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痕教育 教育有成

来源 :赢未来·学校品牌管理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chaosum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办学理念是校长基于“办怎么样的学校”和“怎样办好学校”的深层次思考的结晶。东平小学的办学理念“大教无痕·小学有成”,蕴含着求学者和施教者共同的意愿。
  大教润“物”,兼容天下,无痕无形。无形则容纳“多形”,润泽智慧,看似“无痕”之上,而成其泱泱“大象”;《易》有曰“小往大来”,万物发于小,成于大,则物之因小而需积,积之则聚,聚之则凝,凝则有成。
  教者,小教教人以术,大教教人以道。道无形,教亦无痕,无痕之下,实已润物。故施教者需不拘泥于形式,犹如“蜻蜓点水”,正人于玩乐间,点拨于花丛间,不仅授知术,更令其悟之道。
  学者,学由小伊始,小而渐大,大而渐成,格物致知,止于至善。此如“蜜蜂采蜜”,博采众识,取精存真,而后自主构建立学立人之大器。
  教为立学之根,学求立品之成。大小相拥,合则为尖;教学相融,师生相长;有无相生,润物无声;启智有道,无痕至成。
  至善团队:同伴互助,智慧同行
  学校发展,教师第一。东平小学的教师成长理念是:不让一个老师掉队,构建“胜任、优秀、卓越”的梯队。核心价值观是:一样的理念、一样的声音、一样的优秀。一样的理念是让“大教无痕·小学有成”内化为每位教师教育行为的出发点、归宿点;一样的声音是凝聚力的表现,是团队力量的体现,是东平教育发展的历史承载;一样的优秀是同伴互助、智慧同行的结晶,是互相欣赏的魅力,是和谐发展的动力。
  1. 构建思想共同体。教师要做“大教师”,进而成为名师、大师。“大教”就要有大胸怀、大气魄,有大学问、大魅力,有大课堂、大世界,这样的教育才是现代的、开放的、包容的。
  2. 构建教学共同体。通过学科教学的交流、经验的分享,集体备课的互补,探索“学科教师团队、青年教师团队、中年教师团队、老年教师团队”等教学共同体建设。
  3. 构建研究共同体。以行动研究为媒,以案例研究为点,以小课题运作为主,提倡小组合作,形成不同类型的研究共同体。由点连线,由线织面,推动学校在研究中前行,教师在研究中发展。
  4. 构建读书共同体。这既是书香校园建设的需要,也是教师内在发展的需要。通过阅读更新理念、亲近大师、拥有思想、直抵精神、塑造灵魂。全体教师共读《第五项修炼》《第56号教室的奇迹》《课堂观察》等书籍,围绕教师书吧、举办读书报告会、好书交换站、开设读书论坛、编辑阅读刊物来建设读书共同体。
  至精管理:科学规范,人文并重
  东平小学形成了具有自身特色的管与理。先理后管,理是理念,管是策略,理引领管,管推进理。提升管与理的水平,就是要善于思考教育,善于实施教育。我们以《第五项修炼》的系统理论为管理的基础,理清各个管理的节点,根据“明确学校重点工作任务,设置重点工作岗位,选准重点工作人员,明确重点工作责任,加大重点奖酬与处罚力度”的原则,盘活管理资源。
  1. 树立“制度管理,人文关怀”的管理理念。我们制订并完善《东平小学教师绩效考核方案》《东平小学校本培训管理制度》《东平小学德育管理制度》等一系列管理制度。在制订各类规章制度的时候,认真地倾听一线教师的意见和建议,制度的要项给教师留有空间和方便。
  2. 管理就是服务。为教师服务,使管理更人性化更具可接受性;为学生服务,使管理能为学生的成长提供有利条件;为家长服务,使管理能延伸到社会,使学校的教育活动取得家庭和社会的大力支持。
