火车的诞生

来源 :畅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ILOVELUBIN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又是节后春运时。如今,铁路已遍布全世界,无数高速列车不分昼夜奔驰,将返程的人们运送到工作岗位。曾经冒烟的蒸汽火车早已完成了历史使命,进了博物馆;内燃机车也淡出了曾经辉煌过的舞台,甚至动车、磁悬浮列车也不再新鲜。现在,当你乘坐在高速、安静的车厢内,是否还记得过去旅程中那些“咣当咣当”的声音……
  晚于铁路出现
  铁路是近代工业革命的产物。18世纪70年代,蒸汽机的发明为传统交通运输业的革命带来了曙光。但起初,铁路并不是为火车而是为马车铺设的,在欧洲各国的矿区,人们已经发现用马牵引着木轮矿车行驶在窄轨的木轨上要比在泥土路面上跑得快,而且更加高效。
  虽然当时已经出现了蒸汽动力,但安全尚无保证,经常会出现翻车事故造成人员伤亡,因此行走在铁路上的车大部分仍是用马牵引的,更像是“有轨马车”。一匹马拉着3吨重的货车,以6公里的时速运行,这种运力极其有限。
  1823年,英国工程师乔治·史蒂芬森建成了世界上第一条蒸汽机车牵引的公众铁路——斯托克顿至达灵顿铁路,虽然只有40千米,但三年时间花掉了6万英镑的短期贷款。这条轨道,在达灵顿西面采用了石头枕轨,东面用橡树枕木。史蒂芬森曾力图全部用石头,但因采石场距离东部太远,运输费太贵而作罢。
  1825年9月27日,是斯托克顿至达灵顿铁路开通的日子。经过多方游说,英国官方同意史蒂芬森在这段40千米的商业铁路上作长距离的试车运行。一大早,铁路沿线就挤满了看热闹的人。蒸汽机车“旅行者号”由史蒂芬森和哥哥詹姆士驾驶,火车头后面挂着6节装面粉的车厢,接着是20节挤满600多名乘客的客车车厢,最后还有6节载煤车厢。这32节车厢载重90多吨,像一条长龙横亘在铁路线上。
  在欢庆的乐鼓声中,史蒂芬森站在车头上笑容满面地向欢呼人群挥手致意。锅炉工快速向炉膛内加煤,随着气压不断升高,气管冲出高压蒸汽。指挥官一声令下,史蒂芬森拉响汽笛,机车轰鸣起来,大烟囱里冒出滚滚黑烟,机车两旁的连杆机构开始启动,伴着有节奏的响声,车轮开始在铁道上滚动起来。看着喷云吐雾的“怪物”,路边好奇的观众欢声雷动,许多人跟着车跑,也有人骑马追赶。机车启动后,速度不断加快。没过一会儿出现了故障,一节车厢的车轮也掉了。在即將驶入达灵顿的路上有一个斜坡,司机决定在这里试验火车的最高时速,他拉响汽笛,加快行驶,速度达到每小时24千米。经过1个多小时的运行,“旅行者号”机车和它牵引的车厢安全到达终点站达灵顿时,1万多名观众向他们致意。人类第一列火车——“旅行者号”试运行圆满成功,从此开创了陆上交通运输的新时代。
  由于蒸汽机车行驶起来烟囱直往外喷火,所以当地居民便给它取名为“火车”,而蒸汽机车头也被称作“火车头”,这些名字一直沿用至今。
  早期火车刹车靠人工
  受到技术水平限制,当时的火车别说能保证正点运行,就连交通工具不可或缺的制动装置,在早期都是零配置。遇到紧急情况无法刹车,火车到站不能停到该停的位置。当需要刹车时,完全依赖“手动”,即司机将锅炉熄火,使火车依照惯性滑行减速,然后在车上吹响哨声,男乘客跳下仍在移动的列车,齐心合力将车拉停。不久后,一种装在机车轮子上的手动式机械制动闸发明出来,当遇到紧急情况需要刹车时,司机必须用手扳动闸把,闸瓦慢慢压到轮子上,虽然操作起来麻烦,效果也不好,但总算不用全员出马。人们后来又对制动装置进行改造,将制动闸安装到每节车厢上,但依然离不开人力制动:司机需要刹车时,就鸣笛示意,在车厢里的制动人员闻声立即扳动闸把,使整列火车停下。
