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国邮差理想宫

来源 :环球人文地理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bjyoung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历时33年,薛瓦勒每天在递信的路途中捡起各类石头,晚上回家后在油灯昏暗的光线下用这些石头搭建宫殿,最终独自完成了这个艺术奇迹。这是一个平凡邮差的小小理想,也是他用恒心所创造的巨大奇迹。

  你是否相信,一个普通的邮差,能用路边捡来的石头搭起一个宫殿群?这也许让人很难想象,但在法国德龙省欧特里沃村,就有那么一处可以被称为奇迹的“理想宫殿”——邮差薛瓦勒的石头城堡。
  理想宫与其说是一座宫殿,不如说是一个宫殿群,邮差薛瓦勒用石灰、砂浆和水泥等材料将岩石、鹅卵石、多孔石灰石以及各类化石砌在一起,建成这个宫殿群,它的总建筑面积近千平方米,里面既有伊斯兰教的清真寺,又有印度教的神殿,还有基督教的传说场景等。这些风格迥异的建筑在这里结合,却没有丝毫不协调,反而有一种奇异的美感。
  来到理想宫,首先映入眼帘的,是长近27米、高12.8米的南立面。南立面有着优雅的螺旋形楼梯和三个高高的人像,薛瓦勒将人像命名为“维钦托利”“阿基米德”和“凯撒”,以纪念这三位历史人物;与之相对的北立面光照较为充足,有藤蔓攀附在墙面,在北面宫殿的天花板上,有着用鹅卵石和贝壳搭建的石头吊灯,墙面上装饰着许多动物,如鸵鸟、骆驼、火烈鸟、章鱼等;东立面是埃及风格的神庙建筑,由巨大的砂巖柱支撑,这里装饰着名为“生命之源”和“智慧之源”的两个瀑布;西立面的墙壁上摆放着来自世界各地的微型建筑:清真寺、印度教寺庙、瑞士小木屋、中世纪城堡……在这个宫殿群里,各式各样的建筑都和谐地融合在了一起。
  除了风格各异的建筑与装饰,薛瓦勒在宫殿各处刻下的句子,也是理想宫里的独特风景。这些语句,有的是对亲人的怀念,有的是对人生的感悟,其中最著名的,是他在宫殿入口处所刻的那句:我想知道一块有了愿望的石头能走多远。
  从1879年到1912年,薛瓦勒坚持不懈,在每日来往于乡间递信的途中,收集各类天然石料,用以搭建宫殿。为什么这位既没有学过建筑,也未曾离开过家乡的邮差,会建起这样一座宫殿呢?据传,有一天薛瓦勒在送信途中,被一块石头绊倒了,他发现那块石头的造型十分奇特,于是萌生了建造一座宫殿的念头。对此,薛瓦勒本人是这样说的:“在梦中我曾建造过宫殿、城堡或洞穴……因为害怕被嘲笑,我没有告诉过任何人,毕竟我自己也觉得这不过是个可笑的梦。可在十五年后,我几乎要忘记这个梦时,我的脚让我想起了它……”深埋心中的梦想,在多年后因为一个偶然的契机发芽,或许这就是这座理想宫最神奇而伟大的地方。
  1986年,为了纪念这位传奇人物,法国邮政将薛瓦勒印在邮票上,以致敬这位邮差对理想的坚持和他所创造的奇迹。
其他文献
在中国的历史上,丝绸之路文化和黄河流域文化占据了举足轻重的地位,而这两种文化的交汇之地,就在白银。  黄河从青藏高原的巴颜喀拉山脉出发一路向东,自白银区进入白银市域内,经靖远县、平川区后从景泰县出白银,在白银境内整体蜿蜒呈“S”型。2000多年前,汉武帝命张骞出使西域,一条伟大的经济、文化交流大通道——丝绸之路逐渐形成,丝绸之路分东、中、西三段,东段主要在中国境内,而东段又分为南、中、北三线,其中
阿尔贝罗贝洛的楚利建筑,堪称世界无灰泥建筑技术的典范.一片片碎石块垒就的白墙灰顶,承载着当地匣重的历史,抚摸着石墙,人们能清楚听到岁月长河里楚利的娓娓道来。如今沐浴着澄澈的阳光,它仍旧闪耀着动人的光輝。阿尔贝罗贝洛的楚利建筑,堪称世界无灰泥建筑技术的典范.一片片碎石块垒就的白墙灰顶,承载着当地匣重的历史,抚摸着石墙,人们能清楚听到岁月长河里楚利的娓娓道来。如今沐浴着澄澈的阳光,它仍旧闪耀着动人的光
