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地理课堂充满和谐文化

来源 :中国教育发展研究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tingtngliok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实现人与自然的和谐发展是关系到整个人类生存和发展的现实问题,我国生态环境问题相当严重。因此,培养具有良好环境素质的社会公民是时代发展的需要,环境教育是地理学对教育最主要要的贡献之一,从学科特点而言,在中学地理课程中渗透环境教育具有优势,在地理教学中渗透和谐发展是时代的需要,应深挖地理教材中的环境教育,唤醒学生对和谐发展的紧迫感,并积极开展课内外环境教育活动,巩固教育成果。
  [关键词]和谐发展 地理课堂 环境污染 环境教育
  
  前言:随着经济社会的加速发展,人地矛盾曰趋尖锐,人口、资源、环境问题曰益突出。环境问题是人地关系和谐发展的焦点所在,保护生态环境,建立和谐社会,必须树立可持续发展的环境理念,必须提高整个社会的生态环境意识,必须培育具有良好环境素质的社会公民。
  1 和谐发展的重要性。人类进入农业社会以后开始大规模改造自然,虽然扩大了耕地面积,满足了曰益增长的粮食需求,却破坏了森林、草原、湖面,不仅导致了水土流失、土质下降、沙漠化、盐碱化,而且进一步使生态失去平衡。工业文明的出现更是使得人类和自然的关系发生了根本性的改变。进入20世纪以后,伴随着环境污染、能源危机等威胁,人们越来越认识到科技的发展在给社会带来进步的同时,也使人类社会陷入了难以摆脱的生态危机之中。正如恩格斯所警告的:“不要过分陶醉于我们对自然界的胜利,对于每一次这样的胜利,自然界都报复了我们”,人与自然的关系问题正式进入了人们的研究视野。
  当代自然灾害一般是“三分天灾、七分人祸”。比如1998年长江全流域的特大洪水,专家们研究认为,造成这次大洪灾的原因是除了雨量过大造成洪水外,更在于生态破坏严重、盲目围湖造田、不合理的水利建设所致。
  因此,实现人与自然的和谐发展,在当代已不再是一个理想的口号,它是我们基于全球性生态危机而提出来的关系到整个人类生存和发展的现实问题。事实上,良好的生态环境与自然资源的持续利用是人类得以生存和发展的基本前提和物质基础。社会发展既要满足当代人的需要,又不能对后代人满足其需要构成威胁,社会的和谐发展、人与自然的和谐相处的一个根本条件是要使全体人民享受到社会进步带来的成果,创造稳定、健康、幸福的生活环境。
  2 中国的环境现状。在我国,2002年3月,朱铬基总理在政府工作报告中指出,我国生态环境问题相当严重。随着人口的急剧增加和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环境问题已经成为影响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和人民群众生产、生活的首要问题。我国目前环境现状绝对不容乐观,大气污染,水体污染,噪声和固体废物在不断加剧。
  到目前为止,中国1/3的国土被酸雨污染,2/5的水体趋于恶化,3亿多农村人口缺乏洁净的饮用水,1亿多城市居民生活在恶劣的空气之中,1500万人饱受呼吸道疾病的折磨。粗放型经济发展模式已经使我国许多工业化地区的环境质量达到极限,并引发了一系列灾难性的后果。环境生态破坏造成了巨大经济损失,危害群众健康,影响社会稳定。
  3 在地理教学中渗透和谐发展是时代的需要。教育肩负着培养祖国接班人的重任,很多莘莘学子毕业后,从事各行各业的工作,他们都将是和谐社会的建设者,特别是成为各级行政领导后,他们拥有一定的决策权,同时也是我国政策的制定者、执行者和引导者,他们是否具备环境意识在决策的制定和施行的过程中尤为重要,如果他们在落实政策时,科学地运用人地和谐发展观,则可以既发展经济又保护环境。
