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出精彩

来源 :作文成功之路·教育前言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szzc2001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文言文教学一直是困扰着语文教师的棘手问题,当前的高中语文文言文教学,教师为了学生能在高考中取得一个好的成绩,往往直接采取识记实词、虚词和逐句进行翻译的方法来进行讲授。其实这样的传统教学形式已经不再适合现代化的教学理念,学生的学习没有任何的积极性。有效的问题设计可以将昏昏欲睡的学生的精神调动起来,让他们可以在自己的思考中去获得文言文阅读的方法,怎样避免“满堂灌”、“独角戏”的课堂局面,需要教师妥当的设置一些适合学生心理特征的问题来让学生动起来。
  一、调动兴趣,精彩提问
  新课程标准中指出,高中语文学习中必须要有学生的主体参与,而学生的参与离不开兴趣,没有兴趣就谈不上课堂的参与度,就谈不上课堂的有效性。确定学生的主体学习地位,教师教学中首先要转变观念,将课堂主动权交给学生,要以学生的学习有效性作为教学的依据。教师可以采取学生感兴趣的问题来引出学生对于问题的思考,俗话说“牵一发而动全身”。学生如果感兴趣就会在整节课堂中变得思路清晰。每一个吸引着学生去学习的问题都如一股清泉,为我们顺利开展教学活动打下坚实的基础。
  比如,我在講解《鸿门宴》一文时,就设计了能够激发学生兴趣的问题,别具一格的提问,让学生在自主阅读后变得更加的活跃起来。我让学生假想《鸿门宴》是一部电影,让学生做这个电影的导演,提问:“面对这样一个剧本,你会重点拍摄哪个场景?为什么?那如果让你扮演其中的一个角色,你想扮演谁呢?”学生们立即产生了探究的兴趣,带着这样的问题去探究文本就会更具有实效性,让枯燥的文言文学习变得充满了乐趣。问题比较适合高中阶段的学生,与他们的生活实际比较接近,这样学生就会在无形的引导下走进文本,去研究文本,立足于自身的实际开展探究活动,不仅使课堂动了起来,还使学生的思维能力得到了发展。
  教师要调动起一切可以调动的力量,让学生可以在轻松的氛围中动起来,从而吸引学生真正参与到课堂中来。教师引导,学生参与,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巧妙的问题便可以达到这样的效果,让文言文走进我们的生活,让学生消除对于文言文的恐惧心理,真正的达到所谓的贯通古今,极大的优化课堂教学的效果。
  二、设置台阶,梯度上升
  有效的提问是可以将学生的思维能力充分地调动起来的,而对于文言文而言,教师如果立即让学生去分析其中的人物形象难免会使他们感到困难。所以还是要立足文本,让故事情节更加清晰的呈现出来,这也需要教师设置具有梯度的问题,从小处入手,逐渐的理解情节,体会作者的情感。
  例如,在《烛之武退秦师》一课的教学过程中,我就采取了阶梯式的提问策略,首先提问:烛之武是在怎样的环境下才去做说客的?再次提问:烛之武采取了怎样的说服策略?最后问:游说的结果如何?三个连续的问题激发了学生的探究欲望,这样每个同学都可以参与到问题的讨论中来,在小组合作探究后将故事情节的发展脉络清晰的呈现了出来。在了解了故事情节后,我们再分析人物形象就显得更加的容易了。最后一个问题就是:你觉得烛之武是一个怎样的人?学生们就可以结合自己的理解说出自己的想法了。
  问题的设置要有层递性,否则就会使学生失去学习的欲望,弱化课堂教学的效果。在高中语文文言文的教学中,学生理解力的培养要依靠教师设置的有效的问题,在这样的问题的牵引下,学生的思维才会与教师共振,这样的课堂中,学生才会意气风发,思维活跃,在问题的指导下去阅读才会生成新的体验。
  三、补充空白,再现情景
  文章的情感需要情景的依托,我们只有将其放在一个特定的环境中才会使情感发挥得更加透彻,不能离开情境而孤立的去理解感慨,否则就达不到教学的效果。文言文中的语言比较凝练,在字字珠玑中渗透着作者强烈的情感,而很多的时候对于一些情景不进行详细的描述,这些空白也成为了教师提问的一个依据。
  比如,在讲解《项脊轩志》一课的过程中,作者对母亲的回忆那一部分,“而母立于兹”,就可以让学生充分的进行想象。提出问题:你能想到当时哪些情景和活动呢?学生就会深入的理解母爱,将母爱融入到自己想象的场景中去。这样一来就使学生的表达和对课文的理解更加情感化,也更加的透彻。在自己的想象中填补空白,对分析文言文的情感独具妙处,古诗词教学效果很好。
  情境对于学生理解文本具有无可替代的作用,即使是高中学生,他们对于文言文的理解也需要我们教师的巧妙引导,通过巧妙提问,可为学生营造理解语言的氛围,助推学生轻松进入作者构建的情境中。事实上,教师结合文本内容,为学生创设情境,再现情境的形式不仅有利于学生理解文言文的情感,更有利于学生的综合语文实践能力的提升,学生在表达中得到了精神的陶冶,还得到了语言的锤炼,发展了自身的语文素养。
