亚洲女首富的爱心之旅

来源 :绿色中国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adroithy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Gong Xinru "Little Sweetie" was described as 70 years of age,40 years of appearance and 20 years of frame of mind.According to newspaper report, Gong Xinru held 90% stock in Chinachem.Her personal fortune was about 40 billion Hongkong dollars so she was called the richest woman in Asia and the richest woman among the chinese all over the world. Howerer,she always lives simply,is glad to help others.She did a lot of good deeds in her life.Though she has passed away ,her love is still in the world.We wish the kind -hearted person lives happyly in heaven.
  “小甜甜”龚如心,被人形容为“70岁的年龄、40岁的外貌、20岁的心境”。据报载,持有华懋近90%股份的龚如心,个人财富约为400亿(一说为近千亿)港币,被称为“亚洲女首富”和“世界华人女首富”。然而,她生活俭朴,乐善好施,充满着爱心,一生做了许多的善事。如今虽然驾鹤西去,但遗爱人间。对于这样的好人,我们愿她在天堂走好。
  
  4月3日,一生充满传奇色彩的龚如心在香港病逝。
  一时间,在国内外引起了巨大的轰动。她是亚洲女首富,是《福布斯》富豪榜上的常客。巨额的财富加上她标新立异的风采以及时常展示的甜甜迷人的笑容,使她蜚声华人世界乃至全球。然而,龚如心受到如此的关注绝不仅仅是因为她的财富,还有她充满曲折的人生以及她的博大爱心。
  作为人人心仪的香港巨富,她有着自己独特的人生观。对她来说,创业、聚财不过是展示人生一种手段,而慈善捐助才是一个企业家不应疏忽的一种责任。她视金钱如身外之物,好善乐施,热心公益。工作中的她,勤奋、努力;生活中的她,简单、朴实,关心他人,尤其是关心尚未富裕起来的内地农民。
  
  把九亿农民当成自己的情人
  
  
  富可敌国的龚如心,其财富今生早已是用之不竭。
  “但这些钱用于做事还不够。我觉得现在还有许多事情可做、要做,但在很多事情上没时间,用不上力。用不上力的地方就该出钱,这样赚的钱才有意义。”生前龚如心多次这样对朋友们说。
  早在祖国改革开放之初,香港不少巨富一窝蜂涌向内地发展地产业。作为香港地产界名人的龚如心却按兵不动。除了商业上的谨慎外,她一直在考虑做什么事才能真正符合国家需要。
  1990年,正在深圳考察的龚如心,发现大街小巷烤红薯、捡破烂的人急剧增多。这些人都是来自湖南、四川、河南等地的农民。“为什么不在家种地,却背井离乡跑到这里来?”龚如心不解地问。而他们的回答让龚如心感到十分痛心:“在家种地吃都吃不饱,日子过得紧巴巴的,还不如跑到深圳做个小生意,赚了钱再买粮食,比在家种地强多了。”“那家里的地怎么办呢?”“有的荒了,有的租给别人种,荒了也不可惜,一年累死累活还要倒贴钱。”一番对话,让龚如心看到了中国的许多问题,根子在“三农”。这个问题解决了,国家就富强了。于是 ,从1995年起,龚如心与国家农业部合作,设立“如心农业奖励金”。每年拿出100万元,每周奖励一名小有所成的农民,一年共54名,奖金为每人1万元人民币,请代表来北京开颁奖大会,并报销食宿费。
  “如心农业奖励金”搞了5届,后因为打官司奖金冻结暂停。但此奖对于中国农业的推动,仍可说是意义深远,功德无量。
  1996年,山东寿光农民王乐义作为“如心农业奖励金”的获得者,领了1万元的奖金。用这笔钱,他先为村民从中国农科院买了3800元的蔬菜种子。回来以后,得知天津有一项无土栽培芽菜的新技术,便领着村里的乡亲们到了天津,交上学费,买了材料和种子,又请了技术员,1万元的奖金只剩下两块八毛钱。王乐义心想,一定要让手里的1万元奖金滚雪球般地变大,产生10万、100万甚至上千万的经济效益。事实上,正如后来成功的王乐义所言,这1万元奖金引进的技术,使他创造了冬暖式蔬菜大棚技术,结束了中国北方冬季吃不上新鲜蔬菜的历史,掀起了一场以种植大棚蔬菜为标志的“白色”浪潮,王乐义本人也被称为“蔬菜大棚之父”。他多次说:“获得香港爱国商人龚如心颁发的大奖,我还是第一次。这是龚如心大姐给农民兄弟发的奖!龚大姐不是党员,而是香港实业家,而且当时香港还未回归祖国大陆,她为什么这样做?这说明她对中国农民有着一种非常深厚的感情,有着一种忧国忧民的情怀。能站在这样的高度看待中国农业发展的未来,足见她的眼力。龚大姐的这种情怀也提升了我的人生境界。吃水不忘打井人,这些年我们这里的农民生活富裕了,就越发想起龚如心大姐对我们的激励和恩情。”
  
