巧用生活 妙学数学

来源 :课程教育研究·新教师教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huaweibo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数学课程标准》强调:教师教学应该以学生的认知发展水平和已有的经验为基础,面向全体学生,注重启发式和因材施教。根据这一理念,要求教师在数学教学中,应当密切联系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使学生感受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对数学产生亲切感,能初步用数学的眼光观察生活,用数学的思维思考生活,使学生感受数学在生活中的魅力。
  一、巧取生活素材,妙学数学
  学习数学的目的是为了解决生活中的问题,更好地体现生活。反过来说,生活中许多事物寓含着数学知识。教学中,教师要善于利用生活素材,把数学教学生活化。如在教学“长度单位米和厘米”的应用中,面对一张床2( ),一个文具盒长2( ),一本书厚2( )的练习时,学生不能正确选择适当的长度单位。如何让学生建立起长度单位的表象,体验感悟长度单位的实际意义?怎样把抽象的数学问题转化为学生易于接受的实践问题呢?这时,我就地取材让学生找一找哪个手指的宽大约是1厘米?量一量书桌的长是( )厘米?教室里黑板长是( )厘米,门的高度( )厘米,估一估旁边那栋教学楼有多高? ……通过一系列的找一找,量一量,估一估等实践活动,让学生借助身边熟悉的物体建立表象。这样,学生就能很快地正确地选择合适的长度单位了。当我再出示郑老师的身高160( )时,学生能很快说出160(厘米),甚至有位学生站起来说:“假如填160(米)的话,难道郑老师比这座教学楼还高,可能吗?”他的反问,获得了同学们的阵阵掌声。又如教学“小丽排第10,小宇排第15,小丽和小宇之间有几人?”解决问题时,学生一时感到无从下手。
  二、巧借生活现象,妙学数学
  生活中的一些现象是可以帮助我们学习数学的。如在教学“找规律”时,学生在发现了庆“六·一”布置教室的彩带规律后,接着老师问:“像这样有规律的现象,你们还能举出一些吗?”有的学生说:“我身上的衣服有规律:一格黄一格白,一格黃一格白。有的学生说:“教室里桌椅摆放有规律:一张桌子,一条椅子;一张桌子,又一条椅子。”有的学生说:“马路上的红绿灯有规律:红黄绿;红黄绿。”有的学生说:“我还发现一年有春夏秋冬,第二年又是春夏秋冬。”有的学生说:“每个星期也有规律,每个星期从星期一、星期二……到星期日,过了星期日又是星期一、二、三……”通过联系生活中的现象,经过不断地寻找发现,学生掌握了找规律的秘密,也让学生感受到数学源于生活且无处不在。
  三、巧用生活经验,妙学数学
  有些数学知识学生已经在生活实际中会用了,只是还没有找到方法,我们可以运用生活经验,通过创设活动,把生活经验提炼为数学,充实和改善学生的认知结构。
  在教学“人民币的认识”时,为了体会人民币单位间的十进制关系,教师先创设生活情境:小弟弟明明,非常喜欢这种橡皮擦(出示橡皮擦1元1块)。他想买一個,可明明还小,不会付钱,1元钱,可以怎么付呢?你们能帮帮他吗?把人民币举起来看看。在老师的布置下,同学们纷纷拿起1元钱,有的直接付1元,有的2张5角,有的10张1角……通过学生的交流汇报,最终发现,学生的张数虽然不一样,但都是10角,从而说明了10角=1元。这个环节的教学,巧妙地利用帮小弟弟购物,结合生活经验,在“付1元钱”的过程中认识了元、角之间的十进关系。
  又如在一年级上册“认识钟表”的教学中,学生对“过1小时是几时?”的概念模糊,教者也充分利用学生的生活经验,让学生感悟“过1小时“ 的含义。师:先请同学们猜一猜:小丽早上7:00起床,过1小时是几时,小丽在哪儿?再指名学生说一说,现在是8时,再过1小时是几时,我们在做什么呢?最后让学生在组内交流汇报。有的说:“中午12:00我在吃午饭,再过1小时,是1时,我在家午休。”有的学生说:“我中午11:00放学,再过1时是12时,我在家里吃午饭。”甚至有一个学生说:“我晚上6时吃饭,前一个小时,是5时,我还在学校呢!”通过学生结合生活经验的精彩发言,学生理解了过1小时的含义,从而也解决了问题,让学生亲身体验到数学就在自己的身边,身边到处存在着数学问题。
  四、巧结生活事例,妙学数学
