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只见人家泥人张听赛没听,左手伸到桌子下边,打鞋底下抠下一块泥巴。右手依然端杯饮酒,眼睛也只瞅着桌上的酒菜,这左手便摆弄起这团泥巴来;几个手指飞快捏弄,比变戏法的刘秃子的手还灵巧。海张五那边还在不停地找乐子,泥人张这边肯定把那些话在他手里这团泥上全找回来了。随后手一停,他把这泥团往桌上“叭”地一戳,起身去柜台结账。
吃饭的人伸脖一瞧,这泥人真捏绝了!就赛把海张五的脑袋割下来放在桌上一般。瓢似的脑袋,小鼓眼,一脸狂气,比海张五还像海张五。只是只有核桃大小。
——冯骥才《泥人张》
读完这段描述,文中的“泥人张”给你的印象如何?是不是觉得他捏泥人的技艺特别高超?在文章的一开始,作者即告诉我们:“手艺道上的人,捏泥人的‘泥人张’排第一。而且,有第一,没第二,第三差着十万八千里。”这样前后一对照,是不是让我们心服口服?
如若仅仅是“告诉”,所写的人物形象,会令读者感觉特别空洞,没有真切的感受。
在我们的习作中,经常会有同学这样写道:
我的好朋友是一位特别有爱心的人,他经常帮助人。他还特别爱读书,什么书都愿意翻一翻,读到特别入迷的地方,会忘记周围的一切……
往往,这样写着写着就写不下去了,作文既无法达到规定的字数,更没有任何的生动形象可言。怎么办呢?我们不妨多些描述性语言。
对这位特别有爱心的朋友,我们可以结合他的事例这样描述: 有一次,正是中午吃饭的时间,教室里飘溢着饭菜的香气。同学们埋着头,享受着因饥饿而倍觉美味的“佳肴”。突然,“啪——”的一声,惊起一双双眼睛,那些塞满饭菜的嘴巴还来不及发声,就见一个人影冲上了讲台,拿起门后的抹布,快速地奔到打翻汤碗的同学跟前,帮她擦去衣角的汤汁,还不忘关切地问:“烫到手了吗?没事吧?”……
后面,还可以继续描述这位好朋友的言行,而不要去“告诉”读者,他是一个什么样的人。因为,读者会自己在心中形成阅读的印象,会自己对文中的人物作判断。这既是对读者的尊重,也是对读者的信任,同时,也是对自己所描写的人物负责。
这一方法不仅适用于写人的文章,写景的、写物的、写事的,都是如此。如,我们读朱自清的《荷塘月色》:“曲曲折折的荷塘上面,弥望的是田田的叶子。叶子出水很高,像亭亭的舞女的裙。层层的叶子中间,零星地点缀着些白花,有袅娜地开着的,有羞涩地打着朵儿的;正如一粒粒的明珠,又如碧天里的星星,又如刚出浴的美人。……”从这一描述中,不需要作者告诉我们“荷塘的月色真美啊”,我们也定能感受得到。
因此,有很多作文训练,其实质就是要求我们多些描述性的语言,少些“告诉”。如,一篇描写“冷”的作文,要求通篇不得出现一个“冷”字,却处处能够让读者感受到“冷”。唯一的方法便是“描述”,描述人们因为冷做出的种种表现,还有植物的、动物的,方方面面,如素描一般,把“冷”呈现在字里行间。
吃饭的人伸脖一瞧,这泥人真捏绝了!就赛把海张五的脑袋割下来放在桌上一般。瓢似的脑袋,小鼓眼,一脸狂气,比海张五还像海张五。只是只有核桃大小。
——冯骥才《泥人张》
读完这段描述,文中的“泥人张”给你的印象如何?是不是觉得他捏泥人的技艺特别高超?在文章的一开始,作者即告诉我们:“手艺道上的人,捏泥人的‘泥人张’排第一。而且,有第一,没第二,第三差着十万八千里。”这样前后一对照,是不是让我们心服口服?
如若仅仅是“告诉”,所写的人物形象,会令读者感觉特别空洞,没有真切的感受。
在我们的习作中,经常会有同学这样写道:
我的好朋友是一位特别有爱心的人,他经常帮助人。他还特别爱读书,什么书都愿意翻一翻,读到特别入迷的地方,会忘记周围的一切……
往往,这样写着写着就写不下去了,作文既无法达到规定的字数,更没有任何的生动形象可言。怎么办呢?我们不妨多些描述性语言。
对这位特别有爱心的朋友,我们可以结合他的事例这样描述: 有一次,正是中午吃饭的时间,教室里飘溢着饭菜的香气。同学们埋着头,享受着因饥饿而倍觉美味的“佳肴”。突然,“啪——”的一声,惊起一双双眼睛,那些塞满饭菜的嘴巴还来不及发声,就见一个人影冲上了讲台,拿起门后的抹布,快速地奔到打翻汤碗的同学跟前,帮她擦去衣角的汤汁,还不忘关切地问:“烫到手了吗?没事吧?”……
后面,还可以继续描述这位好朋友的言行,而不要去“告诉”读者,他是一个什么样的人。因为,读者会自己在心中形成阅读的印象,会自己对文中的人物作判断。这既是对读者的尊重,也是对读者的信任,同时,也是对自己所描写的人物负责。
这一方法不仅适用于写人的文章,写景的、写物的、写事的,都是如此。如,我们读朱自清的《荷塘月色》:“曲曲折折的荷塘上面,弥望的是田田的叶子。叶子出水很高,像亭亭的舞女的裙。层层的叶子中间,零星地点缀着些白花,有袅娜地开着的,有羞涩地打着朵儿的;正如一粒粒的明珠,又如碧天里的星星,又如刚出浴的美人。……”从这一描述中,不需要作者告诉我们“荷塘的月色真美啊”,我们也定能感受得到。
因此,有很多作文训练,其实质就是要求我们多些描述性的语言,少些“告诉”。如,一篇描写“冷”的作文,要求通篇不得出现一个“冷”字,却处处能够让读者感受到“冷”。唯一的方法便是“描述”,描述人们因为冷做出的种种表现,还有植物的、动物的,方方面面,如素描一般,把“冷”呈现在字里行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