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时代大学生网络爱国主义行为引导策略

来源 :理论观察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flyingmomo1986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伴随着网络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大学生的生活学习场域发生深刻变革,爱国主义的表达渠道不断丰富,爱国主义教育的阵地势必将从现实延伸至网络,与之相应,新时代网络爱国主义行为引导的价值和意义凸显,本文旨在通过对网络爱国主义行为表达的娱乐化倾向、非理性特征、语言表达和行动不相符的现象进行分析的基础上,探讨大学生网络爱国主义教育的引导路径,以期达到使爱国主义精神在青年大学生心中牢牢扎根,鼓舞激励他们以实际行动报效国家。
  关键词:大学生;网络爱国主义
  中图分类号:G64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 — 2234(2021)04 — 0018 — 03
  2020年第45次《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显示,我国网民规模达9.04亿。在我国网民群体职业结构分类中,学生最多,占比为26.9%。在新时代,随着互联网的全面普及,全面融入社会生产生活,互联网在我国的运用和发展呈突飞猛进的态势,与之相应,大学生的生活学习场域发生深刻变革。在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上,习近平总书记发表重要讲话强调,高校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要做到因事而化、因时而进、因势而新,为新时代的爱国主义教育提供了重要遵循。如此一来,面临新的形势青年大学生爱国主义教育也要适时做出调整,逐步将爱国主义教育推进网络平台,占领网络阵地,这是在网络背景下,爱国主义教育不可回避的开展途径。

一、新时代网络爱国主义行为引导的重要价值和意义


  古往今来,爱国主义是中华民族生生不息的精神基因。今天,我们面临百年未有之大变局,新的时代青年大学生使命在肩责任重大,无论什么时候都不能忘记将爱国和奋斗紧密结合起来,在历史潮流的前进中发展自身。因此,教育工作者必须在新的时代条件下顺势而为,加强大学生网络爱国主义行为引导。具体来说,新时代网络爱国主义行为引导具有以下重要价值和意义。
  (一)爱国主义教育的阵地从现实延伸至网络,拓宽了大学生爱国主义教育的平台。
  传统的爱国主义教育主要在课堂上完成,教育者的知识有限,为学生提供的信息量较少,受教育者在内容上受到限制。互联网的发展恰好补充了这个缺陷,时间不受限、次数不受限,因此,随着网络技术的发展和各种新媒体的不断涌现,互联网已成为爱国主义教育传播的重要平台。一方面,通过将传统课堂与网络多媒体教学相结合来提高教学效率,将网络爱国主义教育作为常规的爱国主义教育的补充,比如,开发学习通、智慧树等网络课程作为课堂学习的补充。另一方面,创新传播载体手段,比如,开发“慕课”和“微课”等网络课程,也可以利用已有的学习平台(如“学习强国APP”)等。和以往相比,大学生爱国主义教育平台更为广阔。
  (二)网络教育资源丰富,更新速度快,满足了大学生对丰富信息的获取需求。
  在传统的大学生爱国主义教育中,爱国主义教育信息主要来源于课堂思想政治教育,这种教育形式内容刻板单一,难以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今天,网络已经逐渐成为大学生爱国主义教育的主阵地,网络爱国主义教育的内容包含了大量的适合网络传播的音频、短视频、网络文章、纪录片、微电影等,这些资源文字、图像、声音并存,给大学生造成极大的视觉享受。此外,网络空间更新速度快,源源不断的给大学生提供各种最新资讯,比如,2020年面对全球新冠肺炎疫情的大流行,当武汉等地面临抗疫物资短缺的困难时刻,海外留学生纷纷在网上发起募捐助力抗疫,从海外采购防疫物资克服重重困难支援国内,青年大学生等群体顾全大局,关心和支持抗疫斗争。另外,每逢重要会议召开之际,学生可以通过观看会议的直播,即时进行学习,掌握第一手资料,满足了大学生对丰富信息获取的高效性。
  (三)网络的开放性提供了自由表达观点的平台,使大学生的参与感增强。
  当今的大学生基本上是出生于90末、00后的年轻人,他们是伴随着互联网的发展壮大而成长起来的,大学生作为数字化原住民,他们对网络的使用和了解十分深入,再加上年轻人热爱自由表达,而网络的开放性正好迎合了大学生的热爱自我表达的心理特征。在网络世界中的相互交流是匿名的、可以美化自我言行、也可以直白表达自我观点,因此这种交流方式更具有直接性、真实性,他们习惯于通过直白或嘲讽的甚至是搞笑的方式录制快手、抖音等直播形式达到表达自我、发表意见的效果。总之,网络的开放性更方便于大学生充分表达意见、彰显自我个性,进而达到吸引大学生主动参与其中。
  (四)以互联网为依托的网络虚拟组织开始大量出现,进一步丰富了大学生进行网络参与的内容、范围和样式。
  目前,很多高校在网络上开通了官方微博,青年大学生通过官方微博了解学校动态,接收信息通知。此外,青年大学生在网上通过QQ、博客、帖子、邮件、论坛等方式进行信息联络和组织动员,实现了组织运行的高效率和低成本。比如在“乱港风波”中,由于香港暴徒对五星红旗实施了侮辱行为,“五星红旗有14亿护旗手”的讨论冲上了微博热搜,许多网民发表评论“我爱我的国家”“国旗不容侮辱”“五星红旗是国家的荣誉和骄傲,我是护旗手”等,凝聚了爱国共识,洋溢着爱国热情。实践表明,网络组织拓展了青年大学生的活动空间,提供了新的青年参与载体和平台。

