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运(组诗)

来源 :安徽文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qqwc112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烈风中
  裂开的
  风中,露出小镇、河湾、林木和浆洗的妇人。
   大运尚待转折,麦田
  盛开,稀稀落落;
  南船与北马,盛开,起起伏伏。
  它们构成行将过去的时代。烈风终有一枯。
   漕运萎缩,
  运河中
  大鱼和小鱼被鼓动着跃
  出水面。
  源于体内的惊慌,它们竞相飞入天上,跌
   落云中,得以观看
  无穷种类的风。
  西瓜地
  帝国的旧哲学在运河中翻滚,
  隐约如煮破之鱼头。河边
  昔日村里的瓜地,已平整一新。它上面,
   大片仿古的
  “影视基地”正待抓紧
  施工,以配合古镇的旅游开发。无人看见
  碧绿的西瓜
  在工地的缝隙里欢快地
  乱作一团,忽大忽小。瓜秧偶尔甚至还会
   好奇地探起身子,用稚嫩的藤蔓
  钩住一个叫作“李总”的人
  笔挺的黑色西装裤子。“李总”已经站到
   河边刚种下的
  稀稀落落的“蒹葭”
  前面,脸上露出细腻的笑,
  正和几个人一起合影。
  旧州县
  从运河深处浮出来的旧州县,绛红色,络
   绎相连
  赶赴京城。
  生活曾迂
  稠如桐油,反复地刷在州县寒伧的城墙上。
  地方
  特色,
  有时候无非就是嫰豆腐、圆炊饼和赤黄的
   长鱼,
  或淌出蟹黄的包子。
  落日里,大运河拴住旧州县,络绎相连
  递解往京城,
  远看像一艘艘欲倾颓的船。
  最终的辽阔,一如大运河的开凿,是自然的,
   也是人工的。
  疏 浚
  河边的苇丛里,上村年轻的
  下派干部,“扶贫队长”,坐在一方石头上。
   我问,大清早在这儿干什么?瞧,露水
  都打湿了一身。
  他不熟练地抽着烟,苦惱地应:“我来问你,
  卢家洼整体搬迁,
  究竟算不算一件大好事?”
  “还真不能一概而论。万事都得疏浚,包括
   人心。你就说,哪一滴露珠当中没有它
   自己的独特心愿,哪一处
  小漩涡下面,
  不都有难以尽诉的坑坑绊绊?”
  “……你好么”1
  星辰即将布满。你应
  更热爱六月和五月,
  热爱哑巴和石头,热爱高铁和村里高涨的
   春节联欢。
  犹记,收到前朝皇帝回复的
  短信息,“……你好么?”大学士、河道
   总督张鹏翮,斯日神情悠然,
  的确“甚好”。那一年,清口镇的六月和
   五月
  风日徐徐,无涝无灾。
  ……曾多么热爱这些让人欲哭的历史,
  像热爱六月和五月那样,
  像活过好几辈子那样。
  “……你好么?”“如今我更愿热爱哑巴
   和石头,热爱高铁和村里高涨的春节联欢,
  和复原后的‘河道衙门’外的日常。”
  1.淮安市河道总督奏疏馆馆藏张鹏翮奏安折,康熙在折上朱批七字:“朕体甚安,你好么”。
  责任编辑 陈少侠
其他文献
那张蛛网结在院墙与房屋的拐角。院墙是石头砌成,一块突兀的石片刚好就在网的上方,如此,就很好地起到了遮蔽风雨的作用。有时我想,一只蜘蛛的智慧并不比人差多少,露营,孤独地等待,只要微弱的风声通过纤细的网线传来,再通过肢节传递到中枢神经,它知道,一定是有猎物撞了上来,接下来就是一番激烈的博弈,蜘蛛往往是胜者,将对手密密麻麻捆缚在白如尸袋的丝囊中。  这是一座建于二十世纪七十年代的老屋,院墙也是,有些石头
期刊
“故事”与“话语”是一组叙事学概念,最早由法国叙事学家托多罗夫提出。“故事”,涉及叙述了什么,包括事件、人物以及背景等。“话语”涉及如何叙述,包括各种叙述形式和技巧。叙事学视野中,叙事虚构作品——包括小說、电影等艺术在内——是相对独立自足的整体。因此,叙事学家在叙述虚构作品内部区分了“故事”与“话语”这组概念,将研究的目光集中于作品本身,对于创作者以及外部影响相对忽视。叙事学由此不免与语境有些脱离
