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强语文人格教育塑造学生健康人格

来源 :科教新报·教育科研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nbu_james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内容摘要:语文人格教育是语文教学的一个重要内容。它不仅关系到学生个人的健康成长,而且关系到祖国的未来。我们可以通过语文教材对学生进行“爱的教育”、“坚强意志的教育”、“自尊心的教育”、“自立精神的教育”,塑造学生的健康人格。
  关键字:语文、人格、健康、教育。
  
   新课程标准要求“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集体主义和社会主义教育,加强中华民族优良传统、革命传统教育,加强思想品质和道德教育,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重视提高学生的品德修养和审美情趣,使他们逐步形成良好的个性和健全的人格。”笔者认为要加强语文人格教育,塑造学生健康人格。
  一、语文人格教育是语文素质教育的核心。
  素质教育的实质是使受教育者能够主动地将人类科学的、道德的、审美的、劳动的等方面的文化成就,内化为自身较为全面的素质,并使其发展成为一种生动活泼的过程。其核心是人格发展。语文素质教育的根本任务就是在传授语文知识、培养语文能力的同时塑造学生的健康人格,语文素质教育的核心就是语文人格教育。
  健康人格,不同的社会、不同的时期有不同的标准,不同的人有不同的研究结果。一般说,健康人格是真善美的统一,是情感、意志、理性的统一,是人的个性朝着健康方向充分发展,从而形成良好的个性品质。健康人格就是理想的人格,就是健康的自我。人格是后天形成的,而不是天生的,健康人格的实现必须依靠教育的培养。所谓语文人格教育,是语文教师在语文教学活动中有意识、有计划地对学生实施人格教育的活动。它是在语文教师指导下师生共同创设育人环境,在语文知识及语文技能的学习过程中,塑造健康人格。
  语文中有大量思想与艺术俱佳的篇章,特别是为数不少的文学作品。而文学与人生是息息相通的,在我们民族历史长河的每一个关键时刻,文学都给人以希望和勇气,使人们的精神和才能得到充分的发挥,促进人们人格的高扬与发展。一个没有文学的民族和社会是不可思议的,而没有语文的教育则必然是一种不健全的教育。语文教育是一个开发心智、塑造人格的复杂系统。在语文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健康人格,既是发展人的个性的需要,也是语文教学自身的需要,离开了人的情感、意志、理性的开发,语文能力的培养不可能真正实现。
  二、实施语文人格教育的现实意义
  现在的学生大多是独生子女,在“四二一”的家庭结构中,他们难免被宠坏,得不到正确的指引,从而人格方面存在缺陷。我们从为数众多的青少年违法犯罪事件中可见一斑。他们误入歧途,既是家庭教育的失败,也是学校教育的失败。尽管国家提出“科教兴国”的方针,大力倡导“素质教育”,促进学生各方面能力的提高,全面发展。但是仍有一些学校片面追求分数,片面地强调学生的“智”,而忽视学生的人格教育。这种纯功利的教育无视个人对他人、对社会、对人类的责任,那必将会导致人情淡漠、社会离异和个人的孤独感,使人变成“单面人”。据报道,近20年来,我国有数十万人出国留学,但学成未归的占多数。他们为何“乐不思蜀”?笔者认为:过重的功利主义导向,使学生的人格素质降低;过弱的文化陶冶,使学生的人文素质不高。他们注重现实生活中的香车、洋房,而忘记了长城、黄河,忘记了戚继光、林则徐,忘记了《论语》、《史记》。这不能不说是我们教育的遗憾。为了不再遗憾,我们有必要亡羊补牢,塑造学生的健康人格。只有人格完善了,才会具备高尚的品德、正确的价值观、人生观,和健康的生活方式,才能造福于人类。事实上,当今社会上出现的诸如偷盗、贪污、走私等不良现象都是不良人格的体现。党中央一再强调“精神文明”建设,正体现了对人格教育的重视。