  生于1812年的英国作家狄更斯目睹了现代英国的形成历程,在他的小说、随笔中,火车担当了非常重要的角色。如《飞行》《两个懒学徒的漫游》《信号员》等短篇小说中,背景都是跟铁路和火车相关,随笔集《博兹札记》里也有很多铁路故事、诗歌等。1842年,作为当时英国最受欢迎的作家,狄更斯被邀请至美国访问4个月,回国后出版了《美国手记》,其中有专门一章谈及美国铁路。他注意到,美国火车没有包厢等级之分,只有男女性别之异。在他的笔下,“美国火车很大,很丑,就像一条疯狂的巨龙和一个饥渴的魔鬼。”
  这种状况一直持续至1869年,美国人乔治·威斯汀豪斯发明了直通制动机才有所改变。他把一台用蒸汽驱动的气泵安装在机车上,再把空气压缩到一个圆筒里贮存起来,每节车厢的轮子旁都装上气缸,闸瓦固定在气缸的活塞上,并用许多长筒把压缩空气罐与缸体连通起来。这样,只要司机需要拉闸,压缩空气推动活塞就能使每节车厢上的闸瓦紧紧包裹到车轮上,整列火车都能很快刹车。3年后,威斯汀豪斯又发明了自动制动机,并制造成功世界上第一个三通阀,从而为各种车辆的安全刹车奠定了基础。
  从“大PK”中崭露头角
  长期囿于传统的人们往往会排斥新生事物。当蒸汽机车问世初期,由于性能、造价以及运营费用等方面存在问题,所以并不是所有人都认同火车为交通运输立下的“汗马功劳”,相反,敌视和偏见者不在少数。
  不止一处的铁路桥梁或新建轨道在深夜里神秘地遭到破坏,甚至有人在报纸上公开发表反对火车的文章。一名著名的医生说:“乘火车通过隧道,最有害于健康。对体质较强的人,起码会引起感冒和神经衰退等病症,体质弱的则更加危险。”还有人竭力呼吁停止建造铁路的计划,理由是“火车声音很大,这会使牛受到惊吓,不敢吃草,牛奶就没了;鸡鸭受惊吓后,就不下蛋了;倘若锅炉爆炸,后果更是不堪设想……”
  这些言论在现在看来荒谬可笑,但也与当时有限的技术水平不无相关。很快,工程师们不断用实力证实火车的能量,才使得顽固派渐渐转过脑筋来。
  1829年,英国利物浦和曼彻斯特铁路委员会宣布将举行一次竞赛,以决定最佳的交通工具。试验要求每种机车牵引一列满载石子的车辆在3000米的路上来回20次。最终,史蒂芬森驾驶他的“火箭号”最终以平均每小时22千米的速度率先冲过终点,最高时速46千米,一举打败马匹动力的车辆和其他机车。“火箭号”的速度比四套马车的速度快两倍以上,而其载重量更是马车无法承受的。   这次“大PK”之后,那些原本阻挠蒸汽机车发展的保守派看到了火车的巨大动力,人们不再质疑,这些冒着浓烟、鸣着汽笛、奔驰前行的火车前所未有的陆地运输能量。铁路像雨后春等般敷设起来,伦敦至伯明翰、纽卡斯尔、爱丁堡等地相继建成通车,到1836年,已有超过724千米的铁路将英国各主要工业区连成一体,火车和铁路成了正处于工业革命中的英国的一条“经济动脉”。
  截至1932年,英国已拥有24条商用铁路,其中最兴旺时每年可运送35万名乘客和7万吨货物。
  从1830年以后不到10年时间,世界各国相继修建铁路,开通火车。可以说,铁路伸向哪里,哪里就会得到前所未有的发展。
  “冒烟”成为火车的历史
  虽然德国并没有和英国同时在第一次工业革命中迅速发展,但其引领了第二次工业革命。1866年,德国工程师奥托首先制成了一种燃烧煤气的新型发动机。此前,人们使用的蒸汽机是在气缸外面的锅炉里燃燒燃料,但这个发动机却可让燃气在气缸内燃烧,再利用气体的压力推动活塞,从而产生带动机器的力量,因此也被人们形象地称为“内燃机”。1894年,德国人鲁道夫·迪塞尔发明了燃油内燃机,这能产生更大的能量,德国人将燃油内燃机安装到火车上,制造出世界上第一台内燃机车,火车终于可以不再烧火,而且速度更快,更清洁。内燃机车一出现,就成为火车家族中最受欢迎的成员,并逐渐取代了蒸汽机车,直至今天仍在世界各地广泛使用。
