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声朗朗学古诗

来源 :中学教学参考·语英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Morakot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我国被称为诗的国度。“诗教”,即用诗教化人,是古来的传统。孔子说:“小子!何莫学夫诗?诗可以兴,可以观,可以群,可以怨。迩之事父,远之事君;多识于鸟兽草木之名。”“诗教”在“厚人伦”、“美教化”等方面的作用不可低估。但令人遗憾的是,这一优良传统在当代的语文教学中没有得到很好的传承。目前很多老师不愿意讲诗歌,特别是古诗,认为没什么可讲。现行的一般做法是读一读,概括出主题思想,再归纳出艺术特色,就认为完成了教学任务。在老师的影响下,学生们认为学习古典诗词的关键是背诵。尽管近年来中考与高考中诗歌赏析成为必考题目,但不重视诗词教学的局面仍没有得到根本的扭转。很多教师将精力放在如何快捷地提高学生成绩上,而没有静下心来带领学生徜徉在诗的海洋中,滋养心灵,陶冶情操,净化灵魂。笔者认为,语文老师有责任让学生全方位地接受优秀文化的熏陶感染,充分吸收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精髓,促进其文化底蕴的丰厚,为此必须做强做好古典诗词的教学。
  那么,如何强化诗歌教学,做好古典诗词教学这篇文章呢?几年前余映潮老师讲的《茅屋为秋风所破歌》一课,给了我很大的启发,至今咀嚼,受益颇多。在这堂课上,余老师让“读”贯穿全课:第一步是初读,读出是怎样的诗;第二步是认读,读出各段的段意;第三步是译读,读出故事情节;第四步是吟读,读出古诗的味道,读出诗人的情感和心情;第五步是研读,读出该诗起、承、转、合的写法;最后是感读,读出诗人的伟大人格和艺术才华。一篇普通的古诗,在名家的课堂上竟能风生水起、细针密线,涵盖了诸多内容,怎能不叫人拍案叫绝!余老师能做到这些,固然是由于他丰厚的学识、独运的匠心所至,但我想更多的应是他抓住了教诗的关键——诵读,在朗朗的读书声中,原本单调的内容变得丰富起来;众人眼中枯燥的教学变得别开生面。
  注重诵读是提高语文能力的有效途径之一。有人说:诵读是一种目视其文、口发其声、耳闻其问、心通其情、意会其理的综合阅读活动;是从字、词、句、段到篇,从文字到语音、语义,从表层意思到深层含义、潜在情味的全面感知。“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作诗也会吟”。这句名言也充分说明诵读对培养学生语文能力的重要作用。诗歌所具有的音乐美,只有在有声语言中才能完美地感受。反复地诵读,能丰富学生的语言积累,增强其文化底蕴。诵读还能帮助学生感悟诗词所蕴含的情感,调动学生的情感体验,感受作品的优美意境,锻炼识记能力等。诵读不是没有目的、没有计划、没有针对性的泛泛朗读。它要求教师精心设计、学生积极参与,是有步骤、有生成性的朗读。
  
  一、形式多样,课内与课外相结合
  
  除了常见的学生单个朗读、分组朗读、全班齐读外,还要有学生低声的吟读。吟读是个体发现美的重要途径。课堂上,老师一定要范读,同时还要给学生欣赏名家的朗读,给学生可以学习模仿的榜样,实现朗读的实效性。当然对诵读的强化不应只放在课内,我们完全可以在课外组织学生成立学习小组,培养他们这方面的兴趣;还可以进行朗诵比赛,丰富他们的课余生活;还可以开展各项活动,号召他们“读中华美文,做少年君子”。另外,我们必须拓展教学内容,引领学生认识我们的传统文化。
  
  二、逐层深入,诵读到位
  
  古人说:“神气不可见,于音节见之。”诵读的确是学习诗词很好的方法,但简单的重复不能达到完全理解诗词的目的。教师要仔细思考,精心设计,带领学生由浅入深地理解感悟作品。为此,教师可以多层次地指导学生朗读:一是初读,读准确,读通顺;二是研读,读明白,读懂诗意;三是品读,体会诗情,读出画意;四是练读,读出诗味,为作者代言;五是背诵,完全掌握,领悟精妙。诵读不是古典诗词学习的唯一途径,但的确是品味语言、吸收文学营养的有效途径。诵读不仅提高学生文学审美的品位,积累丰富的词汇,学习修辞方法,培养写作能力,更主要的是让他们感受到传统文化的隽永毓秀,让学生产生热爱祖国语言文字的情感。“遥想公瑾当年,小乔出嫁了,雄姿英发。”一个口语化的“了”字,使周瑜的形象呼之欲出,豪放派不受束缚的风格跃然纸上。《闻官军收河南河北》中“狂”字的使用,更是汉语作为音义结合体优越性的显现。
  