  放眼世界,语文教学既向学生传授语文知识、技能、技巧,又重视发展学生的健康人格,这是世界各国语文教育的共同课题,也是未来教育的发展趋势。日本的高中语文课本在其教科书的介绍中说:这本书要教给学生如何生活,通过语文的学习了解人生的真谛,使自己充分体会到人生的丰富,以便像一个真正的人一样活下去。英国的语文教育也很重视学生的人格陶冶。大家都知道21世纪面临的是“新技术”革命的挑战,但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却提出21世纪人类面临的“首先是道德与伦理的挑战”。中国的经济正一步步地和世界接轨,我们的教育也要顺应世界潮流,加强对学生的人格教育,更好地为经济建设服务。
  语文教学在人格教育方面有着得天独厚的优势,“文以载道”,“文以明道”,通过语文教学塑造学生的健康人格,责无旁贷。
  三、从四个方面实施中学语文人格教育
  1、“爱”的教育。
  “问渠那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爱是一切美德的源泉。“没有什么东西能比人类的爱更富有智慧,更复杂。它是花丛中最娇嫩的而又最质朴、最美丽和最平凡的花朵,这个花丛的名字叫道德。”(苏霍姆林斯基语)爱使人与人之间和谐融洽,使家庭美满幸福,使社会团结进步。它是调和剂,使个体、社会都协调地发展。孔子早就提出“仁”的学说,“仁者,爱人也。”墨子也提出“兼爱”的思想,不分贫富贵贱地爱一切人。后人更是将“爱”发扬光大。屈原“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杜甫“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呜呼,何时眼前突兀见此屋,吾庐独破受冻死也足。”;范仲淹“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文天祥“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于谦“粉身碎骨浑不怕,要留清白在人间。”;鲁迅“横眉冷对千夫指,俯手甘为孺子牛。”;陶行知“捧着一颗心来,不带半根草去。”;他们或爱国家,或爱人民,或爱事业,博大而深沉,他们的人格崇高而伟大。语文课本中可以用来培养学生爱心的文章很多,仅以人民教育出版社第一册为例:《金黄的大斗笠》体现了姐弟之间亲人的爱;《散步》体现了一家人之间深沉的爱;《羚羊木雕》体现了朋友之间的爱;《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体现了对童年美好生活的爱;《最后一课》体现了对祖国的爱;《我的老师》体现了师生之间的爱------语文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引导学生去领悟这些爱,不断地积淀,使他们去爱亲人、爱同学、爱老师、爱知识、爱大自然、爱社会、爱祖国。学生在付出爱的过程中得到爱的反馈,不断地丰富、提高,其人格自然也会得到提高。他们胸中激荡的是澎湃的爱的海洋,将来才可能是“杜甫”“鲁迅”。“人非草木,孰能无情”。“人之初,性本善”。中学生具有很强的可塑性,语文教师以这些声情并茂的文学作品去感染他们,影响他们,必会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2、坚强意志的教育
  “只有暂时的停顿,没有失败,主要的是人心中要有坚定的目标,并不断地追求。”在人生的道路上总会遇到困难、挫折,这时候我们就需要有坚强的意志去战胜它们。司马迁如果没有坚强的意志,他不可能写出《史记》;苏武如果没有坚强的意志,他不可能“不辱使命”;徐霞客如果没有坚强的意志,他不可能游历祖国的名山大川;登山运动员如果没有坚强的意志,他不可能征服珠穆朗玛峰。人一旦有了坚强的意志,就豪气干云,披荆斩棘,一路奔向成功。“从善如登,从恶如崩”,有坚强的意志才能抵制恶的诱惑,一如既往地“善”下去。语文教材和读本给了我们很好的范例,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完全可以利用这些作品对学生进行坚强意志的教育。以人教版初中教科书第二册为例:《紫藤萝瀑布》中紫藤萝在特殊的年代里饱经摧残,“连稀零的花串也没有了”,但十多年后,它“像一条瀑布,从空中垂下,不见其发端,也不见其终极”。花且如此,何况人呢?《愚公移山》中愚公“遂率子孙荷担者三夫,叩石垦壤,箕畚运于渤海之尾------寒暑易节,始一反焉”,面对他们,我们怎能不肃然起敬?“宝剑锋从磨砺出,梅花香自苦寒来。”,“世上无难事,只怕有心人。”,都说明人要具备坚强的意志,才有所作为。“学海无涯”“书山有路”都需要坚强的意志支撑。学生具备了坚强的意志,他们在人生的旅途上才会意气风发。