  电力机车虽然早于内燃机车被发明,但由于各种原因并未大规模普及,直到第二次世界大战后才被人们发现,焕发出新的生命力,成为现在最主要的机车之一。1979年,世界上第一条电气化铁路在德国柏林设计建成,大大提高了火车的运行速度,电气化铁路宣告了现代化铁路运输的时代来临。
  火车在我国起步有点晚,但新中国成立后尤其是近些年发展迅速。1865年,英国人将蒸汽火车带进中国,在北京宣武门外铺设了长500米的第一条铁路,但这个怪物把当地居民吓坏了,清政府很快下令拆除。1876年,上海至吴淞镇两地之间建成吴淞铁路,首次实现营运。直至1880年,清政府才接受了这个能在铁路上飞驰的“钢铁怪物”,由中国人自己修建了唐山至胥各庄的第一条铁路线,国内最古老的机车是从英国进口、现存于中国铁道博物馆、曾于这条铁路上运行的“0”号机车。
  1952年年底,我国生产出第一台国产蒸汽机车“解放型”。1956年9月,我国自行设计的第一台蒸汽机车制造成功,这就是后来的“前进型”,成了我国蒸汽机车的主车型,到1988年停止生产为止,我国共造出近万台蒸汽机车。1963年,我国开始制造第一代内燃机车,其中1959年试制成功的“巨龙型”内燃机车,在经过改进后正式定型批量生产,定型为“东风型”。1974年,“东风4型”机车正式出厂标志着我国新一代内燃机车登场。如今,动车、磁悬浮列车等新式列车早已走进我们的生活。
  火车上的垃圾都去哪儿了?
  乘坐火车的旅途一般都较长,难免出现各种生活垃圾,你想过吗,这些垃圾都去哪儿了?
  生活垃圾很容易处理。首先,列车上的乘务员把垃圾收集起来,在火车停站的时候,将其放入车站的垃圾处理处,然后由车站工作人员处理,这样就避免了火车上的垃圾堆积。
  但长途旅行中,人们上厕所时产生的排泄物又是如何处理的呢?有两种处理方法,一种是不经过任何处理直接排放到路基上。虽然列车高速行驶的时候,排泄物会瓦解,但因为铁路线上行车密度较大,久而久之,还是会对铁路周围的环境造成污染,而且还影响铁路工人的工作环境。
  为了解决这些问题,现在火车上的厕所一般都运用真空集便器。污物不用再直接排放到轨道上,而是通过真空吸力,将粪便和气息抽吸进车厢底部的“粪箱”中暂时存放,等火车进入车库后再由卸污系统抽送运走做无害化处置。这样做不仅有利于环境保护,而且乘客不用再因为在车站内不能使用厕所而烦恼了。
  很难想到,在火车的发明地英国,长期以来火车洗手间内的马桶多与铁轨“直通”,以至于铁路上随地可见排泄物。英国铁路部门承诺,将在2019年彻底改变客运列车“随地大小便”的情况。
  《卫报》报道,铁路部门计划引进新型列车,或者对旧式列车进行改造,安装带有储便器的马桶。到本世纪第二个十年末,英国运输部将要求所有铁路特许经营商实现客运铁路“零排泄”。届时,列车将在停靠车站时对储便器内的排泄物进行处理。不过,一些传统的蒸汽火车暂时不在改造更新时间表之内。
  英国铁路服务集团表示,将进行投资以改善列车环境,包括在2021年前确保数以千计的全新车厢投入使用,这些车厢将安装现代化的洗手间,不再出现排泄物“直通”轨道的情况。
其他文献
1月24日,一则名为《释放自我》的北京新东方学校年会节目视频在网络刷屏。在节目中,六名新东方员工以歌舞形式“吐槽”了公司存在的各种问题,言辞犀利。  记者注意到,这首5分钟的歌曲里,多次提到公司存在管理低效、以公谋私、推诿责任等问题。  除吐槽公司管理问题外,这首歌也唱出目前职场中很多不良风气,一句“干活的累死累活,有成果那又如何,到头来干不过写PPT的”,更是引发不少职场人士共鸣。  随后,新东
期刊
《三字经》在谈到古人勤学读书的时候说:“苏老泉,二十七,始发愤,读书籍。彼既老,犹悔迟。尔小生,宜早思。”这位苏老泉就是苏轼的父亲苏洵。  与儿子苏轼、苏辙的少年成名不同,苏洵年少时纵游天下,二十七岁才开始发愤读书,在三十七岁时却又经历科举失败。此后他调整了治学方向,放弃科举考试,闭门苦读十数年,终于大器晚成,成就了中国文学史上少有的“一门三文豪”的千古佳话。  年少贪玩,二十七岁幡然醒悟  公元
