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学生的思维“动”起来

来源 :新课程·上旬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java777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语文教学一直存在重结论、轻过程的问题,忽视了学生主体性作用的发挥。如何在语文课堂教学中充分体现学生的主体性,让学生的思维“动”起来,在语文课堂教学中就要充分体现学生的主体性,让学生的思维“动”起来,让课堂教学成为学生自主探究的过程,营造良好的氛围,培养学生的自主意识,课堂提问教学中体现学生的主体参与。
  关键词:语文课堂教学;学生的主体性;多元对话;自主探究;自主意识;主动参与
  在课堂教学中确立学生的主体地位,发挥学生的主体性,广大教师已早有共识。教育工作者都认识到,只有充分地发挥学生的主体性,才能培养适应知识经济需要的创新人才。那么如何在语文课堂中发挥学生的主体地位?结合我的教学实际,浅谈一些具体的做法。
  一、营造良好的氛围
  语文课堂上必须给学生创设轻松、愉悦、和谐的环境,学生才能充分发挥主体地位,才能大胆提出自己的见解和看法,产生创新思维。因此,良好的氛围是发展学生主体性的必备条件。
  所以可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1)构建良好的师生关系;(2)让爱意充满课堂;(3)相信每一位学生;(4)宽松的管理制度。
  二、培养学生的自主意识
  当给学生创设良好、宽松愉悦的教育氛围以后,学生必须具备参与教学活动的自主意识和能力。怎样培养学生的自主意识?(1)给学生独立思考的时间和空间;(2)教师要激发学生提问的意识;(3)教师给学生创造提问的机会;(4)教师要设置疑问、开展辩论促自主;(5)教师自身要以自己积极的情感感染学生;(6)让创新与实践充满课堂。
  改革课堂教学结构,让我们突破以教师为中心的框框,以学生的发展为本,让学生在课堂教学中动起来,在自我實践中发展,在自我教育中创新,在自我激励中品尝成功的喜悦,让学生真正成为课堂的主人。
  三、课堂提问教学中要体现学生的主体参与
  在语文教育史上,课堂长期以来一直是属于教师一人的“领地”。教师在这块“领地”里主宰一切,自由发挥;而学生只能唯教师之命是从,学生的主体作用受到了严重的抑制。那么,语文的课堂提问教学如何才能体现学生的主体性特点,并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性作用呢?我认为应从以下两方面入手:
  (一)了解学生的主体需求
  了解学生的主体需求,是教师在提问时做到有的放矢、突出学生主体性的关键。只有了解了学生的主体需求,才能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性作用。
  (1)提问要有目的;(2)在语文课堂教学中体现学生的主体性,还必须要求教师主动寻找与学生相契合的思维结合点;(3)对回答问题题时学生可能出现的各种反应和回答要有充分的估计和了解,并事先想好应对的措施;(4)要注意了解学生之间的个体差异。
  作为教师,要让每一个学生都不同程度地发挥其主体性作用,就应在问题设计上全面兼顾,不可偏废一方;要因材提问,区别对待,使各层次、各类型的学生在课堂上都有自己的位置,各尽所能,各有所得。
   (二)加强学生的主体活动
  诚然,在语文课堂提问教学中问题的设计是十分重要的。但教师提问的指向目标是学生,加强学生的主体活动显然是重中之重。
  1.要鼓励学生参与提问,要创造条件让学生参与提问
  古人把教师的作用归结为“传道、授业、解惑”六个字,这是十分精到的。而“传道、授业”当从“解惑”入手,也以“解惑”为目的;“惑之不解,道之不传”。何为“惑”呢?那便是学生心中的疑问。这些“疑点”,有经验的教师是心中有数的,但要做到了如指掌,又是很难的。因此,让学生有提问的兴趣和机会是了解学生疑点的最佳方法,也是发挥学生主体性的一条途径。一旦这些疑点解决了,课堂教学任务便圆满完成了。
  2.引导学生思考问题和解决问题
  提问后的思考是非常重要的,教师应掌握课堂提问的节奏和步骤,向全体同学提出问题后,还应作适度的停顿,然后再指定学生回答,万不能操之过急,这样可以使全班同学对他的回答进行评定和补充。
  总之,语文教学中,课堂提问是充分发挥学生主体性作用最好的教学手段之一。只有在设计问题和解答问题的过程中,深入了解学生的主体需求和现状,加强学生对所提问题的主体活动,才能在语文课教学中收到良好的效果。
  新一轮高中语文教学改革的热潮,不可避免地要影响师生的心态、情感,这是我们不得不注意到的。因此,需要我们教师揣摩教材深刻的思想和斐然的文采,善于延伸拓展,注意引导学生开展自主性、探索性的学习活动。“自我更新关注”,不断超越突然,追求应然,达到教学的“自为”和“自由”的境界,结束长期被动的老师教、学生学的教学模式,让新课程研究性学习真正进入师生心理,各有所悟,着力思考、探讨。总而言之,高中语文新教材的推广使用,应以“人”的发展为主题,使学生获得现代社会所需要的终身受用的语文能力,这就是我们的落脚点,也是我们的希望。
  参考文献:
  [1]宛亮.如何在语文课堂教学中体现学生的主体性.吉林省教育学院学报:教研版,2009(1).
  [2]曾东风.语文课堂教学中如何体现学生的主体性.课程教材教学研究,2001(06).
  [3]应斯佳.论语文教学中民主性的发挥:如何在教学中让学生发挥自主性.科技信息:科学教研,2007(03).
