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指尖上的党校”在大学生党建工作中的应用

来源 :现代商贸工业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zzbluebus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 “互联网+”时代,给高校大学生党建工作既带来机遇,更提出挑战。如何抓住新媒体发展契机,实现高校学生党建工作的深远推进是一个现实课题。应充分有效地利用移动互联网来提高党建工作的生命力和表现力。立足于互联网这一时代背景,以手机应用程序(Application,APP)为切入点,以重庆第二师范学院“指尖上的党校”APP为研究对象,来探讨“万在高校党建工作中应用的可行性,以期提高大学生党建工作的效率和效果。
  关键词:互联网+;手机APP;大学生党建
  中图分类号:G4文献标识码:Adoi:10.19311/j.cnki.16723198.2016.14.095
  近年来,我国大学生招生规模持续增加。以大学生党建工作为载体,辐射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是提高大学生培养质量,确保高校教育事业稳定、持续、健康发展的重要举措。党的十八大明确指出“要创新基层党建工作”。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组织部长会议上指出,“要高度重视信息化发展对党的建设的影响,做到网络发展到哪里,党的工作就覆盖到哪里”。在全国第二十三次高校党的建设工作会议中强调,“高校肩负着学习研究宣传马克思主义,培养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建设者和接班人的重大任务,要坚持立德树人,牢牢把握高校意识形态工作的领导权”。大学生党建工作,在巩固主流意识形态的主导权方面具有至关重要的作用。但实践发现,党的宣传仍出现了内容过时、形式单一等现象,如何在“互联网+”时代对高校大学生党建宣传路径进行优化,是高校党建工作亟需研究的课题。
  1“互联网+”时代的党建工作
  2015年全国人大《政府工作报告》首次提到“互联网+”概念,开启了“互联网+党建”创新驱动发展的“新常态”。“互联网+党建”新常态,要求高校大学生党建务必转变工作思维、创新工作手段,推动党建走向创新。利用新媒体平台如微博、BBS、QQ、微信、手机客户端等新媒体开展党员活动,包括党建软件系统、党建网络平台、党建网络氛围的非物理形态的建设,可以理解为“互联网+党建”工作模式。党建借助“APP”云播报,提升基层党建融入学生党员发展。借助“APP”云互动,践行“以人为本”核心价值观。借助“APP”云快捷,强化基层党建工作媒体主体意识。
  随着科技的发展和经济的飞越发展,我国经济面貌焕然一新,人民生活水平迅速提高。社会信息化进程加快,据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发布的《2014年中国青少年上网行为调查报告》显示,截至2014年12月,中国青少年网民规模达到2.77亿,占中国青少年人口总体79.6%。手机成为青少年第一位的上网工具。大学生中手机几乎人手一部,已成为不可或缺的物品。由此可见,网络用户的主体仍然是学生,互联网已经成为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重要阵地,而利用网络加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也就成了新形势下搞好高校学生党建工作的重要内容和必然选择。互联网+时代,科学构建高校大学生党建工作新平台,将新媒体技术运用于高校大学生党建工作中,是高校基层党组织的建设工作切实增强针对性、操作性、实效性和感染力的重要体现。然而必须承认,在当前的大学生党建工作中,没有意识到移动互联对于党建工作的重要程度,也没有充分加以利用,大学生党建工作的确没能跟上互联网时代变革的步伐。
  2高校党建工作媒介的新选择
  作为青年学生接触最广泛的新媒体,在高校学生党建的宣传教育工作中发挥了尤为重要的作用。作为移动互联网平台和信息媒介的智能手机可以在党建工作中大显身手,因此,应列为我们党建工作媒介首选对象的便是手机APP。
  APP指的是智能手机的第三方应用程序,是互联网新媒体技术之一。APP结合了通信和互联网的优势,加之“云计算”所拥有的强大信息资源,借助手机终端传递服务。相较于QQ、微信、微博等新媒体传播渠道,APP借助强大的云技术数据信息,通过后台个性化开发,既涵盖人们接受资讯的全部感官,还能针对受众不同需求,选择最适合的栏目和互动方式,实现对受众的全覆盖,获得最佳传播效果。我们可以从以下三点来分析APP在大学生党建工作中的应用可行性。
  2.1传统党建模式面临挑战
