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教育更有宽度和厚度

来源 :基础教育参考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ashdkja51321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关注全体学生的成长,促进学生的全面成长,是学校教育应有的宽度。在学生全面成长的基础上,力求学生的特长发展和特质养成,应成为学校教育不断追求的厚度。让每一个学生享有同等的学校教育关怀,为每一个学生提供完整的校园成长生活,是实现学校教育宽度的基本保证。使每一个学生具有鲜明的学校培育特质,是学校教育厚度的核心要求。
  一、让每一个学生享有同等的学校教育关怀
  让每一个学生享有同等的学校教育关怀,是学校教育公平性的基本要求。教育的公平性,是世界教育通用的价值取向与实践准则,是国家教育均衡发展的战略规定,更应成为每一个办学者自觉的职业良知和坚守。学校教育的公平性,应具体体现在对学生个体发展差异的自觉尊重,积极实践于对各类学生成长的有效促进,充分反映于对学生优势潜质的深度激发。
  1.使每一个学生的成长需求能得到充分的满足。面向所有学生,为每一个学生提供充分的成长支持,是学校教育应尽的义务。学校能否让各类学生的成长获得有效促进,关键在课程的建设与具体的实施。为学能发展水平不同的学生提供合适的课程,为发展兴趣、意愿不同的学生提供足够的可以自主选择的选修课程是基本保证。学校通过国家课程分层要求、分类实施,校本课程因校因需开发,自主选择、规范实施,以满足各类学生的成长需求。具体而言,学校在每学年初,根据学生的学业学能发展水平,将学生分为A、B两类。实施能级要求不同,课程进度一致的分类教学,以确保所有学生都能在其客观的“最近发展区”内获得实质性发展。每学期初,在广泛的选择性校本课程意向调查的基础上,整合形成校本课程“菜单”,供所有学生选择。根据学生的选择意向,以课程为单位,组建课程选修班。学校通过深度挖掘本校课程资源,积极探索联合开发课程资源、主动购买优质课程资源等途径,以确保校本课程资源的存量。为了切实保障校本选修课程实施的质量,学校还建立了完善的课程开发、课程实施及评价优化的课程管理规范。
  2.使每一个学生的发展差异能得到充分尊重。对学生发展差异的切实尊重,既需要差异性课程的支持,更集中体现于多元、发展的评价。用评价让每一个学生的发展都得到肯定,用评价让不同学生在不同方向上的发展得到激励。学校以学生综合素质评价体系的建构为基础,变结果性评价为“过程与结果相结合”的全程性评价;变绝对性评价为“发展性纵向”相对性评价;变单纯以学业为内容的评价为多元智能领域的评价。学校以《二中学生培养标准》为引领,推进“星级学生”培养工程,设计系列主题展示活动,组织单项技能、特长竞赛。为每一个学生提供宽广的成长平台、搭建丰富的展示舞台,确保每一个学生在校期间获得荣誉、奖励不少于三项。
  3.使每一个学生的优势潜能获得充分激发。现实的教育实践中,学生学科学习的智能优势往往能获得最先关注、充分开发。而事实上每一个学生都具有各自不同的智能优势。每一项优势智能,无论是对学生的自我价值,还是社会价值,都有其特定的意义。为了让每一个学生都享有同等的学校教育支持,学校以“特别关怀、特色菜单、特殊通道”三大工程为基础,为家庭生活困难、学业发展困难的学生开辟绿色通道,不让一个学生“因困”而止步二中校园;为不同潜质优势的学生设计特定的培养菜单,在学习内容、方式、时间安排、教学资源配置等方面实行个性化培养,确保每一个学生特质成长空间的自由及成长营养的丰富;为了给具有特质优势的学生提供更宽的发展通道,学校积极与省内外高校联系,争取成为不同项目的生源基地,为学生进一步发展开辟“直通车”。
  二、让每一个学生拥有完整的校园成长生活