二、网络爱国主义行为表达的特征


  自出现之初,网络空间就成为意识形态争夺的阵地,网络空间作为现实空间的拓展和延伸,与此相应,也逐渐成为爱国主义表达的新阵地。由于网络传播的复杂性以及现实意识形态斗争的影响,各种思潮影响着年轻而敏感的青年大学生的神经。总的来说,网络爱国主义行为表达存在以下三个方面的明显特征。
  (一)表现形式多样化,表达方式上娱乐化特征明显。
  大学生思维活跃,喜欢用自己喜爱的方式抒发爱国情感,爱国行为表现形式的多样化、表达方式上的娱乐化特征明显,比如,继“懂王”“川普”“川建国”之后,因特朗普狼狈遁入白宫地下掩体事件,又被網友戏谑为“地堡男孩”,网友也极尽嘲讽之能事,一时间,各种依据特朗普的口气所造的句子在网络上传播,“没有人比我更懂地堡了,我最懂地堡了”“我去地下不是为了避难,那是‘视察’!”等等,这些段子在表达方式上幽默诙谐,抓人眼球,娱乐化特征明显,传播速度极快。网络空间已经成为青年大学生沟通信息、参与讨论并发表个人意见的网上交流空间,主要载体是论坛、BBS、博客、个人空间以及近年来兴起的快手、抖音APP等。   (二)非理性的特征突出。
  随着知乎等社群平台的兴盛迅速崛起,受过优质教育的90后、00后青年成为网络舆论一大主力,为互联网注入一股青春血液,网络世界全新、潜在、匿名,尤其是群体极化的特点,使得青年大学生从某种意义上回到了与真实世界、与他人隔绝鼓励的自然状态,在这种自然状态中,情绪是支配行为的主要因素。网络的自由空间为他们提供了空间自由的发言平台,但是这种空前彰显的话语权很可能被滥用,他们放弃了理性分析、以谩骂及非理性语言为武器,网络爱国主义呈现激进化、极端化、盲目化的特征,例如,沈阳某粥店打出“热烈庆祝美国疫情,祝小日本疫帆风顺长长久久”的横幅,被许多大学生“小粉红”截图热传,虽然这只是个例,背后却有着一股不可低估的社会情绪。更有一些大学生为了“惹眼”“痛快”,丧失个人理智和信息判断能力,将自己在网络舆论中所渲染的情绪带到了现实生活中,参与到网络谩骂、盲目抵制等情绪性表达的特点,例如在多次发生的“抵制日货”游行示威运动中,出现“打砸抢”等非理性爱国行为,对社会和国家造成了一定损失,其盲目性和非理性程度可见一斑。
  (三)存在语言和行动的不相符现象。
  一些大学生只是在网络这个虚拟平台上,说起来爱国头头是道,感性化明显。但是,这些大学生在虚拟的网络世界中爱国之心拳拳,却与现实世界行为不相一致,在需要真正体现个人爱国品质的时候,推脱逃避。据统计,有不少大学生,在国内享受了优质的教育资源,后来出国留学,再后来加入外籍,定居国外,为他国效力,这种现象一直为社会所诟病。这些大学生只是在网络上、在口头上是爱国的,只满足于呈现爱国的姿态,即只重言论,但在现实生活中,却没有行动,爱国主义形式化。“空谈误国,实干兴邦”,爱国不是口号,而是发自内心的感情。青年大学生勤奋学习,刻苦钻研,学成后服务国家建设,服务国家发展,才是对爱国主义最好的诠释。
  随着时间的推移,网络舆论在不断成熟与理智,青年大学生网民的自律精神与媒介素养都在不断提升之中,青年大学生在不断自省并规范自身的行为,网络爱国主义行为表达也渐趋理性。2021年,中国共产党将迎来百年华诞,新时代的青年大学生生逢其时,面临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同时也面临着个人发展的抽节拔穗期,在新的时空领域,探讨引导大学生网络爱国主义教育的问题显得尤为迫切。

