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本文阐述了指导学生拍摄微电影的基本原则,力图对学生和教师在这一实践过程中遇到的问题找到基本的解决方法,为高校学生微电影实践的开展提供一定的指导和借鉴。
关键词:大学生;微电影;剧本;摄制原则
随着社会竞争越来越激烈,高校在培养人才的过程中越来越重视对学生实践技能的锻炼与塑造。就编导专业学生而言,经过大学四年专业知识的培养,他们中的大部分人将成为电影行业的中流砥柱,而微电影创作往往是他们通向电影世界的第一次实践。作为一种新兴的艺术形式,微电影既有自身独有的特点,又要延续电影形态所具有的形式感与思想性,还要适应新媒体传播的规律,这就要求微电影创作者具有融各种能力于一身的综合素质。
目前,很多高校将微电影创作列为培养和检验学生电影实践能力的重要内容。长春师范大学传媒学院更是将学生的微电影拍摄作为学生毕业的重要考核项目,受到学校、教师、学生和学生家长的高度重视,近几年也创作出了不少优秀的微电影作品。在指导教师对学生进行微电影创作指导过程中,笔者发现一些学生拍摄微电影的基本原则,总结如下,希望能对高校学生微电影拍摄有所助益。
一、剧本创作既要敢想敢发挥,又要贴合现实
剧本创作是微电影制作的基础和源头。很多电影人甚至认为,完成一个好剧本,就完成了电影的一半。高校的大学生在剧本创作方面拥有得天独厚的优势,即专业课程的训练、天马行空的想象力和初生牛犊不怕虎的探索精神;但同时也有着不可忽视的弱点,即创作经验不足、缺乏生活阅历和情感经验、创作容易想当然等。根据这些特点,教师在指导学生进行剧本创作的时候既要尊重学生的创作思想,又要帮助学生贴近现实,引导学生创作出既有新意又可以实现的剧本。
针对大学生的自身特点,在剧本创作中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多关注身边所熟知的人和事,青春、爱情、友谊、亲情是大学生群体最容易完成的拍摄主题,也是最容易让同龄人产生共鸣甚至引起社会关注的。
首先,剧本创作要敢想敢发挥。微电影受时长限制,故事叙述难度更大,既要展现细节,又要兼顾情节,这就要求学生在剧本创作的过程中充分开拓想象,摆脱传统电影剧本的限制,寻找独特的故事叙述方式和角度,从故事的叙事方式上吸引观众。微电影的主要观众是青年人,其中又以高校学生占比最大。在剧本创作的过程中,教师要给学生自由发挥的空间,允许并鼓励学生自主思考故事的情感依托和叙事逻辑,并跟学生充分沟通,在不违背社会主流价值观的前提下尊重学生意见,帮助学生完善内容,绝不能扼杀学生的想象力和创造力。
其次,剧本创作还要贴合现实,切莫空谈。大学生群体拍摄微电影,即使是在学校项目支持的前提下,拍摄资金、人员配置、时间等还是有很多限制。在这样的条件下进行剧本创作,要充分考虑现实条件的制约,不能纸上谈兵。比如,“把大量的瓷器打碎”“通过演员的表情变化推动情节翻转”等内容和桥段不能出现在学生微电影的剧本中。
大学生本身社会经验不足,情感阅历也比较少,在剧本创作时尽量避免出现大章节的婚姻情感、职场关系等学生尚未经历过的内容,避免学生在这样的章节中出现脱离现实的剧情设计。如果是少量的出现,教师也可以帮助学生模拟现实,或者带学生去实地参观学习,增强剧本创作的现实性。
总之,剧本创作是一个需要经过反复修改、不断修正的漫长过程,教师在其中应发挥引导作用,充分调动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和创造力来完成剧本创作。
二、拍摄过程既要追求完美,又要擅于变通
进入实际拍摄阶段,经验尚浅的学生往往会希望坚持自己的拍摄节奏和癖好。此时,教师应善于以旁观者的角度适时地提出意见和建议,一方面尊重学生的自尊心和好胜心,另一方面帮助学生更好更顺畅地完成拍摄。