   3、自尊心的教育
  “人类有许多高尚的品格,但有一种高尚的品格是人性的顶峰,这就是个人的自尊心。”自尊心是一种由自我评价而引起的自爱、自我尊重,并期望得到他人、集体和社会尊重的情感。“自尊心是一种美德,是促使一个人不断向上发展的一种原动力。”(毛姆语)自尊会让人发觉自身的不足,会让人自强不息、不甘落后,具有强烈的竞争意识和积极进取的人生态度。人如果缺乏自尊心,就像一艘搁浅的航船一样永远到不了成功的港湾。自尊心是一个人品德的基础,自尊心强的人会洁身自爱,自觉地约束自己的一言一行,维护做人的尊严。若失去了自尊心,一个人的品德就会瓦解。丧失了自尊心的个人,是没有出息的个人;丧失了自尊心的民族,是没有希望的民族。有了个人人格的尊严,才有国格的尊严,从这点来讲,意义重大。所以我们要使学生的自尊心朝着健康、积极的方向发展。他们有了自尊心,感情世界会变得丰富、真挚,并逐步形成一种自觉习惯。文学家朱自清宁愿饿死也不领美国救济粮,不仅体现了个人的自尊,更展现了中华民族的峥峥骨气;当日本学生看到中国人被杀而拍掌欢呼时,鲁迅的自尊心被激发了,他弃医学文,为了拯救国民他呐喊了一生;著名学者童第周在国外留学时,一个俄国人讥笑他是“东亚病夫”。他发奋求学,四年后他取得了博士学位,受到欧洲生物界的赞扬。他为自己争了气,也为祖国争了光。一个具有足够自尊心的人总是更有信心、更有能力、也更有效率。中学时代是人的自尊心从萌芽到成型的关键时期,语文教师应充分利用教材,对学生进行自尊心教育,健全其人格。
  4、自立精神的教育
  英国历史学家弗劳德说:“一棵树如果要结出果实,必须先在土壤里扎下根。同样,一个人也需要学会依靠自己,,不接受他人的施舍,不等待命运的馈赠。只有在这样的基础上,才可能做出任何知识上的成就。”这句话告诉我们,人要有自立精神。自立是靠自己的能力学习、生活,是对自己的充分相信,是一种强健的独立精神。现今社会,十岁的孩子不会穿衣,十几岁的人不会煮饭,二十几岁的人不会独立生活,这种情况不能不令人感慨。究其原因,他们过惯了“衣来伸手,饭来张口”的生活,缺乏自立精神。这样的人怎能担当起建设的重任?一味地依赖他人,怎能推陈出新?怎能振兴中华?“六C事件”给我们的印象不可谓不深,如果我国企业拥有DVD的知识产权,那我们怎会受制于人?拥有自立精神就好象人有了脊梁骨,小至个人,可以不用仰人鼻息;大到企业、国家,可以和对方平等地对话。“独立自主,自力更生”是至理名言啊。我国独立自主地搞农业、工业、科技、国防的现代化建设,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正一步步地向世界强国前进!“靠别人是暂时的,靠自己才是终生的。”“自己动手,丰衣足食。”“靠山山会倒,靠水水会干。”这些民间谚语也告诉我们人要自立。语文教材给了我们很多这样的例子:《记一辆纺车》中延安军民靠自己的双手纺线织布,不仅解决了穿衣问题,而且在思想上教育了大家.;《回忆我的母亲》中朱德八九岁时就能挑能背,还会种地。“穷人的孩子早当家”,他的母亲从小就培养他的自立精神,为他以后的成长打下了坚实的基础;《孔乙己》中孔乙己生活不能自立,得不到他人的尊重,总是人们的笑料,孔乙己的遭遇从反面告诉我们:人要自立。没有哪一个人永远只做孩子,也没有哪一个人永远躲在家庭的屋檐下,早晚总要离开父母的怀抱。生活就像航海,在波澜壮阔的大海航行,悲壮多于温情,险阻多于顺利。没有自立精神,随波逐流最终会被浪涛淹没。今天的中学生就是明天的建设者、组织者、策划者,我们应该利用语文教材对他们进行自立精神的教育。
  近代教育家蔡元培先生认为,教育的功能在于使人“养成健全的人格”,原清华大学校长梅贻琦也认为教育在于“培养整个人之格”。中国特色的教育现代化强调精神文明建设,注重培养学生的思想素质。语文教师应当充分发挥语文教材的优势,加强语文人格教育,塑造学生的健康人格,使他们成长为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新世纪人才,为祖国的现代化建设作出更大的贡献!
