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药祛疣汤治疗扁平疣46例

来源 :中国美容医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huanghoubin102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扁平疣的治疗方法较多,但疗效并不十分肯定。近年来笔者自拟中药祛疣汤外用治疗扁平疣取得了较好的疗效,现报道如下。
  
  1临床资料和方法
  
  1.1一般资料:84例扁平疣均为2002年8月~2007年7月来我院就诊的患者,具有典型皮损,就诊前一个月未接受过任何治疗。将入选患者按就诊先后随机分为两组:治疗组:46例(男21例,女25例),年龄9~46岁,平均为21岁,病程:2周~18个月,平均9个月,皮疹数量平均每例20枚;对照组:38例(男17例,女21例),年龄11~42岁,平均为22岁,病程:1周~16个月,平均8个月,皮疹数量平均每例18枚。两组患者的性别、年龄、病程、皮疹数量经统计学处理无显著差异,具有可比性。
  1.2治疗方法:治疗组:自拟中药祛疣汤外洗,药物组成:紫草15g,板蓝根15g,马齿苋30g,木贼12g,蜂房15g,苦参15g,红花10g,夏枯草15g。上方水煎取汁200ml,一剂药煎两次,两次共得400ml左右药液,将此药液存入一容器中备用。每晚将药液加温后,用新的棉纱布蘸取适量药汁,温敷面部皮损处5min,然后用此纱布稍用力擦洗皮损,使药液尽量渗入皮下,每次15~20min,连续治疗30天。对照组:予聚肌胞注射液2ml肌肉注射,隔日1次,注射15次后观察疗效。
  1.3疗效观察及判定标准:所有患者均1周复诊1次,对疗效及不良反应进行登记,1个月结束观察,进行总结。
  疗效判定标准:痊愈:疣体完全消退;显效:疣体消退70%以上;有效:疣体消退30%~69%;无效:疣体消退不足30%,或者无明显变化。显效率=(痊愈例数+显效例数)/总例数×100%。
  1.4统计学分析:患者治疗前后两组间痊愈率和显效率的差异用卡方检验。
  
  2结果
  
  2.1疗效:两组疗效比较见表1,两组痊愈率比较,χ2=7.43,P<0.01,显效率比较,χ2=7.44,P<0.01,均有
  显著性差异。对照组有8例因肌注聚肌胞注射液引起局部疼痛而中途停止治疗,退出观察,不列入疗效评估。
  2.2不良反应:治疗过程中治疗组有8例患者出现面部轻度潮红、灼痛、紧绷感,考虑系外洗时用力过度致表皮擦伤所致,用药1周后逐渐耐受;对照组患者普遍有肌注部位疼痛感觉,能坚持完成疗程,另有3例出现轻度发热,不影响治疗。
  
  3讨论
  
   扁平疣是一种常见的病毒性皮肤病,由人乳头瘤病毒(HPV)感染所致,好发于面部,病程缓慢,可持续多年不愈,严重影响美观,目前尚无针对人乳头瘤病毒的特效药物。聚肌胞是一种合成的双链RNA,为高效干扰素诱导剂,可特异性地与病毒聚合酶结合,抑制病毒复制,并促进巨噬细胞吞噬能力和自然杀伤细胞(NK)活性,故有抗病毒和提高机体免疫功能的作用[1]。我们采用聚肌胞肌注治疗扁平疣取得了一定的疗效,但该药肌肉注射可引起局部疼痛,少数患者可出现轻度发热。
  中医认为本病为外感风热毒邪,郁而化火,搏于肌肤,气血失和,伤阴耗血而致。故治以清热解毒活血、中和气血、软坚散结[2],我们采用自拟方药,板蓝根、紫草、马齿苋清热解毒,凉血活血;木贼、苦参清热散风燥湿;蜂房祛风通络;红花、夏枯草活血化瘀,软坚散结。诸药合用,共奏清热解毒、活血化瘀、软坚散结之功。现代药理研究证明,上述诸药均有不同程度的抗病毒作用。与聚肌胞治疗组相比,中药祛疣汤治疗扁平疣,疗效更确切,价格低廉,副作用小,受到了患者的肯定。
  
  [参考文献]
  [1]徐 军,汪文娟,金若敏,等.药物大全[M].2版.上海:上海中医大学出版社,1998:600.
  [2]金春林,田 静.中药外洗治疗扁平疣98例[J].中医外治杂志,2006,15(2):43.
  