三、大学生网络爱国主义教育的引导路径


  网络是一个快速移动的平台,爱国主义是一种激情四溢的情感,随着时代的发展,爱国主义教育必须拓展到网络空间,这就需要拓展大学生网络爱国主义教育的路径,以提高网络环境下大学生爱国主义教育的实效性。
  (一)在教学主体上,创新爱国主义教学模式,提高教师使用网络的能力。
  今天的大学生是伴随着网络的崛起与迅速普及成长起来的新一代,为了满足新时代学生的需求,这就对教师使用网络的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教师只有从根本上转变自己的教学理念,提高自己对网络技术的使用能力,才能胜任新时代教师的岗位,如何才能达到新时代对教师的要求呢?一是创新教学内容,教育者不能仅仅局限于教材内容传授爱国主义相关知识。网络为资料查询提供了便捷,教师应该及时更新知识,上网下载最新资讯、图片、影响为理论知识补充素材和依据,增强教育的说服力和感染力。二是革新教学方法,改变以说教为主的传统课堂教学模式,优化教学方案,利用网络的便捷化、高效化,增设师生互动环节,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活跃课堂气氛,拓展与学生之间的交流渠道,增加课堂教育的互动交流,使抽象的内容更加具体明晰,使学生更容易接受,从而优化爱国主义教育效果。
  (二)在实施手段上,构建爱国主义教育线上、线下相结合的“OTO”模式。
  传统教学的实施手段,基本上是灌输式的教学手段,“我说你听”是教学的常态,这种传统教学模式的实施手段,缺乏师生互动交流,使教学过程机械化、被动式的特征明显,难以达到理想的教学效果。教师必须在实施手段上拓展新的“招数”,为枯燥的课堂理论学习增加趣味性。为此,教育者应该正视“线下”教育的不足,充分利用网络“线上”教育新手段的介入,使“线上”、“线下”教育模式优势互补。教师应充分重视知识传授以及信息反馈的双向沟通,即通过“OTO”模式有效地开展爱国主义教育,一方面,利用网络开展重大节日、爱国纪念日的纪念活动。这样就可以避免因为时间安排不能允许,或者距离太远,亲身实地奔赴爱国主义教育基地的不便,更方便的利用好重大时间节点,借助网络平台开展爱国者以教育等实践活动,比如,“网上祭英烈”“我为家乡代言”等活动的开展,就是利用网络空间这种便捷的形式,充分发挥爱国主义教育基地的教育作用。另一方面,提高学生的参与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教师在教学的实施手段上,应充分挖掘“线上”“线下”教学优势,增强教育的趣味性,比如,利用“学习通”“智慧树”等网络学习平台拓展课堂知识,开展“线上”抢答、讨论、解疑答惑等,结合课堂内容进行学习补充,构建爱国主义教育线上、线下相结合的“OTO”"模式。
  (三)在教学理念上,科学引领,厘清网络爱国主义的崭新意蕴及理性参与方式。
  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共中央政治局第二十九次集体学习时强调指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是当代中国爱国主义的鲜明主题”,这一论述真正揭示了中国梦和爱国主义的逻辑关系。适应时代发展,爱国主义也拓展了新的范畴,那就是网络空间。今天,网络空间已经成为争夺意识形态阵地的重要领域。在理解爱国主义崭新意蕴的前提下,大学生要理性参与爱国行为。教育工作者要合理引导大学生的爱国方式方法,使大学生成为理性的爱国者。积极拓展途径,使大学生对当今世界有明确的认识,对社会现实有清晰的了解,进而引导高校大学生合理表达爱国情感,引导高校大学生以大局为重,做到守法爱国、冷静爱国、文明爱国,爱国的激情才不会成为“糊涂的爱”,爱国的冲动才不会演变成盲目而偏激的行动,要以宽广的视野和心态处理各种困难和问题,不断提高判断能力和理性的行为能力,不浮躁、不盲从,把爱国热情凝聚成社会稳定、国家发展、民族振兴的共同意志。
  (四)在教育目标上,培养一代拥有爱国主义情怀、可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
  正如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历史是最好的教科书。学习党史、国史,是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把党和国家各项事业继续推向前进的必修课。这门功课不仅必修,而且必须修好”。随着中国国际地位的不断提高,频繁出现历史耻辱的诉苦与义愤,并非上策,中国更需要在国家实力发展的同时培养大国心态,包容不同意见,与不同文明进行对话。知易行难,爱国不只是口头的表达,更是行动的诠释,爱国主义情怀终究要落实到现实的行动中。在新的时代,青年大学生应当顺应历史潮流的发展,利用先进的互联网资源,在实现自我发展方面借力借势,提升人生境界,树立正确的国家观念、民族意识,在思想观念上将国家之梦、民族之梦作为自己的梦想,以爱国革命前辈为标杆,将自己的岗位变成舞台,将自己的劳动变成创造,将爱国奋斗内化于心、外化于行,在励志报国和求真实干的过程中,塑造自己的精彩人生。

