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语文教学应将情感教学贯穿于日常教学过程之中。笔者常用的有效方法有:教之以情,激起共鸣;启迪想象,引入意境等,采用一系列方法以达到发展学生智力,塑造灵魂,培养一代新人的目的。
关键词:情感;熏陶;语文教学
【中图分类号】G633.3
一、教之以情,激起共鸣
首先,讲究课前课堂教学气氛的营造。上课之初学生的情感还处于处于蛰伏状态,如何掀起学生情感波澜,促使学生进入最佳情境,笔者做过各种尝试:渲染气氛,创设情境,竞猜谜语,表演小品,朗诵诗词,讲讲故事等等,都会在最短时间吸引学生注意力,进入到教师所预设的情景中来。如教《松鼠》一文,我找了一个科普短片,在上课伊始放给学生看。片中的小松鼠漂亮,机灵,可爱把文本所介绍的特点生动地展现在学生眼前。学生对这可爱的小生灵倾注了深深的喜爱之情,结果这篇说明文的写作特点学生很快就能理解归纳。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观念也就深入人心。除此之外,贴近文本的各种优秀的开场白,把文本中的景和情,人和物,情和意通过各种教学辅助手段的营造,感染之下激起学生的情感体验。使学生身临其境,心入其景。受到文本中的情感熏陶,激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
其次,古人说:“读书百遍,其义自见”说的是朗读与理解的关系。“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则是形象地说明了读书量的积累会产生质的飞跃。朗读是一种对作品进行再创造,把书面语言转化为有声语言的表达艺术。通过多读书才能理解作者所要传达的感情,甚至是“只可意会,不能言传”的意在言外的深沉含义,这些都可以通过朗读得以实现。现在批文入情法已经成为很多人的共识,朗读的魅力能让人回味悠长,意犹未尽。
再次,教师讲解课文的过程,不仅是师生共同进行文学鉴赏过程,同时也是一种情感交流,艺术形象再创造的过程。教师在这个环节中运用生动并富有表现力的语言,适时的讲解,分析,富有激情地展示“我即文中的角色,我即文本的导演”。教师适时的把握教学时机,运用教学机智能把课堂引入一个又一个的高潮,把学生的思维带入一个又一个的思维高度!这时候教师的点拨,传授的方法,知识价值观都会潜移默化地让学生信服。事实上越是充满激情的课堂,越是显现教师的机智。教师要谁时考虑掌控进度,把握尺度,调节深度,化解难度,达成高度。古人云:“文以载道”,作为人类文化载体的语文,其语言文字、文学作品中饱含着丰富的人文精神和道德因素,蕴藏着浓厚的文化积淀,闪耀着理性思索的光芒,是对学生进行品德教育的最佳材料。在教学中,倘能让这些光辉的形象栩栩如生地站在学生面前,学生自会肃然起敬,从而培养其良好的道德行为。教师抓住“感人心者,莫先乎情”,这样让语文教学真正成为唤醒心灵的音乐,才能真正体现“一切为了每一个学生的发展”的教育理念,使语文课堂富有魅力。
二,启迪想象,引入意境
古人古人云:“授人以鱼,仅供一餐之需;授人以渔,则可终身受用无穷”。笔者鼓励每一个学生开展一项活动——“我即作者,我来说自己的作品”。试着让学生走进作者走进文本,体会文本所传达的情感。笔者往往以一个单元为单位,请不同的学习小组主动承担不同的课文。合作探究,研究并推出能代表预习成果的组员到上这一课的适当时机展示成果,一个学期末时,颁发《最佳创意奖》,《最有个性奖》等奖项。这个舞台的提供极大地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激励了学生的上进心,鼓舞了学生的自信心。在这个舞台上学生的各种能力得到充分的展示和提高,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也随之空前浓厚。在学习中遇到拦路虎时,学生就先有了武松打虎的意识,独立完成,生生,师生合作也就水到渠成,解决问题往往事半功倍。我在上《安恩和奶牛》之前,要请一组同学用10分钟以内展示课文。奶牛这个角色让我很为难,说实话我实在想不出怎样才能更好的演绎这一不可或缺的角色。一个很机灵的小男孩兴奋到举手:“老师,我家养过牛我来演。”等到上这一课的时候,扮演奶牛的男孩子带了一对牛角,四肢伏在地上,间或哞哞的叫几声,踢踢后脚,用头蹭蹭安恩的手臂。一个健康安适,懂得主人一片赤诚之心的奶牛形象夺取了所有人都目光。当然这一学期的《最佳创意奖》被他收入囊中。
