且看“老树”开新花

来源 :新闻爱好者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zhongyue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接到任务后,我们四人的心里都是沉甸甸的:任务重、要求高自不必再说,“为民”这个老话题怎么能说出新意,“老树”如何开出新花,成为第八篇何平文章的最大难点。
  这几年,《河南日报》涉及“为民”题材的社评、时评、本报评论员文章很多,其中不乏精品,因此,“立意高远、推陈出新、饶有别致”成为我们写这篇文章时孜孜以求的目标,写作期间经历的折腾和折磨基本上都源于此,尤其是交稿前那几天,真是吃饭不香、睡觉不稳,走路都神情恍惚。
  在省人大常委会副主任曹维新、社长朱夏炎、总编辑常法武、副总编辑王亚明、编委王自合的具体指导下,第八组不断讨论、深入思考、反复修改,力图凸显文章的“立意新、角度新、结构新”,做到言为“新”声,以新来体现深、以新来体现精、以新来发现新,最终实现了老调新唱、老树新花,拿出了比较令人满意的文章。
  
  立意新,老树春深更著花
  思维是无形的文章,文章是有形的思维。思维新、立意新,文章的境界才显得高远,才能体现“何平”这种大型政论文章的分量。
  我们以为,这篇文章要提炼新的立意,就要把立足点定得高一些、再高一些。然而说着容易,下笔写时着实不容易,首先就是破题。
  第八篇初稿时,标题暂定为《一切为了人民一切依靠人民》。大家讨论后认为文章的架构和主线不好安排,力量容易分散,主要的着力点还应该是“一切为了人民”,“为民”既是出发点又是目的地,要想一切依靠人民首先要做到一切为了人民。为了集中力量突出主旨,我们把标题改为《一切为了人民》。
  在围绕这个标题审题破题、组织材料、行文并拿出初稿后,曹维新建议我们把标题改为《人民利益高于一切》。经过认真讨论琢磨,我们认为文章需要有大的变动。“一切为了人民”基本上还是方法论的范畴,对具体怎么做具有指导意义;而“人民利益高于一切”,虽然还是讲“为民”,但内涵更广、立意更高、气势更宏,体现的是一种世界观和价值观,也只有这样命题,才能更好地涵盖和体现“何平文章”从古论今、纵横捭阖的一贯风格,才能在纵论古今历史和苏共垮台时更有说服力。
  新的命题需要组织新的材料。朱夏炎社长指示我们,一方面查找中央经济工作会议、中纪委工作会议以及省委书记卢展工有关“为民”和群众工作的最新思想;同时,将理论界、学术界关于“为民”的最新研究成果吸收到“何平文章”中,将新时期执政为民的内涵创造性地扩展为三部分,而不是仅仅局限在以往的就民生论民生、就为民论为民。这样,文章就不再是老调重弹,而是及时反映了民众的最新诉求。
  在反复的讨论中,我们琢磨出这样一个道理:“许多看似复杂的事情,蕴涵的道理往往很简单。”写文章的道理是这样,“为民”这个命题也是这样,于是,我们建议直接用这句话做了文章开头,并由此入题:“中原经济区浩大磅礴,立意却大道至简——发展为了人民,发展必须依靠人民。”
  文章见报后,有读者向我们反映,这篇文章一上来就化繁为简,立意高远,深入人心。
  角度新,横看成岭侧成峰
  第八篇文章刊发时间比较靠后,时间较为宽松,可以更充分地酝酿、讨论,然而越往后也越难写。一方面,是在前几篇成功的基础上领导们的要求相应水涨船高;另一方面,越来越难组织到合适的写作素材。
  “为民”是我们党的立党之本、发展之源、宗旨所在,可以说前七篇所论述的七个方面都与为民有关,最终的落脚点也都是为民。在反复多次涉及相关内容后,留给我们的选材空间已经很有限了。既要紧密结合实际,树起准确、到位、有力的“靶子”,又要避免重复、雷同、类似,组织新颖的材料很让我们费了一番工夫。
  作家浩然说:“别人没有看到的,你看到了,这是新;别人看到但是没有想到的,你想到了,这是新;别人看到、想到了,但是没有写出来,你写出来了,这也是新。”
  因此,我们选材时尽量与前面的文章错开内容,选用之前没有用过的材料;内容错不开,我们就换角度。一是写新生事物,二是写在生活中的新发现。选用那些紧跟社会节奏,把握时代脉搏,反映当代风尚的生动新颖的材料入文;即使是旧材料,也要运用多种思维方法去审视它,打破传统思维的定式,去挖掘旧材料的新价值。
  比如在总结了涉及群众利益的老问题后,我们又总结了一些新矛盾:“密密麻麻的高楼大厦,哪里是我的家”、“蒜你狠、豆你玩、姜你军”,不断涌现的“房奴”、几十元填不满一个菜篮子的尴尬,用生动形象的新词汇表现出来,读来让人耳目一新。