  著名数学家华罗庚说过:“人们对数学产生了枯燥无味,神秘难懂的印象,原因之一便是脱离了实际。”因此,教师要结合教学内容尽可能地创设一些生动、有趣,贴近生活的例子。把生活中的数学原型生动地展现在课堂中,使学生眼中的数学不再是枯燥的数据。而是富有情感,贴近生活的东西。如在教学“除法的初步认识”时,我设计这样一个事例。面对着全班学生,拿出6个桃,一多一少地分给2个同学,同学们马上抗议道:“不公平!不公平!”我又一少一多地分给2个同学,大家又大声地抗议道:“不公平!不公平!”那么怎么分桃,才公平呢?请一个学生上来分,这位同学很快地把桃每人分3个。这时,同学们才舒一口气,说:“这才公平呢!”认识除法的关键是“平均分”,让学生联系这样的事例,既理解了平均分,又为今后学习除法奠定了坚实基础。又如在教学“乘法的初步认识”时,由于学生还没有乘法的概念,并且这个概念又比较难建立。因而,教师应该让学生在具体的生活事例中理解乘法的意义。我设计学生在欢乐谷门前,把大门上的算式分类,发现有些算式加数不相同,有些算式加数都相同,为认识几个相同数相加的连加算式作准备。欢乐谷(主题图)大门找开后,发现了有在玩摩天轮的,有在玩过山车的,还有在玩小火车的。通过写算式,让学生进一步感知相同数相加的加法算式,为学习乘法做好铺垫。教师再让学生举出这样的例子,比一比,看谁说的算式长?生:6+6+6+6+6+6+6+6……+6。老师根据学生的发言快速板书,同学们发现这个算式太长、长麻烦了,到底有多少个6呢?进一步调动学生探究更为简便的表示方法,从而引出乘法。在教学过程中,教师注重从生活事例出发,让学生经历乘法概念的形成过程,努力建构数学模型。通过巧设书写障碍,使学生在说与写的活动中,亲身感受到大量相同数连加用加法算式表达确实麻烦,亲身体会到加法解决这类问题的局限性,从而使乘法的出现水到渠成。
  总之,教师要善于寻找生活中的数学素材,将学生熟悉的蕴含着数学知识的生活实例引进课堂,使学生亲身体验到数学就在自己的身边,身边到处存在着数学问题,并能诱发学生浓厚的学习兴趣,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使学生在生活和数学的交替互动中更加热爱数学,热爱生活。
其他文献
【摘要】在大数据的背景之下,计算机的应用已经十分广泛了,可以说社会上每个领域都或多或少的使用计算机。因此,在学校教育中注中加强计算机信息技术的学习显得尤为重要。培养出具有高素质的计算机人才不仅能为社会服务,更能为国家服务。小组合作学习是当今学校教育中所提倡的一种学习模式,团体的能力往往大于个人的能力。因此,在高中信息技术教学中应用小组合作学习模式不仅可以提升学生的信息技术能力,还能进一步让学生树立
文章在阐述小学美术生活化教学发展方向的基础上,从创建生活化的教学情境、引导学生发现生活中的美术艺术、积极鼓励学生进行美术创作、将美术课内生活化教学和课外生活化教
党和国家高度重视人才资源,把人才资源摆到第一资源位置。近期党中央国务院颁布了《国家中长期人才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确立了到2020年建成世界人才强国的战略目标
数学作为衡量一个人能力的重要学科,从小学到高中绝大多数间学埘它情有独钟,投入了大量的时间与精力.然而并非人人都是成功者,许多小学、初中数学学科成绩的佼佼者,进入高中
摘要:語文一直都是传授我国语言精髓的一门重要课程,学生通过对语文的学习,能够体会到汉语的魅力与力量,同时还能了解与掌握我国的传统文化。但是,很多学生反映语文变得越来越难,不能很好理解文中所表达的含义,特别是中学的语文。这就对语文教师提出了一个挑战。语文教师应该对其现有的教学方法进行改革,将情境教学方式纳入到其教学中来。本文主要讨论情境教学运用于语文教学的必要性。同时举例说明比较实用的几种情境教学方
随着我国对能源需求的不断增加,煤炭资源一直在我国能源结构中占据着重要的作用,但是由于煤炭资源在使用的过程中会对环境产生较大的影响,甚至严重的还会污染环境,因此煤炭资
摘要:语文的外延是生活,在语文教学中教师应结合教学内容,引领学生结合实际生活,让学生在生活中学习,使得视野得以开阔,思维得到发展。语文教师要善于从生活中提取教学语文的内容及方式,使学生感受到生活中处处有语文,让语文教学生活化,学生越来越感到语文教学充满魅力,从而爱上语文,久而久之语文学习能力得以提高。  关键词:语文教学;实际生活;学习能力  G633.3  语文是一门与实际生活有紧密联系的学科,
大学生非正式群体作为校园文化建设的载体,对高校自身以及和谐社会构建有重要作用,笔者结合一个非正式群体个案从社会文化,就业形势,学校,家庭和大学生自身角度对其形成因素
“三严三实”要着力解决一些人实干精神不振、劲头不足、实效不佳问题,燃旺创业创新、干事打拼的激情。领导干部更需去除浮躁之心,静下心来工作、沉下心来做事,始终把群众的
镁合金是以镁为基加入其他元素组成的合金,具有密度低、减震性能好、导电导热性能良好等特性。作为目前工程应用中的轻质金属结构材料,在交通工具、通讯器材、航空航天等领域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