  全国人大常委、山西省昔阳县大寨党总支书记郭凤莲对龚如心和“如心农业奖励金”更有着一种深深的情怀。郭凤莲一生获奖无数,之所以这样看重“如心农业奖励金”这一荣誉,是由于这个奖项对她本人和所有大寨人都具有特殊意义。获得这个奖项时是1996年,当时的大寨正处于经济困难时期,但由于大寨名声在外,又不好对外讲,可以说那一万元在当时就是雪中送炭。她把这笔钱用在为大寨办企业跑项目、跑技术上。用郭凤莲的话说就是“龚大姐给了我一把金钥匙,而我用这把金钥匙开启了一座金山,龚大姐的一个钱袋子为大寨人带来了千千万万个钱袋子。”
  另一位比较特殊的“如心农业奖励金”获得者是郑永和老人,他是获奖成员中年龄最大、职务最高的。他曾任河南省辉县县委书记、国家水电部副部长、河南省委副书记,尽管历经坎坷,但他离休后二十多年如一日,无怨无悔、无私奉献,带领山区群众继续凿山修渠,引水造林。1995年,一直关注着大陆建设的龚如心读了新华社老社长穆青和其它媒体发表的有关郑永和老人的文章,不禁潸然泪下,并告诉助手一定让老人家获得这个奖。在“如心农业奖励金”颁奖大会上,她高兴地见到了郑永和老人,面对纷至沓来的众多媒体,她真诚地说:“你们不要把镜头对准我,要对准这位老人,老人很了不起。他当过国家水电部副部长,退休后还在太行山深处带领群众植树、治山治水、修路,为山区农民无私奉献,很值得我们尊敬和学习。”从此,这两位在人生和事业多有历练的“忘年之交”,此后每有挫折,更是互相安慰、互相鼓励。龚如心但凡面见中央领导,都要介绍这位老人的事迹。郑永和老人病危和逝世时,龚如心都派助手前去探望。郑永和老人在生前也多次提起:“作为一个香港的商人,把九亿农民当成自己的情人,并能够如此关心我们基层农民,确实很了不起!”郑永和老人也以能获得“如心农业奖励金”而感到骄傲。
  
  
  低调的慈善家
  
  与她一贯的“超短裙+羊角辫”的招牌性装束让人过目难忘的形象相比,龚如心在慈善事业上一向低调。
  与其他富豪相比,龚如心的慈善捐赠有着和别人不同的选择,每笔捐赠都有她自己的个性。比如她设立的农业奖励金,就明确要求必须发给普通农民。她在慈善方面另一个重点是教育。她认为,未来是一个竞争激烈的社会,内地正在改革开放,经济环境、人才素质与国际水平相比还有一些距离,要克服这些困难,更需要办好教育。
  
