鲁迅关心丁玲的一段逸闻

来源 :书屋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zjlsxz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2016年我回陕西,去咸阳看望费宏达先生。从费先生那里得到一本冯润璋1991年印于西安的薄薄的一本《九十忆旧》,一半竖排,一半横排。
  查“百度”上相关条目:冯润璋(1902—1994),笔名一雯、丰庄、周茨石等,陕西泾阳白王乡人,现代作家、教育家,上海大学中文系毕业。上学期间,酷爱文学,听过许多著名学者如陈望道、沈雁冰、郑振铎、田汉、朱湘等的课,深受影响。他与孟超等人组织“流萤社”,创办《流萤》半月刊。1928年,在上海参加中国著作者协会成立大会,出版短篇小说集《欢呼》。因是中共党员,1929年,接受组织指示,与潘汉年、沈端先(夏衍)、钱杏邨(阿英)、冯乃超、冯雪峰等筹备成立中国左翼作家联盟。他们在中共的领导下,努力消除左翼文学界的隔阂和不团结,说服“创造社”和“太阳社”的作家尊重鲁迅,促成左联于1930年3月2日顺利成立。同年回陕,在中共陕西省委领导下,利用省立第二中学(在凤翔县)的教师身份,开展革命活动,被校方察觉,解除教职后逃往上海。
  他除了上述成立“左联”时与鲁迅的交集外,就是这一次又到上海。他拟通过出版刊物,揭露国民党统治下人民流离失所、饱受压榨、挣扎在死亡线上的真相,遂给鲁迅先生写信,征求意见,其后又面谈。在鲁迅的支持和帮助下,创办文学月刊《洪荒》,两期后被查禁。后又创办《农村月刊》,继续批判国民党文化专制政策,仅出版二期就又被查禁。1934年又返回陕西,致力于家乡教育事业。他有多部文学作品发表,在中国现代文学史和革命文艺史上占据一定地位。1994年8月26日在西安逝世,终年九十二岁。
  同样的条目,四川人民出版社1983年出版的《中国文学家辞典》中也有收录,只是详略不同。
  在这本《九十忆旧》中有篇回忆鲁迅的文章,写到鲁迅关心丁玲的一件小事。文章写道:“1930年冬,左联需要开一次盟员大会,在严重的白色恐怖下,没有一个适当的安全地方,我去找鲁迅先生,他给我们在北四川路一条小巷子里借到一家住户院内的一间房子(那个院子好像是中国住户又像是日本住户。当时有一条纪律,互相不准询问姓名、住址)。到会的人不多,大约有二十多人,鲁迅先生也参加了。开完会以后,鲁迅先生亲切地问胡也频(那时丁玲生产不久)母子的健康如何?孩子的奶够不够吃?胡也频同志一一做了回答。开会的日期我记不清了,只记得丁玲这期间生孩子。1985年4月丁玲来西安,我们谈起往事,我又问她1930年冬你生孩子是哪一天,她说是11月18日。那次开会的时间,也许在鲁迅先生的日记中可能找到痕迹。”
  据查鲁迅日记,这一天没有记载相关事项。又查王增如、李向东编的《丁玲年谱长编》(天津人民出版社2006年版),1930年(丁玲二十六岁)“11月7日,因临产住进医院。8日,上午有雷雨,约九、十点钟胡也频来医院探望,告诉丁玲,她的长篇小说《光明在我们前面》,已经在10月20日由春秋书店出版。中午儿子蒋祖林出生,胡也频激动得哭了。晚上,在左联全体会议上,胡也频当选为出席即将在江西苏区召开的中华苏维埃工农兵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代表。蒋祖林,出生时取名蒋祖麟,到延安后1940年改为蒋祖林”。丁玲,原名蒋伟,看来儿子是跟着丁玲姓的。
  由此判断,半个多世纪后的1985年,丁玲的记忆也有误了,把11月8日往后推了10天,尽管这还是她生第一个孩子的那天。也由此可知,11月8日这天中午,丁玲生产。晚上,“左联”开会,鲁迅给找的地方,而且也參加了。见了胡也频,问起丁玲,知中午已生,故问其“母子的健康如何?孩子的奶够不够吃?”之类关心的话。
  这事很小,而且有点家长里短,丁玲回忆鲁迅的文章中也未曾提及,但却反映出鲁迅颇具人情味的一面。
其他文献
“同大迁川,李庄欢迎,一切需要,地方供给。”——俗称“十六字电文”,是李庄抗战文化的经典叙述模式。“三人成虎”,经更多作者、各种传媒及权威人士“引用”、“化用”、“演绎”,也伴随着李庄知名度越来越大,已然信史。  然而,以目前发现的资料,却找不到这“十六字电文”的来源。反省今日之李庄叙事,笔者以为,以此开始叙述外来单位的迁入、安置和供应等问题,有标签化、简单化、泛政治化的倾向。“发现李庄”,笔者是