  亚明副总编辑在和我们一起讨论稿子时,提供给我们李瑞环同志的一段话:群众最可敬,群众最可爱,群众最可怜,群众最可畏。这段话充满感情色彩,平白朴實,用在文章中到位、关键、出彩,很给力,使文章内容更为充实饱满。
  有的文章主题并不新鲜,但是选取的切入角度是新的,仍能给予新鲜感。为什么呢?因为同一个事物以不同的角度去观察,就会得到不同的“景象”。所谓“横看成岭侧成峰”的道理也就在于此。
  结构新,
  行至水穷看云起
  写文章谋结构,如同盖房搭房梁。
  立意有了、材料有了,但怎么选择与之相适应的结构仍是个问题。
  什么样的结构能写出新意呢?前七篇“何平文章”的结构大多是先破再立,先立起大量联系实际的“靶子”进行批判,表现形式多种多样,或画像、或白描、或照镜、或尺量,而且批评“靶子”在文章中所占的比例还比较重;然后是对照过后再讲该如何克服种种弊端,该怎么做。
  在多次讨论修改后,我们认为“为民”这篇不能这么写。为民是我们党的执政基础,如果先立起一大堆“靶子”,看起来似乎党员领导干部都不为民了,是很不合适而且也不符合实际情况的。应该说,我省各级领导干部心里面还是装着人民的,工作上也知道要依靠人民,但不可否认的是在为民服务上还存在着一些认识不到位、把握不准确、方法不得当的地方,需要时时警醒。
  基于这样的认识,我们采取了先立、再破、再立的文章结构。先用中原大地上“为民的榜样,处处可见”、“为民的情怀,行行皆有”、“为民的举措,层层展现”这样一组排比、递进的段落,立起了河南涌现出的为民典范。这一部分我们着意采取了比较有感染力的语言,在情绪色彩上层层推进。评论的目的,是要通过论证让受众接受某个观点,要达到这个目的,不仅要“摆事实、讲道理”,在理性分析上说服受众;更要以情动人,在情绪上感染受众,获得受众内心的情绪认同与共鸣。
  然后才是一组“民生不能忘”、“民意不敢违”、“民怨不可积”的段落,立起了批评的“靶子”,并点出了“拉闸限电”、“造节造会造论坛”、“强制拆迁”这样的反面典型。在批“靶子”这部分,我们仍然着意避开大篇幅的生硬说教和不容置辩的高调论述,而是采用了一连串的反问句:“这样的领导干部深夜自省,不觉得亏欠么?”“这样的领导干部扪心自问,不觉得有愧么?”“这样的领导干部静心追思,不觉得不安么?”层层追问,犹如相对谈心。党报评论,不能简单地理解为工具化宣传,要遵循新闻的传播规律,更要尊重受众的接受心理,所论所述不仅要让人“听得到”,更需要让人“听得进”。
  最后,才是“怎么办”。“何平文章”写到后半部,也就是“怎么办”这部分时,容易写得硬、写得死,可读性较低。为此,我们采用了四个“第一”来领题:“群众满意是第一标准”、“群众需要是第一责任”、“群众情绪是第一信号”、“群众疾苦是第一考量”,这样,既能突出人民利益高于一切的至高无上性,又使文章有了独具匠心、精心安排的味道,读来朗朗上口。
  文章的结构新,还表现在处理这种大型文章时,要善于起承转合、娓娓道来,引导读者一步步读下去。如果仔细分析,可以发现这篇文章在段与段之间,多处都比较巧妙地做到了这一点。
  高新的立意、新颖的角度、新巧的结构在一篇文章中不是孤立存在的,而是互相渗透、互相作用、互相制约、互相映衬的,是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的有机统一,正是这种统一使我们在艰难的努力后达到了孜孜以求的“立意高远、推陈出新、饶有别致”的目标。
  文章发表距今已经4个月了,然而再回首那近一个月的写稿历程,仍无法释怀。我们不能忘记,在撰写稿子的全程中,朱社长、常总、亚明副总和自合编委对文章的刀砍斧削、精雕细琢,让我们的业务水平乃至人生境界都得以升华;我们还不能忘记,一组四人在一起常为了某个词句、某层段落而讨论争执,在针锋相对中文章得以精练,在字斟句酌中水平得以提高;我们更不能忘记,就在凌晨大样校对之后的回家路上,每个人还逐字逐句地推敲,甚至在见报后仍感叹:“如果再多两天时间我们会把文章打磨得更好。”也许,这就是对“文章是门遗憾的艺术”最好的诠释。
  (执笔:芦 瑞)编校:董方晓
其他文献
2010年11月28日,“维基解密”披露25万份美国机密外交电文,这是继7月份公布9万份美国军方关于阿富汗战争的秘密文件后,“维基解密”再次用“重磅炸弹”轰动全球。外媒称这次事件为“美国外交史上的9·11”。  在这场阿桑奇打着“我们的目的只是为那些无辜的人伸张正义”的旗号里的战争中,种种机密的披露都如同好莱坞大片蒙太奇手法般制造着迷离诡异的效果。然而,抽丝剥茧后显露出来的是这部大片包含的正义与强
