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祖的礼物

来源 :文艺新观察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zimuogu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彼得·布鲁克在他著名的《空的空间》一书中开篇便道出了他理解的戏剧:“我可以选取任何一个空间,称它为空荡的舞台。一个人在别人的注视之下走过这个空间,这就足以构成一幕戏剧了。”从第一次看到这句话开始,我就一直在思考——有了舞台、演员和观众这么简单的三个元素,真的就能完全构成一出戏剧吗?其实看似他把戏剧的本质极简化了,可实际上他对崇高戏剧提出了至高的要求——简约但绝不简单。在看完林怀民云门舞集带来的《流浪者之歌》后,我似乎对彼得·布鲁克的那段话有所领悟了。虽然戏剧和舞蹈有着本质的区别,但云门舞集给我们所有艺术工作者们带来的启迪和鼓舞远远大过艺术门类之间的区别,因为艺术是相通的。
  无论是戏剧还是音乐、舞蹈抑或绘画以及其他,我们投奔艺术的主要目的和来由在于我们是一群表达饥渴症患者,我们迫切的需要用一种方式把灵魂找个地方安放,而绝不是别的那些什么。可是常年来我们似乎忘记了我们需要发自内心的表达。在众多艺术工作者迷失在了所谓“思想”、“意义”、“故事”、“获得”的莽林中时,林怀民在17年前就带领云门舞集走出了这片莫名的沼泽,谱出了举世闻名的《流浪者之歌》,同时他把自己的这部作品称作“佛祖的礼物”。
  确确实实,这部珍贵的舞作贯穿了禅修的道理,透露着无上的智慧,可以照破一切贪、嗔、痴,也令剧场从舞台到观众席的每个角落无不得到最大的观照和洗礼。无怪乎,在看完《流浪者之歌》后被誉为“现代舞第一夫人”的皮娜·鲍什会痛哭流涕。不光是这部舞作,整个云门舞集都是来自佛祖赐予的珍贵的礼物。
  菩提树下得道的舞者
  1994年,林怀民怀揣一本黑塞的佛教小说《悉达多》来到了佛祖得道的圣地菩提迦耶,寻求能“度一切苦厄”的法则。“当阳光穿过菩提的叶隙照射在林怀民身上时”,这位研习过法律、新闻、写过小说的云门舞集创始人如醍醐灌顶般顿悟了——那便是“行深”、“无我”,“人生是空的,一切都是空的,所以你拥有的永远只有当下”。
  于是林怀民立刻回到台湾开始了《流浪者之歌》的创作,和云门舞集的舞者们一起禅修、精进和打坐,在宁静和虚空中获得灵感和源泉。
  和我们以往看到的现代舞不同,《流浪者之歌》中的演员们不再是用舞蹈的技巧去达到外在的张力和呈现,所有的舞者都是含蓄而内在的进行表达,更多的则是在和自己的身心对话和周围的环境对话和天地相接通。看似没有技巧的前行和舞动,却深深体现着某种哲学的深意。所有行动着的演员都是重心放低,下肢弯曲,缓慢地行走。但很明显舞者们的大脑绝不是放空或者压抑的状态,恰恰相反身体是紧张的,精神却是松弛的,这或许才是这出著名舞作得以延续至今17年常演不衰的原因。
  只有禅定,才可“行深”“无我”“度一切苦厄”,舞作中表现的跋涉和挣扎就像我们人生在不断的苦行,终是场虚空,过程却不孤独甚至尤为重要。这是佛祖给林怀民带来的启迪,更是《流浪者之歌》带给我们观众的启迪。
  重复带来的巨大能量场
  我们被《流浪者之歌》中执着的跋涉者们感动,而当我们发现黄金稻谷如流水般倾斜在站立于舞台前方的僧侣头上长达70分钟时,便不再仅仅是感动而是惊叹和震撼了。