大将筹边尚未还,湖湘子弟满天山;  新栽杨柳三千里,引得春风度玉关。  (杨昌浚《恭颂左公西征甘棠》)    这是晚清影响很大的一首诗,大约是因为它揄扬左宗棠在新疆的历史功绩最为精粹。作者杨昌浚(就是那个因杨乃武、小白菜一案被革职的浙江巡抚)算不得诗人,此诗却名闻遐迩。第一句“起”,第二句“承”——都语义平平,甚至还有些逻辑含混(仿佛嘲讽大量湖南人靠乡谊在塞外谋食),第三句却“转”得很精彩,“合”
与守义交往的具体时间已不记得了,但肯定是在上世纪八十年代。我责编的书,主编的刊物、有不少请他设计过封面,我的诗集《红石竹花》也是他装帧设计的,并赐插图多幅,画如其人——本色,他的设计和画最大的特色,我以为是朴素。  他的创作的艺术魅力背后,有一个广阔深邃的精神世界在。  罗丹说:“美是到处都有的,对于我们的眼睛,不是缺少美,而是缺少发现。”守义的“眼睛”无时无刻不在搜寻、探求,因而他总能不失时机地
《艺术人物:廖世英专刊》  【钟题】 《清平乐·旧作廖君画牡丹》:  东风软软,吹笑姑娘脸。白白红红颜色浅,万绿丛中几点。不输魏紫姚黄,何须打扮梳妆。小小一帧图画,深深十丈春光。  这是廖世英女士赠送钟先生的一本画册,内题“叔河同志指正,廖世英奉,2013.12.25”,同时还附有她夫妇俩祝贺元旦和春节的贺卡。  廖世英,江西萍乡人,1930年8月出生,先后就读重庆南开中学、长沙艺芳女校,从事编辑
在我的阅读生活中,存在这样一种书,它可以让人手不释卷,百读不厌,且每一次重读,都会有一种全新的收获或能量的给补,比如《红楼梦》和《小王子》,前者镜花水月、跌宕磅礴;后者诗意静谧、安宁平和。《小王子》的作者是法国作家安东·德·圣艾修伯里,他一生喜欢冒险,沉溺于飞行。第二次世界大战时,法国被纳粹占领,他被派飞美国执行勘察任务,1944年7月31日,在执行一次任务中与他的飞机一起失踪。我以为这样的结局,
我们知道,佛教法门虽号称八万四千,归总起来,无非“自力修行”与“他力救济”二途。南传佛教,固多强调苦行、禅定与智慧以断惑证真,了生脱死,所侧重的自然是前者;而北传各宗,尤其信仰净土者,非但深信诸佛菩萨及其净土之存在,且臻入西方之极乐世界,亦多蒙佛菩萨的慈悲与愿力耳,显定无疑,此实仰仗他力护持与救济。而且如是之轻快直捷,如近世之净宗泰斗印光法师所云:“净土法门,契理契机,用力少而成功易,如风帆扬于顺
淅淅沥沥折腾一晚的冬雨到上午出发时仍没见停歇,VOLVO驶离了云烟笼罩着的卡梅尔小镇,沿美国著名的加州一号公路向坐落在圣西蒙的赫氏古堡前行。庆幸没多久雨止云开,时隐时现的阳光洒落在公路两侧的山丘与洋面上,一号公路沿途闻名遐迩的奇异美景拉开了如梦幻仙境般的帷幕。正陶醉于太平洋水天一色的蓝色梦境中,行车拐入了路旁一排漂亮别致、门扉装潢如城堡的平房前,导游说,梦想庄园——赫氏古堡到了。  其实赫氏古堡是
英雄是集中展现民族原生力量的精神标识,是生动刻录民族精神图谱的人文符码,是正确引领民族前行航程的文化灯塔,崇尚英雄是一个民族内在精神发展的重要路径,也是一个民族实现伟大梦想的动力源泉,从这个意义上讲,书写英雄和传承英雄精神构成一个有尊严的民族的思维方式和价值追求。在根袛深厚、基脉久远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里,追念英雄、礼赞英雄、褒扬英雄、膜拜英雄、敬重英雄成为文学创作的永恒主题,繁复奇瑰的上古神话与神
这是距离山东淄川城西北十五华里的一座不起眼的小山,但三百多年前的一位乡下失意的私塾先生却对它有过情感的关照。这座小山叫奂山,而这位失意的私塾先生就是蒲松龄。在《聊斋志异》中有一篇《山市》的小文,写的就是“奂山”的山市,他借助其妙笔写出了“奂山”山市的奇异幻境。  而在蒲松龄所写的诗歌中,以奂山和奂山古道为题目的诗有《奂山道中》、《奂山道上书所见》、《四月十八日与笏过奂山,风雹骤作》、《奂山小憩》,
若干年后看,张远山先生的《庄子传》可能是当代汉语写作中的一件大事。但在今天,这部著作是以报摊图书的样式出现,而市场江湖的存在又非时髦、流行,因为它印着“纪念庄子逝世二千三百周年”的庄严广告。这几乎是庄子“材与不材”的散木象征,又是鲁迅的横战意象。  历史上有很多人格、精神、产品被淹没的现象。陶渊明在其当时人眼里,只是二三流的诗人,《诗品》的作者把他列为中品;六七百年后,到了宋代,陶渊明才真正跻身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