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新课程标准特点解析

来源 :新课程改革与实践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hlxcun3e5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从语文新课程标准与以前初中语文教学大纲基本内容的对比来看,语文新课程标准具有以下突出的特点:
  一、全新的框架
  语文新课程标准涵盖了前初中语文教学大纲的基本内容,并作了相应的扩展与补充,根据课程理论将其归整为前言、课程目标(总目标、阶段目标)、实施建议(教材编写建议、课程资源的开发与利用、教学建议、评价建议)三大部分。语文新课程标准与语文教学大纲相比,框架是全新的,因为语文课程改革的新理念、新内容需要新框架来体现。
  二、九年一贯、整体设计
  语文课程标准首次采取九年一贯的设计,统一提出义务教育阶段语文课程的十个总目标,将九年义务教育按1-2年级、3-4年级、5-6年级、7-9年级分成四个学段,分别从识字与写字、阅读、写作、口语交际、综合性学习五个方面提出具体目标要求,体现了义务教育阶段语文课程的整体性、连续性和阶段性。九年一贯整体设计的语文新课程标准可以使中小学语文教师对各自的职责一目了然,也有利于学生的可持续性发展。
  三、课程目标设计体现以育人为本的教育观
  素质教育尊重学生的个性差异,以促进学生的全面和谐发展为本。本次课程改革提出了以德育为核心,以创新精神与实践能力为重点的素质教育总目标。语文新课程标准以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三个维度设计课程目标。在这三个维度中,过程与方法这一维度起到的是桥梁的作用。因为学生的成长是一个过程,知识与技能的掌握,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形成,都是在学习的过程中完成的,而在这个过程中,每个学生的体验和感受都是不同的,存在个体的差异,语文新课程标准全方位多层面关照学生的发展,切实体现了以育人为本的素质教育观。
  四、课程目标具有一定的可操作性
  语文课程目标规定语文学科人才培养的具体规格和质量要求,是语文课程标准的核心部分。因此,语文课程标准应具体明确,有较强的可操作性。而语文新课程目标是否具体明确,有较强的可操作性,主要是通过描述目标的行为动词表现出来的。语文新课程标准在目标陈述上采用两种方式:一种是结果性目标陈述,使用明确、可测量、可评价的行为动词,说明学生的学习结果是什么,主要应用于知识与技能目标的描述:一种是体验性目标陈述,使用体验性的、过程性的行为动词关照学生的内心感受,主要应用于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两个维度的目标描述。在过程与方法方面,语文新课程标准多使用积累、组织、体会、发表看法、提出问题、共同探讨、相互讨论、体验、交流、合作、分享、沟通、制定计划等行为动词,语文教学大纲常使用感知、体会、提出看法、感受、开展、组织等;在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方面,语文新课程标准多使用培养、培植、提高、尊重、激发、养成、领悟、领会、体会、推敲、欣赏、体味、理解、品味、关心等行为动词,语文教学大纲常使用培养、养成、激发、尊重、提高等行为动词。通过对比可以看出,语文教学大纲在目标描述方面所使用的行为动词比较单调笼统,而语文新课程标准相对而言则多样具体,力图使课程目标具有一定的可操作性。
  五、提倡改善学习方式
  改变学生的学习方式是本次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目标之一。新课程改革认为“转变学生的学习方式就是要转变这种单一的、他主的与被动的学习方式,提倡和发展多样化的学生学习方式,特别是要提倡自主、探索与合作的学习方式,让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人,使学生的主体意识、能动性和创造性不断得到发展,发展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
  语文新课程标准把转变学生的学习方式作为核心理念提出,并体现在课程目标和实施建议中。相对被动、孤立、接受的学习方式,语文课程标准积极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为配合学习方式的转变,教学评价方面标准建议“要从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几方面进行评价,以全面考察学生的语文素养”,“应注意教师的评价、学生的自我评价与学生间互相评价相结合。加强学生的自我评价和相互评价,还应该让学生家长参与评价活动……”等。语文新课程标准对转变学习方式浓墨重彩,体现了新课程改革的新认识和新理念。
其他文献
伴随着人类发展进程的加快,新的理念、新的机遇、新的挑战接踵而至。高中历史新课程改革,全新的教材,多样化的版本,呈现在教师的眼前,创新的呼声遍布四方。经过几年的教学实践,笔者觉得新课程课堂教学不仅要创新,更要实效。那么如何提高历史课堂教学的有效性呢?     一、领会新课改精神。用好新教材     新课标下“一纲多本”教材的出炉,给高中历史教师带来困惑和挑战的同时,也带来前所未有的教学的自主权。  