  [收稿日期]2008-03-06[修回日期]2008-05-12
  编辑/李阳利
  
  注:“本文中所涉及到的图表、注解、公式等内容请以PDF格式阅读原文。”
其他文献
皮脂腺囊肿为临床上最常见的体表肿块性病变,以往治疗多采用切除术,但因切口大、恢复慢,瘢痕明显等,患者多不愿手术。2006年1月~2007年12月,我们采用CHR-C型多功能美容治疗仪配合治疗颌面部皮脂腺囊肿90 例,疗效明显,患者满意,现报道如下。    1临床资料    1.1一般资料:皮脂腺囊肿患者90 例,其中男52例,女38例,年龄18~65岁,囊肿大小:0.2cm×0.2cm~3.0cm
期刊
[摘要]目的:探讨Q开关紫翠宝石激光治疗仪治疗颧部褐青色痣的临床疗效。方法:应用Q开关紫翠宝石激光仪,采用752nm波长及2.4mm光斑,对皮损进行局部治疗。结果:116例患者中,73例经1~4次治疗后均痊愈,9.48%的患者出现暂时性色素沉着,1~6个月自然消退,所有患者经4次治疗后均显效。结论:Q开关紫翠宝石激光治疗颧部褐青色痣疗效确切且无瘢痕产生,是治疗颧部褐青色痣的理想方法。  [关键词]
期刊
[摘要]目的:甲基丙烯酸-β羟乙酯(HEMA)是复合树脂和玻璃离子混合型牙科材料的一种主要组分,本实验尝试检测五种复合树脂和玻璃离子混合型牙科材料在光固化后未聚合HEMA单体量释放量。方法:将Freedom、F2000和Dyract复合体以及Vitremer和Fuji II LC树脂改性玻璃离子分别制成6mm×2mm的圆形试件,固化后浸入1ml37℃去离子水中,在不同的时间段(1、7、14、21天
期刊
[摘要]目的:研究局部注射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复合明胶微球对SD大鼠背部随意皮瓣存活的影响。方法: 采用改良的乳化冷凝法交联制备复合VEGF 的明胶缓释微球,将其注射于大鼠背部随意皮瓣,24只SD大鼠随机分为复合VEGF微球组(A组)、VEGF治疗组(B组)和对照组(C组),术后7天分别进行皮瓣存活率、新生血管计数的检测。结果:术后7天皮瓣的存活率分别为(68.54±2.79)%,(58.
期刊
[摘要]目的:研究结缔组织生长因子(Connective tissue growth factor,CTGF)siRNA表达载体对瘢痕疙瘩成纤维细胞(Human keloid fibroblasts,HKFs)中CTGF表达、胶原蛋白分泌的影响。方法:根据RNA干扰(RNA interference, RNAi)设计原则,设计并构建特异性CTGF siRNA表达载体,转染体外培养HKFs。用荧光实
期刊
[摘要]目的:通过统计和分析我科诊治的皮肤基底细胞癌(BCC)患者的基本临床资料,探讨BCC的男女发病差别、职业、发病部位及手术方法和预防措施。方法:收集、统计和分析我科2001年来经病理确诊为BCC 的临床资料。结果:共收集57例BCC患者,男31例,女26例,男∶女=1∶0.84,平均发病年龄(58.1±13.5)岁,男性患者的平均年龄为55.4岁,女性为61.3岁,男女有明显差异(P<0.0
期刊
2005年12月~2007年12月,我们应用CO2激光联合五妙水仙膏治疗眼睑直径超过4mm大的汗管瘤患者48例,取得了满意的疗效,现将结果报道如下。    1临床资料和仪器    1.1 一般资料:本组48例均为直径大于4mm的大汗管瘤患者(排除糖尿病,出血性疾病,瘢痕体质和重度营养不良等),年龄18~55岁,平均为40岁,其中男6例,女42例,病程:3个月~15年,平均5年。其中8例曾接受过药物
期刊
瘢痕是创伤愈合过程中机体正常的生理反应,也是创伤愈合过程的必然结果[1]。组织学研究发现,瘢痕由过多的胶原和大量不正常的阻塞血管组成,推测缺氧可能是病理性瘢痕形成的原因之一,缺氧可使成纤维细胞产生更多的血管内皮细胞生长因子,促使瘢痕生成[2],如不治疗往往需要6个月~1年才会逐渐变平软,有的甚至终生不退,严重影响患者的容貌及功能。2006年3月~2008年3月,我们采用针刺结合外敷活血化瘀、祛斑增
期刊
[摘要]目的:测量西安市女性青少年正畸患者面部软组织厚度,并分析其数学比例关系,探讨其特征。方法:选取180例西安女性青少年正畸患者数字头颅定位侧位片,选择面部9个标志点的软组织厚度测量,并进行统计分析。结果:西安市女性青少年正畸患者面部软组织厚度值为(4.42±0.58)~(16.20±1.98)mm范围;其相互比例关系为0.43±0.11~3.78±0.57范围。结论:西安市骨性I、II、II
期刊
静脉畸形(传统称海绵状血管瘤)是口腔颌面部常见疾病[1],因其部位特殊,手术治疗往往造成面部畸形,有一定的局限性,非手术疗法虽多,但疗效欠佳,且并发症多。故自1990年起我们采用平阳霉素瘤内注射治疗口腔颌面部静脉畸形,取得了满意效果,现报道如下。    1临床资料和方法    1.1 一般资料:201例静脉畸形患者,男93例,女108例,年龄:2个月~39岁(其中11岁以下153例,占76.12%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