  (作者单位 江西省兴国县平川中学)
其他文献
摘要:伴随着新课改如火如荼的开展,技能训练在教学中也越来越受重视。而技能题也开始以更高的分值比例体现在中考试卷中。为了让学生打好这场初中三年最坚苦的复习攻坚战,提高复习效率,实现自主复习,查漏补缺,谈谈中考社会思想品德复习迎考过程中,授课者该如何以知识的传授为载体,以技能训练作为突破口,在课堂教学中加强对学生技能的训练。  关键词:技能;突破口;复习迎考  “授之以鱼,不如授之以渔”,这句话非常形
提倡刻苦學习,是每一位老师和家长对孩子的最高期望,也是我国培养下一代的优良传统。但是,过重的课业负担又不能不引起我们的高度重视。省教育厅颁发的《规范中小学办学行为,切实减轻中小学生过重负担的实施意见》的通知已经明确指出:“要切实减轻学生的课业负担,全面提高教学质量。”如何做到这一点呢?关键要在转变思想方面下工夫。  一、开放思想,摆脱传统,锐意创新  1.从根本上改变教学理念,师生同创“减负”与“
该书收录最近一年多时间全国政协外事委员会主任赵启正21场以公共外交为主题的对话,其中既有对现实案例的深入分析,又有沟通技巧的生动演绎,对话时双方不回避矛盾,不隐瞒缺点,真正做到了直面问题,坦诚交流。  此书所涉及的人对谈者从数量上来说有近百位,级别上也相当高(有美国前国务卿基辛格,美国前驻联合国大使霍利迪,英国48家集团秘书长麦启安,巴西驻上海副总领事桑帕约,日本外务省官房审议官北野充,还有哈佛、
语文能力是生活、学习、工作的基础,作文能力是语文能力的综合体现。作为一个初中语文教师,我清楚地知道:中学阶段作文教学肩负的重任——要让学生掌握符合初中阶段的写作能力,使学生的作文水平达到规定的层面,以适应升学和创作的需要。然而具体到实施作文教学,教师往往一口难言,使作文教学陷入重重困境。那么教师如何在教学中正确培养学生的写作能力呢?  一、教学活动循序渐进,结合实例注重积累  教学活动要循序渐进,
教学是一门技术,更是一门艺术。没有最好,只有更好。要达到好的效果,就要求教师不断地从过去的工作中进行反思,总结经验教训,查漏补缺。以下是我在英语教学过程中的几点体会。  一、研究教材,优化教案设计,合理运用  教师是先知者,设计者,开发者,必须根据教材教学实际,优化教学设计,要对教学目标,教学理念,教学方法做出预计,定出合理可行的教学设计。遵循学生的学习规律,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课堂是一个动态的变
文化塑造品牌,坚持成就品质。多年来,文登市米山中心完小坚持以写字教学不断丰富学校文化内涵。经过长期探索与实践,学校的写字教学取得了显著成效,并逐步探索出了从“写字教学—写字教育—写字育人”的学校文化建设的特色之路。  一、注重积淀与理念引领,在传承与创新中丰富写字文化  学校文化建设是在一定价值观引领下,内涵不断丰富和积淀的过程。1991年,米山中心完小创建,时任校长刁培建提出了“扎扎实实教写字”
问:上周,我儿子(18岁)在学校参加大扫除,由于装垃圾的袋子不够用,他就用班里一面闲置的旧国旗兜裹垃圾,并将其堆放在学校门口。派出所的巡防队员发现了垃圾堆里的国旗,经过排查,认定是我儿子所为,说他的行为构成了侮辱国旗罪。经校方斡旋,派出所没有采取进一步的措施。请问,我儿子的行为真的构成犯罪了吗?他可能受到怎样的惩罚?  何秋义(山西大同)  律师意见:我国《刑法》第299条规定:“在公共场合,故意
一、案例背景  探究性学习是以学生的自主性、探索性学习为基础,从学习生活和社会生活中选择和确定研究专题,以个人或小组合作方式进行的学习。把探究性学习作为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实践能力、终身学习能力的重要途径,意义重大。  但在识字教学中,多数教师认为只要学生记住生字即可,不存在探究、创新问题。其实不然,识字教学实践证明,在学科教学中渗透探究性学习的思想,挖掘培养低年级学生的创新能力,使学生的创新火花在
摘 要:“从‘做’中学”是新课改中倡导的一种学习方式,在數学课堂当中有着不可磨灭的作用,因为,通过自己的实践而感受到的知识一定是记忆深刻的!本课的教学设计就是以折纸活动作为载体,使之“从‘做’中学,从学中‘悟’”,从而乐于进行其他的数学探究活动,这才是教学目标的延伸。  关键词:从做中学;等边三角形;折纸  一、教学设计的主导思想  教育家杜威提出“从‘做’中学”的概念,它既可让学生品尝数学知识的
摘 要:所谓“乐为心声”,也就是说,喜爱音乐和唱歌是表露心声并显露个性、爱好和能力的最佳途径。唱歌是幼儿音乐教育的主要内容,是对幼儿进行美育的重要手段。新课程理念下的音乐活动目的,是坚持以音乐为手段,培养孩子心灵的美感和谐,提升他们对音乐的学习兴趣、欣赏能力。   关键词:幼儿音乐教育;唱歌教学;实践与探讨     一首众所周知的《摇篮曲》足以说明人的天性都是喜欢听歌的,尤其是孩子,只要他们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