  传统党建工作方法难以适应新媒体技术,造成了其在高校党建工作中难以发挥应有的作用。当前高校党建工作内容单一、形式老化,组织设置套路化,党建活动形式化,枯燥单调,使得支部成员自主学习性不强。活动形式缺乏创新,形式呆板,宣传内容陈旧、说服力不强、党组织和党员之间缺乏互动,活动主题与学生实际需求不符,使得基层党组织生活效果不佳。理论研究与实际工作结合不紧密,党建工作形式与工作内容相脱节,工作方法难以满足新媒体环境的需要。
  2.2网络党建迎合了众多学生的心理需求
  高等教育的不断改革和网络科技的飞速发展,给高校基层党组织工作既带来了挑战又带来了机遇。当前,高校大学生以95后为主,这个群体思想活跃、抵触传统束缚、易于接受新事物、创新能力较强。基层党组织工作的开展既要符合目前高校学生党员的培养要求,又要以学生们喜闻乐见的方式开展。网络党建工作模式迎合了当前学生党员的心理需求,将手机APP平台植入基层党组织日常工作的开展中,将是一个符合时代发展和顺应历史潮流的尝试。
  2.3网络党建模式符合新形势下党建工作的要求
  互联网时代,信息传播和更新速度快,新媒体的开放性和即时性,很大程度上克服了传统媒介信息进行传递时速度较慢、时效性差、效率低下等缺点,信息传递不受时空阻碍和控制,提升了党员网上学习的效率和支部组织生活效率。利用新媒体的多媒体性,丰富组织活动的活动形式,增强活动效果。党员在接受和理解知识方面更加自主,信息通过APP发送给广大学生党员,方便他们能够及时获知有关方面的消息,了解党建工作新动向,将有力推动高校党建工作的形式由平面化向立体多元化,由静态向动态转化。利用新媒体的超时空性,跨越时空地域的界限,沟通便捷,提升了组织活动的机动性和灵活性。网络党建模式既符合学生的要求,也具有一定的创新性,为新时期党建工作提供了一个新的发展空间和可利用模式。   3党建APP的典型应用
  2013年9月,由上海理工大学管理学院2012级本科生第一党支部所创立的党建APP“沪江党建云”正式问世,逐渐形成了“技术维护+内容输出+应用推广”的运作模式。2014年3月,由人民网·中国共产党新闻网自主研发的全国党建云平台正式开通。2015年5月,由重庆第二师范学院数学与信息工程系创立的党建APP“指尖上的党校”正式上线。
  “指尖上的党校”APP平台含外网和内网,外网面向全系师生,有党建信息速递、先锋模范宣传、思政学习交流、党建成果展示、党务信息公开等。内网面向党员,有支部信息、党员学习、党群互动、留声留影、在线测试、志愿活动等。将积极推进党建创新,深化移动互联网工程建设,开发智能终端平台的“掌上党校信息系统”。应用对象于全系乃至全院师生。随着网络技术和移动互联网技术的发展,党建工作结合现代化信息技术已成为发展趋势。重庆第二师范学院数学与信息工程系党建工作一直坚持利用信息科技手段,强化党建阵地建设,健全党员教育服务。现依托移动互联网信息平台进行党建和思政学习交流以及党建成果展示,使相关信息更贴近基层支部一线实际,可全方位实现学校党建信息传递、党建品牌宣传、思想政治学习及党建日常工作的“移动互联网”化建设。
  围绕提升党建工作水平而探索搭建得党建APP“指尖上的党校”,旨在服务学校发展、拉近与学生党员的距离,将特色党建成果转化成内容与形式的真正落地,将网络信息技术引入高校党建管理,建立一个开放、服务、互动、即时、大数据的综合党建移动应用平台,即“党建APP”=手机+云计算+基层党建工作,充分发挥基层党组织的战斗堡垒作用。“指尖上的党校”党建APP,创造性地把“互联网+”引入高校大学生党建工作,使党的建设与网络信息技术“融合共生”,有效地提高了党建工作的精细化、便捷化和规范化水平,促进了高校基层党建的开展。指尖动一动,就能随时浏览到党的新闻、党的重大理论、党建知识等,打破了过去一上党课就定期开会学习的传统模式,增强了学习的灵活性和实效性。
  4高校党建APP的思考
  “互联网+党建”意味着高校大学生党建工作发展演进的新形态,也意味着面向知识社会创新逐步形成党建工作的新机遇、新挑战。通过“党建APP”,进一步贴近和服务学生党员,更好地激发和传递正能量,更有效地凝聚和培育人才队伍,整合和发挥传统党建工作的优势。以APP为代表的互联网技术,为党建教育所面临的问题提供了可供参考的解决思路。党建APP最大的意义在于,它创新了党建服务载体,拓展党建服务空间,丰富党建服务内容,充分发挥互联网技术在党建教育中的作用,并用正确的理念和方法去开展“指尖上的党建”,以当代大学生乐于接受的形式和内容,推动高校党建工作的有效开展。
  参考文献
  [1]黄传武.新媒体概论[M].北京:中国传媒大学出版社,2013.
  [2]王颖.“APP”在基层党建实践中的运用[J].上海党史与党建,2015,(7).
  [3]郑洁.网络媒体传播——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研究[M].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12.
  [4]范孟男.微媒体平台下研究生党建宣传路径优化研究[J].淮海工学院学报,2016,(1):14.
  [5]刘婷.“指尖上的党建”——APP在党建工作中的应用探讨[J].语文学刊,2014,(12):98100.
  [6]石玉昌.互联网+背景下高校党建工作创新思考[J].黄冈师范学院学报,2016,(2):36.
  [7]郭翙.互联网+背景下基层党建信息化建设研究[J].党的建设,2016,(4).