  开始我们对这样的舞台设计不以为然,那僧侣真的好像布景般不被我们长期关注,我们的视线和注意力仅仅停留了短暂的时间便转移。除此以外,别的舞者都是流动着的,可是只有他反复不懈地一刻不停地接受黄金谷雨的洗礼。像极我们的生活,终归在反复中走向平淡。轰轰烈烈难,平心静气更加不易。《六祖坛经·坐禅品第五》曰:“外离相即禅,内不乱即定。外禅内定,是为禅定。”人生来就是受苦的,禅定即为修心,我们生活便是在修行,便是在日复一日的流年中自省。
  《流浪者之歌》的最大精华出现在我们以为的结束之后,一名演员拿着犁耙缓慢地、匀速地、不间断地弓腰屈膝,绕着一个圆心整理地上的谷堆。一圈又一圈,一轮又一轮,一遍又一遍,不停的旋转长达二十分钟之久。我们由开始的不解到烦躁到调整呼吸到将身心投入其间,和演员一起在运动中轮回静心。当演员停下脚步时早已大汗淋漓,观众的掌声更像潮水般涌起。宁静和重复带来的力量比爆发来得更加令人动容。
  回向是最好的报恩
  人们的目光往往集中在成功之上,常常忽略光芒背后的艰辛。云门舞集从1973年创办至今,历经两次大的洗礼。一次是1988年因种种原因而无以为继不得不被迫关掉,但很快便在林怀民的执着和众舞者的坚持下重新站立并迸发出更加耀眼的光芒——“休息只是为了走更远的路”。而最近一次的重创源于2008年的一场大火,这次灾难烧掉了云门舞集几十年来积累的文字和影像资料。在民众的募捐和支持下,云门舞集再次浴火重生,而对于这份厚爱,林怀民和他的云门舞集用回向来报恩。
  众人常常认为艺术是高雅的,著名的舞蹈团更是应该在殿堂级的剧场演出给正襟危坐、衣冠楚楚甚至是受过高等教育的人们看。然而,众生平等,何谓艺术。云门舞集在得到民众的恩惠再次站起来以后,将自己所获的功德和利益“回”转归“向”与众生同享,以拓开自己的心胸,并且使功德和利益有明确的方向辐射而不致散失。
  于是云门舞集常常出入于灾后重建的区域和台湾的乡间舞台,表演给最底层民众欣赏。时常在那里抚慰受灾人们的心灵,给他们视觉上带来最直接的心理辅导。尤其值得一提的是,他们把教化农村观众视为己任,教诉他们观看演出是件高雅的事,我们看完后一定要把果皮纸屑带走,用这种言传身教的方式来改变农村穷孩子的文化局面。
  经过这些不计回报只求付出的诸多底层演出,哪怕是台湾的农村观众也实实在在地感受到了云门舞集带来的鼓舞和造化。印象深刻的是,观演前记者采访一名台湾农民,他专门买了一双新的白色球鞋去看云门的舞蹈演出。他说说明书上有写看演出不能穿拖鞋。
  作为一个民营舞蹈团,林怀民和云门舞集真正做到了“用艺术度众生”。
其他文献
袁善腊先生的《我与武汉三十年》(以下简称《三十年》)全书二十六万多字,第一辑是随笔,第二辑是资政,第三辑是附录。这本书所生成的文本形式,无论是文学性的散文随笔、评论、诗歌、纪实报告、序言,或是官样文件的史料,经济学漫谈、商榷,以及现代传媒的短信等都有它的特别之处,即把对于社会现实的多元化和个人化的观察、体验和思想融入这个曾经的“社会公共写作”模式之中。它以“动态的、灵活多变、自我生成形式”,达到了
期刊
李云雷简介  1976年生,山东冠县人。1998年毕业于国际关系学院东西语系日语专业,获学士学位;2002年毕业于北京大学中文系,获硕士学位;2005年毕业于北京大学中文系,获博士学位。2005年任职于中国艺术研究院,现为中国艺术研究院副研究员、《文艺理论与批评》副主编、左岸文化网站长。主要研究方向为中国现当代文学史、当代文学批评与当代文化,论文、评论散见于各类报刊,著有《如何讲述中国的故事》等。
期刊
艺术以感性形式承载着丰富的审美内涵,是人类审美意识、审美理想的集中展现与表达,亦是人类感性思维与审美经验最主要的来源之一。生态艺术不是简单的生态与艺术的相加,而是有着生成与发展的内在逻辑性,是生态性与艺术性的完美统合。一方面因为艺术具有内在的生命精神与生发历程,另一方面因为宇宙自然生态也有其艺术化发展的内在规律。因此,生态和艺术从一开始就有着内在关联,在漫长的发展过程中生成集各种生态审美价值于一体
