庞物,孩子的天使

来源 :母婴世界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iongliong548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袁鸿林,男,47岁,浙讧海盐人,北京大学硕士毕业,拥有南开大学博士学历;国学深厚,懂得英、日、法、德,俄等多门外语,曾在中国社会科学院和国防大学从事教学和科研工作,后下海做外贸生意。2003年6月他把女儿袁小逸从幼儿园领回家,用自创的袁氏教学法教学,在一年多的时间里,5岁的女儿英语已达到初中生的水平,能用日语进行简单的谈话,同时在小提琴和绘画方面也取得很好的成绩。按照他的教学计划,女儿9岁小学毕业,13岁高中毕业,16岁大学毕业,l9岁硕士毕业,21岁可博士生毕业。
  
  玩是孩子的天性,养育孩子一定要顺其天性。幼儿最爱与动物玩,尤其爱与小动物玩。
  
  2岁以前
  
  女儿出生后几天,从广州天河区妇产医院回家时,在家里欢迎她的就有一条司爱的长毛小狗花花。花花颇有灵性,很快就明自了小宝宝在我们家中的地位,从来也不敢去碰一下孩子,只是不近不远地守着,而且非常尽职。女儿三四个月大的时候,似乎不会哭,她醒来时,没什么声响,我们不在房间,自然就感觉不到女儿醒来。这时,花花就会来扯我们的裤腿或鞋子,引我们去孩子的房间。女儿非常喜爱花花,只是后来给女儿看病的医生数落我们不注意卫生,我们才把花花关到了阳台上。可女儿还是每天要去阳台看一看花花,有时还要连去几次。
  女儿1周岁,我们到了重庆,住在郊区农村的外婆家,又有了养狗的条件。一天,有个狗贩子牵着几条土狗到我们屋前,并介绍其中的一条特别凶,我却偏要去摸一下那条狗。奇怪的是,它对我显得特别温顺。看是有缘,我就把它留下了。这是我专门买给我女儿的第一条狗。狗贩子叫它“小狗”,我们也叫它“小狗”。它礁实很凶,尽管有铁链锁着,也经常要;中出去咬人。
  
  女儿却对它宠爱有加。所有,的好东西,都要拿去喂它。吃饭一定要和“小狗”分享,就连她拉出的屎也要留给它吃。平常女儿爱摸摸狗的耳朵、揪揪它的尾巴,后来还要骑到它的背上,那小狗总是俯首听命的样子,挨着小主人。但它对陌生的路人,仍然是那么凶。有一回,一个路人经过,我女儿命令它:“冲,”它真的吼着冲了出去,虽有链子拴着,也着实把路人吓了一跳。后来我才明白:它那么凶,是因为它已怀有仔仔,怀仔的母狗是要比平时更凶一些。不久,“小狗”就生了两个仔仔公的叫阿旺,母的叫阿彩,这可把我女儿乐坏了。她经常提着、抱着两只小狗,有时还抱到我们睡觉的床上去,屡禁不止。看着她对小动物的那种深爱,我时常不顾妻子的反对,网开一面,由着她在床上同小狗嬉戏。孩子与小动物一起玩,能自然地表现她内心的爱,也能通过与动物的接触,了解动物。动物世界恐怕是幼儿对外界感知最乐意探究的一个世界了。
  除了“小狗”,我还先后给女儿买了一只白猫和一只花描。那只白猫看起来就挺可爱,只是冬天老要跳到我们床上来睡觉。挥之不去,简直无奈它何。而且,不见它捉老鼠;捉老鼠的事情是由“小狗”代庖的。可是我女儿却非常喜欢它。后来,那只白猫出去就再也没有回来。我女儿很伤心,在给几十公里外的我打电话时,首先告诉我的就是白猫的事。为了安抚女儿,我又买回一只花描。可是不久,花猫误食老鼠药而死了。我女儿又不免伤心一阵。后来,我们一家三口搬到重庆市里去住,就无法养狗养猫了。但是,我们会天天带女儿去重庆的市府广场,吃过晚饭后,那里有很多出来溜狗的,各种各样的狗,应有尽有。看到每条拘,女儿都要去逗逗。而且,广场的一角还养着一群鸽子,女儿非常喜爱在那里喂鸽了。
  


  2岁队后
  
  从重庆经上海再到浙江的海盐后,我们又有了养小动物的空间。最多的时候,我家有一只小狗、一只小猫和各种鸟(十几只),一大堆小动物,非常热闹。这时候,女儿玩着动物已学会了不少有关动物的英语单词 和短句子。渐渐地,女儿对猫咪情有独钟。
  女儿自号Sister Cat,模仿猫的动作、神态,每天要督促我们别忘了给猫咪买小鱼。最有趣的是,女儿看了一部描写外国科学家饲养动物,并进行研究的片子,看到他们用英语与动物沟通,她就认为动物能听懂英语,而听不懂中文。所以,她时常会与她可爱的猫咪说一大堆英语。她还给这只猫咪起了个英语名字:Angel(天使)。我问她为什么起这个名字?她说:“我的名字是Angella,我是她姐姐,我的妹妹就应该叫Angel。”听起来还颇有道理。
  对小动物的喜爱,也带动了女儿的学习。比如全神贯注地观看有关动物的动画片;学画动物;不厌其烦地反复学习有关动物的中外文字,她第一个脱口而出的日语就是neko(猫)!乃至教她毛泽东的《咏蛙》诗,她也学得津津有味,读几遍即能成诵。更没想到,过一些天,女儿还根据毛泽东的《咏蛙》,改出了她的《咏猫》诗。
  
  《咏蛙》
  毛泽东/1909年
  独坐池塘如虎踞,
  绿荫树下养精神。
  春来我不先开口,
  哪个虫儿敢作声?
  
