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小衔接课应当注意些什么

来源 :数学教学通讯·初中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uocaohuozi12345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 课改至今,很多地区出现了九年一贯制学校,这样的学校十分关注初小之间的衔接,常常将六年级的相关知识和七年级预备知识之间建立良好的联系,让学生从小学到初中有一个平稳的过度,从而在初中数学学习中能够更快地适应. 本文从初小衔接入手,通过一节研讨课的分析,阐述初小衔接的重要性,以及为如何进行初小衔接提供方法.
  [关键词] 初小衔接;过度;诊断
  背景与说明
  初小衔接一直是众多专家和学者关注的一个课题之一,作为从小学跨入初中的一次有效的转型过程,如何上好这一转型期的数学课,对于每一位刚刚跨入七年级的学生来说至关重要,也对七年级刚刚接手的教师提出了一个重要的课题. 以下笔者从一节初小衔接的研讨课谈起,和各位分享一下上好初小衔接课的注意点,希望各位专家和同行斧正.
  “月历中的数学”是针对七年级学生设计的一次数学综合与实践活动,属于七年级数学衔接课. 通过前一阶段的学习,学生已经具备了初步的数学符号表达能力. 本节是特意为学生提供一个创新思维空间,让学生经历“探索规律”的活动过程. 通过对生活中月历的观察与分析,从不同角度进行思考,用学过的字母表示数、整式的加减等知识去探索月历中数与数之间的变化规律;再用去括号、合并同类项等知识验证规律;最后用一元一次方程的知识来解决问题. 从小学跨入初中,对学生来说课堂的要求自然是提高的,于是本节课不应仅仅停留在探究月历中的数学问题,我们还应将从月历探索中总结的经验运用到实际问题中,解决更深层次的问题. 让学生通过研究经历创新思维的过程,也是体会字母表示数的意义及获得初步数学建模思想的过程.
  基于以上分析,笔者确定本节课的重点是:探索月历和数阵问题中蕴涵的关系和规律,通过“观察—猜想—验证—运用”的探究过程,积累综合运用数学知识、技能和方法解决简单问题的经验.
  教学与设计
  本课的设计以四个数学活动展开,既体现了学生刚刚进入初中以后对数学课形式的重新建构,同时在活动中也不断积累活动经验,实现对思维的深度挖掘.
  活动1:引发兴趣
  请你用一个“十”字框在2015年9月的月历表中框出5个数,然后告诉老师这5个数的和,让老师猜猜你框出的是哪5个数.
  通过游戏设计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有先入为主的认识和研究月历中的数学规律的浓厚兴趣.
  活动2:合作探究
  1. 如图1是2015年9月的月历.
  (1)请你在该月历中用1×3(行×列)的方框框出三个数,这三个数有什么规律?它们的和与中间这个数有什么关系?移动方框再试一试.
  (2)再用3×1(行×列)的方框框出三个数,你能得出什么结论?
  (3)对于(1)中框出的三个数,如果用字母a表示其中一个数,你能用含a的式子表示另外两个数吗?
  你能证明(1)中的结论吗?
  (4)你能证明(2)中的结论吗?
  通过活动的设计让学生体会观察、猜想、验证、运用等过程,体会如何将实际问题转化成数学问题. 引导学生体会式子比数字更具有一般性的事实,增强学生的符号意识,体会从特殊到一般,从具体到抽象的过程.
  2. 如图2,在2015年9月的月历中用3×3的方框框出9个数,请思考下列问题:
  (1)方框中这9个数的和与方框正中心的数有什么关系?(2)移动方框,(1)中的结论还成立吗?你能证明这个结论吗?(3)这个结论对任何一个月的月历都成立吗?
  3. 在如图3所示的月历中,你能运用你得到的结论解决下列问题吗?用3×3的方框:
  (1)若框出的9个数的和为126,请你求出这9个数.
  (2)若框出的9个数中,四个角上数字之和为88,则这9个数的最中间的数是多少?
  (3)能框出和为85的9个数吗?和为207的呢?
  活动3:拓展应用
  如图4的10×5(行×列)的数阵,是由一些连续奇数组成的.
  请你选择手中的一个方框框出几个数,有类似月历中你发现的规律吗?若用如图4所示的平行四边形框出四个数:
  (1)若设框中的第一行第一个数为x,用含x的代数式表示另外三个数;(2)若这样框出的四个数的和是200,求出这四个数;(3)能否框出这样的四个数,它们的和为256,为什么?
  活动4:能力提升
  学校为了庆祝国庆,准备用一些盆花摆成如图5所示的三角形花阵(图中的数表示花盆的编号),我们可以把这个花阵看作是一个三角形数阵,请观察后解决以下问题:?摇
  (1)写出第6行所有的花盆编号;?摇
  (2)第10行有多少盆花?第n行呢?(用含n的式子表示)?摇
  (3)第10行的最末一盆花和第一盆花的编号分别是多少?第n行呢?