  中学教育是基础教育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在中学教育中开展富有成效的环境教育对环境保护具有现实意义与长远意义。国际地理联合会地理教育委员会1992年提出的《地理教育国际宪章》鲜明地指出:环境教育是地理学对教育最主要的贡献之一。从学科特点而言,在中学地理课程中渗透环境教育是有其优势的。九年义务教育的初中地理教材,不但在各章节中传授专业知识,还突出了人地关系,进行环境教育。如湘教版七年级上册第三章第一节《世界的人口》,第四章第三节《影响气候的主要因素》,八年级上册第六章《中国的自然资源》,下册第六章《走向世界的中国》等教学内容很重视培养学生的可持续发展观念,我们既要合理利用自然资源,以满足人类社会生产和生活的需要;又要很好地爱惜它、保护它,让人与自然和谐发展。
  环境保护,教育为本,环境教育是全人类共同的任务。环境教育不仅是一种教育方式,更是生态文明的传播和绿色情感的灌输。世界各国,尤其是发达国家,在重视环境问题,实施环境教育的过程中,非常重视中小学的环境教育,非常重视与基础教育正规课程相结合的环境教育。因此,环境教育从青少年抓起是时代发展的需要,而地理学科比其他学科更具有这方面专业知识的优势。
  
  4 当前中学地理课程环境教育存在的问题,
  
  4.1 形式化。环境教育的形式化是当前地理课程中环境教育的一个突出问题。由于中学地理课程有着自己的教学目标、教学任务、课程体系及评价要求,因而,地理教师考虑的首要问题是完成教学任务、达成教学目标,使得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对地理学科基本知识、基本原理、基本概念、基本规律以及解题训练不断强化,环境教育往往流于形式,没有与中学地理课程真正融合,同时,由于班级规模较大,活动的开展也存在着走一走形式的情况。
  4.2 随意性。由于中学地理课程中的环境教育没有具体的可操作性的目标,也没有评价标准,因而,中学地理课程中的环境教育比较随意,没有明确的目标指向性。环境教育基本处于一个自发的、无序的状态,缺乏规范性、系统性的要求与监控。
  4.3 教学资源的不足,由于各种原因,地理教师很难有时间与精力对环境教育进行专题研究与备课,而现成的、与中学地理课程内容直接相关的环境教育资源相对于地理课程资源来说显得不足,需要进一步开发与建设,在教学任务与压力较大的情况下,教学资源的相对不足同样制约着环境教育的深入进行。
  5 深挖地理教材中的环境教育,唤醒学生对和谐发展的紧迫感,传统的教师讲、学生听的教学模式,学生很难理解并接受这些观念,新课程强调教学过程是师生交往、共同发展的互动过程。在教学过程中如何处理好传授知识与培养能力的关系,如何注重培养学生的独立性和自主性。如何引导学生质疑、调查、探究,在实践中学习,使学习成为在教师指导下主动的、富有个性的过程,是每一位教师都要考虑的问题。
  为了更好地解决现阶段中学地理课程环境教育存在的问题,地理教师要有时代紧迫感,要敢于改变传统观念,深挖教材,利用好网络资源,把地理与和谐发展有关的环境教育有机的结合起来,把培养更多有和谐理念的学生作为时代的重任。
  5.1 适当调整环境教育的目的,环境教育不仅仅是知识教育,更重要的是环境观念、环境意识与参与的教育, 因此,要树立环境教育,在很大程度上是价值观教育和伦理道德教育的观念,环境教育的目的不只是让学生掌握一些知识,更重要的是培养学生的环境意识和保护环境的责任感,并形成良好的行为习惯。如在《中国的水资源》一课,教师应该联系生活实际通过对学生日常用水量和用水习惯的调查与反馈,让学生懂得保护环境应从小事做起,并养成良好习惯。
  5.2 反映时代内容,及时引入最新的环保知识和技术以及未来社会的发展方向等内容,如讲到可持续发展时,可以通过上海世博会日本馆所展示的将污水变为饮用水,将人步行时产生的能量转为电能的发电地板等令人振奋的新科技新发明展示给大家,此外可以向学生介绍国外成功的经验,如以色列太阳能技术的利用和滴灌节水技术的发展等。
  5.3 改进教学方式,采取新颖别致又生动活泼的教学方式。如我在参观上海世博园城市地球馆时受到很大的启发。该馆采用“金、木、水、火、土”五行元素来展现地球遇到的矿藏过度开采、物种大量灭绝、水资源遭遇污染等五大困境,也引领着参观者进行深入的反思。进入地球馆后,首先震撼视觉的是“危机之路”,一组组图片触目惊心:变质的水、浮在水面的死鱼、灰暗不堪的城市…”一路深入展区,金、木、水、火、土喻意的影像交替出现。“水”展区演示世界大城市的人均用水量,“火”展区讲述二氧化碳的排放,“土”展区则用巨型沙漏象征矿藏量在缓缓减少。一张“城市之网”逐渐伸展,人类、城市与地球万物的“共生”关系被演绎得淋漓尽致,让参观者感到深深的震撼。这种新颖的构思在我们设计“世界的人口问题,中国的自然资源,影响世界的主要因素”等课程时都可以借鉴利用。