  让每一个学生拥有完整的校园成长生活,是学校育人全面性的核心所在。学生发展的全面性是国家教育方针的明确规定,是学校办学的责任所在,是学生的人生能否健康,国家、民族能否兴旺的基本保证。学校育人的全面性,必须以对学生成长的全面理解为基础,以优化学生的课堂成长、丰富学生的校园生活、深化学生的社会感知为基本途径。
  1.为学生创造生动、丰富的校园。学校对于学生生命成长的意义、生命未来的价值,绝不仅仅是学科知识、学科技能、学业考试成绩,甚至从来就不是。学校应该为学生成长提供丰富的成长经历、深刻的成长体验,使学生对生命的价值、意义有正确的理解,对成长的途径、方式有正确的认知,使学生获得积极的人生态度、健康的生活情趣、扎实的智能基础等等。校园应成为生命营养丰富、生命成长全面的场所,学校应该在学生的未来中留下深刻的印记,为学生一生的成长提供不竭的内在动力。将学生的校园生活纳入学生生命课程的整体设计,使学生的校园生活目标明确,内容丰富、途径宽广。学校以学生自主结成的“同伴成长”小组为载体,培养学生学习互助、生活互帮、成长同行,使学生在同伴中,感受关心、学会关心、主动关心;使学生懂得责任,学会负责、自觉担当;同伴成长小组建设是我校基于班集体建设的一个更具体的集体成长单位。学校以系统的主题实践活动为抓手,全面建构学生校园生活,“励志爱国”、“养成文明”、“敬法守法”、“爱心自觉”、“感恩行动”、“放彩生命”、“绿色生活”、“青春之梦”八项主题活动,贯穿学生三年成长全程。主题教育活动始终坚守主体性、实践性原则,知为先、行为重。丰富的校园生活,使学生收获到有意义的成长,正如一位学生在其给母校的留言中所写:“细数高中三年生活,最宝贵的不是我学到了什么,不是我考上心仪的大学,而是三年里我丰富的校园成长经历和无法忘记的学校里的人和事。”
  2.为学生建构自主生成的课堂。课堂是学生生命成长的核心场所,课堂不是“教堂”而应是“学堂”,学生应该是课堂真正的主人;课堂的主要内容是知识、技能,但知识技能不是目的而是载体。使学生深化对人性的理解、获得价值的判断、感受知识的价值与应用、习得问题解决所需的思想与方法、懂得学习的方法与意义,使学生理解学习,掌握学习,爱好学习,才是课堂应有的追求。学校以“自主先学、以学定教”为基本原则,建构以“学生自主学习、同伴互助学习、教师指导学习”为基本方式的课堂,使学生的课堂学习在“学标驱动、学程引领、学法支持”下自主进行,在“学伴互助、学情点评”中不断深化。以学为中心的课堂,不仅仅改变了教与学的方式,更让学生课堂生命意义得以自由绽放。开放的自主学习,不断地强化着每一个学生的“主人感”,丰富着学习内容的生成链,拓展着学生个性化学习策略的自由度;有序的同伴学习,使个体的学习经验获得充分的共享。每一个学习疑难都能得到同伴的排解;智慧的火花在同伴互助中不断生成,同伴的情谊在互帮互助中不断深化;生动的学情展示,激发了每一个学生的勇气和自信,强化了每一个学生的小组集体荣誉感,锻炼了每一个学生的表达能力……自主学习的课堂,学生获得的不仅仅是知识,更是人生的财富,正如一位学生写给母校的心声中所言:“二中的课堂,给了我们智慧、勇气、团结、友善……”   3.带学生走近现实具体的社会。学校、家庭并不是学生成长所需的全部,让高中学生客观地认知社会,理性地评价社会、积极地适应社会,都必须让学生真正地走近社会。学校通过丰富的社会实践活动、自主的社会公益行动,自发的社会热点论坛等形式。丰富学生的社会认知,培养学生的社会担当,奠定学生的社会适应。
  三、让每一个学生具有鲜明的学校个性特质
  让学生具有鲜明的学校个性特质,是学校办学应有的价值追求。《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明确了普通高中的特色化发展战略,普通高中的特色化发展,应包涵学校办学方向、学生培养规格等国家统一规定性基础上的育人途径和方式的独特性、学生个性品质的鲜明性。每一所学校都应在她的学生身上留下特有的精神印记。
