子不远游,游必有方

来源 :山东画报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xiaoqingwa123456789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几天前参加一个培训班,晚上小组讨论时的一个场景依然萦绕脑际:当谈到中国传统文化的特征时,一位朋友认为儒学保守,缺乏进取精神,比如孔子说“父母在,不远游”。有意思的是,他的论述还没结束,另一位来了电话,于是拿出手机起身,略带歉意却分明美滋滋地微笑着,说是孩子从国外打来的。
  “父母在,不远游”这话的确出自孔子。孔子所要表达的意思很明确,就是父母健在时,子女最好不要远离。一般说来,子女守侯在父母身边,早晚请安,问寒问暖,尽其孝道,双亲大人含饴弄孙,幸福和谐,其乐融融。尤其父母晚年,特别需要人照顾,如果子女能殷勤侍奉左右,使老人尽享天伦,岂不很美!
  “远游”之“远”乃相对而言。所谓“远”,可能不仅仅在于空间或者时间,更有心灵的因素。孔子时代与当今不同,那时通讯交通不便,子女在外,连捎个信儿回家都很困难。试想,如果子女“慆慆不归”时,肝肠寸断、哭瞎双眼的不都是慈爱自己的爹娘吗?远离父母,难尽最起码的孝道,恐怕只能徒留“子欲养而亲不待”之类的浩叹。当然,今天通讯便利、交通便捷,可以经常电话问候父母,父母需要侍奉时子女也能及时出现,可以不用斤斤计较距离的远近。孔子所说的“不远游”,基本精神在于为人子女不可不知父母的牵挂,这是一个并不难以理解的道理。
  尤其不能忽略的是,在说“父母在,不远游”之后,孔子紧接着还有一句很关键的话,就是“游必有方”。所谓“方”,是指方向、地方或者处所。父母在世,尽量不要远游,却不是不可远游。一方面,父母盼儿女平安,儿女盼父母健康;另一方面,父母期待子女成材,子女也希望自己成材。理解父母的牵挂,知道自己的义务,就不该远离父母的视野,应当让父母“知其所之”,不用苦苦挂念和担忧自己去了哪里。孔子的话符合天理人情,不可拘泥解读!
  当今社会,如果父母约束子女不离左右,子女孝敬父母墨守陈规,不仅落后于时代,也不符合父母、子女任何一方的意愿,更与孔子的本意相互乖离。天高任鸟飞,海阔任鱼跃,子女努力干事创业,广阔天地大有作为,这与“子不远游”、“游必有方”的美德并不矛盾,《礼记·曲礼》也记载说:“夫为人子者,出必告,反必面,所游必有常,所习必有业。”子女必须更多地关注、理解、尊重父母包括精神情感在内的多方面需求,并以不断完善自我来宽慰父母。所以,今人应该将“不远游”与“游有方”统一起来。
  孔子一贯主张人立身处世要全面发展,他说:“立身行道,扬名于后世,以显父母,孝之终也。”又说:“夫孝,始于事亲,中于事君,终于立身。”孔子重视子女奉养并孝顺父母,一定不意味着片面强调子女陪伴父母,与父母一起生活。儿女有成就是父母最大的欣慰,孔子也从不反对一个人为了正当明确的目标外出奋斗。如果认为孔子主张子女不可离开父母左右,显然不对。
  从相关文献看,孔子谈“孝”,常常强调应该从具体事情上去深入思考,强调推己及人。当有人向孔子请教“孝”的问题时,他从为政的角度回答说:“父母唯其疾之忧。”在这里,“其”可以指代父母,意思是对于父母,子女最担心的是他们的病痛;“其”也可以指代子女,意思是父母最担心子女的病痛。由此,子女知道父母对自己的关怀,从而懂得孝敬父母。
  父母精心关怀照料子女,子女应当同样向父母尽孝,孔子以具体的事情、切身的感受,来表达深奥的道理。孔子说:“能近取譬,可谓仁之方也已。”例如,有人与他讨论关于丧礼的问题,反对父母去世后守丧三年,孔子就认为应从“子生三年,然后免于父母之怀”的角度去思考。他认为,联系身边的事物,或者以己之心推别人之心,将心比心,这是实现仁德的好方法。因此,他注重人的情感世界,注重人内心的真实体验,希望在具体行为中培育善念。
  不是吗?子女不论走得多远,一个问候的电话,就能慰藉父母内心的牵挂,温暖就能四处洋溢。中国传统文化历来重视孝悌之道,注重培养仁爱精神和敬畏观念。孔子儒家认为孝悌是做人的根本,孔子说“立爱自亲始”、“立敬自长始”,又说“爱与敬,其政之本与”。这就像《大学》中所说,一家仁,一国兴仁;一家让,一国兴让;一人贪戾,一国作乱。国之根本在于人,人之根本在人性。国民拥有健康的人性,才能有健康的社会、健康的文化。孔子谈子不远游、游必有方,也是从爱与敬、从仁德养成的角度出发的。
其他文献
为贯彻省委、省政府总体部署,以实际行动落实全省“西部经济隆起带”发展规划,充分发挥保税港区功能辐射带动作用,2014年1月保税港区管委与邹城市人民政府就共同开发建设济宁(邹城)功能区签署战略合作协议。  功能区管委一行十几人随后进驻邹城,开始了济宁(邹城)功能区激情创业之路。开始的日子,团队克服了情况不熟、远离亲人和水土不服等种种不利情况,以满腔的热情和高昂的斗志,从企业实地调研、相关部门座谈研讨
