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 目的:评价米非司酮片治疗皮下埋植避孕所致子宫异常出血效果。方法:将皮下埋植术后子宫异常出血者90例随机分为治疗组与对照组。治疗组于就诊当天下午用凉开水送服米非司酮1片,第2天早晚各服1片,3次共服150mg。第2、3个月于月经第4天服用米非司酮片,方法同上。对照组于出血第5天开始服用炔雌醇2次/日,2片/次。每天共服0.02mg,连服14天,共治疗3个月经周期。停药后分别观察两组3个月中阴道出血时间、出血量、月经周期时间及服药反应情况。结果:治疗组和对照组的年龄、胎次、皮下埋植时间、服药前3个月出血时间、出血次数无统计学差异(P>0.05);两组服药前及服药中3个月出血天数及出血次数差异无显著性(P>0.05);停药后参考期内治疗组的出血天数和次数明显少于对照组(P<0.001);不良反应亦少于对照组。结论:米非司酮治疗皮下埋植术后所致子宫异常出血效果优于炔雌醇,是临床治疗此病的首选药。
关键词 米非司酮 皮下埋植 子宫异常出血
皮下埋植避孕是长效避孕方法之一,其高效、安全、简便、长效、可逆的特点深受育龄妇女的欢迎,也是育龄妇女生育一胎后因各种阴道炎症不能放环的一种首选避孕方法,但其主要不良反应子宫异常出血影响了临床使用率。长期以来临床多使用雌激素治疗,虽有一定效果,但否定了皮下埋植剂无雌激素的优点,而且有可能降低避孕效果,并诱发其他激素依赖性疾病。尝试用米非司酮片治疗皮下埋植所后致子宫异常出血,取得了较好的效果,现报告如下。
资料与方法
2007年3月~2010年3月收治皮下埋术后子宫异常出血患者90例,治疗前未用过激素类药物,排除妊娠及用药禁忌证。对象随机分为治疗组与对照组各45例。
药物:米非司酮片25mg/片,炔雌醇0.005mg/片。
方法:治疗组于就诊当天用凉开水送服米非司酮1片,第2天早晚各服1片,3次共服150mg。(第1次服药与第2次服药时间应间隔8~12个小时。服药前后2个小时不能进食,以免影响药物吸收)。第2、3个月于月经第4天服用米非司酮,方法同上。连服3个月经周期,每个月经周期共用米非司酮片150mg。对照组于出血第5天开始服用炔雌醇2次/日,2片/次。每天共服0.02mg,连服14天,共治疗3个月经周期。停药后继续观察3个月。两组对象治疗前详细填写调查表,内容包括年龄、婚姻状况,生育史,皮下埋植时间,服药前、服药中、服药后分别观察3个月中阴道出血时间、出血量、月经周期时间及服药后反应情况。
异常出血判断标准;采用WHO推荐的参考时段法,参考时段90天。①不出血:整个参考期内没有出血;②出血期过长:参考期内至少有1次出血和(或)滴血天数持续14天以上;③出血过频:参考期内出血和(或)滴血次数>5天。
统计方法:采用t检验。
结 果
一般情况:治疗组和对照组的年龄、胎次、皮下埋植时间、服药前3个月出血时间、出血次数无统计学差异(P>0.05)。见表1。
治疗效果:在服药期内治疗组和对照组的出血天数及出血次数差异无显著性(P>0.05)。停药后参考期内治疗组的出血天数和次数明显少于对照组(P<0.001)。服药中、服药后两组与服药前有差异(P<0.01),见表2。
实验室检查:服药期间治疗组有2例尿HCG测定阳性;1例因患泌尿系结石,服中药排石汤致避孕失败,可能因大量饮水,稀释血药浓度有关,另1例原因不清。
不良反应:治疗组4例出现头晕、恶心不适反应,未治疗、能耐受2天后自然消失;对照组有7例出现头晕、恶心反胃反应,停药后自然消失。无1例未按时服药。
讨 论
1994年4月以来使用的是Ⅱ型皮下埋植剂,避孕原理是恒定缓慢释放低剂量左旋18-甲基炔诺酮,能增加宫颈黏液黏稠度,抑制子宫内膜生长及排卵等环节;同时也由于外源性孕激素的影响,使子宫内膜的修复受到干预,不利于孕卵着床、从而达到避孕[1]。
临床分析出血原因:由于外源孕激素的影响,使子宫内膜及血管结构功能发生改变,是引起子宫异常出血的主要原因。其次,据资料表明,左旋18-甲基炔诺酮第1年释放速度由开始的100μg/日下降到年底时的60μg/日;从第2年至第4年释放非常平稳,接近30μg/日。这是皮下埋植术后子宫异常出血主要发生在开始的0.5~1年中的原因。所以,皮下埋植后1年内给受术者适当的药物治疗,耐心解释避孕原理,消除恐惧、凝滤心理;是Ⅱ型皮下埋植避孕剂能够续用的关键;也是提高避孕措施及时率、降低意外怀孕的一项有效措施。
米非司酮是一种合成类固醇,具有抗孕酮的特性,从而对抗部分左旋18-甲基炔诺酮的作用,减少对子宫内膜及内膜血管的完整性破坏,使子宫异常出血得到纠正[2]。
在临床工作中,对皮下埋植后就诊的受术者,使用米非司酮片治疗子宫异常出血,因服药方便、次数少、不良反应小、见效快、易接受、服药后出血次数及出血量、出血天数均少于对照组及服药前,差异有显著性。说明米非司酮片用于该症的治疗效果显著。
参考文献
1 梁宏,谭大桂,李萍,等.米非司酮治疗皮下埋植避孕所致子宫异常出血的临床观察.中国计划生育学杂志,2005,3(113):180.
