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英雄的旧皮箱

来源 :新天地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uobo330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故事还得从65年前说起——1956年,19岁的韩泽民成为一名解放军战士。进入新兵连后,韩泽民训练刻苦,头脑灵活,被选拔到解放军驻某地的雷达部队。两年后,中国人民解放军地空导弹部队成立,韩泽民在雷达部队表现突出,经苏联专家集训,韩泽民成为导弹指令发射车上的一名操作手。
  在地空导弹部队服役期间,韩泽民曾3次见证我地空导弹击落U-2高空侦察机,其中两次是他亲手操作击落的。20世纪60年代初,U-2高空侦察机屡屡侵入我国东南沿海等地,我导弹部队决定设伏击落敌机。伏击前,怕暴露目标,韩泽民和战友们穿便服到达阵地,与外界完全隔绝,就连家人也无法知晓。耐心苦等近一个月的时间,1962年9月9日,韩泽民和战友们在江西成功击落敌U-2侦察机,当时,韩泽民担任作战指令发射车技师,他因在战斗中的优异表现荣立一等功。
  1964年7月7日,韩泽民担任作战指令发射车主任技师,与战友们设伏近一个月,在福建再次击落敌U-2高空侦察机。两周后,毛泽东、周恩来、朱德等党和国家领导人在北京亲切接见了韩泽民所在二营的全体指战员,和全体指战员合影。那次接见令韩泽民终生难忘。从北京回来后,韩泽民再次受到空军司令部、政治部的奖励,提前晋衔,被破格提拔为中尉。
  1966年,韩泽民被调到上海某部任连长。1967年,我军在浙江击落第5架U-2高空侦察机,作战部队就是韩泽民所在部队。此后,U-2高空侦察机再也没有侵入过我国领空。
  1978年,服役22个春秋的韩泽民恋恋不舍地离开了军营,转业到黑龙江齐齐哈尔市铁路局,任电务段段长。3年后,组织上考虑到他和愛人长年两地分居,家里有5个孩子要照顾,就将他调回河北大名县,进入大名电力局工作,任城关镇电力站站长。
  离开部队之际,首长曾和韩泽民谈话,叮嘱他要严格保守国家秘密。到了地方后,韩泽民从未向别人提起自己过去的服役经历,也从未向组织提起过去的荣誉。家人问起,他也岔开话题。韩泽民把多年来在部队获得的荣誉都锁在一个老式皮箱里,钥匙由他自己保存。
  韩泽民调回大名,最高兴的是他的妻子。没想到的是,丈夫回来后,因为忙于工作,平时见不到他的人影。韩泽民对妻子解释,大名县电网结构薄弱,经常停电,必须努力保障电力供应,他是供电站负责人,他和同事战斗在施工和抢修一线。妻子知道丈夫责任心强,理解了他。因为工作尽职尽责、甘于奉献,韩泽民连续多年都被评为先进生产者。
  韩泽民的大儿子已经27岁了,一直在农村务农。他想让父亲帮着在县城找个好工作,却遭到了父亲的拒绝:“都不当农民,谁为国家供应粮食,你在家好好务农,也是给国家做贡献!”
  1997年春节后,韩泽民在大名县电力安全监察部门的岗位上退了休。退休20多年来,他从没拿出荣誉和军功章向单位提要求、要待遇。2019年4月,面对上门的工作人员,在确认符合相关规定,不会泄密后,韩泽民才打开那个深藏多年的老式皮箱,他当年的辉煌战绩和荣耀才广为人知。
  经过媒体报道,韩泽民这位深藏功与名数十年的老英雄成为广大群众学习的榜样,还登上了“中国好人榜”。如今,84岁的韩泽民最大的愿望是和健在的老战友聚一聚,共忆戎马倥偬岁月。
其他文献
我与胡昭衡爷爷从未谋面,他生前长期担任北京杂文学会会长,我的父亲是北京杂文学会的一员,也参加学会的一些工作,所以我打小就从父亲那里听说有这样一位老先生。  一封来信  我与胡昭衡爷爷真正的交往,只有一次。虽然只有一次,但他的和蔼可亲、平易近人,却给我留下了极为深刻的印象。这位智慧的老人话语中的深意,產生的“涟漪效应”,则是我多年之后才明白并感怀的。  1994年,我因病经历了两次大手术,虽然捡回一
期刊
为喜迎建党100周年,讴歌党的百年光辉历程,6月17日下午,北京市永定镇丽景长安社区携手北科樂活堂共同举办了“喜迎建党百年华诞,共谱创城丽景风采——永定镇丽景长安社区献礼建党100周年文艺汇演”主题活动。  活动现场展示了一幅百年党史长卷,从中共一大召开、遵义会议举行、红军长征,到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改革开放、航天事业蓬勃发展等,图文并茂地完整展示了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的大事记。该长卷创作历时
