品读中感悟语言的精神魅力

来源 :学子·教育新理念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cgbeyong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青海高原一株柳》是著名作家陈忠实的一篇散文,文章语言极富感染力,作者用生动简练又充满激情的文字把青海高原上这唯一的一株柳的坚忍不拔、聚合全身心之力与生存环境抗争,造就了高原上一方壮丽风景的崇高精神表达得淋漓尽致,读来让人敬畏。可是,如何让只有十一二岁的孩子们读懂?品味到文字之美,领悟到这棵柳树的精神之美,继而内化成激发自己前进的动力呢?几经思考,我决定以“柳树”的形象为突破口,让学生通过品读语言文字去触摸作者的心灵,赞叹青海高原一株柳的生命伟力,以顽强毅力和韧劲与艰难环境抗争的人生哲理。为此,我设想的教学流程:一品柳树之形状,认识这株柳;二品柳树之生长环境,赞颂一株柳;三品柳树之成长历程,感动一株柳;四品柳树之品质,敬畏一株柳。
  不过正式上课时,没想到我课前的担心成了多余,我低估了孩子们,因为他们也爱上了青海高原这株柳,稍加点拨,他们就融会贯通,举一反三。品读感悟文字时,我让学生默读静思写写批注,交流时学生的发言让我惊喜连连。有学生说从“树干和树枝呈现出生铁铁锭的色泽,粗实而坚硬。”看出这棵柳树很刚强,一般人都说柔柳,可是这棵柳树没有一丝柔弱之态,他反而像一个坚强的男子汉。话音刚落即有人举手站起,“这棵柳树让我想到了以前学过的宋庆龄故居的樟树,他们都有旺盛的生命力,蓬蓬勃勃。也让我想到了小草和大树里的勃朗特三姐妹,他们和柳树一样具有顽强的毅力。”这时更多的手举起,“我从‘绿得苍郁,绿得深沉’中看出这棵柳树的‘绿’不是那种鲜绿、嫩绿,反而是‘绿得深沉’,平常地方的柳树生长在水边,环境很好,所以显得娇嫩,但是好像也没什么内涵,而这棵柳树就好像一个饱经风霜的老人,他经历了风风雨雨,所以他绿得深沉,绿色中有很多东西值得我们回味。”说得真好,发言的精彩程度出乎我的意料,看来孩子们已经学会了思考并有了深度。还有学生站起来说:“文中说这株柳树生长在高寒和缺水的高原上,可是这棵柳树却活了下来,而且长得非常粗壮、高大,它一次次与高原的风雪抗争的情景,把自己的根拼命往下伸,往下伸,去寻找水源,保全生命,他就像在岩缝中生长的小草,只要有一线生机就不放弃。从他的生长中我还想到了霍金,这棵柳树和霍金一样,也是一位不向命运屈服的强者。”智慧点燃智慧,思维激发思维,孩子们浮想联翩,有学生说 :“我想到了司马迁,他忍辱负重写成了《史记》,还有谈迁,他也是凭着厄运打不垮的信念重写了《国榷》。”“还有我们前一课学到的《安塞腰鼓》中生长在黄土高原上的后生们,他们虽然生活的环境艰苦,但是他们从没有放弃追求的脚步,放弃希望,他们表演的安塞腰鼓让人精神振奋,热血沸腾。他们的身上充满了惊人的能量。”课堂上学生们思如泉涌,一边品读文字,一边发表见解,个个精神振奋,这样的鲜活的课堂,也令我激情澎湃,不时地巧妙点拨,那些后进的学生也有种豁然开朗之感,跃跃欲试想一吐为快。此刻的课堂上思绪飞扬,学生真正把书读活了,青海高原上的这株柳树已经深深扎根在学生的脑海中了。
  为了检测上课的效果,课后布置了写话作业(三选一):“1.我要做这样的一株柳——读《青海高原一株柳》有感;2.我是青海高原一株柳(以自述的口吻介绍柳树的成长过程。);3.给青海高原一株柳的一封信。”第二天改完学生们的作业,我深有感触,一篇好的文章好比是一座宝藏,我们除了能从中领略到作者语言的魅力,更能从中挖掘出源源不断的精神力量。
  学生A写道:正如古人云:“千锤百炼出深山,烈火焚烧若等闲!”正是逆境,造就了柳树的不平凡!这篇文章主要是想告诉我们一种精神,坚持与韧劲!告诉我们做事不能轻言放弃,要抓住每一丝希望。这也许就是人生的哲理!
  学生B读后感言中这样说:这颗柳树是从“生命的谷底”出发的,但它却不向命运低头,以自己的力量长成了合抱粗的大树,其精神真了不起呀!我也要做这样的一株柳,我要学习这样的坚忍不拔、在逆境中求生的精神。
  学生C联系实际写道:年幼时,当我独自一人站在这片土地上时,我觉得一切都十分不和谐,世界黯然无光,铁铸一样的青山与黑黝黝的土地十分刺眼,我想摆脱,摆脱这艰难、乏味的生活。而今,我习惯并爱上了这片土地,他与我一起长大,同呼吸共命运,我们每天都享受着彼此依偎的美好感觉。没错,我是一株柳树,一株凭着顽强的生命力在青海高原上努力生长、最终变成一方壮丽风景的柳树。
  读着孩子们鲜活生动发自肺腑的文字,我再次被打动。孩子们不仅爱上了青海高原这株柳,也读懂了作者陈忠实的心声,这节课达到了语言和精神的同构共生的完美境界!