  5.4 设计一些课外环保作业。如在《世界的聚落》一课,教师可以设计作业:城市规模不断扩大以后,将会出现哪些常见的问题?请你和你的父母写下至少四个问题,并提出解决的方法。通过和父母完成作业,使孩子们不但在父母身上学到环保知识,还可以在父母的带领下感受交通拥挤、供水不足、住房紧张,生活垃圾污染等环境问题的起因。使学生在家里也能学到环保知识,从小树立和谐发展观。
  总之,只要深挖教材,几乎每节地理都可以让学生学到环保知识,了解和谐文化。除了运用多媒体,教师还可以设计问题,让学生来分组讨论,哪些是可取的途径?原因又是什么?大家生活中又应如何去行动?你还能有什么好办法吗?使环境教育更贴近生活,让学生更主动学习,学会关心自己周围的生活环境,能够把所学的知识运用到改变生活环境中去。
  6 积极开展课内外环境教育活动,巩固教育成果。在欧美等发达国家,环境教育话题紧密结合生活实际,比如垃圾处理、森林保护、节约用水等。不少专家认为,对于环境教育来说,行之有效的方法是开展各种实践活动。德国环境教育专家认为,学生亲身参与环保实践是至关重要的。为了促进学生把环境认知转化为环境意识,许多国家都建立了环境实践基地,让学生参加一些生产劳动,如建立博物馆和学校农场,让学生去亲身领略和实际感受环境保护的意义,进而深刻领悟课堂上传授的知识。可是,尽管我国的环境教育事业发展很快,但仍然是较为薄弱的,与发达国家的发展水平还有较大的差距。
  因此,在地理教学中渗透环境教育,必须要走出课堂,走向社会,让学生在课外活动与现实生活中获取资料、分析问题、提出方案,并让学生懂得“环境保护,从我做起”,这个环境教育的核心环节。
  6.1 邀请环保局专家作专题讲座,让学生了解环保成果和环保意义,并以每年的“3·12植树节”、“6·5世界环境日”等纪念曰为契机,开展一系列的宣传教育活动,如:在全校举行环境保护知识图片展览;通过校电视网络、主题班会、黑板报、环保手抄报等形式开展丰富多彩、生动活泼的环保宣传活动。
  6.2 参与实际的环境保护活动,在全校掀起了“校园是我家,卫生靠大家”的环保潮流,鼓励学生学会垃圾分类回收;在全校掀起节约用纸,废纸利用的热潮。组织学生到排放污染物的单位参观,了解污水和废气的处理过程,增强学生对环境状况的感性认识。
  6.3 在校园建立地理兴趣小组,让学生自己种菜或其他作物、浇水和收获,并让学生填写相关资料,从而了解其生长过程,教育学生爱惜粮食,并结合实际让学生懂得房地产过度开发带来的严重后果。
  6.4 发动父母定期带孩子到大自然中游玩,并在全校举行亲近自然摄影展,使他们懂得爱护自然,保护自然就是保护自己的家园。唤醒学生对和谐发展的紧迫感,责任感,让人地关系的和谐发展体现在生活中。
  7 结语。地理学科滲透环境教育,加强和谐文化的途径和方法还有很多,需要教师不断地在教学实践中去探索和检验。只要教师从思想上明确环境教育的重要性,大胆而充分地吸收和借鉴国内外一切优秀文明成果,找准切入点,增强针对性,就能够在教学活动中找到更多、更好地开展滲透环境教育的新途径和新方法。
  和谐社会是由和谐发展的人组成的。保护环境,人人有责,每一位公民都肩负有保护生态环境和协调入地关系的重任,人类应当珍爱地球,善待环境,人类与环境的关系应当是互为促进、和谐发展的关系。重大决策行为、经济社会发展务必建立在环境友好和良性循环的基础之上,必须尊重自然规律,谋求人与环境的和谐共进。
其他文献
1 植物的光能利用率。光能利用率是高中阶段一个重要知识点,实体多涉及应用方面。而高中课本相关知识点却又很少。所以这里关于光能利用率的含义和应用做几点补充。
期刊
[摘要]学生普遍反映英文书面表达难,原因之一是学生对英语谓语的表达应用不明确、不熟练,二是单词拼写错误多。为解决这些难题,教师在教学中要做到滴水穿石、蓄势待发。  [关键词]英语写作 错误分析 解决方法    学生普遍反映英文书面表达难,到底难在哪里?通过分析测验结果、了解学生评讲后的整体感受以及和部分英语程度中上的学生进行个别面对面的交谈讨论,发现学生英语书面表达的主要困难有:  ①汉语谓语无