在人员分工上要做到分工明确、权责分明。在拍摄过程中,学生都希望展现自己的能力,教师在理解学生的想法后,要做到保护、尊重,不抬高也不贬低。拍摄过程是提高學生实践能力的过程,更是锻炼、提升学生素养的过程。在开始拍摄前,教师要协助主创团队,完成人员分工。分工务必详尽,避免拍摄现场因细节问题出现人员纷争和不必要的矛盾。拍摄中,适时地对表现优异者进行表扬,同时对表现不积极和表现不好的学生进行鼓励,实时关注学生的情绪变化,引导学生正确看待拍摄中出现的各类问题。拍摄完成后,要及时归纳总结,跟学生一起开会讨论,总结经验,发现不足,在总结中升华实践的价值,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自己、理解团队、理解电影。
在微电影的拍摄过程中不可避免地会发生一些临时状况,此时就要求教师随机应变,引导学生合理地解决问题,帮助拍摄顺利完成。比如,拍摄一场很重要的戏,重拍了十几次主要演员依旧无法进入情境,此时教师应建议学生短暂休息,一方面避免拍摄者过于劳累,一方面也给演员思考的空间,教师甚至可以与演员进行沟通,了解情况解决问题,使拍摄顺利完美地完成。
微电影的拍摄是一个团队协作的工作,教师要在其中应扮演好辅助的角色,尊重学生意见,引导学生养成良好的拍摄习惯。
三、后期制作既要超越极限,又要规避风险
一部电影的成败,后期制作发挥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在学生技术水平、时间精力有限的前提下,后期制作既要努力超越极限,发挥出最高水平,又要把控尺度,规避风险,避免产生重大失误。
首先,做好素材备份,保证万无一失。原始素材要最少保证有三份,分别存在不同的存储设备上,最好由不同的三个人保管。经过制作的素材也要以天为单位备份,防止出现设备问题或软件问题等导致素材丢失或损毁。
其次,后期制作切不可拖延,要有计划地在一定时间内完成。后期制作因不需要大量电影摄制人员的配合,剪辑时间相对自由和充裕。但是后期制作不仅是后期制作人员一个人或者两个人的事情,它的完成需要导演、编剧等制作人员的共同参与,越早完成越有助于他们调动之前拍摄时的细节记忆,帮助后期更好更快地完成制作。同时,也不排除个别情况下有个别镜头缺失或有瑕疵需要重拍的情况,如果时间拖得太久,往往重拍的可实现性会大大降低。
最后,后期制作人员要在自己的能力水平范围内,努力超越极限,寻求更好的后期制作效果。“世界上没有一部电影是完美的”,我们在后期制作中总能发现一些值得改进的细节,这个时候一定不能嫌麻烦,要一次次地反复看、不停改,寻求更好的呈现效果;还可以找专业人士来看,让大家多提意见,帮助影片实现最佳的剪辑。当然,后期制作也需要灵感,师生要尊重这些灵感闪现的时刻,把这些再创作的过程完美地运用在影片的剪辑过程中。
四、结语
指导学生拍摄微电影,需要注意的事项有很多,教师一定要明确,拍摄学生实验作品最重要的目的是帮助学生提升操作能力、树立团队意识、掌握电影摄制技巧和锻炼专业品质,切不可过于看重微电影本身的质量,而忽视对学生能力、素质的培养。
完成一部制作精良的学生作品,需要学校、教师以及学生的通力合作,绝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学校要致力于把项目引进实践课堂,实现微电影的产学研三位一体;教师除了对微电影的拍摄过程进行指导,还应从课程设置上提高学生的综合能力,培养学生对微电影的策划能力、创作能力和传播能力,真正实现学生的全面发展。
参考文献:
[1]张弛.大学生微电影实践教学研究[J].经营管理者,2017(16):394.
[2]王费.校园微电影的探索与实践[J].电影新作,2017(1):115-119.
[3]聂韶阳.小成本微电影制作方法研究[D].开封:河南大学,2016.
[4]屈定琴,谢伍瑛.自媒体时代影视艺术专业实践教学模式探索——以微电影为例[J].文教资料,2016(14):80-82.
[5]王良.中国微电影特征及发展研究[D].昆明:云南大学,2016.
[6]陈明辉.中国微电影研究[D].长春:吉林大学,2015.
