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对我国消防应急救援指挥体系建设现状进行分析,归纳总结出我国消防应急救援指挥体系在组织体制、运行机制、法律基础、应急保障等方面存在的问题。在突发事件频繁发生的今天,供应链系统只有不断提升其应急管理能力,才能在突发事件发生时把握机会和把突发事件产生的破坏性降低到最低水平。本文通过对供应链应急管理能力的影响因素分析,探讨了在提高供应链应对突发事件能力过程中,企业、政府和消费者是如何发挥其作用的。
关键词:消防;应急;管理
中图分类号:D035.3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914X(2013)30-0101-01
1. 前言
《中华人民共和国消防法》于2009年5月1日起实施,消防部队被赋予了新的更为广泛的责任,除应对各种常规的火灾外,还要积极参与配合处置各类突发公共安全事件。因此,构建和完善消防应急救援指挥体系成为消防部队的重点课题之一。
火灾的发生都与空间的地理要素密切相关,如时空分布、强度与频度、社会经济易损性、损失评估、消防应急预案等。火灾是各种灾害中发生很频繁而且具有很强破坏力的一种。随着现代经济和城市化进程的发展,火灾的危险程度日益加剧,已引起了世界各国人们的强烈关注。而建立消防应急模型则是对复杂多变的灾情进行系统分析,以便选择最佳的消防作战方案。因此,综合运用火灾科学、地理信息系统、计算机人工智能等科学技术于消防应急指挥决策,已成为新世纪消防工作的发展方向。
传统的人工记录火灾情况,人工查找失火单位及部位的资料信息,效率低下,导致延误战机,且难以适应进一步分析需要。消防应急要求掌握大量准确综合基础信息,并且要求随时对这些海量數据进行快速查询,并能作出一步综合分析。这些数据的另一个特点就是具有空间分析的特征。为此,引入本体描述数据模型,实现对复杂空间数据的管理,建立基于本体模型的火灾空间应急决策系统势在必行。
2.消防应急管理存在的问题
2.1 组织管理体系不够完善
各省市根据本地的实际情况,建立了多种形式的管理模式,这种管理模式对于本地区范围内的应急管理能够发挥较好的作用。但分级组织体系还不完善。国家、省、市各级政府尚未建立真正意义上的城市突发公共事件应急管理综合机构。有的缺乏法定权限,有的机构之间的关系还不顺畅,还没有建立像美国的 FEMA(联邦紧急事务管理局)、日本的内阁危机管理机构、俄罗斯的紧急情况部等那样的处理突发事件的专门应急机构。一旦发生大规模突发事件,需要跨地区进行应急救援的情况,则会出现各部门衔接的问题,难于实现各应急力量之间的沟通协调,阻碍了整个应急救援能力的发挥。
2.2 应急运行机制分散
在各类抢险救援过程中,往往都由消防担当主力救援,当需要其他部门协助时,可能并不买账,难以形成战斗合力,指挥决策意图也难以得到贯彻执行。首先,我国应急信息收集、整理、汇总、报告等方面渠道比较分散,主要集中在气象灾害及大规模传染病的范围,其他监测预警机制仍然没有完全建立起来。其次,各类灾害的监测预警仍然局限在相关专业领域的部门,相互间缺乏沟通,必要的应急信息交流被阻隔,资源共享程度低,利用程度和深度不高,而没有通过一个专门的部门统筹规划。
尽管我国很多地方目前已经形成 110、119、122“三台合一”受警模式。但是,由于这些单位或部门各自相对独立,无法做到紧急救援中的联动、协调和配合,在一些灾害事故的抢险救援工作中,客观上造成联动响应滞后、合成指挥不力等问题。对于事故处置指挥体系是否顺畅有效、指挥结构是否合理、指挥方式是否得当、指挥过程中的过失和失误等等都缺乏及时反思与总结。此外,长期以来我国形成的重处置、轻管理的应急管理方式,使得危机处置,常常采用人海战术,危机过后,一般只进行正面的宣传奖励,而对危机准备、危机处置过程中的问题往往轻描淡写,没有专门的机构对整个应急过程进行监督、审核。
2.3 缺乏法律保障机制
现有的应对突发灾害事故的法律法规和方针政策存在很强的部门特征,有关应急管理的相关规定相对分散、不够统一,缺乏完整的法律体系,缺乏统一的国家防灾减灾基本法保障,存在规范性不强,整体协调性差等问题。同时,我国现有的应急管理法律法规当中对各类救援队伍的职责和承担任务没有明确的划分,在发生突发灾害事故后各参与救援的队伍如何组织协调,各救援队伍如何具体参与救援行动都无明确规定。
3.应对突发事件中的策略
3.1 加强协同管理
