乐。环顾四周,身边的人们也大多不快乐,我知道你在他乡,更是苦不堪言。我们既赚钱,也捐钱;我们既进修,也灵修;我们既儒又释;我们既佛又道。我们手捧着各处寻来的“答案”,试图找出那个“问题”所在。然而,怎么“答案”全都不错,“问题”却总也找不对呢?欲望之流并没有把我引领到更为广阔的境地,反而日趋蝇营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