期刊
“老兵,来点刺激吧!”  “咋了?”  “淡,这日子太淡!”  “都嚼烂了,哪还有新鲜的?”  “总归还能过点瘾。”  “没劲!”  一、压弹  戈镜窝着一肚子火,愣是找不着去处。  在部队,驾驶员历来是兵之骄者,有师级干部之称。  听说,地方上的司机更横。你想摆点派头,省点力气,就得坐车。往车上一坐,身家性命就不再属于你,而由驾驶员一人掌管。当然,你要再想有诸多方便,抑或搞点小动作,也不能没有驾
期刊
中午下班回到家,母亲不在家里。打她的手机,手机在家里。我意识到了不妙。  这两年,母亲常常犯迷糊。走在街上突然就不认识路了,总是要问几个人才能到家。有时需要我们去接。这就很麻烦,因为母亲迷失方向后,周围的一切她都会很陌生,而她又不识字,说不清她在什么位置。这时候,就要她把电话给陌生人,让陌生人告诉我们她的位置。可今天她连手机也没有带。  妻子也已到家,又等了半小时,母亲还是没有回来。我们决定分头去
期刊
家 访  老师们对于调皮捣蛋的男孩有一杀手锏,这就是家访。男孩之所以怕这一手,是因为那个时候的家长一般工作繁忙,家里孩子又多,所以教育都比較粗暴。家访的后果很多都是一顿死揍。我们宿舍里有很多小孩都在街上的同一所小学上学。哪个男孩的老师来家访了,大家都会知道。于是一旦家访,就会有人四处传播消息,大家都爱看热闹。  那天来的是一位男老师,戴眼镜的孙老师。一些男孩给他取绰号叫“四眼”。孙老师是男孩凌的老
期刊
紫荆山公园有一株古槐,我坐在古槐下,心无旁骛地刷抖音。一个五岁的女孩突然跑过来,使劲儿地推拉我。  “一块儿喂鸽子,”她稚声稚气地说,“一块儿喂鸽子。”  我听见女孩的邀请,但眼睛仍没离开有趣的短视频,只用眼角的余光扫了一下她。  “我不想喂鸽子。”  我感觉女孩气嘟嘟地噘了嘴唇,自个儿跑走了。  我刷着的短视频大多二三十秒,或高雅或媚俗,或幽默或悬疑。一条一条,一条又一条,还有各种产品广告,还有
期刊
上篇昨夜星辰  腊他们在水房里相互吆喝着到夜市吃东西。  屠岸早已洗完,躺在寝室床上胡乱翻看手机。最近,他迷上一个女主播,只要一打开她的界面,就看见她在吃东西。此刻,女主播正在吃一个热气腾腾的象拔蚌,肥硕的肉溢出蚌壳,她蘸上辣椒面,伸到镜头前故意馋观众。斩获一波打赏后,女主播準备开吃,刚凑到嘴边,象拔蚌遽然从象鼻中滋出水来,她毫无防备,脸上瞬间被喷湿,等意识到去堵象鼻时,象拔蚌已变作失控的水枪。 
期刊
蚁楼与医院一墙之隔,但要去医院,得从泥水泛滥的巷道出去,绕到大门口。张龙新每次背着秀去医院检查,过巷道就会骂,没得屁眼的,也不修修……有人搁了一溜火砖,进出的人像跳房子,样子滑稽。秀就在背上流泪。  蚁楼不是楼,至少不算楼。蚁楼是烂尾工程,修到二楼就戛然而止。有人租过来,在楼顶铺上防水布,远看像个包裹。屋内隔成十几平大小,租给住不起院的病人,久了人们就叫这里“蚁楼”。张龙新不喜欢这名儿,当初住进来
期刊
一  窗外是别的世界,弥散一股浓浓的阴森,好像鬼东西们正聚在雨幕之中,眨着邪恶的眼睛,会随时找机会扑上来似的。天阴,湿冷,大雨狂泻。这样的天气一直持续,仿佛永无止境。网上消息,鬼东西们狡猾,会变异。靳小枫吓得不轻,大门不出,二门不迈,干瞪着眼,瞅着冰箱逐日见空。封城之后,靳小枫一直没出门,之前办的年货塞满冰箱,她把冰箱的东西大概分了十四等份,天天按计划吃。满以为省着点吃,就可以度过十四天。但她无论
期刊
张爱玲的世界,于我,除了遥远还是遥远。  第一次读到她的小说,是在二十世纪八十年代中期,《收获》杂志上的《倾城之恋》。读时,很茫然,有点儿傻眼,久久回不过神来。可还是忍不住,读了一遍,再读一遍,来来回回读了好几遍。小说里的十里洋场,旧式大家庭,少爷小姐,还有上海和香港,离我都是远而又远。  很陌生。  出生于二十世纪五十年代的我们,和张爱玲笔下的那个时代是非常隔膜的,没有见识过繁华,也没有念过几本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