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德树人视域下高校党建与思想政治教育的协同创新

来源 :大学·思政教研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antianaaaaa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现阶段,各大高等院校的党建与思想政治教育工作非常重要,二者在本质上有较高的一致性,因此,根据二者的相同因素对二者进行有机结合和同向构建,是新时代高等教育及高等院校的实践趋势和目标。在立德树人视域下,高等院校的党建工作与思想政治教育的协同并进,革新与创造的目标,需要综合运用以德立学、以德施教、加强顶层制度设计,加快党建与思想政治教育的一体化建设。
  关键词:立德树人;高校党建;思想政治教育;协同创新
  中图分类号:D26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7164(2021)32-0029-03
  高校的基层党建工作和思想政治教育最核心之处在于找出二者的共性,并根据二者的共性进行有机结合,趋利避害,汲取营养,立足新时代的特点进行理论革新,探索育人的新模式和方向。近年来,随着社会的进步,教育越来越成为新时代的主导,好的教育才能引领国家和民族向更高的阶层进步[1]。随着新时代的改革步伐逐渐向前迈进,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更加重要,而德育教育的重要性尤其凸显。
  一、高校党建与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内在联系
  首先,高校党建工作是国家党建工作的重要組成部分,也是其基础组织。高校党建工作隶属于中国共产党的基层组织建设工作,包含了以下几个方面的内容:高等院校制度建设、教育服务工作、组织管理协调工作等。高校党建的目的在于促进高等教育事业的发展和党在其发展过程中的领导地位核心。高校党建工作一般解决学校中的实际问题,是学校进行教育和管理工作的重大保障,其侧重点在于共产党员的先进性建设及教育,以不断提升中国共产党后备力量的整体素质,巩固中国共产党的执政地位。其次,思想政治教育作为一门学科,从初等教育阶段到高等教育阶段贯彻学生学习生涯始终,其作用和意义重大。同时,思想政治教育也不仅仅是一门学科,而是一种主体性的教育实践活动,通过老师讲台面授、作业考试中的启发和引导及课后实践等教育手段,对受教育的个体产生积极影响,应用行之有效且符合逻辑的方法来塑造受教育个体的完善德行。可见,思想政治教育的作用在于提升高校教育的发展速度,也是高校开展整合教育工作的主要存在方式和存在载体[2]。总而言之,高等院校的党建工作与思政教育工作最本质的差异体现在其教学形式和面临的主体以及解决问题的种类上,但是其共性在于二者均包含了高校教育的所有要素,即为学校、教师、学生等相互作用的系统要素,二者具备同一性。同时,二者之间也有着相辅相成的关系,高等院校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需要基层党建工作的保障与支撑,基层党建工作则需要思想政治教育的配合与服务。此外,二者都是以人为中心开展的实践活动,且均属高校思想教育与政治教育的工作范畴,均有明确的指导思想、教学重点和方向。与此同时,高等院校的党建工作和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也具备相同的工作内容、工作方法、工作目标,虽然不完全相同,但在其过程中具备一定的互通性。因此,也具有协同创新发展的现实与可能。
  (一)目标引领蕴含共同的价值要求
