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我国环境公益诉讼制度的构建与完善

来源 :华人时刊·下旬刊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sk1011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环境保护问题已成为全球性关注的热点问题。环境公益诉讼制度的构建与完善对我国环境保护事业有着重要帮助。本文对中国的环境公益诉讼制度,提出相关建议,以期促进我国环境公益诉讼制度的不断发展。
  【关键词】环境公益;法律援助;诉讼制度
  中图分类号:D9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6-0278(2015)12-119-01
  一、环境公益诉讼制度概说
  我国对于环境公益诉讼制度的研究始于20世纪90年代。所谓环境公益诉讼制度,应是指在行政机关或其他公共权力机构、法人或其他组织及个人的行为使得环境遭受侵害或有侵害之危险时,任何公民、法人、公众团体或国家机关都有权为维护环境公共利益而向法院提起诉讼的制度。
  二、中国建立和发展环境公益诉讼制度的必要性分析
  法益,笔者认为即法律上保护的利益,“法益”这一概念最早是由伯恩鲍姆提出的,旨在反驳质疑费尔巴哈将犯罪视为侵犯“主观权利”的观点。而公共法益,从字面理解,就是法律上保护的公共利益。公共利益是在一定条件下不特定多数主体所共同享有的利益,具有主体数量上的不确定性和实体权利上的共享性。在对于法益的分类上,以法益主体为标准有公益和私益的两分法。私益,又可以理解为普通法益,即在主体方面讲究私人排他性质,且数量上特定。公益相较于私益,需要特别保护,前文赘述过关于“公地的悲剧”的理论,公共法益由于处于人人共享的状态,更容易招致不法侵害人的觊觎。因此,公共法益才强烈呼唤通过建立相关制度来对其进行保护。
  三、完善我国环境公益诉讼制度的相关建议
  (一)扩大原告适格资格范围
  1.将公民个人纳入环境公益诉讼原告资格范围
  中国现代环境公益诉讼制度建设对于不赋予公民原告起诉资格的理由,通常由法院表达会是:公民个人欠缺相应的诉讼能力,恐有滥诉之嫌。对于本身工作量就已繁重的法院来说,自然是不希望增加滥诉的可能性,从而浪费司法资源。因此过于限制原告资格,乃至排除公民个人。针对这个理由,外国经验表明,美国设立诉前通知义务等政策,来极大抑制滥诉情况发生。荷兰通过制定专门的《诉讼费用援助法》,在“败诉者负担原则”上增设“诉讼费用额度确定制度”,将提起公益诉讼的原告的诉讼费用支出限定在合理范围内。
  2.赋予检察机关提起环境公益诉讼的资格
  检察机关提起公益诉讼已有丰富的实践基础。但是根据最新施行的新司法解释第11条的规定将检察院列为环境公益诉讼辅助机关,只能通过提供法律咨询、提交书面意见、协助调查取证等方式支持社会组织提起诉讼,而不能直接代表受害人以原告的身份提起诉讼。但是根据我国《人民检察院组织法》第4条规定:“人民检察院通过行使检察权,保护社会主义的全民所有的财产和劳动群众集体所有的财产,保护公民的人身权利、民主权利和其他权利”,此条规定明确了检察机关作为公共利益代表人的身份权利。
  (二)完善相关程序性规定
  程序公正是实体公正的保障,在建立和完善环境公益诉讼制度过程中,不但要秉持着程序公正的原则,还要克服以往程序性规则过于模糊,缺乏可行性的缺点,为环境公益诉讼制度的建立和完善开辟一条平坦的程序大道。
  1.简化案件受理程序,提供程序方便
  《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审理环境民事公益诉讼案件适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解释》第八条第二款规定原告提起环境公益诉讼只需提交“被告行为已经损害社会公共利益或具有损害社会公共利益的重大风险”的初步证明材料即可。但是在立案方面,我国原来是实行的立案审查制,审查期限相对过长,对于环境污染侵权案件,就可能造成更大的或者无法挽回的后果,因此笔者认为应当将立案审查制向立案登记制转化,省去审查期限,可以更加有效及时的解决环境侵权案件,也是符合环境保护宗旨的。
  2.完善公益诉讼配套制度
  (1)建立诉讼成本合理负担制度
  一般环境公益诉讼提起的原告方多为经济实力相对薄弱的受损害人,因此,高额的诉讼费用和律师费用就是的很多受害者望尘却步,笔者认为我们还可以制定类似于美国联邦环境法律中的“律师费转移条款”。我国还可以通过立法规定诉讼费用免预交,由国家设立专项基金或社会专项基金负担绝大部分费用。这样既减轻公益诉讼原告的经济负担,也能促使更多的人通过环境公益诉讼来保护环境公共利益。
  (2)设立环境公益诉讼奖励机制
  任何事情有激励才有动力,因此笔者认为我国可以将被告败诉后的民事罚款取出一部分作为奖励给原告或转入专门的环保诉讼公益基金中作为上款建议中其他环境公益诉讼成本使用。至于奖励多少,最好是有国家法律明确规定出来,以减少法官自由裁量权造成的差异性。
  (3)建立配套公益诉讼法律服务援助制度
  笔者认为可以借鉴仲裁制度来吸纳具有相关专业知识和技能的法官和律师,建立专业的公益诉讼律师协会,提供代理诉讼的“公益律师”,为环境公益诉讼的顺利进行提供专业性指导,解决环境公益诉讼中原告在专业知识缺乏上的阻碍。
  四、结语
  面临严峻的环境危机,要建设和谐中国,实现生态文明建设,建立和完善环境公益诉讼制度具有重要现实意义。它能解决行政权利保护环境公益的不足,使得公民能通过诉讼的途径来保护环境,维护公民的环境权益;提高公众参与环境保护的积极性与切实可行性,从而切实保护国家利益与社会公共利益,实现人类的可持续发展。
  参考文献:
  [1]孟庆涛.环境权及其诉讼救济[M].法律出版社,2014.
