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一、教育长征第一站——教育是社会的良心
人民教师,“人民”二字是当头的。
有一次,一个平日里活泼机智的孩子,突然跟我讲他要退学。我觉得奇怪,因为这是一个对班级事务挺热心的孩子,虽然成绩不突出,但坚持下去考个普通高中是没问题的。我问他原因,他说在学校呆烦了,学习太累,他也学不好,没用。当时,我刚好要去开会,是学校组织的青年教师演讲比赛,我说,“你反正也不想上了,就别去教室了,跟我去瞧瞧老师们的演讲。”他觉得新鲜,就同我去了。几轮演讲过后,我带他离开了会场,他说,“老师你真聪明,只有你一个人是不念稿子的,我要是这么聪明就好了。”
我觉得机会到了,就跟他讲这次演讲背后的故事。我说,寒假的时候,我没追电视剧没到处闲玩,啃下一本1000页的书,一点一点积累文中自己能用的观点,又用三天的时间成文,背了好几天,还在手机上录音,晚上睡觉都要听几遍,只是别人不知道,像你一样以为我很聪明。看他若有所思,我开始把话题转回到他要退学的事情上来,“其实我也可以在网上下载份稿子念一念,也没人禁止,可是我觉得,既然一定要参加演讲,好好准备一下绝不会有坏处的,至少收获了掌声。你有大把的时间,为什么不试试呢,多学点东西,总会比现在的处境更好……”他真的留下来了,退学的事情,再也没有提起。
教育是社会的良心,人民教师惟有秉持一颗良心,才能不辜负人民的重托。我适时抓住了教育的机会,用自己的亲身经历,春风化雨,润物无声,在一个孩子适逢人生岔路口的时候给他指明了正确的路。“捧着一颗心来,不带半根草去”,是陶行知先生给了我勇气。
二、教育长征第二站——教育要有“源头活水”
问渠那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陶行知先生认为,做先生的应该一面教一面学,并不是贩买些知识来,就可以终身卖不尽的……好先生必定是一方面指导学生,一方面研究学习。关于教师的终身学习,我们常讲这样一句话,“要给学生一滴水,教师要有长流水。”看当下,新知识层出不穷,知识更新周期不断缩短,教师在学生时代掌握的知识不会取之不尽,在教学生涯中常学常新才能用之不竭。
我深谙个中道理,从教以来从未停止学习的脚步。日常教学,备课上课,已然日渐熟稔;继续学习,广泛涉猎,正是志之所趋。在这一教育思想的指引下,我全程参与了教育局组织的“经典读书会”,读经典名著,做合格教师,在与名师名校长的交流中不断提升自我,掌握了丰富的优秀传统文化知识,受益匪浅。
好处几乎是立竿见影的。有学生在课堂上昏昏欲睡时,我会给他们吟诵“宰予昼寝。子曰:‘朽木不可雕也,粪土之墙不可杇也……’”引得一片叫好声;讲授古诗词、文言文时,我几乎清楚每一個典故背后的历史背景和人物故事,使晦涩的知识变得有滋有味。如此一来,我的课堂能够长久保持生动有趣,抓住了孩子们的注意力,就握住了教学的总开关。
习近平总书记多次提及现代人才学中的“蓄电池理论”,即“人的一生只充一次电的时代已经过去,只有成为一块高效蓄电池,进行不间断地、持续地充电,才能不间断地、持续地释放能量”。教育就是这样一项需要教师终身学习的事业,只有教师做到了学而不厌,才能对更多的学生诲人不倦。
三、教育长征第三站——教育必须解决问题
行是知之始,知是行之成。陶行知先生认为,生活即教育,实践出真知,教育的目的在于解决问题。简单的说,教育必得是“有用”的东西,要么传授知识,要么熏陶灵魂,要么二者兼而有之,终归是能够解决问题的。
这一点让我在教学中少走了不少弯路。一是在课堂上融入了问题意识,讲授什么知识,做哪些习题,都经过了细细的思量。比如在讲授“散文的语言特点——形散而神聚”时,我精心选取了毕淑敏《我喜欢你是寂静的》和余秋雨《重峦叠嶂间的田园》,引导学生在整体感知的基础上,先发掘文中的事例,再找出贯穿始终的那条主线,从而知晓“形”与“神”的关系。二是在日常育人中坚持问题导向,抓住主要矛盾,直击孩子们内心的盲点。有一次,我的国旗下例行演讲正处于期中考试之后,针对孩子们在考试中出现的问题,我挑选了“作弊”这一难点。在那次演讲中,我分别就“考试的源头和意义”“作弊的心态和危害”做了透彻的分析,旁征博引,妙语连珠,在教育孩子们诚信考试的过程中一定程度上解决了作弊问题。
教育的目的在于解决问题。当教师能够以问题为导向,有理有据的教书育人时,教育的目的就达到了。我期待教育的效用呈几何层级的增长,期待教育能够更好的助力人的全面发展。毕竟,能解决问题的教育,才是好的教育。
四、教育长征第四站——教育应当播撒希望