  高校党建最重要的一方面在于学生的党建工作任务,因而,高等院校党建工作的受众是大学生,教育的根本在于以人为本。高等院校的党建工作主要是为了培养合格的党员,发掘优秀的后备力量,促进国家和社会的发展。相比较于党建工作而言,思想政治教育工作除了显性的教育手段之外,还有隐性的教学手段和方法。无论哪种方式方法,其目的均在于引导学生形成正确、积极向上的价值观,并根据伦理道德的相关内容,塑造高尚的人格,以达到求真、向善、尚美的崇高境界。高校的教育工作者和党务工作者应深入基层,努力将新时代的大学生培养成为国之栋梁,使得新兴的群体成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重要力量。综上可知,高校的党建和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在目标的设定上以及追求目标的形式上大致相同,其目的均在于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合乎社会期待的青年个体。
  (二)工作内容具有一致性和交互性
  对于高校的党建工作而言,其首要任务在于党组织信念方面的思想建设。因此,必须强调对党员队伍的思想教育,所有党员在入党之前都需要写入党申请书,宣誓和接受入党前的教育,这些工作都是为了确保党员做好本职工作,树立为国家事业做贡献的信念,并端正入党动机。同理,思想政治教育的目的也是端正学生的思想,提升学生的格局和认知,这与党建工作的核心不谋而合,且在教学内容上也存在着交叉。另一方面,教育目标的实现取决于教育者和受教育者,以及管理者与被管理者的感情之间的交流和维系。因此,高校党建与思想政治教育也应注重师生之间的情感交流,而并非刻板的说教。由此可见,高等院校中党建工作与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在工作内容上都有着许多共性,且相互交织,有所交叉,二者协同发展有利于提升思想政治教育效果[3]。
  (三)方法选择注重人本化教育实施
  教育理念中,人是最重要的核心,在育人的过程当中,那些非理性的因素往往能够滋润人的内心,起到积极向上的作用。因此,在高校的基层党建工作与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协同发展过程中,一定要重视人的作用,从受教育者的角度去思考问题,才能更好地将理论知识授予被教育者。教师应加强对学生的人文关怀,在教育过程当中发挥积极情感的作用,在教学方法上应选择符合学生个性发展的方法,真正意义上做到以人为本,以人为核心。
  (四)高校党建的重要性以及思想政治教育的必然性
  高等院校的人才培养结果直接影响到我国未来社会各行各业的发展,人才的思想政治素质和专业技能水平是未来国际竞争的重要指标,将影响未来国际社会的发展变化。为此,高校党建工作应加强对党员的意识形态教育。近年来,西方反华势力在国际社会大力炒作“中国威胁论”,他们秉持“冷战”思维模式,或明或暗地在意识形态领域对中国进行渗透。部分思想政治素质不高的学生或多或少地受到消极影响,这些典型的西方意识形态渗透已然成为现代年轻人思想进步的一大阻碍和威胁,这是非常危险的问题。在此背景下,高校的党建工作尤为重要,对此我们应该保持高度警觉,进一步加强高校党建工作,纠正错误的思想意识。   二、现实意蕴:促进高等教育内涵式发展
  高校的党建工作和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协同发展应侧重于理论和实践的相互结合、德与行的并行发展,人格的培育和理想的确立必须立足于现实生活,个人的成长与发展也需立足于服务国家和社会的发展。高校党建和思想政治教育是建立在人的基础上、且最终又面向人的教学活动,旨在立德树人,因此应注重提升学生的品德和素养。
  我国古代对于德行的描述有很多,例如“德不配位,必有灾殃”“厚德载物”等等,这些概念是我国传统文化所蕴含的价值需求,强调以人为本的理念,并突出表现了德行的重要作用。我国古代的教育更多强调德行上的改善,正如弟子规中所述:“有余力,则学文”,文化知识的培养在德行培养之后,这样的教学模式非常符合教育的规则,之所以对道德进行约束,其原因在于这是对做人最基本的教育,倘若人无法做好,往往会对社会和国家造成非常严重的影响。比如社会中的高科技犯罪行为频发,虽然这些罪犯的知识水平都相對较高,但思想和品格的缺失致使其走入犯罪的深渊。因此,以伦理道德为核心的教育理念一定要融入教育中,并付诸实践。由此可见,中国传统文化中所提及的道德风尚在现阶段新时代的教育中依旧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同时,立德树人理念也是马克思主义人学理论在新时代的创造性转化和发展。因此,只有对人的教育有所提升,人们才有可能更好地创造世界和改造世界[4]。