  总之,新课程标准中指出,要培养学生的语文审美情趣和语文综合实践能力,而有效的提问策略恰恰可以增强学生的主体性地位,还可以培养学生学习文言文的综合能力。高中文言文教学离不开问题的有效设定,设置问题的时候要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以各种丰富的形式去唤起学生思考和探究的热情。
其他文献
【摘 要】  阅读是一种多维度的智力体操,它能使青少年儿童的头脑逐渐变得灵活敏捷,并且能够促进青少年儿童心智的全面成长。小学低年段是培养儿童阅读兴趣的重要阶段,如果在低年段使學生产生了浓厚的阅读兴趣,将对中高年段的阅读习惯和阅读能力的养成和提高有着重要的意义。本文通过分析低年段学生课外阅读兴趣培养的影响因素,进而依靠家校之间的配合,找到激发学生课外阅读兴趣的有效行为,用兴趣这把钥匙去开启低年段学生
期刊
【摘 要】  小学阶段的教育是教育过程中最基础的极端,也是学生思想、情感、感知以及能力发展的关键时期。核心素养能够在很大程度上影响着学生发展。英语作为一门语言类学科,它是交际的工具,也承载着文化传播的功能。所以,在英语教学中,教师要能够让学生了解到文化的之间的差异,丰富学生的文化背景知识,在小学英语文化知识的教学中渗透核心素养。  【关键词】  小学英语 核心素养 文化知识  语言是文化的载体,语
期刊
初中阶段的学生正处于语文素养逐步形成的阶段,这一阶段对语文综合素质的提高有很大帮助。作文创作身为语文学习中的一个重要环节,可谓是占据了语文的半壁江山,写作能力的好坏直接影响到整个语文成绩的高低,由此可见,学生养成一个好的写作习惯对语文整体成绩的提高至关重要。  一、培养学生的作文创作兴趣  兴趣是孩子最好的老师,一个好的写作习惯的养成,必须让学生爱上写作,对写作产生兴趣。处于初中阶段的学生,心智发
期刊
2018年合订本已经装订出版,高中版、初中版定价均为100元,小學版定价120元,现在即可邮购。  2017年小学版合订本定价120元,含邮费,现在可邮购。  2015年初中版、高中版合订本,定价均为90元(含邮费)。  可直接向杂志社邮购。  地 址:黑龙江省大庆市开发区   作文成功之路杂志社  邮 编:163316  联系人: 黄文博  电 话:0459-6292391 6292390
期刊
【摘 要】  新课标指出:“阅读是学生的个性化行为,应引导学生钻研文本,在主动积极的思维和情感活动中,加深理解和体验,有所感悟和思考,受到情感熏陶,获得思想启迪,享受审美乐趣。要珍视学生独特的感受、体验和理解。不应完全以教师的分析来代替学生的阅读实践,也要防止用集体讨论代替个人阅读,或远离文本过度发挥。”在小学语文课程中“读”之一字则占据了很大的分量,今天我就谈谈自己对这个“读”字的理解。  【关
期刊
叶圣陶先生曾经说过,社会需要学生能够学好作文,而应用则是作文学习的最终目标。作为我国母语的基础课程,读写可以说是语文教学的本质,而写作则正是对学生语文综合知识掌握程度的最佳反映,在学生综合运用能力、感悟生活能力提升方面具有重要的价值。对此,在实际语文教学当中,就需要能够做好语文课程教学本位的回归。  一、在生活中寻找素材  良好的作文同积累具有密不可分的关系,对于作文素材的积累来说,传统意义角度指
期刊
【摘 要】  高中语文作文教学是一个重点,也是一个难点。尤其是近几年出现的新材料作文更是让教师们感觉到“心有余而力不足”。鉴于这样的教学现状,笔者从高考新材料作文写作需要的五种意识谈起,希望教师和学生能在正确的意识的指导下慢慢了解新材料作文、接受新材料作文并掌握新材料作文。希望笔者的观点能给大家的教学带来些许启示和思考。  【关键词】  高中语文 新材料作文 五种意识  新材料作文也称任务型作文,
期刊
【摘 要】  在学生、文本和教师三者的对话中,教师应尊重文本,依照学情出发根据文本自身特点做出合理解读,并应创设条件让学生积极进行文本品析,以激发学生学习思维为目的,透过文字发现探索,从阅读细节出发提高阅读能力,从而更好地促进教学活动的开展。  【关键词】  文本细读 思维发展 语阅读  《语文新课程标准》中要求 “品味作品中富于表现力的语言”,这就需要教师要细读文本,并且在阅读教学中引导学生精读
期刊
【摘 要】  幼儿园美术活动是幼儿喜欢的一种艺术活动,是幼儿认识世界、探索世界的重要手段。《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中提到:“积极推进信息技术在课程实施中的有效应用,逐步实现信息技术与幼儿园课程的优化整合……”本文章结合小班幼儿大脑发育尚未完善,容易疲倦,观察力、注意力和记忆力还不稳定等年龄特征,采用多媒体技术的鲜艳色彩、多变的动态画面、声音的配合等特点有效地吸引小班孩子的注意力,在一定程度上
期刊
【摘 要】  读诗离不开意向和意境,意境的構建以及境界的高低历来是读诗写诗的一个重要话题,本文从美学角度论述了诗词意境的流程圆成,并探讨了诗人从懵懂创作欲望到作品形成的整个构思过程。  【关键词】  美学角度 意境 流程圆成  自唐朝王昌龄在“诗格”中提出意境一词之后,在诗词创作、批评、鉴赏中,意境无疑已成为古典诗学中最具魅力的一个词语。对意境的见解、内涵、评论、诠释叠出。但纵观诗学历史,最负重彩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