  1.以学校精神引领学生的人生方向。学校精神是学校在长期的发展历程中逐渐形成、逐渐为其成员接受并认同的共同的核心价值、行为倾向,是其成员都具有的共同的人格特质。在近百年的发展历程中,二中人秉承“笃实”校训,逐渐形成了“立己利人、立公利国”的优良校风及“立信砺行、立志砺知”的学风,立利公、报国之志,倡诚实、守信之风,做知行合一之人,成为一代代二中人恒远的追求,成为数万名二中学子立身、立业、立功的精神之源。学校精神,就是这所学校特有的基因特质。传承学校的基因,是学校教育义不容辞的职责,学校一切办学行为都应着力于学校精神在学生人格建构过程中的深度内化。校园环境建设,突出学校精神的主题;德育工作谋划,着眼学校精神的感知与实践;学生成长的评价,注重学校精神的养成。“懂校训、传校风、行学风”是每一个二中学生的必修课程,“养成国器,大道为公”是二中学生求学问知的共同追求。
  2.以学生标准铸塑学生成长的品质。学校对学生成长品质的规定,不仅需要制度、规范的引领,还需要有具体的标准和细则加以落实。学校具体提出了每一个二中学生都必须时刻懂得“报效国家、热爱民族、担当社会、善待他人、恭敬师长、珍爱自己”,都应着力做到“读书专心、健体自觉、举止得体、热心公益、爱好劳动、尊重自然”的《二中学生培养标准》。标准不仅作为学校育人“质”的规定,成为学校一切育人活动始终追求的目标,而且成为学生评价的核心依据。学校还以课程为支撑,将学生培养标准全面融入校本课程目标,始终贯穿校本课程实施。绵延数十年的学校“爱心接力”系列教育实践活动,使二中学生懂得关心、充满热心、富有爱心。2012届一位学生家中突遇不幸,全年级学生慷慨解囊,还自发组成十几个自愿募捐分队,足迹遍布通城,为这位学生募集社会善款二十几万元。二中充分尊重学生学业发展的差异,但成长标准才是衡量和评价每一个学生的“硬”指标。
  3.以特色项目培养学生的群体气质。教育对人的发展影响和促进是全面而深刻的。特定的教育内容与方式总会给受教育者留下特定的印记。学者、艺术家、军人等所具有的特定的专业(职业)气质,往往就是在其特定的专业情境作用下形成的。历经百年,从建校初的军体校本课程设计到现今的学校体育综合工程,特色体育项目在二中薪火相传,历久弥新。将体育从课程上升为综合育人工程,是二中特色育人的自觉突破。二中将学校体育定位于“奠实学生人生健康的体格、人格基础的系统、综合育人工程”,规定了学校体育“增强体质、发展体能、掌握技能、方法”的基础性目标,和“具有体育精神、理解体育文化、培养体育情感、养成阳刚气质”的发展性目标,全面重建学校体育新概念,将狭义的“课、操、活动”的体育,拓展为学生校园生活的全领域,建构体育选修课程,升级体育教学管理规格、营造浓郁的学校体育氛围。深化全体学生对体育之于生命独特意义的理解,培养学生钢的纪律、铁的意志、拼搏的精神。二中特色学校体育,赋予了学生阳光、自信、刚健、坚韧的气质特征。
  (责任编辑 郭向和)
其他文献
在中原大地,有这样一所学校:1983年建校,短短30年时间,从一所薄弱学校艰难起步,发展成为一所倍受优秀学子青睐和社会各界赞誉的名校,成为河南省基础教育界的一张名片。她,就是郑州外国语学校。  现在的郑外,不仅是河南省首批示范性高中,而且是国家《科教合作促进高中科技后备人才培养项目》实验学校和全国外国语学校工作研究会理事学校,2001年国家教育部首批确定的全国13所具有保送生资格的外国语学校之一。
美国心理学家桑代克说过:“学习的过程,是一种渐进的尝试错误的过程。”可以说,没有错误就没有真正意义上的学习。笔者认为,学生的错误往往是课堂上最好的生成点。如果教师巧妙处理之,往往会转化为很多亮点,变“错”为宝,使课堂教学真正获得有意义的预设外生成。下面笔者就谈谈自己在这方面的一些想法和做法。  一、善待错误:引发学生探究问题的欲望  每位学生都有自己独特的生活背景,对事物有各自不同的理解方式。而且