  3. 管理就是效率。讲究管理效率,这要求管理人员增长自己的管理知识,提升决策力、执行力,高定位、低重心地深入一线管理,去繁就简,去粗取精。
  至美德育:班级特色,活动育人
  无痕教育是民主平等的教育、是大爱无私的教育、是适合儿童的教育、是润物无声的教育、是自然生态的教育。
  “我的地盘我做主,把班级还给孩子”是东平小学班级管理理念,班级特色建设是东平小学创新德育管理的抓手,旨在张扬班级和孩子的个性,营建宽松和谐、积极向上的班集体,成为培养孩子良好行为习惯的主要阵地。
  在2015学年,全校有环保小天使、魅力剪纸、折出我未来、书香墨韵、话说汉字、阳光书屋、小故事·大德育、巧手变变变、悦读教室、绘出我精彩、心灵快乐窝等班级特色主题。我们的班级特色有如和煦的春风,吹遍东平校园、吹进学生家庭,家校携手铺就了东平孩子的成长之路。
  学校德育课题《无痕育人——东平小学班级特色建设的实践研究》在佛山市教育科学十二五规划中小学德育研究专项课题中立项,开展课题研究以来,师生收获着丰硕的果实。例如,唐志梁老师的论文《“折出我未来”班级特色建设的构想与实践》获佛山市教育教学论文和教学设计一等奖,他的论文《折出我未来——以折纸为抓手建设特色班级》发表在《班主任》2013年第四期;他的行动研究案例《我的地盘我做主——班级特色对班级建设的重要性》获佛山市教师校本行动研究一等奖。
  东平小学的“班级特色”放飞儿童梦想,践行“无痕教育”,演绎“慧指文化”,养育文明行为和良好习惯,还原了教育的本真。
  至悦课程:校本开发,特色纷呈
  课程专家斯基尔贝指出:“设计课程的最佳场所在学生与教师相处的地方。”我校地处陶艺、广绣等传统文化生根发芽的所在地,经过探寻根源、申报课题、建工作室,找到了一条有效的校本课程开发路径。我们的校本课程项目考虑了下列因素:一是区域传统历史文化和特色,如广绣课程、陶艺课程;二是学校的特色主题文化,如绘本课程、篮球课程;三是教师的师本课程,如形体课程、水乡国画课程。
  作为一门课程,单纯地依靠每周一课时的教学,显然比较单薄。因此,我们将校本课程及其活动有机地与学校学科活动、主题活动相互整合,进一步丰富校本课程内涵,推进校本课程实施向纵深行进。   六大课程(见图表)既有在学校课表内开设的,也有利用大课间、社团活动等时间实施的,为课程开展提供了有力的保障。我们积极创新校本课程的课堂组织形式,拓宽课堂视野,实现了从教室走向校园,广纳资源,体验探究。
  评价是校本课程开发实施的重要环节,我们要求在评价主体上多元化,可由自我评价,小组评价,指导教师评价,班主任评价等构成。社团制定学期展示计划,通过音乐节、美术节、体育节等生动新颖的形式,丰富校园生活,不仅为学生个性特长展示提供平台,还汇报了校本课程研究成果。
  至趣课堂:问题导学,个性飞扬
  我们认为做到了“有效教学”的教师是合格教师,做到了“智慧教学”的教师是优秀教师。教师的课堂成熟有三个阶段,一是致力于缩小“有效教学”与“智慧教学”两者之间差异的过程,从“操作技法”走向“专业素养”;二是从“从学科内容的内迁移”走向“跨学科内容的外迁移”;三是形成自己的教学风格和个性,走向卓越。
  “问题导学”课堂是落实乐从教育局“双圆四主”善乐教育体系在东平小学最好的行动诠释,也是2015年东平小学实施课堂教学改革的实践创新。我们构建“问题导学”课堂教学流程,培育适合新型课堂的学习共同体,创建以“问题导学”为核心的学科课型,在“问题生成、问题探究、问题解决”的课堂教学中,培养学生生成问题、探究问题、解决问题的自主学习能力。