期刊
[摘要]英语新课标中指出情感、兴趣、动机、自信、意志和合作精神等影响学生学习效果的相关因素以及在学习过程申逐渐形成的祖国意识和国际视野。积极健康向上的情感和学习态度是中学生学好英语的关键,也是养成良好习惯的强大动力,在初中九年级英语Unit2SavingtheEarth的教学中我感受很深。  [关键词]情感态度 学习态度 良好习惯 內驱力    英语新课标中指出情感兴趣、动机、自信、意志和合
期刊
通常做题者从总体上把握文章主旨,接受作者所传达的信息与情感,针对完形填空,提出了各种多层次、全方位的理解技法,其中以总体把握法、词语搭配法、语法判定法、语境联想法、举例对比法最为重要。    1 讲解以下四种解题法:  1.1 总体把握。要通读完形填空的短文,跳过空格快速阅读,了解全篇的主要内容。切不可把宝贵的时间浪费在个别字句推敲上。  1.2 弄清体裁。文章体裁通常分为四种:论述文、记叙文
期刊
要学好语文,当然非下苦功不可,但也并非一味的苦学。“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学生的学习兴趣,是功的前提,学生是学习的主体,很难设想,一个教学过程缺乏学生的学习兴趣而能顺利实施。没有兴趣,就没有内驱力,习就没有效果,语文能力又怎能提高呢?高中新教材的试用,教师提供了广阔的实践机会。在教学实践中,教师应注重用以几种方法来优化教学过程。激发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  1 精设导语,创造最佳氛围
期刊
初中年龄段的学生精力充沛、活泼好动、勇于探索、求知欲和好奇心强,具有很强的创新潜能。物理是一门以观察和实验为基础的自然科学。物理实验教学应成为培养学生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的重要方法,同时对于抽象概念要让学生在获得感性认识的基础上来加以理解,并注意与相似物理量进行区别与联系。下面就谈谈我在教学中是如何加强概念教学与实验探究教学的。  1 加强实验与探究,重视科学方法的教学。我在教学中尽量多安排探究性学
期刊
[摘要]本文根据小学生的生活、年龄、个体差异、语言等特点,从教学实际出发,就小学数学教学的课前、课堂和课后等方面谈谈如何提高小学数学课堂教学效率,旨在对小学数学教学的实践活动能有所助益。  [关键词]小学数学 课堂 效率 尝试    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如何提高小学数学教学效果,即如何以最少的时间和精力,获取最佳的课堂教学效果,提出了新的要求。为此,教师需要充分了解小学生的特点,了解小学数学课
期刊
[摘要]课程改革十分重视探究实验在物理教育教学过程中的作用,在教学过程中占有了极其重要的地位。  [关键词]新课程改革 探究实验 教学模式 教学策略主体    伴随着新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传统式的物理教学理念、教学模式和教学方法已经不能适应现代课堂教学的要求。当今的教学不再是以往灌输式的“教师占主导”的教学模式,而是一种“合作式、探究式”的倡导师生协作、互动、学生占主导的教学模式。探究实验在
期刊
1 引言。内蒙西部铁路是沈阳铁路局为西部资源战略而修建的一条合资铁路,由于铁路所处地区人烟稀少、海拔较高,属于高寒地区,铁路的工务维修管理不同于其他线路维修,本文主要就西部铁路的维修劳动组织模式管理、人力资源管理进行探索。
期刊
[摘要]比兴作为中国花鸟画最为重要的表现手法,它在花鸟画的发展过程申也相应的出现了不同的表现形式,本文对比兴传统在花鸟画发展历程中的流变作以时间上的梳理并进行具体的分析。  [关键词]典型题材 比兴    中国花鸟画可以说是出现甚早却成熟较晚的一门中国画画种。从现存的历史遗迹上看,中国花鸟画的起源可以上溯到史前石器时代,在隋唐之际开始成熟,至五代开始形成独立的画科。花鸟画作为中国传统绘画题材范围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