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补丁的斗笠(外一首)

来源 :广西文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upup2004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一顶棕树叶做的斗笠
  挂在老屋的墙壁上
  祖母戴过,祖父戴过
  父亲、母亲、哥哥、姐姐和我
  都戴过
  后来别人往城里跑,我往城里跑
  斗笠也跟着我往城里跑
  它跟我走过大街小巷
  我哭泣,或摇头晃脑地笑
  它也哭泣,或摇头晃脑地笑
  北上蒙古,南下广东
  胡子长了一茬又一茬
  斗笠也从青年走向暮年
  随我飘呀飘,从春飘到秋
  从一座城市飘到另一座城市
  有一天,我與一个流浪汉
  在桥洞不期而遇
  他头上戴的斗笠竟与我的如此相似
  我们相视一笑,两顶打补丁的
  斗笠,也相视一笑
  同时发出“咦”的一声
  家有小儿
  五岁的他还是那么小
  小眼睛、小嘴巴、小鼻子
  还有些小淘气
  前一秒,他是兰博基尼的国王
  后一秒,他是农行小区A幢401的主人
  电视机是他的,鼠标是他的
  甚至,我的双膝也成为他的私人沙发
  一会儿唱歌,一会儿跳舞
  一会儿骑在小板凳上
  驾驾驾地叫着,仿佛有使不完的劲
  他勾扳机的样子,像极了
  电影中伺机而动的二嘎子
  现在,他正依在我的怀里
  疲惫地,打着哈欠
  我不出声,整个世界顿时安静下来
  外面风声雷动,我用遥控器将它调小些
  再调小些
  → 廖运成 广西融水人,在电力企业工作,爱好文学,鲁迅文学院第二十八期少数民族文学创作培训班学员,在各类报刊发表作品若干。
  点评:廖运成的这几首诗,用朴实的方式,忠实地表达了自己的记忆和情感。因为朴实,总是最能打动人。(黄土路)
其他文献
倒 影  大地——一块放倒的墓碑  谁歇在上面都可以  可以是鸟,可以是鱼  也可以是一些嘈杂或微弱的声音  翅膀歇在上面,鳞歇在上面  天空歇在上面,水歇在上面  历史歇在上面,音乐歇在上面  诗跟在后面,也歇于其上  写诗的人,在大地上翻晒谷物  像一种淘干粮食血液的作业  也像,风干多年前的自己  额头湿润,像清晨顶着露水出发的人  夜里,站在大地上眺望宇际  发现自己的诗有些像星空的倒影 
期刊
大暑不期而至  慵懒中听见流浪的心归来  时间蛰伏于彼此退路  夏的惊雷于无声处  七彩太阳雨飘洒  投下令人眩晕的斑斓云影  风若有若无吹拂树叶  光线串珠般照射下来  你在褥热困倦的昏睡里遁迹  如嘶哑的蝉鸣  头饰一朵绽放的蝴蝶结  无瑕的天真将脸颊羞红  夕阳下,你手捧花束  路上听她们轻浅耳语  在细密重叠的花瓣里  寻找鲜艳的心事  夜之心灵密码  夜的天幕有很多皱褶  就像悬疑的故事
期刊
一生中  我掐算过父亲  掐算过他遗留的财产  除了六个儿女,最值钱的  就是一辆永久牌自行车  像爱自己儿女一样  闲下来时,喜欢一遍遍擦拭  各个部位,该放油的放油  该抹灰尘的抹灰尘  锃亮锃亮的样儿  似是在打造理想的人生  而让我难以置信的是  即便让我们稀里哗啦骑坏了  也没见过他搭上母亲  走进一次县城  或者更远的地方  现在,记忆的蛛网  已布满脱漆的车子  轮胎干瘪,后座空荡 
期刊