  “问题导学”课堂教学改革,塑造“知礼·阳光·大气·自信”的师生形象,促进东平小学的内涵发展。我们更鼓励有思想、有能力、有行动、有成果的教师探索班级课程建设、学科课程开发,形成个性课堂(教室)。例如,樊冰华老师的“校园生活作文”,林泽刁老师的“错题资源利用”,谭少贤老师的“数学日记”,骆亚军老师的“生存作文”,曾娜老师的“故事爸妈”等。在这里,我们允许不同的老师走不同的路,允许一部分老师快速成长起来,成为有思想、有理念、有行动的“领头雁”。
  至慧文化:慧指自创,特质呈现
  东平小学的“慧指文化”体现了用孩子的心态去感悟童心、用孩子的眼睛去观察世界、用孩子的双手去创造智慧的办学理念——“大教无痕·小学有成”。这一文化的内涵是:学生用智慧的手指创造智慧,培育动手实践能力、丰富想象力和创新力。
  1. 绿韵家园。以2014年创建“广东省绿色学校”为契机,创建了绿韵廊、木瓜园、葡萄园、香蕉园、龙眼园、桑树园、玫瑰园、菜园、陶趣园。校园里的每一处绿都由孩子们亲手栽种和培育。他们种下的不仅仅是一株株绿色植物,文明行为、责任感、爱心的种子也植根于幼小的心田。木瓜园里又大又黄的木瓜、香蕉园里的串串香蕉是东平所有孩子心中的期盼和牵恋,“木瓜奖”“香蕉奖”“葡萄奖”等水果奖项成了周一升旗礼、学校颁奖台上一道靓丽的风景。
  2. 陶艺乐园。陶艺是东平小学的又一大特色。学校行政楼高墙上的“笑脸墙”壮观、独特,镶嵌其上的300多张笑脸是东平小学师生们的杰作,也是师生幸福生活的写照。“笑”在陶中,“笑”在墙上,笑在校园,笑在师生们脸上,笑意蕴藏心中。每幢教学楼的楼梯、走廊上都装饰着的趣味陶片,这些都是东平教师、孩子及其家长们自己设计、并亲手制作的陶艺作品。
  3. 书香校园。爱书吧、格林岛绘本馆、班级图书角、沁香园、静思轩,东平小学校园的每一个师生活动的角落,都可以随手找到阅读的书籍,“让阅读像呼吸一样自然”在这里变成了现实。每年一届的“淘书节”让孩子沐浴书香;班级同读一本书,让孩子走进名家的精神殿堂;教师读书会,让一批“书虫”老师的梦想再次起航。
  东平小学的校园文化是属于东平人自己的文化,凝聚着教师、孩子、家长的智慧;优美、高雅、舒适的环境氛围,散发着人文的芬芳,演绎着儿童指尖上的美丽,奏响了东平教育温馨和谐的美妙乐章。
  “大教无痕·小学有成”是东平人的教育追求。至善团队、至精管理、至美德育、至悦课程、至趣课堂、至慧文化为“无痕教育”之承载;个性张扬、愉悦成长、情系校园、精神丰盈为“教育有成”之绽放。
  (作者分别系广东省特级教师、佛山市东平小学校长;佛山市东平小学副校长)
  南国暑假,安静校园,一阵微风仿佛传来一群孩子的欢笑声……《学校品牌管理》杂志副总编何池歆、培训部主任伍秀林、记者林丹一行来到了广东省佛山市东平小学,与谢立清校长展开了一场耐人寻味的对话。
其他文献
“群雁高飞头雁领”,打造一支德才兼备、干事创业、领导能力突出的品牌校长队伍,首先必须厘清认识:具备什么资格的人能纳入校长选任的视野?笔者认为,在深入推进管办评分离的新形势下,坚持标准,开门纳贤,应是品牌校长建设的百年大计。  内行治校  学校是知识分子集群的高地。一名校长能在一所学校立足,能够得到学校广大教职员工的认可,首先必须具备两点:一是高尚的人格和严谨的作风,二是过硬的教学教研实绩及指导能力
期刊
原中国教育学会常务副会长郭永福:  衡量一所学校是否已经形成自己的品牌,最关键的是要看它是否有自己优秀的学校文化。学校文化是学校品牌的灵魂。  当代著名教育家朱永新:  书香校园建设的关键在于教师。只有教师喜欢书,才能感染孩子,才能影响孩子。没有喜欢书的校长,也很难带动喜欢书的教师,所以读书要从校长开始。  重庆市教育评估院院长龚春燕:  学校文化是学校在长期的办学实践过程中积淀的并为其成员所认同
期刊