期刊
作为一部展现抗战期间饿死三百万人的灾难的电影,《一九四二》天然具备了各种“大片”元素:战争的炮火、迁徙的人群、满目疮痍、饿殍遍野……任何一个细节的挖掘和渲染,都足以产生强烈的视觉震撼效果。但正如冯小刚、刘震云等主创人员所说,《一九四二》是克制的,影片并未过多地强化视觉刺激,在开场用大批人马对峙、交战、混乱的“抢大户”场面来吸引观众之后,迅速转向以两个家庭为主的逃荒故事。和特意添加战争戏的《金陵十三
期刊
“进步论”,是法文Idée du Progrès的直接翻译,也叫做“进步主义”(progressisme),一般人不怎么听说。但“进步论”的通俗表述——“社会进化论”,则在中国人人皆知。本文指控进步论,其实是指控社会进化论对中国文化复兴的制约。  1990年,在写作拙著《现代与后现代》[1]时,我已指出进步论对中国文化,尤其对当今中国社会的巨大危害。进步论给中国人带来的深重的文化自卑感“是当今中国
期刊
艺术是什么?自古至今,大致有三类回答:人类对自然的模仿品,人类心灵的表现物,主客共生物。找出这些看法的共通点与共趋性,我认为一般艺术乃至生态艺术,是人类与世界对生的审美意象。  模仿自然,表现心灵,主客共生,或各有偏重,或独具中和,然均未出人类与世界对生之右。人类与世界对生的生态艺术观,也就有了普泛性,既能够解释古代艺术,也可以解释近代艺术,还可以解释现代艺术,更可以解释当代艺术。生态艺术是生态美
期刊
汤显祖的《牡丹亭》原本第七出名为《闺塾》,昆班演出时称为《学堂》,京班演出时称为《春香闹学》,近代昆班演出时亦称《春香闹学》或《闹学》。《牡丹亭》第七出《闺塾》原本春香不是重要人物,但经过明清两代昆曲艺人的不断加工,春香变成这出戏的主要人物。由此,这出戏也成为昆剧小花旦必学的六旦家门戏。学界、演艺界一般认为,昆剧舞台上演出的《牡丹亭》中折子戏,改变最大的是这一出。[1]  《春香闹学》是梅兰芳民国
期刊
剪纸艺术是我国丰富多彩的民族民间艺术百花园中的一朵奇葩,它集实用、审美、研究价值于一身,是我国影响最广泛的民间艺术形式之一。剪纸艺术如山花般色彩缤纷、常开不败,历经数千年,始终保持着民族文化的遗风古韵,闪烁着远古文明的流光溢彩。  黎族剪纸是黎汉文化交融的产物,是世代黎族民间剪纸艺人智慧与技艺的结晶,在黎族社会生活中占有重要地位。黎族传统剪纸常用作喜花、袖花、鞋花的花样;也用于刺绣、蜡染、扎染、雕
期刊
一  看完电视剧《蜗居》已经很久了,我一直想写点东西。可以说,我的心被一次次刺痛。作为中国学位教育的顶端,我们这一帮博士毕业之后来到高校任教,月工资在两三千元之间,或已有妻儿老小,或面临峻急的婚嫁问题,可是却买不起房,时时受到身边的家人、亲人与社会闲人的讥讽,几十年的书白读了,还不如一个街头小贩、开锁匠、捡垃圾的挣的多!况且他们还有积蓄呢!《蜗居》所展现的不仅是80后青年人的痛苦生活状况,也是我们
期刊
很高兴能够到这儿来和大家交流。在这样的场合,也就十七八个人,有的还是熟人,这不算什么讲课。有这样一个让弱势群体坐在主席台上,向强势群体说说话的机会,我很乐意借此发表我的一些看法。我不用担心媒体给我发表出去,我是很安全的,不像平时说话都得字斟句酌,要琢磨着把话说得圆,没有破绽,滴水不漏,就担心万一说了几句不靠谱的话给登出去,惹来麻烦。其实人说话不靠谱,是很正常的,滴水不漏才是很不正常的。  一  今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