  据记者了解,1990年后、1997年香港回归前,龚如心就曾对内地的教育事业屡有义举:给对外经贸大学捐助1500万元人民币,给北京航空航天大学捐款500万元港币、给国际关系学院捐款500万元人民币、给中华女子学院捐款500万元人民币……她还在美国哈佛大学设立龚如心学者奖,每年资助25名大陆学者去哈佛学习;她与北京大学合作举办了“企业家培训班”,希望自己能够为提高国人的素质发挥作用……“老板的捐款比较细水长流,加上很多捐往大陆,由于又很低调,所以有许多捐款大家都不知道。”华懋的员工如此评论。
  1991年夏天,中国华东遭受了特大洪灾。龚如心小姐得知这一消息后,立即捐出1000万元港币;随后她在电视上看到政府又在组织救灾筹款活动,立即打电话给助手王礼泉先生,让他立即赶到赛马场捐款现场,捐了1000万元港币。当时赛马场人山人海,近10万人。卫星现场直播,亚洲有20多亿人都在观看这次直播活动,她希望通过她的捐款去影响更多的人来帮助中国的受灾群众。香港捐款的社团部门很多,只要她知道,她都去参加。这次华东水灾,她前前后后总共捐了3000多万港元,成为全球华人个人捐款之最。
  2004年4月,中国社会工作协会孤残儿童救助基金成立。这一基金的主要职责就是为孤残儿童助医、助养、助学工作提供条件,即资助孤残儿童医疗、康复所需要的费用并安排救助项目的实施。该基金会成立不久, 龚如心捐助1000万元人民币,成为基金成立以来最大的一笔捐款。
  2004年7月,云南德宏州发生洪涝灾害,这是建州50年来最大的一次洪水,全州灾民面临断炊的危险。龚如心又向灾区人民伸出了援助之手,立即安排将3000吨大米火速送往云南灾区,有15万灾民直接受益。德宏州政府在感谢信中称“3000吨大米对我州来说,是受灾后接受到的最大一笔社会捐赠,对灾区人民这就是救命的粮”。
  2004年年底,印度洋发生地震和海啸,印度洋沿岸的国家和地区的人民遭遇到一场深重的灾难,国际上掀起了一场规模宏大的人道主义捐助。龚如心再一次慷慨解囊,捐出500万港元,积极帮助灾区人民救灾和重建。
  十几年来,龚如心一共捐了多少款,帮助了多少人,她自己也不清楚,找上门来的小额捐款更是数不胜数。她的私人助理王礼泉先生也一再声称,“老板做慈善事情的时候,其实并不在乎别人知不知道。她做慈善从来都是低调的,她的捐款不加任何附加条件,不要求回报,被称为成功的企业家,低调的慈善家。”
  
  亚洲女首富的内地情缘
  
  与遗产官司相比,龚如心一生的商业作为也许并不为人熟知。1990年,龚如心独自承担起华懋集团掌门人的重任。当时有杂志这样形容她:“穿着银光闪闪的短裙,发上结了两条辫,活像蹦蹦跳跳赶往商场的时髦少女。”就在不少人等着看她笑话的时候,龚如心很快令香港商界领教了一个重新振作的“王太”。自1994年,她前后斥资逾40亿港元,鲸吞香港中环多栋商厦,成为“中环女地王”,风头一时无二。
  
  除了在香港的投资外,龚如心还大举进军内地。华懋集团在内地投资主要涉及高科技农业、生化制药和IT等领域。投资地域分散于北京、上海、广州、河南、内蒙古和新疆等地,初步形成了全国性投资布局。
  其中,最能体现龚如心慧眼的是与河南双汇合资兴建华懋双汇实业有限公司。1994年初,正值东南亚金融危机爆发,内地紧缩银根,许多同行因为缺少周转资金而倒闭,当时的双汇集团也面临着同样的困境。龚如心在此情况下投资1.27亿元帮助企业渡过了难关,在短短的时间里,双汇昂首跻身全国同行业三强。“龚如心那时拿出1.27亿元与我们合资,无疑是雪中送炭!”谈起双汇集团的“大提速”之始,不少双汇集团的高层人员深有感触 。这次“化蝶”成功之后,双汇业绩从此如日中天,2006年销售收入达到240亿元。
  因与双汇合作,龚如心先后四五次来到漯河,但她从来不要求特别招待,随意住一家饭店就行。海鲜在她眼里“贵得要命”,并常常拒吃山珍海味。一次龚如心从郑州机场赶到双汇所在的河南漯河市时,已是午夜,尽管天气很冷,但龚如心并没有休息,立即到施工现场查看。作为合作伙伴,双汇对这位亚洲女首富的节俭和敬业深感敬佩。
  