  三、进入角色,贴近作者
  
  学习诗歌的最佳境界是走进作者的心灵。我们不仅要明白每句诗的含义、作者的情感,还要把作者当时的情感通过朗朗的读书声恰如其分地表达出来。作者的情感或沉郁、或激昂、或慷慨、或悲壮,将复杂的情感用有声语言表达出来,这不仅感动了别人,更主要的是感动着自己。“意明于先而融于情”,“情动于衷而达于声”,“声显于外而应于意”是古人读诗的要求,在今天还具有指导意义。只有遵循这样的方法,我们才能与作者心心相通,进入到作者的角色中。所以,在教学中,我们不仅让学生明白每句话的情感内涵,还要引导学生将作者的情感读出来。
  “书读百遍,其意自见。”在古典诗词的学习中,诵读的作用与价值不可低估。让我们在朗朗的读书声中吸取渊远流长的传统文化的营养,体悟古典诗词优美的意境,去寻找我们的精神家园。
  (责任编辑 韦 雄)
其他文献
目的:确定抛弃型水凝胶接触镜及其护理液细菌定植的比率,并确定污染的病原体。方法:按目的抽样进行横断面研究。从马来西亚Sains大学健康校园的本科学生接触镜配戴者中收集100
数列的通项公式的求法有多种,但构造新数列把非特殊数列转化为等差,等比两种典型的数列是最为重要.由于构造新数列需要比较灵活的变形技巧,学生在应用构造新数列求数列通项时往往感到力不从心.为此本文以数学高考试题中涉及的数列和平时教学中所遇到的典型的数列为例,介绍利用构造新数列求数列通项的常用技巧,供读者参考.  一、根据题目提示,构造新数列  【例1】 (2009年全国Ⅰ/20)在数列{an}
目的:探讨准分子激光原位角膜磨镶术(LASIK)后角膜知觉的变化及其对干眼的影响与切削深度的关系。方法:观察上方蒂做瓣的LASIK手术30例(60眼),观察指标包括患者术中切削深度及术前,术
目的:观察促红细胞生成素受体抗体(erythropoietin receptor antibody,EpoRA)对视网膜新生血管形成的抑制作用。方法:将鼠龄为7d的C57BL/6J幼鼠置于750±20mL/L氧仓中连续饲养5d
王间运因《湘军志》遭到湘人非议,曾广钧却主动向他求教学诗。曾广钧受王间运的影响主要表现在以下两个方面:就其古体诗而言,曾氏拟作六朝诗,并且拟作闺怨诗以抒己意,皆有王阎运的
新课程改革提倡把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三者有机统一起来,即力求做到“三位一体”.这就要求教师必须转变教学观念,改变传统的教学方法,改善学生单一的学习方式.但改革必须有抓手和依托,每章的引言恰恰给我们提供了契机.从某种意义上说,引言教学犹如一面窗户,映衬出课程改革的全貌.  好的引言课,不仅能很自然地引入新课,更重要的是使学生认识到学习数学的重要性和必要性,从而调动学生的学习能动性
叙录清代明诗选本61种,述其编者生平、刊刻年代、内容、版本及馆藏情况。
一、病例摘要患者,53岁,孕4产2,主因下腹包块2年、腹胀痛1周于1997年8月15日收入院.1年前绝经.入院检查:一般状况良好,心肺(-),腹软,略膨隆,肝脾肋下未触及;妇科检查:子宫上
期刊
目的:本研究旨在确定马来西亚一个三级保健医院早产儿视网膜病变的发病率及发病趋势。方法:回顾分析在2003-2005年之间出生并进行ROP筛查的婴儿,记录每个患儿ROP的最严重分期。
日前,在一堂《论雷峰塔的倒掉》的教研课上,执教者就文章内容的理解,提了一连串问题:这篇文章具体写了哪些内容?这些内容是否显得很乱?作者小时候对雷峰塔怀有怎样的感情?塔倒掉后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