提到“紫髯碧眼”,想必大家会立即联想到孙权。由于孙权天赋异相,惹得坊间纷纷对其血统产生置疑:持异议者认为“碧眼”“紫髯”绝非汉族外貌特征,更有甚者臆断其母是来自欧洲的外邦女子。  那么,这位生于东汉光和五年(182年),吴郡富春的东吴开国之君,为何会拥有碧绿眼眸、紫色虬髯呢?欲廓清流言真伪,还需从孙氏家族成员生平,东汉、三国时期的中西交通史,孙权与吴夫人的亲子关系,以及“孙策传位”等几个层面加以分
2015年,摄影师水冬青两度踏上印尼爪哇岛,深入体验当地独特的民风民俗,将壮丽的火山日出、古老的佛塔和印度神庙遗址、宁静的田园村舍、旧时的苏丹皇宫、传统乐器和皮影制作过程以及神秘舞蹈统统收入自己的镜头,较为完整地展示了爪哇的人文风情,为读者呈现出一个与众不同、充满神秘之美的空间。  布罗莫火山位于布罗莫腾格里塞梅鲁国家公园,有着如月球表面般令人震撼的地貌,是印尼最为壮观的风景之一。巨大的火山口直径
一提到米姓,很多人都会想到北宋著名书法家、画家米芾,他以个性怪异而闻名。通过他,人们了解了米姓。有趣的是,在中国人的开门七件事中,柴、米、油、盐、酱、醋、茶都被作为姓氏在中国大地上使用,而在这几个姓氏当中,米姓人口数第二多。  米姓的来源有七,其中最著名的有两种说法:一说是源于两周时期的官吏名称,当时有个官职叫做舍人,亦称米史或粟史,掌管国库九谷六米的出入。在舍人的后裔子孙中,有以先祖官职称谓为姓
紫禁城是什么?  它是世界上现存规模最宏大、保存最完整的古代宫殿建筑群,也是世界上保存最完好的木结构建筑群,更是被列入《世界文化遗产名录》的“中国文明无价的历史见证”。  但,紫禁城的意义绝不止步于此。  从空中俯瞰紫禁城所在地——首都北京,可见其背靠山岳、遥望碧海,如同坐落于一个山水形胜的天然“港湾”之中——“北京湾”一名,当之无愧。  在这样的地理视野下,再看紫禁城。600多年前,明成祖朱棣正
水草湖、野鸭湖、牵手湖等都是有名的海子,在湖边景物映衬下,湖水或红、或黄、或绿,又由于岩床颜色、湖周边植被或腐殖质、水草不同,而显现出翠蓝、棕红、草绿……  在海拔3520米左右的清水沟北壁,有一道巨大的古冰刻槽,从其规模推测,这是迄今发现的世界上规模最大的巨型刻槽。  对于螺髻山周边的彝民来说,最盛大的节日莫过于火把节。这场“绝顶盛宴”历时三天三夜,家家户户都会打牛宰羊杀猪,以酒肉祭祀完先祖,才
上圖为春季日出前后拍摄的老橡树,被拍摄的树越老,成片里的树木传达的情绪则越丰富。  森林被称为“地球之肺”,它们吸收空气中的二氧化碳,释放人类赖以生存的氧气。尽管地球上覆盖着大面积的森林,但很少有摄影师会专注于拍摄森林。我想是因为森林看似很常见,所以经常被大家所忽略,但要拍出森林的意境却又并不简单。  森林与我们的生活理应密不可分,但快节奏的都市生活和高速的城市化进程,让我们逐渐远离森林、远离自然
▲当时参加太湖秋操检阅的新兵,均有一只粉彩荷花吸杯,但如今保存完好的屈指可数。现藏于河南博物院的这只吸杯,1958年由北京故宫博物院调拨。  唐朝时,文人雅士中流行以荷叶作酒杯:将刚冒出水面的新鲜荷叶连着长梗折下,用其盛酒,捅破叶心使之与叶茎相通,便可从茎管里吸酒。文人谓之:“酒味杂莲气,香冷胜于水。”工匠从中受到启发,制出碧筒杯,即吸杯。清代文学家徐珂在《清稗类钞》中描述:“吸杯,做莲蓬、莲叶交
4000多年前的一个冬日,禹从都城平阳出发,来到妻子女娇的故乡茅山。随从们按照要求,在山上搭了座极其简陋的“行宫”:一间草房,房前竖立一杆巨大的龙旗,龙旗之下,插着一柄象征王权的玉钺。禹就在这“行宫”里住下来,并传令四方诸侯来此会面。次年春天,禹在茅山大会各路诸侯,按照政绩进行相应的封赏或惩罚。为了纪念此次“干部考核”,禹将茅山改为“会稽山”,而所谓“会稽”,就是“考核功绩”的意思。这段历史,司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