5月10日,由中国中医科学院中医基础理论研究所主办,中国中医科学院教育管理处、中国科学技术出版社和中国中医药研究促进会协办,“第六届中医理论学术活动周”的第一场学术活动“周超凡学术传承大会”在北京顺利召开。本次中医理论学术活动周以“名老专家学术思想整理和传承”为主题,旨在推动中医理论传承精华,守正创新,充分展示当代中医药学术发展水平。  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原副局长诸国本、人教司师承继教处处长曾兴水,
期刊
在上海的地铁列车的车厢里,常见到一位身穿黑衣的满头白发的老人,手持钢笔与速写本,在为乘客画像,他身旁放置着一个挎包。乘客们七嘴八舌地议论着,“嗬,画得真像,形神兼備,栩栩如生。”“这位老人不简单,美术功力不浅啊。”“我天天乘地铁,就看见他在这儿画画,画了成千上万幅了,累积起来可以出一本书了。”乘客们口中赞扬的老人叫李育康,是上海光明中学的退休美术教师,今年已80多岁了。  李育康1936年生于上海
期刊
自驾游在当下人的生活中已属常态,但六旬老人长达一两个月的自驾游,确是罕见。更为重要的是他还把自己的旅游经历发在了自媒体上,不仅帮助了他人,自己又多收获了一份快乐与自信。  這个人就是我的小姨夫。他已年过花甲,却依然充满着年轻的活力。退休在家这几年,他种花养鱼,跑步游泳,研究各类美食,把老年生活过得丰富多彩,有滋有味。最让我感到惊奇与羡慕的是:近两年,他经常和小姨两个人开着私家车,来一场长途“自驾游
抗战期间,在出生于河南杞县的教育家和数学家、中国共产党的早期党员之一杜孟模的动员下,其家族的弟妹先后奔赴延安参加革命,尤其是杜孟模的胞妹杜宁远和堂妹杜启远、杜凌远、杜翠远,是当年延安很有名的“杜氏四姐妹”,堪称一代女杰。  杞县杜氏双杰  开封市顺河回族区双龙巷西口有座小院,是杜孟模长期居住之所,如今成为民盟开封市委传统教育基地的重要组成部分。  杜孟模,1904年出生,河南杞县人。1923年,他
七月伴着时代的脉搏  迎来党的生日  中国史册  最激动人心的时刻  就是发自内心的最强音  没有共产党就没有新中国  镰刀斧头把七月尽情渲染  岁月的时空  走过了一百年  从南湖上的小船启航开始  我们的党  走过了井冈山红旗漫卷  走过了长征  前无古人的一往无前  走过了抗日战争的十四年艰苦历程  走过了解放战争的三年硝烟弥漫  走过了天安门城楼的开国大典  走过了改革开放  辉煌璀璨的四
期刊
一天晚上,父亲在电话里说:“再回来时拿点苹果回去。”我应允。父亲又说:“还有鸡蛋,家里吃不了,我都没舍得卖,给你们留着呢。”刚放下电话,手机铃声又响,一看还是父亲:“买个太阳能灯回来,院子里安个灯晚上亮堂。”我答应后,耐心地等着父亲还有什么叮嘱。父亲不说话,过了好一会儿才问:“你睡觉了吧,是不是吵醒你了?”父亲小心翼翼的口气让我心生愧疚,我忙说:“爸我没睡,正看电视呢。”父亲在那头如释重负:“没吵
期刊
陕北,特指延安和榆林这两个地区。这里是中国共产党在土地革命战争时期创建的红色革命根据地,她既是党中央和中国工农红军长征的落脚点,又是进行全民族抗日战争的出发点。这里诞生了伟大的毛泽东思想,孕育了光耀千秋的延安精神。有一小曲《赞陕北》唱道:“米脂的婆姨绥德的汉,清涧的石板瓦窑堡的炭。天下的美女属貂蝉,名州绥德出美男。吴堡出了一些无烟炭,米脂的岩盐采不完。神府煤田美名传,定靖油田就富了陕北的汉。榆林十
6月17日,我国翻译界泰斗、北京大学教授许渊冲逝世,享年100岁。这位热爱翻译的老人,曾发出响亮誓言:“我要活到100岁,把莎士比亚剧作全部都翻完!”如今,来不及看到这项成果,他就匆匆和这个世界挥别。  他先后出版了180多本中英法文翻译著作,将中国的唐诗宋词以及《诗经》《楚辞》《论语》《桃花扇》《牡丹亭》《西厢记》《长生殿》等翻译成英文、法文,将西方名著《包法利夫人》《红与黑》《约翰·克里斯托夫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