其他文献
摘要:培养高技术应用型人才是高职教育的根本任务。《成本会计》是会计专业群必修的专业核心课程,在专业课程体系中占有重要地位。为此,在对学生调查问卷结果进行分析的基础上,从任课教师层面、教学方式方法层面和考核评价层面给出了优化《成本会计》课程教学的建议,以期进一步提高《成本会计》课程的教学质量。  关键词:高职;成本会计;教学;问卷调查  中图分类号:G4  文献标识码:A doi:10.19311/
期刊
摘要:形成节约能源资源和保护生态环境的产业结构,是建设生态文明的关键和突破口之一。贵州坚定地选择发展生态文明的产业,通过加大资金投入、优化支出结构、创新投入方式、完善制度保障等,强化财政政策的引导、扶持与促进作用,推进生态文明建设和产业发展生态化转型取得显著成效。  关键词:产业发展;生态文明;财政政策  中图分类号:D9  文献标识码:A doi:10.19311/j.cnki.1672-319
期刊
摘要: 基于我国2003-2010年的省际面板数据,利用固定效应模型实证考察了教育财政支出与人力资本的交互作用对出口技术复杂度升级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地区教育财政支出与人力资本的交互作用对出口技术复杂度升级具有积极和显著的促进作用。研究相应的政策启示意义是,加大对教育的财政投入力度以提升地区的人力资本水平,应成为我国推动实现从量到质这一外贸转型过程中的一个着力点。  关键词:教育财政支出;人力资
期刊
摘要: 对六盘水师范学院非英语专业大学生跨文化意识进行调查研究,同时也说明了跨文化意识在跨文化交际过程中的重要性。通过分析研究影响非英语专业大学生跨文化意识的重要因素,进而增强跨文化意识促进跨文化交际以及英语语言的学习。  关键词:非英语专业大学生;跨文化意识;跨文化交际  中图分类号:G4文献标识码:Adoi:10.19311/j.cnki.16723198.2016.14.086  1研究背景
期刊
摘要: 以海南槟榔谷黎苗文化旅游区为例,基于旅游体验视角,通过问卷调查的实证分析,发现海南槟榔谷黎苗文化旅游区民俗旅游发展中存在民俗旅游体验产品包装简单、形式单一,卫生、交通等环境体验要素仍有瑕疵,经营管理不够精细,餐饮和旅游纪念品未充分体现景区民俗主题等问题;针对以上问题,提出丰富旅游体验项目、营造旅游体验环境、加强旅游体验管理、精细旅游体验服务和营销等对策与建议。  关键词:旅游体验;民俗旅游
期刊
摘要: 主要分析了研究生医学英语课程改革的必要性,并阐述了医学院校研究生英语课程设置应该采取的具体举措,以此来提高研究生的专业英语应用能力,满足学生的未来职业需求。  关键词:ESP;研究生医学英语;课程设置  中图分类号:G4文献标识码:Adoi:10.19311/j.cnki.16723198.2016.14.083  0引言  1992年,原国家教委颁布了《非英语专业研究生英语教学大纲》,该
期刊
摘要: 物流行业已经成为我国国民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而中高级物流专业人才的欠缺业已成为制约物流业发展的瓶颈环节。通过对青岛农业大学物流管理专业在校生及青岛本地物流毕业生用人单位的调查,分析了现有专业课程建设存在的问题,从学校、教师、学生等方面提出相应地解决措施,以期能达到利于专业发展的目的,并希望能对类似于青岛农业大学的其他高等农业院校的物流管理专业教学有所帮助。  关键词:课程建设;专业教学模式
期刊
摘要: 突破中小功率IGBT模块的制造技术,另辟途径,采用大功率晶闸管最新成果——全压接式封接结构,研制成功适合于大功率IGBT封装的多模架陶瓷外壳。产品经国家电力电子质量监督检验中心检测,主要技术指标达到设计要求。  关键词:IGBT模块;全压接结构;功率密度;热阻  中图分类号:TB文献标识码:Adoi:10.19311/j.cnki.16723198.2016.14.113  1企业概况  
期刊
摘要: 我国正处于城镇化快速发展时期,房地产作为我国先导性基础产业是城镇化过程中重要的物质载体,而城镇化进程的加快又进一步拉动了房地产市场需求的增加。房地产与城镇化息息相关,为定量得出二者之间互动影响程度,通过构建联立方程模型实证分析2000-2015年我国房地产市场需求与城镇化之间关系,结果发现城镇化与房地产之间存在正向的互动关系,但城镇化对房地产的正向影响更为明显。  关键词:城镇化;房地产市
期刊
摘要: 在国家经济发展的“新形势下”,高等职业院校依靠学院自身优势,以行业企业用人需求为导向,“工学结合”,大力发展高职院校公共英语课程建设,完善公共英语课程结构、精确定位培养目标和教学目标、革新教学模式、促进“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提高学生英语学习能力,使高职学生真正成为兼具英语实用能力的全面职业素质人才。  关键词:企业需求;高职;公共英语;课程建设  中图分类号:G4文献标识码:Adoi:1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