  (作者单位:江苏省泰州实验学校)
其他文献
复习是教学不可或缺的部分,有效的复习可以防止学习遗忘,同时获得新的发现。那种所谓的任由学生自由复习的自主探究学习,由于多数学生没有明确的复习方向,缺乏自觉的复习态度和良好的复习方法,反而大大降低了复习效果和效率。现以苏教版六年级《图形与几何》复习为例,畅谈如何在复习课中基于“双主理念”开展有效教学。  一、激趣引领,甘当领路人  布卢姆说过:“学习的最大动力,是对学习材料的兴趣。”复习是一种比较枯
期刊
一、学生在完成作业时常犯的错误  1.意识性错误  意识性错误是很难被避免的,有些成年人也常会出现这样的问题,例如:在小学生解答应用题时,已经将所有的解题步骤写好,可最后偏偏就是没有写单位,导致该题不能拿满分。  2.认识性错误  例如:摊位新进一些水果,每天卖掉1/6吨,3天一共卖了多少吨?  摊位新进一些水果,每天卖掉1/6,3天一共卖了几分之几?  学生如果课堂知识掌握不牢固,加上不认真审题
期刊
数学学习具有知识的逻辑性、连续性、学困性等特点,光靠教师在课堂上拼命地讲、练、辅、批往往难以取得理想的教育效果。提高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积极参与新知识的探究过程是新课标环境下教师的一项重要任务之一。数学教师可以借助课前预习这条路径,变学生的被动吸取为主动探究,变学生的囫囵吞枣为细嚼慢咽,变学生对数学的迷惘自卑为开朗自信。现对如何指导学生进行高效的课前预习问题浅谈如下:  一、重视课前预习对促进数学教
期刊
收集、整理和处理信息,基于处理的结果做出相应的决策是人们生活中必须要用到的技能,所以从小学生就开始培养信息收集和处理的能力是非常有必要的。  一、小学低段数学问题解决  小学低段数学通俗来讲就是儿童的启蒙数学课程,它是小学生学习数学的重要阶段。尽管小学的数学内容非常简单,但是它能够帮助学生养成数学的思维方式,提升学生的逻辑能力和抽象思维能力,这些能力是以后很多能力的基础。解决问题的概念最初起源于心
期刊
一、自主学会预习,提高自学能力  学会预习是学生学会学习的第一步。首先,在小学阶段,一堂课只有40分钟,在这么短的时间里让学生开展活动、掌握知识、培养能力是比较紧张的,若将预习任务安排在课上完成,将会挤占学生自主探究的时间,影响课堂效率的提升。其次,没有认真预习的学生也就无法高质量地做好课前准备,课内的观察、探究、交流等活动的开展也会降低质量。  六年级上册《长发体和正方体的展开图》一课,很抽象,
期刊
阅读能力是新课标要求学生必须具备的重要学习能力之一。苏轼说过“发奋识遍天下字,立志读尽人间书”,李苦禅也曾说“鸟欲高飞先振翅,人求上进先读书”……所有这些至理名言都道出了读书的好处。初中阶段的学生鉴于阅历尚浅,正处于思想价值观和人生观的养成时段,甄别对错,明白事理,形成自我价值判断能力,仅仅依靠学生自身的经历都是远远不够的,这就需要学生大量汲取书籍中的营养,来丰富自己的阅历,开阔自己的眼界,使学生
期刊
教育来源于生活,与生活紧密相关,只有应用于生活之中才能使教育的价值最大化,也只有在生活实践中才能真正提高学生的英语运用能力,所以如何将生活实践与小学英语课堂融合是小学英语教师必须思考的重要问题。否则只是一味地传授课本知识,要求学生背诵单词、词组,最终只会导致学生成为考试的“能手”,但是英语能力并没有真正提高,无法灵活地运用英语进行日常交流。所以,在小学英语教学中必须将提高英语的应用性摆在重要的位置
期刊
阅读教学是语文教学的重要内容。《语文课程标准》关于小学中年级阅读教学有要求,有针对性地提出这一学段阅读教学的措施,是避免小学阶段学生阅读能力分化,全面提高小学生语文素养的关键。下面,我想结合自己就苏教版小学中年级段语文教材的学习,谈谈对第二学段阅读教学的理解。  一、潜心处理教材 用心钻研教参  1.同样重视识字与写字教学  识字、写字是贯穿整个小学阶段的重要任务。在第二学段要求累计认识常用汉字2
期刊
最近参加一次人教版《分数的意义》的教学研讨,其中一个教学环节引起我的思考,现以课堂实录与大家交流探讨。  课堂回放:教师顺利地引导学生分“单个物体”得出:把一个饼平均分成2份,其中一份就是这个饼的1/2;把一个长方形平均分成6份,其中的一份就是这个长方形的1/6。  这时,教师话锋一转,把手放在一个叫汪思泽的同学身上。说:“刚才我们找到了二分之一,六分之一。你能不能说一说汪思泽是几分之一?”  迟
期刊
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积淀的数学方法、思想和解决问题的能力等方面的素养越来越多地受到教育者的重视,培养数学素养成为数学教学的核心任务,作为数学素养的重要标志的核心素养更是数学教学的重中之重,它是学生在数学学习过程中所必须形成的综合性、持久性能力,小学数学课程标准明确提出数感、空间观念等十个核心素养,给我们数学教学指明了方向。笔者在日常数学教学中,以核心问题为触发器,引领学生在核心问题探究中孕育核心素养。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