  
其他文献
内容摘要:学生学习成绩的好坏,主要由智力因素和非智力因素的活动共同作用而决定的。两者相互影响、相互制约,智力因素是主要的,智力因素活动成效的高低,会直接影响学习的兴趣与非智力因素活动能量的发挥。然而非智力因素并不是可有可无的,非智力因素能否得到充分挖掘和利用,也会影响智力因素活动的成效。在教学工作中,通过“潜能挖掘”,充分利用非智力因素在学习中的作用,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现代英语教学的学习和教授方
期刊
【摘要】新课程对学生的评价应围绕一个核心:使每一位学生发展,实施全面评价。实施全面评价应先建立一个全面评价体系,它包括道德品质、学习能力、交流与合作和个性与情感。评价的实施从评价标准、评价功能、评价方法、评价主体、考试五方面入手。  【关键字】核心评价实施     为了每一位学生的发展是新课程的核心理念,这个核心贯穿于整个新课程的实施过程,无论是课堂教学、课外实践,还是课堂评价与学生评价等都应该围
期刊
随着经济的不断发展,很多学生的父母为了改善生活,源源不断地外出打工,而他们的子女在家却成了孤苦伶仃的留守儿童。这些留守儿童如果教育不好,就会成为“问题学生”。教育留守儿童成为我们教师义不容辞的责任,这些年来我在与留守儿童接触的过程中认为要把留守儿童教育好,关键在三个字“爱”、“细”、“实”。    一、凸显一个“爱”    “留守儿童”由于父母长期在外打工,有的甚至数年不归,他们平时十分缺少父母的
期刊
摘要:对科学作出重大贡献的科学家都是经过提出问题,反复实验、观察现象、去伪存真、分析比较,并从中得到启发,深入探究才取得丰硕成果的。因此,在新课程下化学教学中培养并发展学生的观察能力是十分重要的。  关键词: 新课程化学实验教学 观察能力 探究    在新课程的实施下,中学化学教学中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不紧关系到学生的学习质量,而且关系到他们将来从事任何工作的效率高低,以及创造性劳动和科学研究水平
期刊
[摘要] 预设与生成是语文课堂教学中必须处理好的一对矛盾。在现实的课堂中,当我们拿着课前精心预设的教学方案静心与学生对话时,学生们常常会有意无意地跳出我们课前预设的规范化的框架,给我们以毫无准备的意外。面对“意外”,教师不应该固守预设,而应该尊重学情,力求在对话中生成“对话”,这是新理念指导下的教师应有的情怀。对学情的尊重是主体性原则的最直接最重要的体现。  [关键词]预设生成动态生成    目前
期刊
摘要:新课程为我们打开了一个新天地,课堂不再是教师独享的舞台,舞台上回荡的不再是一种声音。课堂已悄然变为师生对话,生生交流的乐园。在这里,充满了活力,充满了激情与智慧,充满了挑战与创新;在这里,每个孩子的生命都能自由绽放,活力飞扬。  关键词: 自主 舞台 主持人 主角  有人说,人生就是一个大舞台,每个人只不过在演出自己所扮演的角色。只有把握住每个角色,人生才能五彩缤纷!其实,课堂也是一个浓缩的
期刊
【摘要】作业是检测学生对知识掌握情况及了解学生学习态度的一个窗口,不应当是单一枯燥的文本,而是富有色彩、充满情趣的多元复合体,它是一种凭借,由此激发学生进行多方面的感官体验,在愉悦合理的情境中获取知识,培养可持续发展的学习能力,并积累大量的愉快而幸福的经历。由此,优化作业设计就成为教学过程中必不可少的一个重要环节,必须予以重视。  【关键词】作业设计学生实践发展    【正文】作业是检测学生对知识
期刊
摘要:随着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竞争意识成为现代人必备的一种极为重要的素质,为培养适应社会发展的人才,培养学生的竞争意识,已成为当前学校教育的一项重要内容。本文通过阐述培养竞争意识的必要性,从而谈引进新的信息,让后进生了解外面世界的现状、树立自信,构造成功,培养竞争意识、开设活动课,在辅助课堂教学的同时给学生营造一个竞争的空间等五种培养农村后进生竞争意识的方法。  关键词:后进生构造自信竞争意识  
期刊
去年四月的一天,我校九年级224班迎来了一位特殊的客人——剑桥英语学校的外籍教师Dennis先生。他走进课堂与学生们兴致勃勃地聊了起来。学生们第一次见到老外既激动又担心:Can I speak to a foreigner? (我能与外国人交谈吗?)然而几分钟下来,学生们就学习、日常生活等话题完全能与老外谈吐自如了。课堂上学生们流利的口语令外籍教师连连夸赞:“OK,OK,Good,Lovely.”
期刊
【案例背景】  新课改下的《历史课程标准》在课程目标上的一个重要变化,就是特别加强了在“情感、态度、价值观”方面的要求。历史学科情感教育的最高目标是爱国主义教育,爱国主义教育又是历史教育永恒的主题,是人类情感的最高境界。虽然在历史教学中加强了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情感教育,但是实际的效果并不理想。班会课上我给学生播放国产反法西斯影片《紫日》,影片中,有一段情节描写日本军官为将日本青年训练成暴虐杀人者,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