再奏中国百年交响经典

来源 :人民音乐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wl13751412186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为全面回顾和展示中国交响乐近一个世纪以来的发展成果,由中国音乐家协会主办的“中国交响乐世纪回顾暨第一届中国交响音乐季”(以下简称“音乐季”),将于今年5月4日在北京国家大剧院音乐厅正式开幕。
  “中国交响乐世纪回顾暨第一届中国交响音乐季”活动是以展演音乐会为主线,同时配套举办回顾展、论坛和辞书出版等三项内容。通过演出与论坛、展览与出版的有机结合,将是近一个世纪以来中国交响乐作品的一次集中展示。为确保此项活动高水平、高质量地成功举办,中国音乐家协会专门成立了活动组委会和艺委会,并由中国音协名誉主席吴祖强、主席傅庚辰、分党组书记徐沛东和副主席王世光分别担任组委会和艺委会的领导。各地参演交响乐团将作为协办单位参与各展演城市的筹备工作。交通银行股份有限公司作为全国总冠名单位,对此项活动提供了赞助支持。日前,本次“音乐季”启动仪式暨新闻发布会在北京举行。吴祖强、傅庚辰、徐沛东、王世光、谭利华、郑会林、关峡、梁茂春等音乐界的专家、学者以及本次活动的主赞助商中国交通银行企业文化部副总经理胡晏斌等嘉宾出席了启动仪式。
  作为此次“音乐季”艺委会的主任、作曲家王世光介绍了本次活动的基本情况。他说,中国交响乐经过近一个世纪以来的发展,有近370多位作曲家创作了2800余部作品,为体现此项活动的宗旨,展现中国交响乐近百年来的创作成就和演奏水平,“展演音乐会”演出曲目全部为中国作品。这些作品都是体现各团特色,反映本团演奏水平的作品。同时,为使大家进一步了解中国作品的创作成果,音乐会还将特别安排一批新作品的演出。同时,这一环节还将优秀指挥家、表演团体等推动中国交响音乐事业发展力量的一次全面展示。此外,“回顾展”将对中国交响乐近一个世纪以来的发展历史进行全面的回顾和介绍,面向各界,面向大专院校和中学,使各界人士和大中学生对中国交响乐近一个世纪以来的发展历史有一个比较全面的了解。“回顾展”将以图片、实物、音像制品等形式,在演出场所前厅展出,并由中央音乐学院作曲系的学生进行现场讲解,与到场的观众进行零距离的接触。作为“音乐季”的一个亮点 “论坛”将邀请作曲、指挥、演奏、音乐学、音乐评论等界别的名家,就中国交响乐创作、发展、乐团建设、音乐评论等课题进行讲座和研讨。
  在中国交响乐近一个世纪的发展历史中,出版过很多书籍,但是,能够包容中国交响乐近一个世纪以来的发展历史的工具性的专著辞书,却一直没有问世。此次,借助“音乐季”举办的契机,组委会还邀请有关专家、学者,编辑出版交响音乐工具辞书——《中国交响音乐博览》,为业内人士和音乐爱好者了解中国交响乐的发展史,了解中国交响乐作品及作曲家、指挥家、演奏家、乐团、音乐院校等情况提供便利。据《中国交响音乐博览》的主编音乐学家、中央音乐学院的梁茂春教授介绍,这一篇幅长达50万字的大部头辞书,将按“历史篇”、“名品篇”、“作曲篇”、“指挥篇”、“乐团篇”、“院校篇”、“大事篇”、“名录篇”、“支持篇”、“知识篇”等十大篇目编辑出版。重点在于介绍20世纪,特别是建国以来中国交响乐所取得的优秀成果,其中很多珍贵的图片、文字等史料都是首次披露。
  徐沛东在讲话中指出,近一个世纪以来,中国作曲家在交响乐创作领域内经过不懈的探索和追求,创作并演出了大量优秀作品,这些作品有的已经广泛流传,为人民做接受、欣赏和称道。但也有一些艺术水准很高的作品因为种种原因,很少与听众见面,这在客观上影响了我国交响乐艺术的繁荣和发展。基于这一现实,中国音乐家协会举办了“中国交响世纪回顾暨第一届中国交响音乐季”系列活动,对近百年来的交响乐作品进行梳理和总结,并利用这一契机,搭建平台,推广中国交响乐作品,以促进交响乐创作的繁荣,为进一步提升国家的文化软实力,做出应有的贡献。吴祖强、傅庚辰两位音乐界的前辈,在讲话中也对“音乐季”的举办表示祝贺,并提出了殷切的希望。
  此项活动的“开幕音乐会”将在国家大剧院音乐厅举行,由中国交响乐团担纲;“闭幕音乐会”将在上海大剧院举行,由上海交响乐团担纲。“北京展演周”将从5月4日持续到21日,除开幕音乐会外,另外五场音乐会将在北京音乐厅举行,分别由中国歌剧舞剧院交响乐团、中央芭蕾舞团交响乐团、中央歌剧院交响乐团、中国广播电影交响乐团和北京交响乐团担纲。届时,各乐团将分别演出独具特色的、反映本团演奏水平的中国作品,既是对中国交响乐作品的全面回顾,同时也是对各交响乐团历史贡献和发展水平的展示。“北京展演周”六场音乐会将全部由中央电视台录制播出。此外,“上海展演周”及其它各城市、地区的音乐会,目前也正在积极筹备中,各城市音乐会曲目都将发挥各地交响音乐发展的特色,集中展示各地交响音乐发展的成果。
  “中国交响乐世纪回顾暨第一届中国交响音乐季”将是近一个世纪以来中国交响乐作品的一次集中展示,将成为中国交响乐发展进程中的一个里程碑,必将对中国交响乐事业的发展产生重要的推动作用。