  三、创新路径:加快党建与思想政治教育的一体化建设
  (一)加强协同互动,塑造德性与幸福契合的发展理念
  随着经济发展的繁荣昌盛和科技水平的跨越式发展,人们对于幸福生活的追求更加强烈,对于物质和精神的需求也有大幅提升。我国社会处于新的转型期,在保障物质基础的同时,必须重视人的精神价值提升。因此,立德树人是新时代的教育发展的终极目标,相关教育工作者应高度重视思想教育和品德教育,准确把握教育大环境的变化,积极落实国家教育政策,促进教育的深化改革和发展。
  (二)牢牢把握思想政治工作规律,促进人的主体性发展
  党建和思想政治教育都是党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一部分,高校基层党建必须重视思想政治教育,坚定理想信念,牢固党员思想防线,树立共产党人的价值观和道德人格,使国家、社会以及公民个人将道德要求真正入脑入心。此外,要重视对所有受教育个体主观世界的塑造,使所有受教育者将理论内化于心、外化于行,力求知行合一。要促进人的主体性发展,首先,高校要重视党建与思想政治的一体化建设,积极引导受教育者树立正确的自我认知并正视自己的不足;其次,高校教育者要深入受教育者的日常生活,引导受教育个体在生活中不断感悟,尊重他们内心的合理诉求,并通过榜样的力量引领他们的道德方向;最后,要让教育者与受教育者在发展中提升主体性,增进主体间的交流。
  (三)组建高校党建与思想政治教育协同发展的专业化工作队伍
  现实中也存在着基层党支部评优与思想政治教育考核不完全一致的情况,导致党员先锋模范作用无法得到最大化发挥。为此,高校应加强队伍建设和管理,组建一支由相关部门负责人领导、思政课教师为主、二级学院辅导员参与的专业化师资队伍,为高校创新发展提供人才保障。因此,要提升高校二级学院党支部的建设水平,要注重对党支部书记的综合考评,选举有领导才能、党性修养高的人员担任; 在二级学院学生党员的发展工作中,要严把质量关,将思政课教师对学生的评价纳入考评体系中,注重多方评价的一致性和科学性[5]。
  随着时代的进步和发展,将立德树人的思想核心与以人为本的党建工作相结合,是发展教育、探索新道路的主要路径,也是未来教育发展的总体趋势,高校应把握大势,顺势而为,探索党建工作和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协同发展的路径,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培育更多德才兼备的人才。
  参考文献:
  [1] 汤涛. 略论供给侧改革视野下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协同创新[J]. 学校党建与思想教育,2017(02):81-84.
  [2] 王源平. 论主体视阈下的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协同创新[J]. 学校党建与思想教育,2014(20):7-9.
  [3] 王海建. 协同创新: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创新发展的必然路径[J]. 探索,2013(01):139-143.
  [4] 巫春庚,雷志成. 自媒体时代的高职院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协同创新机制[J]. 教育与职业,2015(32):41-43.
  [5] 刘计敏,陈冬寒,李金应,等. 积极心理健康教育实践与反思[J]. 中国特殊教育,2017(11):86-96.
