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科学课程探究活动的有效开展研究

来源 :考试周刊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maciqian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如何科学的开展小学科学教学探究活动是当前的一项重要课题。本文主要对小学科学探究活动的开展策略进行了分析,希望给当前的小学科学探究活动的开展提供帮助。
  关键词:小学科学;探究活动;科学素养
  小学科学课程学习的主要途径就是探索和发现,小学生通过亲自参与到探索实践中可以有效激发对科学的好奇心,从而学会与自然和谐的相处,这些都对小学生将来的学习和生活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探究活动是科学课程教学的重要途径,为了可以更好地调动起学生对科学课程的兴趣,教师就必须给学生们留出充足的时间与机会进行探索实践,进而养成善于探索和发现的好习惯。
  一、 做好备课,以保障科学探究活动的顺利进行
  就探究活动而言,由于其具备一定的开放性,在整个的实验过程中会出现各种不可预料的问题与危险。因此,在学生进行实验探究活动之前,教师就必须对学生所要进行的实验进行反复的实践,通过反复的实践来把握好实验的时间,并将试验中所出现的问题及失败的原因进行分析与解决,从而确保学生可以安全顺利地完成探究活动。做好课前准备工作对于科学教师来讲是非常重要的,笔者在科学六年级下册“小苏打和白醋的变化”的一节教学中,根据课本的图示进行课前实验准备工作,通过反复的将装在集气瓶中的二氧化碳倒在蜡烛火焰上面,但是都造成实验的失败,蜡烛并没有被熄灭,这让笔者非常的困惑。之后又经过多次的实验与探究发现了原因所在,由于将集气瓶二氧化碳倒出时瓶口放置的位置的不正确,而导致二氧化碳不能准确的倒在火焰上面,从而导致实验的失败。找出了实验的失败原因之后,笔者就及时地纠正了错误,将瓶口放置在正确的位置上,并将集气瓶中的二氧化碳倒在火焰上,火焰熄灭,实验成功。由此说明,在课前,科学教师必须先将实验进行实践,才能保证课堂中探究活动的顺利开展。
  二、 巧设问题情境,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
  巧设问题情境,可以有效地促进学生思维能力的提升,是非常有效的一种教学手段。疑问是引导学生探究学习的关键与动力,它是学习的开始,苏霍姆林斯基曾经说过:“要尽量使你的学生看到、感觉到、触摸到他们不懂的东西,使他们出现疑问。”因此,在科学课程的教学过程中,教师必须根据学生的基本状况以及教学的目标,创设科学、合理的问题情境,以此来充分地激发出学生的求知欲望。笔者在科学五年级下册“马铃薯在液体中的沉浮”的一节教学时,就巧妙地设计了一个问题情境,将学生们的探究欲望充分地调动了起来。笔者将课前准备的马铃薯分别放入事先准备好的两个烧杯中,其中,两个烧杯中的液体分别是水和浓盐水,但是两者在表面上看不出区别所在,两个烧杯中的马铃薯一个沉入了底部,一个却漂浮了起来,针对漂浮起来的马铃薯这一神奇的现象,完全打乱了学生们的思维,激起了学生们极大的学习兴趣,都想探究出马铃薯漂浮起来的真正原因以及杯中的液体到底是什么?学生怀着极大的求知欲望进行学习,从而保障了教学的质量。
  三、 培养学生养成良好的探究学习习惯
  从本质上来讲,学生科学素质的培养是科学教育的最终目标。为了保障探究活动的顺利开展,科学教师必须培养学生良好的探究习惯,从而促进学生探究能力的提升。探究式学习是一个反复学与做的学习过程。所以,在课堂开展活动中,教师必须引导学生正确的运用多种实验器材,并引导学生在试验中善于发现问题,并找出问题的答案的能力。同时,我们的生活中也处处存在着科学问题,我们可以充分地将科学课堂与实际生活进行结合,激发出学生对科学学习的兴趣,通过进行实验方案的设计,从而更好地解决生活中所遇到的实际问题,促使了学生动手动脑良好习惯的养成。
  四、 丰富的课程资源,促进了探究活动地顺利开展