  《咏猫》
  女儿的改作/2004年12月
  独坐客厅如虎踞,
  桌子底下养精神。
  夜来我下先开口,
  哪个老鼠敢作声?
  我想,这也验证了,任何创作都来源于生活和内心的真感情。当然也需要熟读一些古诗,以便有所依傍。我还想,传诵至今的一些所谓“神童诗”,或许也有这样产生的类似过程?
其他文献
阿玲才做妈妈,对宝宝照顾的无微不至。但有时候看见宝宝瘪起小嘴,好像受了天大的委屈,随即啼哭起来,声音越来越大;有时候宝宝睡眠不踏实,看到他不停地吸吮自己的舌头、嘴唇,或是将小手往嘴里塞,用小手击打双颊,头摇来摇去,仿佛在寻找什么,随即开始啼哭……阿玲就手足无措,不知该怎么应付了。  其实,宝宝的一举一动都是在用自己的方式跟你说话。小婴儿在开口说话之前,就是用这种体态和表情来表达他的想法。妈妈只要了
期刊
绘画的活动可以刺激婴幼儿语言的表达,还可以开发大脑右半球的功能,对开发智力很有益处。但是,不少父母发现,尽管自己狠下工夫,舍得花时间,在物质上给宝宝提供充足的条件,可宝宝却不爱画画了。    类型之一:小时喜欢画,越大越不爱画    宝宝10个月末就会拿着画笔涂鸦了,他们无意识的动作会在纸上留下一些点,他很快就能发现自己的行动带来的结果,并对这种因果关系感到好奇和兴奋;他不断尝试,偶然的动作使他手
期刊
  
期刊
歌曲:《我爱妈咪》  适合年龄:18个月到—3岁  准备材料  CD音响、CD碟片、小汤勺、自制沙球(可乐瓶中装入绿豆等豆类)  目的  1.让孩子感受父母的爱,认识什么是爱,并学会如何表达。  2.通过角色扮演的游戏使孩子体验爱与被爱的幸福。  3.感应歌曲的休止以及歌曲中快板和慢板的曲风。  4.利用自制乐器为歌曲伴奏,培养孩子对音乐的兴趣。  5.通过简单的语词替换,培养孩子的想像力及创造力
期刊
看到照片上的这个她,是不是觉得很面熟?没错,她就是我们的“围裙妈妈”——跑步的鱼,她做的营养餐和小点心可帮了不少新手妈妈的忙呢!我们编辑部经常接到信件和电话,说她推荐的菜和点心即是营养丰富,又具操作性,可实用了!  她的真名叫袁红英,是一位全职妈妈!  在一般人的理解中,全职妈妈就是家庭主妇:穿着随便、不打扮,整天周旋在奶粉、尿布湿中,与外界生活几乎隔绝,整一个黄脸婆!而袁红英却将她的全职妈妈做的
期刊
天使彼得·潘是世界上所有孩子的朋友,即使是隔着百年的,尘埃,永远长不大的彼得·潘依然魅力十足,几乎所有的成年人都但愿时间能停留,希望自己像彼得·潘那样不长大,这样的梦想除了在NeverLand可以实现,现实的世界里,光阴永远无情,孩子们不断长大,童年像急驶的列车一去不返。  长大的过程总是充满艰险,无数的小挫折让孩子的成长旅程充满了拐点,尤其是在最初的几年,孩子体验身体上的疼痛,父母则体验焦虑和无
期刊
母爱就像一首田园诗,幽远纯净,和雅清淡;母爱就像一幅山水画,洗去铅华雕饰,留下清新自然;母爱就像一首深情的歌,婉转悠扬,轻吟浅唱;母爱就像一阵和煦的风,吹去朔雪纷飞,带来春光无限。当宝宝生病时,母爱有了极至的发挥……    似水年爱作证  文/杨燕冰    穿行于灯红酒绿的大堂,脸上燃烧着职业的笑容,心里却鲜活着我那18个月的儿子,就在这时,我接到了弟弟的电话:“笑笑的腿似乎有点问题。”  月移来
期刊
宝宝呱呱坠地之后,他(她)的第一声哭、第一次笑,对于幸福的爸爸来说,往往是持久弥新。很多爸爸多年之后回想起来,似乎仍是发生在昨天的事。把这些美好的记忆记录在这里,让它有更多、更长久的回味……    他的笑容俘虏了我闹闹爸真实职业:市场调研  孩子没出生前,我一直幻想着他的鼻子、眼睛、嘴巴等和我是极其的像,简直就是我的小相似形。老婆每晚睡觉前更是要温习一遍我从小到大的大头照,说一定要生一个和我一模一
期刊
昨天,是一个传统的年代,崇尚善良、含蓄和默默奉献;  今天,是一个多变的年代,追求快乐、自由、个性和尊重;  明天,是一个未知的年代……  每个年代都标榜着自己的特性。昨天、今天和明天,跨越三个年代的母亲无论是在生育观还是在养育观上,都有着迥异的风格。然而,维系着三代母亲的还是那永恒不变的母爱!    昨天的母亲:善良/含蓄/默默奉献    岳淑英——女儿差点成了明星  我们那一代人非常传统,可能
期刊
网络爸妈的每篇心情故事,都带着生活的芳香,恰似一抹瑰丽从心灵涌到指尖,伴着温馨的韵昧在指尖轻轻地划过……让我们一同细细品味。     失落  安琪妈8015    新的一年开始了,女儿又开始了幼儿园的生活。我想新的一年总要有个新举措嘛,于是在吃完晚饭后便和Ange谈心,希望她尝试着独自睡觉。我以为她一定会抱着我,伤心地要求继续睡在我房间里。没想到孩子很自然且坚定地说:“好吧,我自己睡。”我有些吃惊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