期刊
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了解道德与职业道德的区别与联系;识记道德与职业道德的内涵,理解道德与职业道德的作用。  2、能力目标:能够用所学知识对他人在职业活动中的职业行为进行分析  3、情感目标:通过本章的学习,让学生明白:在市场经济下,必须要讲职业道德,以及职业道德会带来的社会效益,对个人成长的作用。  教学重点:职业道德  教学难点:职业道德的特点  教学方法:体验式教学法、活动探究法、小组
期刊
新课程标准下的英语课堂教学,倡导“以人为本,全面发展”的理念。教师只是课堂教学的组织者,学生学习的合作者。因此,教师要不断提升自身英语教学的综合素质,转变自己的教学方式,以新的理念与方法指导教学,才能真正体现新课程标准的理念,全面提高学生的英语成绩。教师要强调给学生,学习英语好比烧开水,要有足够的火力。火力越大,沸腾得越快,文火永远烧不开水。一个被动应付,漫不经心的态度的学生是没有作为的;而有计划
期刊
网络时代的到来给我们老师带来了海量的题库,给老师的命题工作带来很多方便。但也在一定程度上滋长了一些老师的惰性心理,在各种类型的考试中存在一些命题造假行为,互相抄袭题目的现象屡见不鲜,这种做法给当前的课堂教学带来非常不利的影响,笔者曾多次参与各种大型考试的命题工作,现结合自己长期命题实践谈一谈自己的看法。  以下这道题是我2009年4月参与江苏苏北四市联考命制的一道原创题:  阅读材料回答  材料一
期刊
新课程改革为高中语文教学带来了春笋拔节般的生机!新课改让更多的人爱上了语文课堂及语文学科!这是令人欣喜的现象,笔者认为其中一个重要原因就是学生主体地位的实现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孔子曰: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兴趣是学习的动力和源泉,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学习兴趣是驱使学生去学习的强大的内部推动力。浓厚的学习兴趣使学生感到学习有极大的吸引力,因此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是我们教育的重要环节。而新
期刊
课外阅读是拓展知识面的一种有效途径,广泛阅读可以开拓学生的视野、丰富他们的学识、培养创作的灵感。但要使课外阅读真正取得实效,教师的指导规范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下面笔者就结合自身实践与思考,谈一下自己对新课程下的小学语文课外阅读的指导探索。    一、充分宣传,激发阅读兴趣    兴趣是学习的先导,将“要我读”转化为“我要读”,这是课外阅读体现价值的前提保障。“读书好,好读书,读好书,书读好”,便是
期刊
【摘要】 我们生活在特别的、加速变化的时代,科学技术迅猛发展,新生事物不断产生,而科学源于社会,因此,通过实验教学培养学生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和探究能力,激发学生的创造力和想象力。    科学是人类文明的一种主要文化力量,是中国社会上下五千年的宝贵遗产。科学源于社会,是社会生活的概括、浓缩。因此,为了摆脱“以知识为中心”的课程观念,培养学生的能力,发展学生的智力。在科学课的教学中引导学生主动参与和
期刊
【摘要】 多媒体教学以其独特的魅力赢得了老师们的青睐。文章从多媒体对教学的影响入手,反思了多媒体教学的优缺点。  【关键词】 多媒体; 兴趣; 影响    以多媒体为核心的信息技术已成为拓展人类能力的工具。中小学信息技术教育的普及,把信息技术融合到各个学科的课堂教学中,充分发挥其功能,提高了教学效益。  传统的教学工具是“黑板+粉笔”、教科书。学生仅仅是外部刺激的被动接受者。而多媒体教学提供的是多
期刊
阅读教学的目的之一是培养学生独立阅读的能力和认真阅读的习惯。为达到上述目的,教师要激励学生全身心地、自觉主动地参与到学习活动中去。    一、激发学生阅读的兴趣    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方法很多,诸如创设情境、开展竞赛、巧设问题、电教手段的使用等等。如我在教学《周总理借书》一课前,翻阅了大量资料,写了一篇充分体现总理一生鞠躬尽瘁、大公无私精神的短文。当我声情并茂地读完时,自己都感动得流泪了。学生也受
期刊
[案例背景]  课堂上学生不敢大胆与他人交流,有紧张心理。部分学生当众说话神情紧张,说话时羞涩,不敢正视对方,声音颤抖,手足不自然,心理有话说不出来。交流时表达不是很清楚,口语不够规范、流畅。近几年,外地人口急剧增多。班级成了“联合国”,哪儿的方言都有。“口语交际”更是常常遭遇尴尬,常有“死课”、“乱课”的情况出现。这使得我们的教育教学陷入了一个困境之中。学生口语交际现状不容乐观。  [案例描述]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