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作文,事例也“开花”

来源 :中学语文·教师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a272437762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浙江高考语文科考试说明》高考作文发展等级(标准)中对材料的要求是:①材料丰富;②形象丰满;③意境深远。语言有文采,要做到:①词语生动,句式灵活;②善于运用修辞手法;③文句有意蕴。高考考场作文如何体现这些要求,让所举事例妙笔生花,议论抒情丰富多彩,增添得分筹码呢?笔者认为例子的处理方式及议论抒情方式尤为重要,为此,笔者总结了几种行之有效的操练方式。
  一、描写式
  1.单例描写式
  单例描写只有一个事例,采用描写的方式,铺陈语言,生动地刻画出人物形象。例如:1200年前的一个深秋,书生张继陷入了不能自拔的惆怅中。十年寒窗,却在一纸之间功败垂成。因为落榜,他错过了一展抱负的光明仕途,错过了荣华富贵的似锦前程。枫叶瑟瑟,钟声绵绵,依偎在寒山寺下的落第才子面对此情此景,信口吟诵了流传千古的诗篇。
  简析:作者选取张继落第的故事例证论点,驰骋自己的想象。“不能自拔”、“依偎”等词把一个落魄的书生形象呈现在读者面前,这样举例使得文章不生硬,人物形象跃然纸上。
  2.并例铺陈式
  这种方式就是在一个段落中举出多个例子,每个例子都以描写的方式呈现。这种方式的好处是既能丰富文章内容还能构成排比段,增强文章的说服力和气势。例如:带着感动出发,在大自然的奥秘与美丽中行走,我们将收获发人深省的哲思。当川端康成感动于夜半时分盛开的海棠花,他便在这洁白如雪的花瓣中领悟了孤寂与纯美的结合律;当宗璞驻足在紫藤萝瀑布下,体会着紫色波浪带来的感动时,她便领悟了生活与不幸的辩证法;当史铁生在地坛的花花草草中停留,感动于昆虫们的辛劳时,他便看穿了生与死的轮回……
  简析:作者将三个有关大自然的例子分别用一句描写的句式呈现,这样构成排比段,行文整齐,文采斐然。也使阅卷老师感受到作者丰厚的积累。
  单例描写式比较适合议论文或散文主体部分用例,它能让文章展开,为议论抒情做铺垫。而并例铺陈式可以放在议论文主体议论之后或是散文的侃侃而谈中,这样既能使文章更有说服力,也避免了例子呈现的单一性,还能让语言变得活泼生动,富有表现力,同时很好地展现了学生的积累。
  二、议论抒情式
  有的例子呈现之后,最重要的就是抒情议论,但很多同学议论展不开,更谈不上有文采。我们采用以下方式使学生有论可议,有情可抒。
  1.中心扩展法
  即围绕中心进行扩展。例如:中国政府提出一国两制的方针,以和平方式解决台湾问题,这是史无前例的壮举。香港、澳门回归后的繁荣安定,充分证明了一国两制方针的正确性,和平安定乃大势所趋。可见,不论是祖国的统一,还是国家的繁荣昌盛,人民的幸福安康,都离不开安定的社会环境。因而共建和谐社会方兴未艾。——《说“安”》
  2.反面分析法
  即从事例反面来分析事例,通常的词语有“如果没有……”。例如:在2009年揭晓的 “感动中国”的十大人物中,有在山崩地裂之时,用绿色的迷彩撑起了生命的希望而自己却悄然倒下的年轻士官武文斌;有用柔弱之躯挡住残暴,用美丽的微笑,传递力量让全世界读懂了奥运的神圣和中国人的骄傲的金晶……当这些原本平凡的人物名字出现在“感动中国”的揭晓榜上时,很多人都感到意外,但试问,如果没有无私的奉献精神,没有坚守困境的顽强精神,没有非凡的业绩和举动,他们何以感动中国?由此可见,一些出人意料的事情究其原因其实都在情理之中,只有付出了才会有收获!——《没有付出哪有累累硕果》
  3.原因分析法