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产品质量和服务水平是关键,而在供应链环境下,产品质量和服务水平不是针对单个企业而言,而是通过在供应链上各企业中流动和传递,最后到达最终用户。供应链协同是指信息能无缝地、顺畅地在供应链中传递,减少因信息失真而导致过量生产、过量库存的现象,使整个供应链能根据顾客的需求而步调一致,也就是使供应链获得同步化来响应市场需求的变化。通过加强供应链协同管理,实现供应链各层次的协同,可激发供应链各成员企业间的联动效应、整合效应和综合效应,最大化供应链价值,进而减少供应链风险。
3.2 重新构建和优化系统
从前面的影响因素可以看出,供应链的功能网络结构将会直接影响供应链的应急管理能力。因此,需要对现有的供应链系统进行应急管理能力评估。如果现有供应链系统应急管理能力较弱,则需要从供应链的复杂程度方面进行考虑,对原有的供应链系统进行重构并优化,使供应链系统的应急管理能力得到显著提升。
3.3 选择应急管理帮手
考察合作伙伴的快速反应能力,看其是否与供应链所要求的快速反应能力相一致;考察合作伙伴加入所带来的风险,应该尽量回避或减少供应链整体运行风险;考察合作伙伴的核心竞争能力,看其核心竞争能力是否为供应链所需要的;考察合作伙伴的合作意愿;六是要考察合作伙伴的营运状况和成本绩效;考察合作伙伴的加入能否使得供应链的成本最小化。在此基础上,可通过定性和定量相结合的方法,对可供选择的合作伙伴进行综合评价,得到真正理想的合作伙伴。
参考文献:
[1]王方舜.基于应急管理过程论的消防应急管理体系建设[J].武汉理工大学学报(信息与管理工程版),2011,33(3):440-442.
[2]王涛,郝志伟.船运LPG罐柜的消防应急管理探究[J].航海技术,2012,(5):24-26.
[3]李瑛,谢红薇.基于本体的消防应急决策模型[J].火力与指挥控制,2012,37(5):77-80.
[4]毛瑞明.论我国政府应急管理制度建设[J].江西社会科学,2010,(5):217-220.
[5]张超,裴玉起,邱华等.国内外数字化应急预案技术发展现状与趋势[J].中国安全生产科学技术,2010,06(5):154-158.
[6]杨磊.应急管理框架下应急救援职能的履行与转变[J].科学咨询,2010,(4):65-66.
[7]范娟,陈明.环保消防联动推进我国应急管理新发展[J].环境保护,2009,(3):27-30.
[8]赖俊彦,王娟,尚红等.地震灾害应急管理培训体系开发初探[J].中国应急救援,2012,(3):14-17.
[9]夏大桥,王亚慧.电视塔消防应急管理综合评价模型[J].管理评论,2009,21(6):62-68.
关键词:消防;应急;管理
中图分类号:D035.3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914X(2013)30-0101-01
1. 前言
《中华人民共和国消防法》于2009年5月1日起实施,消防部队被赋予了新的更为广泛的责任,除应对各种常规的火灾外,还要积极参与配合处置各类突发公共安全事件。因此,构建和完善消防应急救援指挥体系成为消防部队的重点课题之一。
火灾的发生都与空间的地理要素密切相关,如时空分布、强度与频度、社会经济易损性、损失评估、消防应急预案等。火灾是各种灾害中发生很频繁而且具有很强破坏力的一种。随着现代经济和城市化进程的发展,火灾的危险程度日益加剧,已引起了世界各国人们的强烈关注。而建立消防应急模型则是对复杂多变的灾情进行系统分析,以便选择最佳的消防作战方案。因此,综合运用火灾科学、地理信息系统、计算机人工智能等科学技术于消防应急指挥决策,已成为新世纪消防工作的发展方向。
传统的人工记录火灾情况,人工查找失火单位及部位的资料信息,效率低下,导致延误战机,且难以适应进一步分析需要。消防应急要求掌握大量准确综合基础信息,并且要求随时对这些海量數据进行快速查询,并能作出一步综合分析。这些数据的另一个特点就是具有空间分析的特征。为此,引入本体描述数据模型,实现对复杂空间数据的管理,建立基于本体模型的火灾空间应急决策系统势在必行。
2.消防应急管理存在的问题
2.1 组织管理体系不够完善
各省市根据本地的实际情况,建立了多种形式的管理模式,这种管理模式对于本地区范围内的应急管理能够发挥较好的作用。但分级组织体系还不完善。国家、省、市各级政府尚未建立真正意义上的城市突发公共事件应急管理综合机构。有的缺乏法定权限,有的机构之间的关系还不顺畅,还没有建立像美国的 FEMA(联邦紧急事务管理局)、日本的内阁危机管理机构、俄罗斯的紧急情况部等那样的处理突发事件的专门应急机构。一旦发生大规模突发事件,需要跨地区进行应急救援的情况,则会出现各部门衔接的问题,难于实现各应急力量之间的沟通协调,阻碍了整个应急救援能力的发挥。