其次,要适当设计一些多角度思维练习,强化训练学生的思维。培养学生创造性思维能力,达到情感升华的效果。英国教育家斯宾塞认为:“如果能给学生带来精神上的满足和快乐,即使无人督促也能自学不辍”。所以问题的设计尽可能的交给学生。至于常规问题如:生字词,分段,归纳中心等,都在“看谁先来答”的抢答活动中解决掉。真正让他们大放异彩的是好词佳句的赏析,写作特点,人物形象的分析等。师生共同完成这些后,根据具体情况往往有相应的课外补充资料,有笔者准备的也有学生找来的资料。再来一场“试试谁更强”的环节,把课堂的主人还给学生,在这种相互理解,尊重,帮助,信任,理解的和谐氛围中,师生共同体验到学习与工作的幸福感与自豪感。学生的求知欲当然就会很高。
再次,一切教学手段都可以因地制宜的引入教学之中。多媒体的运用大大增加了教学资源的获得与使用,拓宽了语文教学的内涵与外延。写景的文章甚至连作者的每一个立足的都可以模拟出来,身临其境的感受文本带来的愉悦。这时学生的感受是一种积极主动、富有创造性的感性活动,它能够令人产生心旷神怡的美感,文本提供给我们的客观的刺激可以引发我们千变万化的情感产生。教师适时的引导是很有必要的,尽管“一千个人就有一千个哈姆雷特”,但是对真善美的弘扬,假恶丑的鞭笞,必须贯彻到教师的一言一行中。所以笔者在具体的教学活动中,尽可能收集,整理生活中发生过的一切有用的实例。以各种幻灯片或者口述的方式结合文本,以情激情,以情传情,以情动人让文本所提供的審美客体成为声、色、光、影彼此相通、交相辉映的动态世界,使学生的学习活动成为通往深层次的生命结构的审美活动,培养学生的创造能力,完美学生的人格构建,完成从教学关系向审美关系的转化和升华,达到教学的理想境界。
结语
我国古代教育家孔子说:“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唯有“乐之”,才能“乐学”。语文教师在传授知识、培养能力的整个教学活动中,一定要千方百计地利用各种手段刺激学生的学习兴趣。把课上得生动,让学生忍俊不禁,让学生心向往之,让学生真正感受到语文课应该是一幅精美的画,是一首感人的诗,是一曲动听的歌,只有这样,才能更激起学生勤奋学习的热情,以达到发展智力,塑造灵魂,净化情感目的,也只有这样,我们的语文教学才会富有魅力。
关键词:情感;熏陶;语文教学
【中图分类号】G633.3
一、教之以情,激起共鸣
首先,讲究课前课堂教学气氛的营造。上课之初学生的情感还处于处于蛰伏状态,如何掀起学生情感波澜,促使学生进入最佳情境,笔者做过各种尝试:渲染气氛,创设情境,竞猜谜语,表演小品,朗诵诗词,讲讲故事等等,都会在最短时间吸引学生注意力,进入到教师所预设的情景中来。如教《松鼠》一文,我找了一个科普短片,在上课伊始放给学生看。片中的小松鼠漂亮,机灵,可爱把文本所介绍的特点生动地展现在学生眼前。学生对这可爱的小生灵倾注了深深的喜爱之情,结果这篇说明文的写作特点学生很快就能理解归纳。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观念也就深入人心。除此之外,贴近文本的各种优秀的开场白,把文本中的景和情,人和物,情和意通过各种教学辅助手段的营造,感染之下激起学生的情感体验。使学生身临其境,心入其景。受到文本中的情感熏陶,激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
其次,古人说:“读书百遍,其义自见”说的是朗读与理解的关系。“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则是形象地说明了读书量的积累会产生质的飞跃。朗读是一种对作品进行再创造,把书面语言转化为有声语言的表达艺术。通过多读书才能理解作者所要传达的感情,甚至是“只可意会,不能言传”的意在言外的深沉含义,这些都可以通过朗读得以实现。现在批文入情法已经成为很多人的共识,朗读的魅力能让人回味悠长,意犹未尽。