  即从多方面辩证分析事情产生的原因,通常用于分析的词语有“主观上……”“客观上……”“因为……所以……”。例如:大学生找不到工作,客观上是因为这几年大学扩招,毕业生人数巨增。而新增的工作岗位却不到毕业生人数的万分之一,这样就形成了“僧多粥少”的局势。主观上是因为大学生对未来职业期望过高。他们希望工资不低,工作不累,那些需要从基层做起的工作他们更是不屑一顾。还有一些学生不愿去找,只想做一名蛀虫式的“啃老族”。因而,增加工作岗位和消除毕业生就业偏见是解决问题的关键。
  ——《“找不到工作”的背后》
  4.例后比较法
  在叙述事例之后,对所叙事例进行比较,找出相同,发现不同,能够使读者深刻理解所举事例的内涵,强化所论述的观点;或拿所叙事例与现实生活中的某些现象进行比较,突现写作的目的。例如:那个叫川端康成的老人,在深夜等待海棠花开时,听到花的忧伤。他说:“它盛放,含有一种哀伤的美。”等待花开时,他悲叹绚烂至极,生命也行将凋零。是的,每一次进步,就离死亡更进一步,但我总听见花的另一种低语。那个被人泼了一身污水却仍能“故烧高烛照红妆”的诗人也如是说。花开过,美丽过,已经留下永恒的回忆,而所谓死亡不过是将回忆定格,何惧?人生只要绚烂过,就已足够,走过笑过,便应坦然,似竹杖芒鞋的东坡,而非抑郁自杀的川端。等待花开听花语是一种幸福而非忧伤。
  ——《等待花开》
  三、哲理提升式
  评分标准中要求“文句有意蕴”,作为高中生,如果能对问题有自己独到而深入的看法,能将自己的思想提升到哲理高度,形成含义隽永的句子,会给老师留下深刻印象。例如:
  人的一生本来就是错过。今天错过昨天,明天错过今天,恨错过爱,死错过生。
  人的一生不可避免地错过。我们怎么错过了年少的青丝?怎么错过了明日的黄花?怎么错过了廊前的明月?怎么错过了生命中最爱的人?
  错过无时不有,无处不在。错过是至美的风景,错过不是句号,而是欲语还休的省略号,任你遐想。
  太多的错过是无可挽回的,我们所能做到的,就是充满信心和爱去珍惜拥有的一切。如果不可避免地还是错过了,只有告诉自己不要忘记。让我们凝视它翩然远去的背影,像诗人一样为它写下美丽的诗句。人的一生,总有些回忆如蝶 ,在年华最深处漫舞。
  ——《人生需要错过》
  简析:作者在举完事例后,对“错过”发表了精彩的理解:“人的一生本来就是错过”,“人的一生不可避免地错过”,“错过不是句号,而是欲语还休的省略号”,这些精彩的阐述掷地有声,体现了作者非凡的思想意识,给老师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高考作文离不开素材,学生在呈现例子时也不可能立即遍地“开花”,它需要我们在平时开展有效而富有针对性的训练,可以从单一的段落训练再到成篇的训练,循序渐进。惟有这样,方能使学生作文文采飞扬。
  [作者通联:浙江诸暨中学]
其他文献
古代诗歌阅读鉴赏是历年高考命题的重要内容,是能力等级要求较高的题型,也是新课标倡导的审美能力、应用能力、探究能力考查的主要载体。2014年高考古诗鉴赏试题考查内容仍然立足理解和评价这两个基本点,题型依然主要以主观题形式出现。试题给人的总体印象是“稳中有变,推陈出新”,答案给人的总体印象是比较客观规范,有效检测了考生古诗鉴赏和评价的实际水平。古诗词鉴赏题共选择23首诗歌,设置了40个小题,除北京、上
像往年一样,我第一时间获知2014年安徽卷作文试题的内容,悬着的心终于放下来了,没有“提篮春光看妈妈”的若即若离,没有“深处种菱浅处种稻、不深不浅种荷花”的茫然无助,没有“梯子横放还是竖放”现实悖理,也没有“为什么会这样?”“为什么不能这样?”的刨根问底,更多的是一种亲切的意见征询,一种客观的观点陈述,没有是非贬褒的价值判断,就是领着考生自然地说出“我”的观点,写出“我”的观点,正是这道作文试题的