  好人“小甜甜”一路走好
  
  为商、为人、为女人,龚如心一直是香港的一道独特风景。
  龚如心去世之后,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李长春通过中央政府驻香港联络办公室发出唁电,对龚如心的不幸逝世表示沉痛哀悼,并向其亲属表示深切的慰问。国务委员唐家璇、最高人民检察院检察长贾春旺、全国政协副主席刘延东、国务院港澳办主任廖晖和中央统战部、政协全国委员会办公厅等很多部门发出唁电,也对龚如心的逝世表示哀悼。唁电高度评价龚如心的一生,认为她爱国爱港,热心公益慈善,对香港和内地的繁荣发展作出了积极贡献。
  4月17日灵堂开放之时,香港政商名人云集前往殡仪馆凭吊致祭。其中包括中联办主任高祀仁、信和集团黄志祥、远东集团主席邱德根和前特首、全国政协副主席董建华和现任特首曾荫权及其夫人等。
  
  长江集团主席李嘉诚在殡仪馆,神情哀伤。他对记者说:“我们认识好久了,她是好人。”李嘉诚又说,她与龚如心是好朋友,很早就知道她患病,对她的离世感到可惜。卓能集团主席赵世曾在现场沉痛地说,他认识龚女士40多年了,她很勤奋,“生前努力赚钱,死后造福社会”。他呼吁外界不要太在意有关龚遗产的争拗。
  4月18日,香港立法会主席范徐丽泰在悼念会上致悼词,介绍了龚如心与丈夫王德辉胼手胝足打造华懋王国的经历。其中讲的最多的是龚如心长期热心公益、爱国忧民的事迹。许多人认为:这是整篇悼词的核心所在,暗示了龚如心的意愿是积德行善,推行公益事务,造福人民,并非渴望有人独占庞大遗产:“这篇悼词几乎可以作为龚如心的遗嘱宣言。”
  2000多名华懋员工主动来到灵堂悼念。甚至有些已经离开华懋多年的员工也在灵堂忙个不停,细心检查每个细节,为老板作最后的送行。数名女员工忍不住悲伤,相拥痛哭。她们回忆,老板性格友善,毫无架子,深受员工爱戴。在过去很多年里,即使香港遇上经济逆转,华懋也甚少裁员,在华懋工作二三十年以上的员工比比皆是。龚如心与年长的员工有私交,员工结婚或替儿女摆满月酒,她也要出席。在她患病期间,仍非常关心员工。一名女职员生下婴儿,龚如心得知后委托秘书送去一份丰厚礼,在员工休完产假重回工作岗位时,她还亲自问候一番,使员工都觉得很有人情味。龚如心虽然生前节俭,但对员工不薄。按照龚如心生前的遗愿,4月20日华懋高层宣布给全体员工加薪4%。
  许许多多的素不相识的市民前来悼念,其中比较引人注目的是一位80多岁的老人,花了两天时间,作了两句诗前往悼念现场。他说自己“又哑又聋,但脚能走路,所以一定来致祭。”一位中年女士更是穿上自制的白色孝服,笔直站立在殡仪馆外,默默悼念。香港电视台还在大街上作过民意测验,十之八九知道她很有钱并且为香港和大陆做了很多好事。
  连日来,人们给龚如心送花牌数千个,场面非常壮观,很多都摆放在殡仪馆门外的大街小巷,铺成一个白色的花海。
  河南省辉县市郑永和老干部服务队、河南省卫辉市唐庄镇党委书记吴金印、《绿色中国》杂志社社长黎祖交教授共同敬献了“身居海外,情牵大地,心系农民,凤落长空,泽惠犹在,叫我如何不想她?打拼香江,誉满全球,财献公益,宝婺星沉,高风堪仰,如今一别可再逢?”的巨幅挽联,在花海的灵堂里非常醒目。
  