期刊
2015年12月10日至12月29日,由山东工艺美术学院、中国摄影家协会策展委员会主办的“薇薇安·迈尔的瞬间原底作品展”在济南山东工艺美术学院美术馆举办。在12月28日、29日两天时间里,还举办了“再寻薇薇安·迈尔——中美专家论坛”。论坛邀请到的主讲嘉宾帕米拉和斯莱特里是目前世界上仅有的几位掌握薇薇安第一手资料的人,因此,这次在济南举办的中美专家论坛是全球最权威的一次研讨,也是首次以东方的视角对薇
期刊
“一捆家书同枕宿,抱抱读读,魂系山村妇。黑夜梦迎千百度,远天望尽东南路。花谢花开寒与暑,高卷窗帘,对月遥相顾。春种秋收农事复,相思更比耕田苦。”  这是作家左河水的《蝶恋花·农民工之妻》中对留守妻子的描述。据国家民政部统计,目前中国农村的留守儿童、留守妇女和留守老人总数超过1.5亿人,其中留守妇女约有4700多万。几个月来,摄影师先后采访多次,发现留守妇女在农业生产和生活方面缺乏有效保障,承受着劳
期刊
佛家常言,人生有三重境界,一曰看山是山,看水是水;二曰看山不是山,看水不是水,再曰看山还是山,看水还是水。从最初试图拍摄渤海湾的广袤与博大,到视角从海变为人与海、与岸的无言较量,从而升腾起模糊、怀疑与迷惘,最后经过提炼和抛弃,体悟出人与海岸之间共生共存的矛盾却又永恒的自然课题,五年来,孙树宝的《海·岸》系列摄影作品犹如历经佛家这三重境界的洗礼,他用伸向渤海湾的镜头作触角,而镜头背后的深刻意义,则交
期刊
当“全面两孩”政策终于尘埃落定的那一刻,实行36 年之久的独生子女政策就此终结。仿佛一夜之间,“两孩”一词爆红,成为民生热议话题。“你准备再生一个吗?”我国人口与生育政策的又一次历史性调整,正把千千万万个家庭带到生育决策的十字路口。  生与不生的代际众生相  家家有本难念的经,火热的讨论下是遇冷的两孩政策。“70后”想生生不了了,“80后”能生却生不起,“90后”可以生但不想生,站在“要不要两孩”
期刊
位于江西省高安市的贾家村,是中国历史文化名村,清高公路穿越其境,赣粤高速擦肩而过。交通的便利、资讯的发达可以让慕名的游客想来就来,但是一旦来了,就难舍得说走就走了。这个有着近一千一百年历史的古村,是江西境内至今保存完好的一处典型的元明清江南古村建筑艺术群,传承有序、步移景异、处处胜画。徜徉其间,这村、这屋、这人以及独一无二的整体构成所散发出的韵味,如老茶、如沉香,让人走心、沁心、倾心,无法自拔地喜
期刊
淄博职业学院位于齐国故都、工业名城、国家园林城市、全国文明城市——山东省淄博市,是教育部确定的百所国家示范性高等职业院校之一。多年以来,学院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以道德教育为引领,培养全面发展的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为区域经济社会发展作出了积极贡献。  学院于2002年建院,现有在校生26000余人,设有18个教学系院、75个高职专业,拥有国家特支计划人才、国家级教学名师1人,
期刊
“望江中百舸,搏风激浪,岸堤万象,纳绿含芳。滚滚东流,滔滔不尽,响彻长空啸苍黄。”从这首描写闽江的《沁园春》中的词语中,可以让人感觉到一种雄浑的气势,心胸也随着宽广起来。长长的闽江如同一条翻腾的玉带,奔涌在无垠的闽地之上,气象万千。  这雄浑的闽江气象,若是从高处往下俯瞰的话,又是别样一番风味与雄浑。在崔文斌这位空中摄影师的镜头下,展现出来的画面是一种“沙场秋点兵”式的苍茫辽阔,平面式的几何图案被
期刊
通过中外文学关系研究,我们可以重新提炼和塑造中国文学、文化的精神感召力、使命感和认同感,在当代世界的共同关注点上,以文学为价值载体去发现不同文化之间交往的可能和协调空间,进而参与全球新的世界观的形成。  ——摘自《中外文学交流史·总序》  《中外文学交流史》是国家“十一五”重点出版规划项目、国家出版基金资助项目,由钱林森、周宁教授主编。《丛书》共17卷,分为:《中国- 阿拉伯卷》(郅溥浩、丁淑红、
期刊
“海洋绿洲号”(Oasis of the Seas)是世界上最大的游轮,隶属于美国皇家加勒比游轮公司。它于2009年12月下水,耗资14亿美元。游轮长360米,宽47米,吃水线上高65米,重22.5万吨,比“泰坦尼克号”还要大3倍多,可搭载6360名乘客及2160名船员,全船共有16层甲板,客房更是多达2700间。船上还拥有一条商业步行街、众多酒吧餐厅,一座足球场大小的户外圆型剧场和室内剧场以及攀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