  从课程资源来讲,它的内容是非常丰富多彩的,它的有效开发对学生科学素养的提升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并对小学科学课程的实施也起到了极大的推进作用。课程资源是由校内校外两大类构成的。社会和自然环境形成了校外资源。校园环境、实验室与实验设备以及信息资源等形成了校内的资源。教师对丰富资源的充分利用可以有效地激发出学生对科学的求知欲望以及探究自然的强烈兴趣。笔者在科学教堂中讲述五年级上册“岩石会改变模样吗”一节课程时,通过让学生观看《临泽丹霞地质公园》专题片,来促进学生对大自然的神奇奥秘的探索兴趣,学生们在假期都怀着极大的兴趣游览了这个神奇的公园,从中感受到了科学所带给他们的无限魅力。
  五、 开展课外探究,拓展探究范围和渠道
  科学课程具有开放性的特征,同时对于科学课程来讲,其内容必须要满足社会与学生的需求。因此,仅靠科学课堂不能满足科学探究活动地充分进行,教师只有通过开展课外探究,不断地开拓新的探究渠道与范围,充分地为学生构建宽阔的探究的平台,促使学生可以更多地去亲身经历与体验探究活动,从中积累更多的探究经验,来对自身的科学素养进行不断的提高。例如笔者在讲六年级上册“用纸造一座‘桥’”一节的教学中,利用课堂仅有的时间大多数学生是很难完成设计的,为了让学生更好完成自己的设计目标,笔者特意为学生们展开了一场课外“科技模型制作大赛”活动,在大赛开始之前,学生做好了一切准备工作,促使了比赛的顺利进行。比赛中,各组学生充分地运用各种材料经过精心的设计造就出不同风格的“桥”的作品。这些精美的作品让评委教师感到非常的震惊,对于教师的充分肯定更加促使了学生们对科学探究热情的提升。因此,通过将探究活动拓展到课堂之外来进行,通过大自然与外界的影响,更能够促使学生对科学课程的兴趣提升,教师也可以有效地提高科学教学的质量与效果。
  六、 結语
  小学科学课程的实质为发现和探究,在培养小学生科学探索精神和科学素养过程中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教师要科学进行探究活动设计,不断地开发课程资源和课外资源,科学的设计教学过程,以不断激发学生学习科学的积极性,从而提高学生的科学素养。
  参考文献:
  [1]曹龙根.小学科学拓展性探究活动的实践及探索[J].教育现代化,2016,(06):254-255.
其他文献
期刊
期刊
摘要:在语文学习中,让学生认识、理解并掌握标点符号的意义及其作用,对帮助学生理解课文内容、感悟文章的思想感情有至关重要的作用。因此,作为一名小学语文教师,在平时的教学工作中,应当注意从标点符号的学用结合、写作结合入手,加强学生对标点符号表情达意的认识,有针对性地进行专项训练,增强学生正确运用标点符号的能力。  关键词:小学语文;标点符号;教学训练;辅助教学  从教十六年来,我一直担任小学语文教学工
《小学数学教学大纲》明确指出:“要遵循学生的认知规律,重视学生获取知识的过程。”因此,在数学教学中,我们应优化学生获取知识的思维流程。 “Elementary mathematics syl
目的探讨缺氧诱导因子1α(HIF-1α)mRNA与葡萄糖转运蛋白1(Glut1)mRNA在肝细胞癌(HCC)中的表达及临床意义,并分析两者的关系。方法采用RT-PCR的方法对21例新鲜肝癌样本和10例
工程实践证明,该处理工艺流程简单、处理效果好、运行稳定、运行费用低。
摘要:哲学家萨特曾说:“世界上有两样东西是亘古不变的,一样是高悬在我头顶上金灿灿的太阳,另一样是深藏在每个人心底的爱!”因此教师要重视小学语文教育中的爱心教育,小学正是学生观念开始养成的重要阶段,教师需要教授给学生的不仅是知识,还有如何体会爱、表达爱、传递爱,让孩子在智力发展的同时,拥有爱心。  关键词:小学语文;爱心教育;亲情;友情  现在的学生大多是独生子,基本上他们想要什么就有什么,但这往往
引进的品种(系),多数来自不同的生态区,种子量小,有关生物学性状与农艺性状的资料不全或缺。基于上述特点,引种观察的试验设计与结果分析理应有相应的规范。但是,在实际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