  北京大学校长许智宏在唁电中表示:龚如心一生爱国爱港爱乡,为推动内地和香港在教育、医疗、文化等方面的发展做出了巨大的贡献,为众人所敬仰。特别是她作为北京大学顾问、教授,长期以来对北大的发展给予诸多关注和支持,并曾于百忙之中亲临北大出席百年庆典活动,她对北大的殷殷雅爱让人感念至深。
  哈佛大学肯尼迪政治学院1999级的全体中国学生对龚如心的逝世深表哀痛。他们在美求学期间,不仅获得了龚如心的资金支持,更获得了她周到细心的关怀。他们回忆,每次龚如心来波士顿看望他们,都亲自招待他们用餐,了解他们的学习,问寒问暖,关怀备至。他们在唁电中说:龚女士一生勤奋、远见卓识、智慧过人,但却为人谦和、纯真亲切,给我们每个人都留下了难以忘怀的印象。龚女士的美丽心灵和音容笑貌,永远伴随着我们每一个人,我们会以不懈的努力来告慰龚女士的殷殷期待。
  4月18日上午11时,运载龚如心灵柩的灵车驶往柴湾歌连臣角火葬场。整个灵车铺满白色蝴蝶兰,车头及车尾均挂千朵红玫瑰砌成的心形花圈,车头挡风玻璃后则摆放龚如心的遗照。华懋集团职员均穿素服,向打造华懋王国的龚如心作最后的致敬。街道两旁的市民亦默默送别这个一代商界女强人,更有老人和孩子自制挽联送“小甜甜”最后一程。
  
  要设中国的“诺贝尔”奖金
  
  龚如心走完了自己充满传奇的一生。
  4月7日 ,香港几家主要的媒体均报道,没有子女的龚如心,将把千亿遗产捐献给早于1988年就已成立的华懋慈善基金会。她表示,去世后,要把钱都留给慈善基金,用于慈善用途,这个慈善基金目的之一,是要设立属于中国、类似诺贝尔奖一类具有世界性意义的奖项。当时在场的许多记者对她的表现印象深刻:“那时候她的争夺财产的官司还在进行中,而且是对她不利的阶段,她脸上有种奇特的神情,好像真是万事看透。”
  据知情人透露,龚如心病重期间,香港政界和商界人士前去医院探望时,病重的龚如心再次表达自己的心愿,要把自己的遗产捐出来用作慈善事业,并说这是“她与王德辉向来不变的心愿”。
  同样,更多的人们也相信并企盼这一慈善心愿的实现。在世时,她远离上流社会的生活方式,俭朴到每月花销只有3000元港币;同时又苦心经营,商业谈判时锱铢必较……
  龚如心这一切都是为了做善事,都是为了遗爱人间。从这一点来说,她是实业界的一个真正英雄。
  