  (4)编号为60的盆花在第几行的第几个位置上?
  学生先阅读问题,然后小组讨论探索三角形数阵的排列规律,教师要引导学生发现,适时参与到小组活动中. 学生通过探究得出每行的花盆数与行数的关系,发现每行的最后一个数恰好是行数的平方,从而解决问题.
  初小衔接教学建议
  1. 授课内容的数学本质、地位和对今后学习的影响
  学生进入初中以后,首先需要改变原来的学习习惯,向初中数学教学的要求进行转变. 本课时是七年级数学综合与实践课,本课为学生提供了一个创新思维空间,让学生经历“观察—猜想—验证—运用”的活动过程,体会数学探究的模式和过程. 首先,通过对生活中月历的观察与分析,从不同角度进行思考,探索月历中数与数之间的变化规律,用学过的字母表示数、代数式、去括号、合并同类项等知识去验证规律,总结这些规律;然后,将问题拓展到数阵中的问题,通过在不同形式的数阵中探究规律,再用所学过的知识来解决问题. 整个过程,就是经历创新思维的过程,是用语言、符号、字母表示规律的过程,也是体会字母表示数的意义及获得初步数学建模思想的过程,这些能力都是初中数学所必须的.   2. 活动的设计体现初小衔接的过渡要求
  本节课设计了四个数学活动,正是针对了小学向初中的过渡来设计的. 活动1通过学生框数并计算5个数的和,教师猜数的活动,设置疑问,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活动2先从简单的三个数之间的规律开始,通过这个活动引导学生从观察开始发现规律,然后用学过的字母表示数来验证规律. 在设未知数表示一般规律时,可让学生尝试不同的设元方法,通过比较得到设中间这个数能够简化计算,为后面更多数的规律探究做好铺垫. 活动3从月历问题探究扩大到数阵中,将活动2获得的经验应用到活动3中,此处设置的是一个连续奇数组成的数阵. 设置的三个问题,一是用字母表示数,二是利用一元一次方程解决问题,三是存在性问题的探究,此处比较容易出错,需要学生将计算结果再回到数阵中去验证. 活动4是能力提升,通过变化数阵的形式,设置成一个三角形数阵,这个活动摆脱了框数的模式,需要学生从整体把握,发现数阵的排列规律,找到行数和每行数字个数、每行的最后一个数之间的关系,利用已学知识进一步探究更深层次的问题,提升学生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进一步积累数学活动经验,学生在活动教学中逐渐走进初中数学世界.
  3. 教学诊断分析区分初小数学课堂
  本课的四个活动都是为了让学生体会数学探究的活动过程,让学生在积极的讨论和合作交流中体会数学的综合应用. 对七年级的学生来说这种活动可能刚刚开始,所以可能存在许多问题,因此教师要做好以下几个方面:①积极引导学生参与发现规律,让学生自己通过观察、思考、猜想、验证等过程,完全参与教学过程,体会数学学习的乐趣. ②重视知识之间的联系,学生已经学会了用字母表示数,也学过了一元一次方程的解法,通过这节课体会从一般到特殊和从特殊到一般的过程,体会建立模型来解决问题的数学思想. ③数学综合与实践课在平时开展得较少,学生对自己在这种活动中应该做到哪些方面可能还不太清楚,所以在教学中教师要首先让学生明确自己的任务,知道自己该做什么,在课堂中如何与小组成员交流,如何体现自己在活动中的价值,这需要教师首先要组织好,然后加以引导,做好一个活动的组织者、参与者和引导者. 刚刚进入初中的学生,或许是第一次接触数学“综合与实践”课程,参与的形式与方法还处于摸索初期,设置的问题是否过难?教师提出的问题是否具体?每一步流程的目的性、针对性是否强?组织教学和教师的启发性语言和实验操作是否到位?所以,教师能够引导好学生顺利迈进初中数学世界,成为了初小衔接能否顺利进行的关键.
其他文献
纵观历年高考, “立几” 考题是年年必有,主要涉及:空间角,空间位置关系(特别是平行与垂直)的判断与证明,长度、面积、体积的计算,三视图,间或掺杂着翻转.随着空间向量的运用,理科学生的考试难度大大地降低. 如果能合理掌握其中的诀窍,那么“立几” 考题的分数便为囊中之物,必拿!