再次,教师讲解课文的过程,不仅是师生共同进行文学鉴赏过程,同时也是一种情感交流,艺术形象再创造的过程。教师在这个环节中运用生动并富有表现力的语言,适时的讲解,分析,富有激情地展示“我即文中的角色,我即文本的导演”。教师适时的把握教学时机,运用教学机智能把课堂引入一个又一个的高潮,把学生的思维带入一个又一个的思维高度!这时候教师的点拨,传授的方法,知识价值观都会潜移默化地让学生信服。事实上越是充满激情的课堂,越是显现教师的机智。教师要谁时考虑掌控进度,把握尺度,调节深度,化解难度,达成高度。古人云:“文以载道”,作为人类文化载体的语文,其语言文字、文学作品中饱含着丰富的人文精神和道德因素,蕴藏着浓厚的文化积淀,闪耀着理性思索的光芒,是对学生进行品德教育的最佳材料。在教学中,倘能让这些光辉的形象栩栩如生地站在学生面前,学生自会肃然起敬,从而培养其良好的道德行为。教师抓住“感人心者,莫先乎情”,这样让语文教学真正成为唤醒心灵的音乐,才能真正体现“一切为了每一个学生的发展”的教育理念,使语文课堂富有魅力。
二,启迪想象,引入意境
古人古人云:“授人以鱼,仅供一餐之需;授人以渔,则可终身受用无穷”。笔者鼓励每一个学生开展一项活动——“我即作者,我来说自己的作品”。试着让学生走进作者走进文本,体会文本所传达的情感。笔者往往以一个单元为单位,请不同的学习小组主动承担不同的课文。合作探究,研究并推出能代表预习成果的组员到上这一课的适当时机展示成果,一个学期末时,颁发《最佳创意奖》,《最有个性奖》等奖项。这个舞台的提供极大地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激励了学生的上进心,鼓舞了学生的自信心。在这个舞台上学生的各种能力得到充分的展示和提高,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也随之空前浓厚。在学习中遇到拦路虎时,学生就先有了武松打虎的意识,独立完成,生生,师生合作也就水到渠成,解决问题往往事半功倍。我在上《安恩和奶牛》之前,要请一组同学用10分钟以内展示课文。奶牛这个角色让我很为难,说实话我实在想不出怎样才能更好的演绎这一不可或缺的角色。一个很机灵的小男孩兴奋到举手:“老师,我家养过牛我来演。”等到上这一课的时候,扮演奶牛的男孩子带了一对牛角,四肢伏在地上,间或哞哞的叫几声,踢踢后脚,用头蹭蹭安恩的手臂。一个健康安适,懂得主人一片赤诚之心的奶牛形象夺取了所有人都目光。当然这一学期的《最佳创意奖》被他收入囊中。
其次,要适当设计一些多角度思维练习,强化训练学生的思维。培养学生创造性思维能力,达到情感升华的效果。英国教育家斯宾塞认为:“如果能给学生带来精神上的满足和快乐,即使无人督促也能自学不辍”。所以问题的设计尽可能的交给学生。至于常规问题如:生字词,分段,归纳中心等,都在“看谁先来答”的抢答活动中解决掉。真正让他们大放异彩的是好词佳句的赏析,写作特点,人物形象的分析等。师生共同完成这些后,根据具体情况往往有相应的课外补充资料,有笔者准备的也有学生找来的资料。再来一场“试试谁更强”的环节,把课堂的主人还给学生,在这种相互理解,尊重,帮助,信任,理解的和谐氛围中,师生共同体验到学习与工作的幸福感与自豪感。学生的求知欲当然就会很高。
再次,一切教学手段都可以因地制宜的引入教学之中。多媒体的运用大大增加了教学资源的获得与使用,拓宽了语文教学的内涵与外延。写景的文章甚至连作者的每一个立足的都可以模拟出来,身临其境的感受文本带来的愉悦。这时学生的感受是一种积极主动、富有创造性的感性活动,它能够令人产生心旷神怡的美感,文本提供给我们的客观的刺激可以引发我们千变万化的情感产生。教师适时的引导是很有必要的,尽管“一千个人就有一千个哈姆雷特”,但是对真善美的弘扬,假恶丑的鞭笞,必须贯彻到教师的一言一行中。所以笔者在具体的教学活动中,尽可能收集,整理生活中发生过的一切有用的实例。以各种幻灯片或者口述的方式结合文本,以情激情,以情传情,以情动人让文本所提供的審美客体成为声、色、光、影彼此相通、交相辉映的动态世界,使学生的学习活动成为通往深层次的生命结构的审美活动,培养学生的创造能力,完美学生的人格构建,完成从教学关系向审美关系的转化和升华,达到教学的理想境界。
结语
我国古代教育家孔子说:“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唯有“乐之”,才能“乐学”。语文教师在传授知识、培养能力的整个教学活动中,一定要千方百计地利用各种手段刺激学生的学习兴趣。把课上得生动,让学生忍俊不禁,让学生心向往之,让学生真正感受到语文课应该是一幅精美的画,是一首感人的诗,是一曲动听的歌,只有这样,才能更激起学生勤奋学习的热情,以达到发展智力,塑造灵魂,净化情感目的,也只有这样,我们的语文教学才会富有魅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