  [2]谢伟.德国环境团体诉讼制度的发展及其启示[J].法学评论(双月刊),2013(2).
  [3]李继辉.中印两国生态环境问题及法律制度比较研究[J].貴州民族研究,2014(7).
其他文献
【摘要】在大陆刑法的框架之下,违法性是犯罪构成三阶层理论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对违法性的判断将直接影响到对犯罪构成是否满足的判断,因此具有重要意义。概括来说,违法性的判断问题,实际上就是“违法性”中的“法”应该如何理解的问题。本文简要介绍日本刑法学界关于违法性判断的几种理论学说,释明其各自的核心主张及彼此间的区别,以期对日本刑法学界的违法性判断理论体系做一个概观,也可为国内刑法理论中相关问题的探究提供
期刊
【摘要】自中央政府大部制改革后,由下而上的行政体制改革开始进一步实施。根据《中共上海市委关于组建上海市浦东新区市场监督管理局的批复》设立的上海市浦东新区市场监督管理局便是在这改革的大背景下产生的。本文从其设立依据出发,结合行政主体理论、行政法治原则、行政体制改革的现实背景,分析市场监督管理局的法律定位。  【关键词】市场监督管理局;法律定位;行政主体;行政体制改革  中图分类号:D92文献标识码A
期刊
【摘要】法官流失问题,不仅存在于我国偏远地区,在发达地区的法院系统也普遍存在。该现象已不容忽视,因为法官继续流失将会影响我国司法活动的顺利开展,有损我国法官的权威,并不利于我国司法资源的合理分配。要解决这一问题,首先要正确认识法官独立地位的重要性,其次要找出法官流失的原因,最后研究出防止法官继续流失的有效对策,从而保障我国司法改革顺利行进。  【关键词】法官流失;法官独立;对策;司法改革  中图分
期刊
【摘要】独立董事制度在改善我国公司治理结构方面仍然存在诸多问题,并没有取得像国外那样积极的效果,主要是因为我国是大陆法系“二元制”的公司治理结构,独立的董事制度势必与原由的监督管理机制存在相冲突的地方。本文笔者主要通过自己的思考,分析目前独立董事制度存在的问题提出相应的解决措施。  【关键词】独立董事制度;问题;措施  中图分类号:D9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6-0278(2015)12-10
期刊
【摘要】随着中国经济的发展,日益成为世界强国,与美国实力的衰落遥相呼应。越来越来的学者把中美之间的关系定义为历史上关于新兴崛起国与霸权国的关系,认为中美之间将“修昔底德陷阱”。中国需做好应对的准备。  【关键词】修昔底德陷阱;崛起国;霸权国  中图分类号:D8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6-0278(2015)12-113-01  所谓的“修昔底德陷阱”是古希腊著名历史学家修昔底德在总结雅典和斯巴
期刊
【摘要】当前现行的刑法与刑诉法当中,虽然都明令禁止刑讯逼供,可是刑事案件的实际审理过程当中刑讯逼供仍然屡见不鲜。那么怎样才能摆脱当前的这种刑事案件审理弊端,始终是司法机关以及广大学者们重点研究的问题。新刑诉法从刑事案件的实际审理出发通过法律规定、责任落实、技术保障以及强化监督等各方面构建了刑事诉讼程度当中的各项制度来遏制刑讯逼供的现象,并提供了有效的制度保障与法律依据。  【关键词】新刑诉法;刑讯
期刊
【摘要】著作权法律关系涉及到作品创作者、传播者及使用者的多方面利益。在法哲学、经济学以及社会科技文化发展的要求下产生了调整著作权权利行使的著作权限制与反限制制度。其目的是为通过协调作者与社会公众利益之间的冲突,在不影响著作权人创造性的前提下实现社会知识领域中利益的最大化。  【关键词】著作权;限制;反限制;理论基础;应用  中图分类号:D9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6-0278(2015)12-
期刊
【摘要】在网络这个虚幻的空间里,隐私侵权行为逐渐呈现多元化、复杂化和隐蔽化的姿态,因此如何加强对网络隐私权的法律保护已日益成为各界关注的焦点问题。本文从网络隐私权的特征入手,分析了网络环境下隐私侵权的主要表现形式,并对我国网络隐私权的法律保护现状及存在的主要问题进行了初步的探讨。  【关键词】网络;隐私权;法律保护  中图分类号:D92文献标识码A文章編号1006-0278(2015)12-114
期刊
【摘要】本文针对于青少年参加群体性事件时候的心理特征进行分析说明,对造成群体性事件以及他们各方面的心理特征进行客观分析,主要目的是为了提高青少年的法律观念。不仅如此,本文还从校园以及社会思想道德教育着手加强学生的法律意识。对于心理健康程度稍差的学生进行疏导,减少青少年群体性事件的发生从而让青少年往更好的方向去发展。  【关键词】青少年;群体性事件;法律观念;心理诱因  中图分类号:B84文献标识码
期刊
【摘要】在我国,随着各种合伙企业和各种组织的普遍发展,关于合伙的法律地位问题越来越受到民商法学界的广泛关注。本文对合伙的法律地位问题特别是合伙的相对独立性问题进行分析,通过对合伙概念的分析和合伙组织主体论的探讨,从而得出合伙主体是相对独立民事主体。  【关键词】合伙;民事主体  中图分类号:D9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6-0278(2015)12-115-01  合伙作为一种历久不衰的联合经营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