四、结语


  爱国主义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是高校开展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永恒主题。青年大学生代表了国家的未来,民族的希望,必须增强高校网络爱国主义教育的紧迫性,以实现国家与民族的最大利益为原则,在保持激情的同时注意向务实理性靠拢,培养一批听党话、跟党走的新一代接班人,为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提供不竭的源动力。

〔参 考 文 献〕


  〔1〕刘明,康秀云.网络爱国主义的逻辑、困境与有效引导〔J〕.思想理論教育,2020,(04).
  〔2〕马丹丹,温朝阳.利用网络提升大学生爱国主义教育效果的策略〔J〕.现代交际,2020,(06).
  〔3〕闫方洁,陶瑞.新时代加强网络爱国主义教育的思考〔J〕.思想理论教育,2020,(05).
  〔4〕刘晓梅.网络思政视域下新时代高校爱国主义教育探析〔J〕.泉州师范学院学报,2019,(04).
  〔5〕王淼.青年网络爱国主义的话语特征与引导策略〔J〕.人民论坛,2019,(08).
  〔责任编辑:侯庆海〕
其他文献
关键词:供给侧结构性改革;高职院校;思想政治教育   中图分类号:G64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 — 2234(2021)03 — 0038 — 03 引言   供给侧改革的提出是适应和引领我国经济发展新常态的重大举措和必然要求。对于同样存在供给与需求的高职思政教育,基于“供给侧”视域,从供给与需求的辩证关系入手,厘清其供给与需求的内涵、特点、关系和意义,对于走出高职
期刊
关键词:高校;纪检监察;政治监督;路径方法   中图分类号:D61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 — 2234(2021)03 — 0077 — 03 一、高校强化政治监督的意义 (一)政治建设是党的根本性建设   旗帜鲜明讲政治、从政治高度建设党,是中共共产党有别于其他政党的最大特质,是我们党的根本要求,也是我们党加强党的建设的重要法宝。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总书记为核心
期刊
关键词:短视频;突发公共事件;新型冠状病毒   中图分类号:C912.63;G20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 — 2234(2021)03 — 0133 — 03   突发公共事件,通常意义上是指人们未能或无法及时预测而突然发生的事件,并给人类的生产生活带来巨大损失和破坏。〔1〕在突发事件中,人们渴望能够掌握最新信息。   突发公共事件发生时,如何及时有效地将事件发生的
期刊
关键词:供给侧改革;农业政策学;教学改革;四川农业大学  中图分类号:G64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 — 2234(2021)03 — 0168 — 03一、引言  党的十八届五中全会以后,“供给侧改革”引起了广泛关注,成为当前社会的热点话题。新时期,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增强,获取信息渠道多样化,但农林经济管理专业毕业生在求职过程中仍然面临较多问题,可见人才培养供需结构不平衡,人才培养供