期刊
近来,日本与韩国因飞机军舰海上纠纷闹得不可开交,两国相互批评对方采取“敌对行为”。鉴于日韩都是美国盟友,美国视美日韩军事一体化为落实所谓“印太战略”的重要内容,新冒出的“插曲”究竟有何内情,事态又会如何发展,外界充满好奇心。  “友军”横眉立目  1月23日14时03分许,日本海上自卫队一架P-3C反潜机在东海对韩国海军驱逐舰“大祚荣”号进行低空绕行,这是自去年12月以来两国机舰第四次“非正常”抵
期刊
“图穷匕见”是人们非常熟悉的一句成语,出自“荆轲刺秦王”。司马迁在《史记·刺客列传》中寫道,“秦王谓轲曰:‘取舞阳所持地图。’轲既取图奏之,秦王发图,图穷而匕首见。因左手把秦王之袖,而右手持匕首椹之。”刘向编订《战国策·燕策》:“秦王谓轲曰:‘起,取舞阳所持图。’轲既取图奉之。发图,图穷而匕首见。”如此说来,荆轲刺秦王之事,应先见于《战国策》。  山东省祥县武氏祠东汉石刻画像“荆轲刺秦王”显示:柱
期刊
2018年11月8日,刘慈欣站在华盛顿哥伦比亚特区西德尼哈曼剧院的领奖台上,用流利的英文致敬了对自己影响最大的科幻作家阿瑟·查尔斯·克拉克(Arthur Charles Clarke)。对于获得2018年度克拉克想象力服务社会奖,刘慈欣比其他任何时刻都感到激动。这位写出《2001:太空漫游》的作家,不夸张地讲,是刘慈欣从科幻迷进阶到科幻作家最重要的导师。“读完它的那天深夜,我走出家门仰望星空……第
期刊
2月12日,英国利物浦,查尔斯王子偕夫人卡米拉访问当地。当天,卡米拉还在利物浦著名的“网红打卡地”利物鳥壁画前拍照留念。
期刊
人们总是高估未来一到两年的变化,但却低估未来10年的变革。微软创始人比尔·盖茨先生的这句话或许是小程序的最佳注解。  两年前,“微信之父”张小龙放言“小程序是未来”时,创业者和投资人极度兴奋,小程序一时备受追捧,数以百万计的开发者带着热钱、喊着“ALL-in”(全力投入)鱼贯而入。  不过,一切并未如人们预测的那样。  小程序并未快速取代传统APP,创业者也没有走上人生巅峰,投资人也没有赚得盆满钵
期刊
同样的日子,在别处也就是平淡的一天。但是在公证处,几乎桩桩件件关乎到个人和家庭的命运。  公证处人来人往,人们期待用最坚固的法律形式确定一种安全感。透过这扇小小的窗口,你能看到社会的发展、时代的变化,这些大背景下人性的真实。房子、留学、移民、合同、遗嘱、约定、纠纷……背后是钱——很多钱,发展——重要到改变命运,财产——成为穷人或者富人,爱——破碎或者更坚固……记者探访南京石城公证处一个普通的工作日
期刊
各种工具书充斥市场的现今,在学习英语时,若有不很理解的单词,我们往往会借助《牛津英语词典》《牛津高阶英语词典》《英汉双解词典》等等。殊不知,英语词典工具书,我们视之为司空见惯的存在,其真正的历史不过数百年。编纂出一本英语词典,这一想法,在当时就足够令人啧啧称奇、望洋兴叹。原因在于,英语的词汇如此之多,仅凭人工作业,有生之年似乎难以完成。另外,编纂英语词典并非简单地搜集单词,还要尽可能罗列出一个词汇
期刊
我国史书中记载的“精绝国”到底在哪里?“精绝国”为何突然消失?其故地遗址为何被称为“东方庞贝”?  “让文物发声,让历史说话”,日前在新疆博物馆展出的《尼雅·考古·故事——中日尼雅考古30周年成果展》,汇聚了“国宝级”文物“五星出东方利中国”织锦等新疆尼雅遗址出土的珍美文物300余件/组,真实再现了千余年前,生活在塔里木盆地南部的古人们社会活动、宗教文化以及与周边地区的交流联系概况,带领人们领略了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