   (文内照片张大勇摄)
其他文献
20世纪至今可以说是中国音乐创作的黄金时代,而音乐创作的繁荣历来是我国音乐事业发展的重要标志之一。  我国的音乐艺术不仅具有鲜明的民族性,而且有着强烈的时代性,每个历史时期都留下了不同特色的音乐记印。20世纪以来,我国几代音乐家对形成、发展、成熟于农业文明时代的音乐艺术进行了深度、全面的梳理、总结,在继承前人丰厚积累的基础上又有创新发展。一百多年间,中国音乐创作大致经历了三个重要阶段:一是辛亥革命
反思是面对体验的灵魂自省,追问是面对真理的思性探源。中国“现代音乐”,自改革开放以降,以其前所未有之势,深刻影响了中国音乐文化的发展。它给中国当代音乐带来了蓬勃生机,也引发了创作与演奏、音乐与听众等不少问题。因此,从“新潮音乐”问题,到“国乐发展道路”问题,中国音乐家们进行了一系列的反思和追问。  2007年6月15日,中央音乐学院的图书馆和研究生会学术部共同举办了“现代音乐座谈会”(以下简称“座
由上海音乐学院特聘教授,德国慕尼黑艺术与戏剧大学音乐教育系主任沃尔夫冈·马斯特纳克(Wolfgang Mastnak)原著,上海音乐学院音乐教育系主任余丹红教授译著的《音乐教育学导论》于日前在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问世。  本书的作者沃尔夫冈·马斯特纳克先生是奥地利人。身为欧洲科学院院士、纽约科学院院士的他学贯中西,文理兼修,精通英语、德语、法语、捷克语,粗通日语、汉语。著者在其所积淀深厚的日尔曼
《听戏:京剧的声音天地》一书由我译自美国夏威夷大学亚洲戏曲部主任、戏剧舞蹈系教授伊丽莎白·魏莉莎(Elizabeth Wichmann-Walczak,1951—)的著作《Listening to Theatre: The Aural Dimension of Beijing Opera 》(1991年出版,342页)。此书系上海高校音乐人类学E研究院主持出版的西方研究中国音乐文化系列丛书之一,是
新一轮教学改革,促使越来越多的学校和老师开始将教学的视角由“老师教”转向“学生学”。但当我们深入课堂时不难发现,由于有些课堂变革是学校行政命令的强制推进,老师没有从根本上转变意识,虽然课堂上学生看似在自主探究、合作学习、分享交流,但这一切教学活动都是在老师的操纵下进行的,课堂还是存在形式主义或伪学生主体的现象。那么,在课堂上,教师应该如何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呢?  让学生把握教学重难点的主动权。“请
一位真正的艺术家,我国男低音歌唱家、声乐教育家温可铮教授离开了我们,离开了他为之奋斗  不息的舞台,离开了他酸甜苦辣的人生舞台,离开了他呕心沥血的教学岗位,离开了他热爱的朋友和学生。  似乎是一个梦,因为就在他倒下的前一天,我们几位老同学还在说“看样子老爷子能唱到85岁”。就在他倒下的第二天,中央电视台还在播放他的音乐会。当然,我们也明白,老师总有离开我们的一天,但是这一天来得太早了,太突然了,谁
中国近代管弦乐事业的迅速发展,和一位外国音乐家的名字始终联系在一起。他就是意大利指挥家、钢琴家梅百器。  梅百器(Mario Paci1878—1946)中文译名“帕器”,生于佛罗伦萨。自幼学习钢琴,10岁(1887)即考入那不勒斯音乐院。15岁(1893)时考入罗马音乐院,从意大利作曲家、钢琴家、指挥家斯干巴蒂(Giovanna Sgambati,1841—1914)学习钢琴。斯干巴蒂是世界著名
作曲家杜鸣心迄今为止,已写了三部钢琴协奏曲、两部小提琴协奏曲。以下,想集中就第一钢琴协奏曲《春之采》和《第三钢琴协奏曲——献给鼓浪屿》写一点自己的认识。  比起以“叙事”为主的协奏曲《梁祝》或《草原小姐妹》,杜鸣心的第一、三两部钢琴协奏曲更接近于无标题音乐。因为它们都没有具体的故事情节。只是为了便于听众欣赏,杜鸣心才为《第一钢琴协奏曲》冠以“春之采”名;而《第三钢琴协奏曲》乐谱上的“献给鼓浪屿”,
在今年3月第35届香港艺术节上,香港中乐团的《乐旅中国》专场演出受到了广泛的关注与好评。  乐团艺术总监、指挥家阎惠昌在演出开始前提示说:让我们在六位作曲家不同风格的音乐引领下,以听觉去神游五彩斑斓、历史悠久的神州大地,领略中国文化的永恒魅力。的确,六部风格与技法各具特色的民族管弦乐作品为我们展开了一幅幅美不胜收的神奇画卷:韩兰魁的音诗《丝路断想》,以深情、细腻的笔触,描绘出昔日令人神往的古丝绸之
美国当代作曲家梅诺蒂①与许多实验性的作曲家走着不同的道路,始终坚守着浪漫主义音乐的阵地,以“反潮流”的身份出现在现代主义的汪洋中。时至2007年,随着梅诺蒂的溘然长逝,历史又似乎到了盖棺定论、重新审视这位伟大人物的时候。毋庸置疑,仅用“传统”或“保守”等术语并不足以囊括梅诺蒂的音乐风格,因为一位作曲家之所以有独特的艺术魅力必定在某些方面存在着“革新性”。本文试以梅诺蒂《F大调钢琴协奏曲》(以下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