快看快看,桌上、树上的钟表要流下来了!天啊,一定是阳光太猛烈,把钟表给晒化了吧。  看到这幅画,你也许会发出这样的感慨。据说这幅世界名画中还有画家的自画像呢!对,就是地上那个造型独特的“睫毛怪”,它身上的钟表也是软塌塌的。能创作出这样奇异的作品的,肯定不是一般人!没错,他就是特立独行的西班牙艺术家——萨尔瓦多·达利。  就是不一样  1904年5月13日,达利夫妇生下了他们的第二个孩子。因为大儿子
有一位朋友,为人很纯朴,到了美国,人家组织他参加英语学习班,他便问东道主:“你们明年是否还准备邀请我来?”得到否定的答复后认定学英语对他没有意义,便放弃了学习。这种急功近利、鼠目寸光、狭隘偏执的态度还能学到什么东西,还能有多大出息吗?  其实各种学问都是有联系的,自然科学与人文科学、社会科学都有许多相连通、相影响、相交流的渠道,甚至退一万步,哪怕只是为了训练思维,增长知识,满足求知欲与好奇心,也要
[摘 要] 对新知教学的有效方式进行探索,是初中数学教学所应重点关注的课题. 创新新知教学方式的关键在于教学视野的开拓. 从教学设计的角度来讲,这主要是对教师们提出的要求. 为了实现富有实效而又灵活创新的新知教学,教师们需要解放固有的教学思维,不断开拓教学视野,考虑多方影响因素,打造多维度的数学教学过程.  [关键词] 初中数学;新知教学;创新方式  数学学习是一个不断遇见新知、理解新知并深化新知
实操技艺,舞动年华  “狼烟起,江山北望,龙旗卷,马长嘶,剑气如霜。心似黄河水茫茫,二十年纵横间,谁能相抗……”随着歌曲《精忠报国》激昂的音乐响起,南宁市清川小学的26个男生表演起了特警操。  特警顾名思义就是特种警察。特种警察是警方的一个担负某些特殊任务的警种,是警察中的精英,专门负责特别的危险任务。特警通常受过特别严格的训练,他们做的操一招一式都体现着“刚”与“强”。26个男生扎实的十式特警操
指数函数和对数函数是高中数学中最重要的两个基本初等函数,是各地高考数学试卷中考查函数定义域、值域、单调性、奇偶性、反函数、图象变换的重要载体;它也一直是高考的热点问题之一,试题难度一般不大,通常在选择题、填空题中单独考查,或作为试题的载体在解答题中出现.  熟练掌握指数函数、对数函数的图象和性质是解决相关问题的前提和基础,对相关的基本概念的掌握出现细小的偏差也会造成致命的错误,因此本考点的复习重点
一、指导老师与设计者介绍  黄斯华,桂林市临桂区汇荣小学科学老师。曾荣获2014年度柳州市青少年素质教育工作“优秀辅导员”称号、第八届全区优秀自制教具展评活动三等奖。  唐弋婷,桂林市临桂区汇荣小学科学老师。在第五届广西青少年科技运动会“落体缓降项目的研究与思考”的展评项目中荣获三等奖、2020年桂林市临桂区秋季学期远辰学区小学科学实验教学说课比赛荣获二等奖。  莫子高,六年级,就读于桂林市临桂区
一号攻擂手:南宁市锦华小学四(2)班 覃薇蓉  我饥肠辘辘地走进马虎国的一家餐馆,老板热情地招呼道:“这位客官,您想吃点什么呀?”我点了一碗面条狼吞虎咽地吃完后,结账时,老板说:“总共155元。”我吓了一跳,一把从他的手中抢走账单,然后无奈地指着上面的价格说:“老板,您需要配副眼镜了!这分明是15.5元嘛!”老板瞪大眼睛,又仔细看了几遍账单才发现小数点,连忙向我道歉。走出餐馆,我没注意看路。哎呀!
[摘 要] 初中数学课堂中每一个教学环节要求的“度”是不同的. 在新知识的呈现初期,应当更多地放在激发热情和启发思维上,而进入到知识的主体探究与总结升华环节之后,便应当将教学限度适当提高,将学生们的思维能力最大化地激发出来. 本文从预习、初学、探究、实践四个环节入手,谈谈不同教学环节的限度确定与把控,供大家参考.  [关键词] 数学教学;教学环节;限度;确定;把控  初中时期的数学教学就像是在拉弹
为什么苍蝇容易飞进家里来,却不容易飞出去?  让我们设置两个假设:一、苍蝇的运动大体上是随机的;二、室外苍蝇的平均密度是大于室内的。那么,在窗户打开时。由第一条假设可知,由室外通过此窗户飞入室内的苍蝇数的数学期望与室外苍蝇密度成正比。同理,从内向外飞的苍蝇数的期望与室内苍蝇密度成正比,且这两者的比例系数大致相等。而基于第二条假设,我们得知由外向内飞的苍蝇的期望值大于由内向外飞的苍蝇的期望值,这就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