早就听闻佛山市的教育圈子里有一位很牛的校长名叫“谢立清”。他掌管的东平小学,是一所将原来8所薄弱农村学校合并起来的“大小学”,同时也是佛山新城倾力打造的一所现代化城市学校。  不知道是有心,还是无意,谢立清校长真的弄出了一个办学理念——“大教无痕,小学有成”。我心想:谢大师啊,不带这么玩的,你还真就“大”“小”般的哲学起来了吗?  2015年7月24日,我前往乐从教育局,顺道去了一趟东平小学。因为
期刊
危机事件是指任何可能危及组织及社会的最高目标和基本利益、管理者无法预料但又必须在极短时间内紧急回应和处理的突发性事件。  危机事件的一般特征:破坏性,对组织或社会的生存和发展构成威胁;突发性,出乎决策者意料之外;紧迫性,应对和处理行为具有很强的时间限制;公众性,影响公众的利益、公众舆论高度注意。  公共危机影响范围具有公众性,必然成为媒体事件、公众性事件,从而导致公共关系危机。这一事件发生后,不仅
期刊
校本培训过程中,外请名师做讲座是非常普遍的培训形式。一方面,既能保证在不动用更多人工及资金成本的情况下,让全体教师都受益;另一方面,聆听讲座报告、与名师近距离交流也是教师接触教育新理念、新方法的快捷方式。  精彩的讲座让人醍醐灌顶、深受启迪,进而推进今后的教学管理工作,是为“有效的培训”。不过实际操作的过程中,往往会碰到讲者主题偏离、讲座乏味的尴尬局面,令听者兴趣索然,最终讲座流于形式,白费气力。
期刊
荀子,荀况,曾游学于齐国,到襄王时代,三次出任齐国稷下学宫的祭酒,被尊称为“最为老师”。荀况的弟子众多,其被弟子尊奉为“圣王”。荀子对诸子百家都有所批评,唯独推崇孔子的思想,认为孔子的思想是最好的治国理念。荀子以孔子的继承者自居,同时,又在知识论上批判地总结和吸收了诸子百家的理论主张,形成了富有特色的“明于天人之分”的自然观、“化性起伪”的道德观、“礼仪之治”的社会历史观。在继承中创新,同时又博取
期刊
2015年8月下旬,广东省中山市黄圃镇教育领导班子邀请学品团队为黄圃镇十三所学校的抱团发展及区域特色品牌打造提供策略指导。研讨会以沙龙的形式进行,十三位校长汇报了他们的学校五年发展规划,学品专家团队现场进行“速诊”,以下为个别对话摘编。  中心幼儿园:幼儿传统文化课程该如何提升?  山东知名校长程功:幼儿教育是最能放开手脚开展素质教育的阶段。建议以教师的基本素养为着力点,把传统文化融入教学内容,像
期刊
近几年,在我国中小学刮起了一股学习美国国家年度教师之风。北京、上海、广州等地先后邀请数名美国国家年度教师来华演讲与座谈;我国一些报刊也不断报道这些教师的“先进事迹”;迄今已有两家出版社出版了推介美国国家年度教师的专著。笔者所在的学校曾邀请美国国家年度教师之一雷夫·艾斯奎斯来校讲座。与他面对面的交流,触发了笔者窥探美国国家年度教师的成长秘笈之心,意欲发现他们作为品牌教师的共同特质,从他们的故事里,寻
期刊
教育大花园里有这样一位聪明又智慧的护花人,他是重庆市第七十一中学的校长张克运。他撰写的《教育走得太快,灵魂跟不上了》一文刷爆了教育界人士的朋友圈。不管是校长、老师还是家长、学生,都对这篇充满哲学智慧的文章一赞再赞。以哲学思维解读教育现象,以哲学智慧剖析教育行为,张校长的文字熨烫了教育人心里的皱褶,使内心的浮躁渐渐消弭。幸有机缘,在今年8月曾先后两次聆听了张校长的《教育的哲学视野及校长的哲学人生》《
期刊
2011年我们曾下校进行培训需求调研。走进的第一所学校有120多名学生,5名教师,年龄最小的教师也已经54岁了,学校仅有一台电脑也因为没人会用而荒废着。在这个乡的村小和教学点听课,看到的基本都是上了年纪的老教师用最原始的教学设施、最陈旧的教学方法进行教学。由于现在培训的指标一般都给了年轻的骨干,老教师们没有机会走出大山,也不会参加网络学习,教学能力低下并不出奇。改变老教师的知识结构和陈旧的教育观念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