作者简介:崔睿(1987— ),吉林长春人,硕士,助教,研究方向:戏剧影视。
关键词:大学生;微电影;剧本;摄制原则
随着社会竞争越来越激烈,高校在培养人才的过程中越来越重视对学生实践技能的锻炼与塑造。就编导专业学生而言,经过大学四年专业知识的培养,他们中的大部分人将成为电影行业的中流砥柱,而微电影创作往往是他们通向电影世界的第一次实践。作为一种新兴的艺术形式,微电影既有自身独有的特点,又要延续电影形态所具有的形式感与思想性,还要适应新媒体传播的规律,这就要求微电影创作者具有融各种能力于一身的综合素质。
目前,很多高校将微电影创作列为培养和检验学生电影实践能力的重要内容。长春师范大学传媒学院更是将学生的微电影拍摄作为学生毕业的重要考核项目,受到学校、教师、学生和学生家长的高度重视,近几年也创作出了不少优秀的微电影作品。在指导教师对学生进行微电影创作指导过程中,笔者发现一些学生拍摄微电影的基本原则,总结如下,希望能对高校学生微电影拍摄有所助益。
一、剧本创作既要敢想敢发挥,又要贴合现实
剧本创作是微电影制作的基础和源头。很多电影人甚至认为,完成一个好剧本,就完成了电影的一半。高校的大学生在剧本创作方面拥有得天独厚的优势,即专业课程的训练、天马行空的想象力和初生牛犊不怕虎的探索精神;但同时也有着不可忽视的弱点,即创作经验不足、缺乏生活阅历和情感经验、创作容易想当然等。根据这些特点,教师在指导学生进行剧本创作的时候既要尊重学生的创作思想,又要帮助学生贴近现实,引导学生创作出既有新意又可以实现的剧本。
针对大学生的自身特点,在剧本创作中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多关注身边所熟知的人和事,青春、爱情、友谊、亲情是大学生群体最容易完成的拍摄主题,也是最容易让同龄人产生共鸣甚至引起社会关注的。
首先,剧本创作要敢想敢发挥。微电影受时长限制,故事叙述难度更大,既要展现细节,又要兼顾情节,这就要求学生在剧本创作的过程中充分开拓想象,摆脱传统电影剧本的限制,寻找独特的故事叙述方式和角度,从故事的叙事方式上吸引观众。微电影的主要观众是青年人,其中又以高校学生占比最大。在剧本创作的过程中,教师要给学生自由发挥的空间,允许并鼓励学生自主思考故事的情感依托和叙事逻辑,并跟学生充分沟通,在不违背社会主流价值观的前提下尊重学生意见,帮助学生完善内容,绝不能扼杀学生的想象力和创造力。
其次,剧本创作还要贴合现实,切莫空谈。大学生群体拍摄微电影,即使是在学校项目支持的前提下,拍摄资金、人员配置、时间等还是有很多限制。在这样的条件下进行剧本创作,要充分考虑现实条件的制约,不能纸上谈兵。比如,“把大量的瓷器打碎”“通过演员的表情变化推动情节翻转”等内容和桥段不能出现在学生微电影的剧本中。
大学生本身社会经验不足,情感阅历也比较少,在剧本创作时尽量避免出现大章节的婚姻情感、职场关系等学生尚未经历过的内容,避免学生在这样的章节中出现脱离现实的剧情设计。如果是少量的出现,教师也可以帮助学生模拟现实,或者带学生去实地参观学习,增强剧本创作的现实性。
总之,剧本创作是一个需要经过反复修改、不断修正的漫长过程,教师在其中应发挥引导作用,充分调动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和创造力来完成剧本创作。
二、拍摄过程既要追求完美,又要擅于变通
进入实际拍摄阶段,经验尚浅的学生往往会希望坚持自己的拍摄节奏和癖好。此时,教师应善于以旁观者的角度适时地提出意见和建议,一方面尊重学生的自尊心和好胜心,另一方面帮助学生更好更顺畅地完成拍摄。