一、简要背景介绍  美国在上世纪30-50年代,由于工业高速发展,曾造成过严重的环境污染。比如洛杉矶市,直到20世纪70年代,还被称为“美国的烟雾城”。笔者本世纪初在驻纽约教育组工作时曾参观过匹兹堡的污染博物馆,看到上世纪40年代该城因冶炼业而产生严重污染景象。工厂的烟囱不断地向空中喷烟吐雾,城市笼罩在一片粉尘和雾霾之中,白天也需要打开街道的路灯。  严重的环境污染引起广大人民的不满。1970年4
班主任工作中非常重要的一个环节就是要时常做学生的思想教育工作。思想工作的有效与否对于班级管理有着直接的影响,而且有可能产生连锁反应。学生的思想教育工作是纷繁复杂和富有挑战性的。班主任要为学生们的心灵充氧,做好学生的思想教育工作。  一、爱与倾听是做好思想工作的前提  习主席曾经说过,教育是一门“仁而爱人”的事业,爱是教育的灵魂,没有爱就没有教育。爱心是学生打开知识之门、启迪心智的开始,爱心能够滋润
[摘 要]张志公先生说过,我们的下一代普遍需要的是那种“出口成章”的口头表达能力,那种“一目十行,过目成诵”的阅读能力,那种“下笔千言,倚马可待”的写作能力。语文课程标准对此也有明确的要求。但是长期以来,阅读与写作教学仍是语文教学的难点。本文依托《“五部曲”作文教学法的实践研究》这一课题,对如何以阅读推动写作进行了一些探索与思考。  [关键词]五部曲作文教学法;语文能力;阅读与写作;探索与思考  
教育部学习贯彻2015年“两会”精神  3月18日,教育部党组书记、部长袁贵仁主持召开党组扩大会,学习贯彻十二届全国人大三次会议和全国政协十二届三次会议精神。会议重点传达了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讲话精神、政府工作报告和人大常委会、政协常委会工作报告中有关教育的主要内容,两会代表、委员对教育的意见建议,并对深入贯彻落实“两会”精神作了全面部署。  会议指出,我们要以高度的政治责任感和求真务实的作风,紧密结
“成本”、“性价比”等词汇多应用于商业领域。在新课程改革后的教学实践中,笔者认为教师也要有“成本”、“性价比”的概念。教师在思考“如何提升教学质量、提高学习效率”等一系列问题时,要关注学生的学习成本——学生投入的学习时间和脑力负担,把降低学生学习的成本,作为高效学习的前提。笔者认为,可以从以下三个方面进行降低成本、高效学习的探究实践。  一、“引、导、评”调动学生积极性  热情是最好的导师。只有积
生命气象是一种可感而无法触摸的东西,它既抽象又具体。“抽象”是说它具有一种强大的气场,散发在校园的每一个角落,能让人切身感受到,让人的内心产生一种无形的震撼力,甚至是一种崇高的敬畏感。“具体”是指这种气场与校园风物、师生的精神风貌和多维度教育教学措施息息相关,并通过这些有效载体而得以体现。学校是学生成长续航的人生驿站,而教师却是学生人生十字渡口的摆渡人。湖南省长沙市明德华兴中学承载着明德学堂114
2016年2月10日,OECD发布第60期《PISA关注》,主题为“谁是低分学生”(Who are the Low- performing Students)。OECD通过对PISA2012测试结果的分析研究发现:在参与PISA2012测试的OECD各成员国或经济体中,没有一个国家的所有15岁学生在数学、阅读和科学方面都达到最基准的精熟度水平,平均而言,各国有28%的学生至少有一门学科低于基准精熟
一、本课教学设计思路  1.根据学生心理发展需求设计教学  前苏联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认为:“人的心灵深处都会有一种根深蒂固的需要。这就是期望感到自己是一个发现者、研究者、探索者。”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学科。应该最有条件让学生参与教学过程体验。作为理科学科,教师习惯分析归纳,注重思维的严密性和逻辑性,但也往往忽略人的内在需求的重要性。如何把学生热爱学习、乐于学习的意识激发出来?在教与学的过程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