教学中任何一种学习活动的展开都要基于“文本研习”进行对话,在获取阅读的感受、体悟后,才能在阅读对话中引发疑问与思考,进而读出或悟透文本意义,即作者、文本、读者等层面的意义。可见“文本研习”的学习方式应该是教学活动展开的基点和深入文本探究的津梁。   下面结合自己的教学实践,以《鸿门宴》为例,谈谈文言文“文本研习”的有效方式与课堂效度的几点做法。   一、勾连知识 调动智力背景   当代建构
目前高三学生写作文,多数是以写议论文为主,写记叙文的不多。究其原因,很多学生都觉得写不好记叙文,或写起来不合文体要求、不善于描写、不会安排叙事结构等,硬着头皮写出来的记叙文也大多选材普通、结构简单、语言贫乏。每次跟学生讲记叙文时,学生通常会说:“老师,我也很想写好一篇选材新颖的文章,但是我的生活真的很简单,每天都在教室、食堂、宿舍这样简单而枯燥的环境下生活,哪有什么新的新颖的素材可选。”学生说的是
逝者如斯,弹指挥间。转眼朱先生已仙逝四个年头了。期间,光龙兄多次邀约写一篇纪念文章,我总以“言不逮义”、“工作太忙”而推辞。话虽如此,心中的重压非但没有减轻,反而愈加沉重,难以释怀。朱先生那爽朗的笑声、和蔼的面容、笔直的身姿在头脑中挥之不去。记得2008年5月9日下午,先后接到松泉、光龙的短信,告知先生仙逝的消息,心中的震惊,无以言表。之后,多次与松泉联系撰写纪念文章之事,最早在《中学语文》第七八
2013年3月22日,第三届全国中学语文名师成长课堂展示研讨会在广东中山大学附中三水实验学校举行。在这次活动上,我执教了苏教版七年级下册第十课《柳叶儿》,受到较好评价。这节课之所以比较成功,主要是因为在《柳叶儿》的备课中,我一直在追问自己三个问题:一是我对《柳叶儿》的解读到位吗?二是在《柳叶儿》的教学设计中,学生的“语文学习”得到了落实吗?三是学生在《柳叶儿》的课堂上其主体作用是否能够得到充分地发
主持人简介:王荣生,语文课程与教学论博士,上海师范大学学科教育研究所教授、博士生导师  执行主持简介:胡根林,语文课程与教学论博士,上海市浦东教育发展研究院副研究员  语文教科书是语文课程的重要载体,语文教学的重要媒介。语文教科书的编制质量对语文课程与教学的影响是不言而喻的。如何编制出好的语文教科书一直是语文教育研究的一个重要方面。2013年的语文教育研究中,有的从教科书属性角度进行理论研究,如张
“生态化作文”课堂教学面临的突出话题有这样几个:怎样才能激发学生写作的兴趣与热情?如何让学生明白写作本身也是一种生活,而且是一种令人神往的精神生活?如何让学生掌握基本的写作方法,进而形成基本的写作能力?具体到对学生议论文写作能力的培养上,“生态化作文教学”的一个着眼点是针对学生所了解的各种材料不能有所判别、有所取舍、有所利用,在作文中不会对材料进行分析与加工,不能跳出原材料,站在一定的高度来审视所
一、教材的节选方式和编排意图  限于课文篇幅,优秀中长篇小说和戏剧作品,只能以节选的形式进入中学语文教材,让师生窥斑见豹。如果节选得当,教师能合理处理,应能收到好的效果。但实际情况却不太乐观,一些节选文本的课堂教学变成了名著演讲,或者只见树木不见森林,教师只针对选段,将其看作是普通文本进行解读,不能很好地实现长篇节选的教学功能。  本文以《边城》为例,讨论教材编选的目的、节选后的文本教学重点的确定
当前,多元解读教材经典篇目,推行文本个性化阅读已是语文教学中的新潮。不可否认,文本多元解读可以打破僵化教条,可以展现自我,语文的阅读课堂也因此风光旖旎!  毋庸讳言,文本多元解读在对培养学生探究、创新能力的背后,也存在着很多教师对经典的解读偏离航道,以否定为乐趣,以标新为卖点,假设过于大胆,求证不够小心,已造成了学生对文化的定位模糊与是非混淆。笔者希冀以刘兰芝悲剧为例,呼吁在语文课堂文本多元解读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