2.2 应急运行机制分散
在各类抢险救援过程中,往往都由消防担当主力救援,当需要其他部门协助时,可能并不买账,难以形成战斗合力,指挥决策意图也难以得到贯彻执行。首先,我国应急信息收集、整理、汇总、报告等方面渠道比较分散,主要集中在气象灾害及大规模传染病的范围,其他监测预警机制仍然没有完全建立起来。其次,各类灾害的监测预警仍然局限在相关专业领域的部门,相互间缺乏沟通,必要的应急信息交流被阻隔,资源共享程度低,利用程度和深度不高,而没有通过一个专门的部门统筹规划。
尽管我国很多地方目前已经形成 110、119、122“三台合一”受警模式。但是,由于这些单位或部门各自相对独立,无法做到紧急救援中的联动、协调和配合,在一些灾害事故的抢险救援工作中,客观上造成联动响应滞后、合成指挥不力等问题。对于事故处置指挥体系是否顺畅有效、指挥结构是否合理、指挥方式是否得当、指挥过程中的过失和失误等等都缺乏及时反思与总结。此外,长期以来我国形成的重处置、轻管理的应急管理方式,使得危机处置,常常采用人海战术,危机过后,一般只进行正面的宣传奖励,而对危机准备、危机处置过程中的问题往往轻描淡写,没有专门的机构对整个应急过程进行监督、审核。
2.3 缺乏法律保障机制
现有的应对突发灾害事故的法律法规和方针政策存在很强的部门特征,有关应急管理的相关规定相对分散、不够统一,缺乏完整的法律体系,缺乏统一的国家防灾减灾基本法保障,存在规范性不强,整体协调性差等问题。同时,我国现有的应急管理法律法规当中对各类救援队伍的职责和承担任务没有明确的划分,在发生突发灾害事故后各参与救援的队伍如何组织协调,各救援队伍如何具体参与救援行动都无明确规定。
3.应对突发事件中的策略
3.1 加强协同管理
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产品质量和服务水平是关键,而在供应链环境下,产品质量和服务水平不是针对单个企业而言,而是通过在供应链上各企业中流动和传递,最后到达最终用户。供应链协同是指信息能无缝地、顺畅地在供应链中传递,减少因信息失真而导致过量生产、过量库存的现象,使整个供应链能根据顾客的需求而步调一致,也就是使供应链获得同步化来响应市场需求的变化。通过加强供应链协同管理,实现供应链各层次的协同,可激发供应链各成员企业间的联动效应、整合效应和综合效应,最大化供应链价值,进而减少供应链风险。
3.2 重新构建和优化系统
从前面的影响因素可以看出,供应链的功能网络结构将会直接影响供应链的应急管理能力。因此,需要对现有的供应链系统进行应急管理能力评估。如果现有供应链系统应急管理能力较弱,则需要从供应链的复杂程度方面进行考虑,对原有的供应链系统进行重构并优化,使供应链系统的应急管理能力得到显著提升。
3.3 选择应急管理帮手
考察合作伙伴的快速反应能力,看其是否与供应链所要求的快速反应能力相一致;考察合作伙伴加入所带来的风险,应该尽量回避或减少供应链整体运行风险;考察合作伙伴的核心竞争能力,看其核心竞争能力是否为供应链所需要的;考察合作伙伴的合作意愿;六是要考察合作伙伴的营运状况和成本绩效;考察合作伙伴的加入能否使得供应链的成本最小化。在此基础上,可通过定性和定量相结合的方法,对可供选择的合作伙伴进行综合评价,得到真正理想的合作伙伴。
参考文献:
[1]王方舜.基于应急管理过程论的消防应急管理体系建设[J].武汉理工大学学报(信息与管理工程版),2011,33(3):440-442.
[2]王涛,郝志伟.船运LPG罐柜的消防应急管理探究[J].航海技术,2012,(5):24-26.
[3]李瑛,谢红薇.基于本体的消防应急决策模型[J].火力与指挥控制,2012,37(5):77-80.
[4]毛瑞明.论我国政府应急管理制度建设[J].江西社会科学,2010,(5):217-220.
[5]张超,裴玉起,邱华等.国内外数字化应急预案技术发展现状与趋势[J].中国安全生产科学技术,2010,06(5):154-158.
[6]杨磊.应急管理框架下应急救援职能的履行与转变[J].科学咨询,2010,(4):65-66.
[7]范娟,陈明.环保消防联动推进我国应急管理新发展[J].环境保护,2009,(3):27-30.
[8]赖俊彦,王娟,尚红等.地震灾害应急管理培训体系开发初探[J].中国应急救援,2012,(3):14-17.
[9]夏大桥,王亚慧.电视塔消防应急管理综合评价模型[J].管理评论,2009,21(6):62-6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