  (责任编辑:陈华康)
其他文献
摘 要:现如今的高职高专语文职业化教育和以往的教育理念与模式截然不同,主要是以学生作为课堂的主角开展相关的课程教学,主要目的是为了培养高职院校学生的语文能力以及相关综合素养,为此后的语文学习做好积淀,打好基础。要想达到这一教学标准,就需要高职高专教师转变固有的教学理念,将现代化的教学模式应用到课堂教学当中,熟练掌握教学策略,以此提升高职高专语文教学的专业性,使教师所传授的知识与技能被学生能应用到实
本文采用了文献资料法、专家访谈法、数理统计法、实验法,利用多球训练法等相关理论在羽毛球教学中进行实验研究。研究表明,武汉商学院体育学院在羽毛球传统单球训练教学中存在着教学效果与预期相差太远、训练技巧和训练水平有待提升、学生学习效果不理想等问题,从而对学生的羽毛球学习产生了阻力和障碍。在羽毛球教学训练中采取形式多样的多球训练,是被实践证明能够有效提升技术能力和水平的卓有成效的训练方法,对帮助学生掌握羽毛球技术,提高学生专项素质具有重大作用,能有效地让学生掌握规范动作,提高学生的击球稳定性,提高学生整体技术水
摘 要:传统的军事职业教育已经很难满足新形势下军事职业素质以及岗位任职技能的培训需求,慕课为军事职业教育带来了突破瓶颈的新的发展机遇。本文依托慕课教学设计,对加速推进慕课在军事职业教育中的深度融合进行探究,加速推进慕课在军事职业教育中深度融合信息化教学的理念,有利于推进我国军事职业远程教育体系的形成和发展、提升教学效果、提高教育水平。  关键词:军事职业教育;慕课;教学设计  中图分类号:G647
初中阶段的学生抽象思维处于萌芽的初级阶段,在进行英语学科学习时,很多知识的理解不够深入,长此以往对于学生学习的自信心产生了严重的影响,在新课改背景下,教师不断地更新教育理念,借助丰富的教学资源,不断创设出多元化的教学模式,不断增强“学习共同体”的凝聚力和整体水平.而学习共同体不是一种教学方法,也不是一种标准的操作方法,其最重要的是愿景、理念和制度.但学习共同体在农村初中英语教学中却很少有实践性研究,因此,本文在当前学习共同体的教学设置与应用思路上做了进一步的研究.
在新课改的教育背景下,教师应学会使用小组合作的教学方式,对于现有的教育方式做出合理化的变革.利用现代化的教学模式,充分提升学生的学习效果,让学生在小组中开展课堂学习,为学生和教师之间、学生和学生之间营造一个良好的沟通模式,保证学生的课堂学习效果.
学前教育应该跟随时代的脚步,不断地改革、优化,为幼儿之后的学习和发展奠定坚实的基础.在新时代教育背景之下,培养幼儿的科学素养,倡导家园合力教育是学前教育新趋势.该文则是对家园合力,聚焦幼儿科学领域学习能力提升进行研究、分析.
小学数学学科具备了较为严密的逻辑性,同时,数学学科也是大部分学生头痛的课程.与语文和英语等学科不同的是,数学学科对学生的独立思考能力较为重视,同时要求学生具备举一反三的思维能力.学习数学只靠死记硬背是无法达到教学目标的.所以,在小学阶段,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有助于学生未来的学习.作为数学教师,应依据自己的实际教学情况和学生的理解程度有效地开展教学创新工作,实现数学课堂的高质量教学.
摘 要:对于高等教育来说,专业课会对学生的思想、言行和成长产生较大的影响,因此把课程思政融入专业课教学中是非常关键的。电路是电气工程专业的一门重要课程,因此教师必须在这一课程的教学当中充分体现思政的作用,这就要求专业课老师积极行动起来,找到电路课程与思政教学的结合点,设计有效的教学措施、改革和创新教学方法,确保电路课程和思政教学协同共振,把学生的工程师使命感、责任感树立起来,提高他们的思想道德素质
摘 要:思想政治教育是高校教育的一项重要内容,专业课程承载的育人功能则是思想政治教育的有力补充。本文从作用、方法、成效三个维度厘清专业课程思政推行中存在同频共振、核心要素和成效评价等共性问题,并提出探索搭建专题结构,提炼价值核心要素;依据学情分析,侧重专业课程的实践功能;检验育人实效,探索隐性信息推动素养研究等建设路径。  关键词:专业课程思政;维度;问题;路径  中图分类号:G642.0 文献
小学阶段的学生各方面都还处于发展中阶段,面对知识与技能的获取往往不具备自主性,还需要教师的督促与引导.若教师没有发挥自身引导者的功能,一味地对学生传授知识,则不利于学生的发展.因此,作为一名深受新课改理念指导的小学数学教师,笔者懂得及时更新自身的教学思想,探索出能够令学生以高涨学习热情去汲取知识的有效教学方法,使学生的数学学习水平能力愈来愈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