在人员分工上要做到分工明确、权责分明。在拍摄过程中,学生都希望展现自己的能力,教师在理解学生的想法后,要做到保护、尊重,不抬高也不贬低。拍摄过程是提高學生实践能力的过程,更是锻炼、提升学生素养的过程。在开始拍摄前,教师要协助主创团队,完成人员分工。分工务必详尽,避免拍摄现场因细节问题出现人员纷争和不必要的矛盾。拍摄中,适时地对表现优异者进行表扬,同时对表现不积极和表现不好的学生进行鼓励,实时关注学生的情绪变化,引导学生正确看待拍摄中出现的各类问题。拍摄完成后,要及时归纳总结,跟学生一起开会讨论,总结经验,发现不足,在总结中升华实践的价值,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自己、理解团队、理解电影。
在微电影的拍摄过程中不可避免地会发生一些临时状况,此时就要求教师随机应变,引导学生合理地解决问题,帮助拍摄顺利完成。比如,拍摄一场很重要的戏,重拍了十几次主要演员依旧无法进入情境,此时教师应建议学生短暂休息,一方面避免拍摄者过于劳累,一方面也给演员思考的空间,教师甚至可以与演员进行沟通,了解情况解决问题,使拍摄顺利完美地完成。
微电影的拍摄是一个团队协作的工作,教师要在其中应扮演好辅助的角色,尊重学生意见,引导学生养成良好的拍摄习惯。
三、后期制作既要超越极限,又要规避风险
一部电影的成败,后期制作发挥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在学生技术水平、时间精力有限的前提下,后期制作既要努力超越极限,发挥出最高水平,又要把控尺度,规避风险,避免产生重大失误。
首先,做好素材备份,保证万无一失。原始素材要最少保证有三份,分别存在不同的存储设备上,最好由不同的三个人保管。经过制作的素材也要以天为单位备份,防止出现设备问题或软件问题等导致素材丢失或损毁。
其次,后期制作切不可拖延,要有计划地在一定时间内完成。后期制作因不需要大量电影摄制人员的配合,剪辑时间相对自由和充裕。但是后期制作不仅是后期制作人员一个人或者两个人的事情,它的完成需要导演、编剧等制作人员的共同参与,越早完成越有助于他们调动之前拍摄时的细节记忆,帮助后期更好更快地完成制作。同时,也不排除个别情况下有个别镜头缺失或有瑕疵需要重拍的情况,如果时间拖得太久,往往重拍的可实现性会大大降低。
最后,后期制作人员要在自己的能力水平范围内,努力超越极限,寻求更好的后期制作效果。“世界上没有一部电影是完美的”,我们在后期制作中总能发现一些值得改进的细节,这个时候一定不能嫌麻烦,要一次次地反复看、不停改,寻求更好的呈现效果;还可以找专业人士来看,让大家多提意见,帮助影片实现最佳的剪辑。当然,后期制作也需要灵感,师生要尊重这些灵感闪现的时刻,把这些再创作的过程完美地运用在影片的剪辑过程中。
四、结语
指导学生拍摄微电影,需要注意的事项有很多,教师一定要明确,拍摄学生实验作品最重要的目的是帮助学生提升操作能力、树立团队意识、掌握电影摄制技巧和锻炼专业品质,切不可过于看重微电影本身的质量,而忽视对学生能力、素质的培养。
完成一部制作精良的学生作品,需要学校、教师以及学生的通力合作,绝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学校要致力于把项目引进实践课堂,实现微电影的产学研三位一体;教师除了对微电影的拍摄过程进行指导,还应从课程设置上提高学生的综合能力,培养学生对微电影的策划能力、创作能力和传播能力,真正实现学生的全面发展。
参考文献:
[1]张弛.大学生微电影实践教学研究[J].经营管理者,2017(16):394.
[2]王费.校园微电影的探索与实践[J].电影新作,2017(1):115-119.
[3]聂韶阳.小成本微电影制作方法研究[D].开封:河南大学,2016.
[4]屈定琴,谢伍瑛.自媒体时代影视艺术专业实践教学模式探索——以微电影为例[J].文教资料,2016(14):80-82.
[5]王良.中国微电影特征及发展研究[D].昆明:云南大学,2016.
[6]陈明辉.中国微电影研究[D].长春:吉林大学,2015.
作者简介:崔睿(1987— ),吉林长春人,硕士,助教,研究方向:戏剧影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