家族或消失在水里的人  自从孤寂以来  所能学会的,便是不断尝试与自己跳舞  在丢失了旧名字,野生的母亲河旁  在每天的报纸面条马桶  你知道,那时,战争无处不在  咆哮在汤锅里沸腾  在碗盆中回响  即使我们出门在外  寻求儿时的玩伴,膨胀的月亮自我  我依稀记得,在偌大的一片荒地  我抚摸了你的脚踝  你摘掉我的鱼鳃  而他们笑了,就像所有消失在水里的人们  “我们的骨头天生就是趋向透明的” 
期刊
本期散文新观察栏目迎来了江西青年散文作者谢宝光的新作。作为在江西出生、上学,然后在异地工作生活的青年作者,谢宝光成名较早,产量却很低,属于较为典型的“慢写作”一族。此外,散文新观察栏目所推介的90后作者到这一期为止,基本上临近尾声,读者诸君可以注意到,这十几位作者的成长履历起码在一个点位上趋于同一,即他们所出生的省份和工作生活的省份皆为花开两朵的关系,这也是流动性社会的必然产物,大城市的虹吸效应在
期刊
剑书散文集《奔走的石头》最先吸引我的是作者自序《那一季翻山越岭的眺望》。这篇长序让我感兴趣的倒不是作者童年、少年,乃至青年读书与写作的经历,而是他对当代散文不良现象的否定和对散文创作的理解与憧憬。  他把批判的矛头指向当下散文的“小情绪宣泄”“原貌实录”和传统散文理论“僵化而陈旧的表达”;“低估了散文门槛”而造成缺乏精品的泛滥;“看不到作者本人的心灵”的写作者遍地皆是而量多质劣,以及“人人都可以写
期刊
→ 罗南 广西凌云人,有散文、小说散发在《花城》《作家》《广西文学》《美文》等刊物,有作品入选多种选本,散文集《穿过圩场》获第八届广西文艺创作铜鼓奖。  一  二姐不如意的时候就会声讨我,她总喜欢提往事。她说,你小时候,我背你上学,你一哭,老师就叫我出去。我背着你,在操场上转。你总是哭,我便总是在操场上转。你小时候特别爱哭。  ——关于这些,我一点儿记忆都没有了。我的记忆更多的是家门前那片空地,白
期刊
读完陈坤浩《亚拉的礼物》,我在思考着这样一个问题:作为90后诗人,尤其是浸染了东西方文化精髓的“学院派”诗人,他们的哲学立场、神话寓意、生活标识和文字品相究竟要达到怎样的质地才能算是好诗,这种标准肯定不是唯一的。正因为如此,我们试着走进陈坤浩的诗歌世界,看看他是怎样为我们呈现出不一样的精神世界。  大多学院派的诗人,他们的诗品总与哲学立场、神话寓意、生活标签和文字品相息息相关,陈坤浩的《亚拉的礼物
期刊
→ 李治邦 中国作家协会会员,天津文学院专业作家,发表中短篇小说两百多篇,作品多次被《小说选刊》《小说月报》《中篇小说选刊》《新华文摘》《作家文摘》等选载,出版长篇小说十多部,编剧电视剧、话剧和小品等作品十多部。话剧剧本《希望之歌》获全国第五届群星奖银奖,电视连续剧剧本《苍茫》获1995年中宣部“五个一工程”奖,广播剧《咱们工人》获1996年全国政府奖二等奖,短篇小说《关于我爹和鸟》获1994年天
期刊
→ 左娇娇 安徽安庆人,毕业于广西大学中国少数民族语言文学专业,在《广西文学》发表过多篇小说作品,曾获首届“意林杯”“寻找张爱玲·寻找三毛”文学大赛短篇组一等奖。  缕仪从未想过,自己会在二十年后坐一天一夜的火车到那座南方不知名的城市去看惠琪。那里有她不喜欢的芒果,有臭味熏天的榴莲,有令人难以忍受的炎热,但却住着她一辈子都割舍不了的惠琪。  1998年,肆虐的洪水漫过江浙,那一年缕仪刚刚十九岁,父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