  (责编:张国栋)
其他文献
编译/ 刘文娟 刘德星  Protection of Nature Based on Morality  With scant evidence that market-based conversation works, argues Douglas J.McCauley in the department of Biological Science, Stanford University, t
期刊
2005年5月16日,北京,一群来自世界各地的防沙专家聚到了一起,心中只有一个念头:荒漠化防治——我们共同的责任。  19日,夜深,鄂尔多斯宾馆大堂里,灯光柔和舒适,四周安静祥和。虽然在包头和鄂尔多斯之间的野外颠簸了一天之后,专家们脸上已掩饰不住疲惫,但是项目负责人和其中几位来自亚。非。拉的专家依然不顾劳累,欣然接受了本刊记者的独家专访。  研讨会主席:OIUSSEPE ENNE教授,欧盟科技合作
期刊
4月1日,由中国野生动物保护协会组织50多位作家编写以反映林业生态建设成果、宣传保护野生动植物为主题的《生命的喟叹》一书,在北京王府井新华书店举行了签售活动。著名作家张抗抗、舒乙、赵大年、查干、方敏等出席,并与广大读者交流对自然生态的认识。    《生命的喟叹》一书饱含绿色理念,绽放生命关爱,传承生态文化,为繁荣、弘扬生态文化作出了示范。该书选载了50多位作家的散文、纪实文学和诗歌作品。作者都是中
期刊
4月1日是北京第22个全民义务植树日。党和国家领导人胡锦涛、吴邦国、温家宝、曾庆红、吴官正、李长春、罗干来到北京奥林匹克森林公园,挥锹培土,提水浇灌,与首都各界群众代表一起参加义务植树活动。  北京奥林匹克森林公园位于北京奥运公园北区,总用地约680公顷,全园规划苗木总量50余万株。近年来,党和国家领导人曾多次来到这里植树。    167名部长在京郊参加义务植树  3月24日上午,以“共建绿色家园
期刊
山西省常平集团是一家集冶金、建材、化工、煤气发电、农业综合开发等多种经营于一体的大型民营企业,2006年实现产值40亿元,连续五年跻身全国民营企业500强。董事长兼总经理陈忠孝是山西省人大代表、全国工商联执委,并先后荣获“全国劳动模范”、“全国优秀乡镇企业家”等荣誉称号。    重视抓好产业链建设    近年来,常平集团积极推行产业升级,完善产品配套,进一步形成了产品梯次延伸、深度开发的产业结构,
期刊
要 闻  吉化爆炸严重污染松花江    11月13日,中国石油吉林石化公司双苯厂爆炸,造成松花江哈尔滨城区段水体受上游来水污染。为确保用水安全,哈尔滨政府决定从21日市区供水管网临时停止供水4天。  国家环保总局11月23日向媒体通报,受中国石油吉林石化公司爆炸事故影响,松花江发生重大水污染事件。事故产生的主要污染物为苯、苯胺和硝基苯等有机物。事故区域排出的污水主要通过吉化公司东10号线进入松花江
期刊
全国防沙治沙大会3月26日至27日在北京召开。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国务院总理温家宝会见与会代表并讲话。温家宝首先代表党中央、国务院,向受到表彰的先进单位和个人表示热烈的祝贺,向在防沙治沙岗位上工作的广大干部群众表示亲切的慰问和诚挚的敬意。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国务院副总理回良玉出席会议并讲话。  温家宝首先从3月23日人民日报发表的介绍治沙英雄——内蒙古额济纳旗林业治沙局局长李德平先进事迹的文章《胡
期刊
编者按:在当代中国,如何关注民生是一个重大的课题。本文关于双沟酒业的报道,就是一个实例。表面看是一个企业的问题,其实更深的层次是一个民生的问题。因为它涉及到2000多名职工的利益。群众利益无小事,希望有关部门和领导能够引起高度重视,不要再互相推诿,久拖不决。以致使矛盾激化和更加复杂化。  近年来,江苏双沟酒厂因奖金发放问题引起起轩然大波,涉及2000多名职工。为此,本刊记者专门进行了采访。    
期刊
生态农业的实质是农村的全面生态化发展.生态农村发展模式以和谐、可持续为理念,以建设生态文明的农村社会为目标,以生态产业、生态人居、生态环境、生态文化为生态农业建设的主要内容,是在新的历史背景下我国农村未来发展的理想模式,是实现农业农村可持续发展、城乡协调发展的有效途径。随着我国国民经济的快速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生态农业及其产品逐渐成为都市人群的消费选择和农村经济发展的出路。但是由于起步较
期刊
中国家林业局与中央电视台联合主办,中国野生动物保护协会和中央电视台青少部具体承办的未成人生态教育节目《绿野寻踪》,自2006年3月24日首播至今已整整一年了,一年来节目以寓教于乐的形式,向少年儿童普及生态建设、野生动植物保护等方面的知识,深受全国广大少年儿童工的喜爱,已成为向未成年人宣传生态建设和野生动植物保护相关知识及取得的成果,启迪他们热爱大自然的窗口和平台。  《绿野寻踪》节目于2006年3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