期刊
关键词:审美;文化艺术;教育;精神生活;道德情感;社会功能   中图分类号:G64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 — 2234(2021)03 — 0171 — 03 一、寻源问道、立德树人、审美是完善人格教育的必修课   人类的文明发展史,就是一部人类文化创造活动的历史,倘若没有了文学、绘画、音乐、诗歌、舞蹈、人类没有了这样一些像空气和阳光一样的精神滋养,我们的世界将是何
期刊
摘 要:高校“三全育人”是以立德树人为根本任务的系统性思想政治教育工程,唯有从根本上破解制约育人质量的体制机制问题,切实增强教育者全员参与育人的思想共识,打通线上线下互动的全过程育人渠道,强化全方位协同育人制度执行,创新运用基于理论与实践的多维度育人模式,才能有效增强“三全育人”工作质效。  关键词:高校;大学生;协同;育人  中图分类号:G64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 — 2234
期刊
摘 要:师范生作为大学生中的一个特殊群体,其理想信念教育工作因其职业特性显得便为重要。传道者首先要明道、信道,只有师范生树立起了共产主义远大理想和社会主义共同理想,基础教育阶段的理想信念教育才更有保障。历史是最好的教科书,应结合师范生培养实际,通过课堂教学、校园文化建设以及社会实践等途径引导师范生加强四史学习,从中汲取历史智慧,坚定理想信念。  关键词:师范生教育;四史;理想信念  中图分类号:G
期刊
摘 要:我国处在“十四五”的起步期,越是关键时期越要保证各个民族间团结统一,汇聚各族干部群众的精神力量。当前,注重意识形态安全教育工作,有利于党在民族地区贯彻落实大政方针,维护边疆民族地区团结和稳定、逐步提升对社会主义文化的认同感。新的发展时期,国外不同文化和思潮不断涌入,对边疆民族地区的领导干部意识形态工作能力、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宣传媒体的管控等方面带来新的挑战。由此,注重提升边疆民族地区党员
期刊
摘 要:党的十九届四中全会《决定》提出,“坚持马克思主义在意识形态领域指导地位的根本制度”。坚持马克思主义指导地位的根本制度是党的十八大以来党中央在领导文化建设的实践中形成的成功经验和方针原则的集中体现。新时代马克思主义指导地位制度化建设取得了重大进展和成就,呈现出马克思主义指导地位制度化在国家治理体系和意识形态领域交互影响、同步推进的图景,表现出推进制度建设改革与制度成熟定型的双重合奏的突出特征
期刊
摘 要:进入新时代,习近平总书记非常重视立德树人在教育中的地位和作用,青少年德育工作在培育时代新人的光荣使命中占有重要地位。本文从分析家庭德育、学校德育及社会德育中存在的问题入手,提出通过合理的设计,做到学校、家庭、社会在德育中相互弥补,协调统一,建立学校优先发力,家长密切配合,实现家校共建、社会辅助的新时代“三位一体”青少年德育新机制,以期共同完成青少年德育任务。  关键词:三位一体;青少年;德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