2 曾庆枝,周维谨,车焱,等.国产皮下埋植剂因月经异常停用的影响因素分析.中国计划生育杂志,2005,12(122):739.
关键词 米非司酮 皮下埋植 子宫异常出血
皮下埋植避孕是长效避孕方法之一,其高效、安全、简便、长效、可逆的特点深受育龄妇女的欢迎,也是育龄妇女生育一胎后因各种阴道炎症不能放环的一种首选避孕方法,但其主要不良反应子宫异常出血影响了临床使用率。长期以来临床多使用雌激素治疗,虽有一定效果,但否定了皮下埋植剂无雌激素的优点,而且有可能降低避孕效果,并诱发其他激素依赖性疾病。尝试用米非司酮片治疗皮下埋植所后致子宫异常出血,取得了较好的效果,现报告如下。
资料与方法
2007年3月~2010年3月收治皮下埋术后子宫异常出血患者90例,治疗前未用过激素类药物,排除妊娠及用药禁忌证。对象随机分为治疗组与对照组各45例。
药物:米非司酮片25mg/片,炔雌醇0.005mg/片。
方法:治疗组于就诊当天用凉开水送服米非司酮1片,第2天早晚各服1片,3次共服150mg。(第1次服药与第2次服药时间应间隔8~12个小时。服药前后2个小时不能进食,以免影响药物吸收)。第2、3个月于月经第4天服用米非司酮,方法同上。连服3个月经周期,每个月经周期共用米非司酮片150mg。对照组于出血第5天开始服用炔雌醇2次/日,2片/次。每天共服0.02mg,连服14天,共治疗3个月经周期。停药后继续观察3个月。两组对象治疗前详细填写调查表,内容包括年龄、婚姻状况,生育史,皮下埋植时间,服药前、服药中、服药后分别观察3个月中阴道出血时间、出血量、月经周期时间及服药后反应情况。
异常出血判断标准;采用WHO推荐的参考时段法,参考时段90天。①不出血:整个参考期内没有出血;②出血期过长:参考期内至少有1次出血和(或)滴血天数持续14天以上;③出血过频:参考期内出血和(或)滴血次数>5天。
统计方法:采用t检验。
结 果
一般情况:治疗组和对照组的年龄、胎次、皮下埋植时间、服药前3个月出血时间、出血次数无统计学差异(P>0.05)。见表1。
治疗效果:在服药期内治疗组和对照组的出血天数及出血次数差异无显著性(P>0.05)。停药后参考期内治疗组的出血天数和次数明显少于对照组(P<0.001)。服药中、服药后两组与服药前有差异(P<0.01),见表2。
实验室检查:服药期间治疗组有2例尿HCG测定阳性;1例因患泌尿系结石,服中药排石汤致避孕失败,可能因大量饮水,稀释血药浓度有关,另1例原因不清。
不良反应:治疗组4例出现头晕、恶心不适反应,未治疗、能耐受2天后自然消失;对照组有7例出现头晕、恶心反胃反应,停药后自然消失。无1例未按时服药。
讨 论
1994年4月以来使用的是Ⅱ型皮下埋植剂,避孕原理是恒定缓慢释放低剂量左旋18-甲基炔诺酮,能增加宫颈黏液黏稠度,抑制子宫内膜生长及排卵等环节;同时也由于外源性孕激素的影响,使子宫内膜的修复受到干预,不利于孕卵着床、从而达到避孕[1]。
临床分析出血原因:由于外源孕激素的影响,使子宫内膜及血管结构功能发生改变,是引起子宫异常出血的主要原因。其次,据资料表明,左旋18-甲基炔诺酮第1年释放速度由开始的100μg/日下降到年底时的60μg/日;从第2年至第4年释放非常平稳,接近30μg/日。这是皮下埋植术后子宫异常出血主要发生在开始的0.5~1年中的原因。所以,皮下埋植后1年内给受术者适当的药物治疗,耐心解释避孕原理,消除恐惧、凝滤心理;是Ⅱ型皮下埋植避孕剂能够续用的关键;也是提高避孕措施及时率、降低意外怀孕的一项有效措施。
米非司酮是一种合成类固醇,具有抗孕酮的特性,从而对抗部分左旋18-甲基炔诺酮的作用,减少对子宫内膜及内膜血管的完整性破坏,使子宫异常出血得到纠正[2]。
在临床工作中,对皮下埋植后就诊的受术者,使用米非司酮片治疗子宫异常出血,因服药方便、次数少、不良反应小、见效快、易接受、服药后出血次数及出血量、出血天数均少于对照组及服药前,差异有显著性。说明米非司酮片用于该症的治疗效果显著。
参考文献
1 梁宏,谭大桂,李萍,等.米非司酮治疗皮下埋植避孕所致子宫异常出血的临床观察.中国计划生育学杂志,2005,3(113):180.
2 曾庆枝,周维谨,车焱,等.国产皮下埋植剂因月经异常停用的影响因素分析.中国计划生育杂志,2005,12(122):73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