期刊
摘要:“气象小姐”、“气象先生”的走马上任使得如今的天气预报节目不仅内容好看、形式多样,而且充满了“星”气象。尽管在当前消费时代電视节目的娱乐特性得以张扬,但是電视天气预报节目必须把握好娱乐尺度,坚持满足受众对天气信息需求的第一要义。  关键词:气象新闻 娱乐化 消费文化 眼球效应    近年来中国气象局华风影视中心以及各省市气象影视中心,都通过改变、弱化节目中的气象专业性,纷纷将专业气象信息变得
期刊
摘要:2008年北京奥运会及2010年广州亚运会的成功举办,使得媒体运行这一概念被许多国内外注册媒体记者广泛了解。笔者在北京奥组委与广州亚组委时都工作在媒体运行第一线,发现一些国内注册记者对媒体运行部门所提供的媒体服务并没有完全掌握,浪费了一些资源。笔者梳理出掌握大型赛事报道的三大要点,可以帮助注册记者充分熟悉各大型赛事组委会提供的专业媒体服务,保障采访报道任务的顺利完成。  关键词:媒体运行 注
期刊
蒋介石领导的南京政府基本上建立在现代都市财富和人才的基础之上,缺少中国社会草根阶层的支持,而中国共产党正是在蒋氏权力真空的沦陷区广大农村,以民族主义为号召,通过传播广泛动员各种抗日力量,建立了以国族认同、世仇民族主义为基础的抗日共同体,并成为中共政治力量增长的基地,晋察冀根据地正是这种实践的开创者。1937年10月,平型关战役结束后,聂荣臻带领八路军一一五师留下的少量部队和机关工作人员,在山西五台
期刊
2008年春节前夕,在北京的中华总工会大厦礼堂里,由教育部主办的“2006~2007年度教育好新闻颁奖典礼”隆重举行,我采写的通讯《一个国贫县为何热衷争创示范高中——对河南省民权县高级中学“放假事件”的调查与思考》(发表于《中国教育报》2007年1月18日一版倒头题)获通讯类一等奖,并且是中国教育报获得此项奖励仅有的两个作者之一,也是中国教育报驻地记者站唯一获此殊荣的记者。以下谈谈我采写这篇通讯的
期刊
近几年来报业竞争十分激烈,一些全国性报纸或省级都市报纸纷纷在各地市加强发行工作,开始向地市扩张,再加上广播电视媒体的强势发展、网络媒体的广泛普及和手机报等新媒体的兴起,这就让地市党报的生存空间变得越来越狭小,发行量上不去,广告经营收入持续下滑,其舆论引导主体地位受到越来越多的挑战。  面对这些不利形势,地市党报必须改变办报思路,整合报社资源,牢牢抓住自己的地域特色,主动出击,变被动为主动,努力把这
期刊
摘要:庭审直播是以“传者为中心”向“受者为中心”进行主体间性的交互过程,肯定了受众作为节目主体的重要作用。将传统播出空间由演播室转移到户外,是播出方式的主体与主体的交互过程,通过庭内直播为电视机前的观众呈现法庭现场实况,肯定了直播方式对传播效果文化中的重要地位,这不仅是法制节目播出方式的一次探索,也是传统媒体由主体性向主体间性进行过渡的一个典型例证。  关键词:庭审直播?摇 主体间性 河南电视台
期刊
2009年6月以来,《南阳日报》在全市新闻媒体中首先创办社区新闻版,重点报道社区居民的高兴事、烦心事、困难事、有趣事等。该版的创办,使得《南阳日报》很好地践行了新闻“贴近实际、贴近生活、贴近群众”的理念,把报道的触角伸向了市民群众,“身入”才能将社会新闻做得更有“深度”,才能进一步增强报纸的亲和力。  “身入”“心入”“深入”:催生“巷子记者”“百姓记者”  社区新闻发生的地域特点,决定了记者必须
期刊
语言的功能主要是建构思维以及简化认知。语言的编码一旦僵化,将会湮灭于潜意识。批评性话语分析的方法能使语篇消费者发掘语篇和权力的依存并自发地对语篇进行批判性的解读。  2009年联合国气候变化大会期间,各利益集团博弈哥本哈根。世界媒体聚焦中国,对中国毁誉参半。如2009年12月20日,《卫报》刊载Ed Miliband: China tried to hijack Copenhagen climat
期刊
安全新闻报道是报纸宣传工作中一项十分重要的任务,特别是企业报,可以说天天都有,好比一道天天要吃的“家常菜”。但是,长期以来,我们在进行安全新闻报道时,最容易遇到旧闻多、不活泼、形式老、深度不够等问题。那么,究竟怎样才能做好这道“家常菜”,并常报常新呢?《中国平煤神马报》作为中平能化集团的机关党报,不断探索安全新闻报道的模式,在“亮”、“活”、“精”、“深”上下工夫。  “亮”——会议报道抓亮点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