教师是人类灵魂的工程师,担负着铸魂育人的光辉使命。陶行知先生强调,“千教万教教人求真,千学万学学做真人”,教育是有德之行。在教育中,教师与学生是一组重要关系,良师益友是我们追求的最高境界。因此,以身作则,播撒希望,激人奋进,就是“德高为师,身正为范”的最美诠释。
做班主任的两年时间,我坚持与孩子们一起锻炼、一起学习,朝5晚11(早晨五点到晚上11点)的与他们一路同行。在这个过程中,我慢慢的发现,孩子们的抵触情绪少了,自主学习的多了,这大概就是教师以身作则的魅力。
既为人师,我对自己的第二要求就是播撒希望。教育能让一个人、一个国家看到希望的曙光。当孩子们有厌学情绪时,我自己有“一箩筐”的励志故事,让他们在我的往事中看到属于自己的希望;当孩子们对前程有疑惑时,我能悉心分析未来的种种可能,激励他们向着正确的人生道路前行。希望是美好的,“教人求真”“学做真人”就是教育播撒的希望。
“人生天地间,各自有禀赋。为一大事来,做一大事去。”这是陶行知先生对自己的定位,也是教育者应有的人生定位。我且以这几句诗为自己的教育长征做一个总结:既然选择了从教,就要把它作为一生的事业去做,风雨无阻。一代人有一代人的长征,我的长征就是不遗余力的传道授业解惑,这也是一名人民教师的时代担当。
人民教师,“人民”二字是当头的。
有一次,一个平日里活泼机智的孩子,突然跟我讲他要退学。我觉得奇怪,因为这是一个对班级事务挺热心的孩子,虽然成绩不突出,但坚持下去考个普通高中是没问题的。我问他原因,他说在学校呆烦了,学习太累,他也学不好,没用。当时,我刚好要去开会,是学校组织的青年教师演讲比赛,我说,“你反正也不想上了,就别去教室了,跟我去瞧瞧老师们的演讲。”他觉得新鲜,就同我去了。几轮演讲过后,我带他离开了会场,他说,“老师你真聪明,只有你一个人是不念稿子的,我要是这么聪明就好了。”
我觉得机会到了,就跟他讲这次演讲背后的故事。我说,寒假的时候,我没追电视剧没到处闲玩,啃下一本1000页的书,一点一点积累文中自己能用的观点,又用三天的时间成文,背了好几天,还在手机上录音,晚上睡觉都要听几遍,只是别人不知道,像你一样以为我很聪明。看他若有所思,我开始把话题转回到他要退学的事情上来,“其实我也可以在网上下载份稿子念一念,也没人禁止,可是我觉得,既然一定要参加演讲,好好准备一下绝不会有坏处的,至少收获了掌声。你有大把的时间,为什么不试试呢,多学点东西,总会比现在的处境更好……”他真的留下来了,退学的事情,再也没有提起。
教育是社会的良心,人民教师惟有秉持一颗良心,才能不辜负人民的重托。我适时抓住了教育的机会,用自己的亲身经历,春风化雨,润物无声,在一个孩子适逢人生岔路口的时候给他指明了正确的路。“捧着一颗心来,不带半根草去”,是陶行知先生给了我勇气。
二、教育长征第二站——教育要有“源头活水”
问渠那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陶行知先生认为,做先生的应该一面教一面学,并不是贩买些知识来,就可以终身卖不尽的……好先生必定是一方面指导学生,一方面研究学习。关于教师的终身学习,我们常讲这样一句话,“要给学生一滴水,教师要有长流水。”看当下,新知识层出不穷,知识更新周期不断缩短,教师在学生时代掌握的知识不会取之不尽,在教学生涯中常学常新才能用之不竭。
我深谙个中道理,从教以来从未停止学习的脚步。日常教学,备课上课,已然日渐熟稔;继续学习,广泛涉猎,正是志之所趋。在这一教育思想的指引下,我全程参与了教育局组织的“经典读书会”,读经典名著,做合格教师,在与名师名校长的交流中不断提升自我,掌握了丰富的优秀传统文化知识,受益匪浅。
好处几乎是立竿见影的。有学生在课堂上昏昏欲睡时,我会给他们吟诵“宰予昼寝。子曰:‘朽木不可雕也,粪土之墙不可杇也……’”引得一片叫好声;讲授古诗词、文言文时,我几乎清楚每一個典故背后的历史背景和人物故事,使晦涩的知识变得有滋有味。如此一来,我的课堂能够长久保持生动有趣,抓住了孩子们的注意力,就握住了教学的总开关。
习近平总书记多次提及现代人才学中的“蓄电池理论”,即“人的一生只充一次电的时代已经过去,只有成为一块高效蓄电池,进行不间断地、持续地充电,才能不间断地、持续地释放能量”。教育就是这样一项需要教师终身学习的事业,只有教师做到了学而不厌,才能对更多的学生诲人不倦。
三、教育长征第三站——教育必须解决问题
行是知之始,知是行之成。陶行知先生认为,生活即教育,实践出真知,教育的目的在于解决问题。简单的说,教育必得是“有用”的东西,要么传授知识,要么熏陶灵魂,要么二者兼而有之,终归是能够解决问题的。
这一点让我在教学中少走了不少弯路。一是在课堂上融入了问题意识,讲授什么知识,做哪些习题,都经过了细细的思量。比如在讲授“散文的语言特点——形散而神聚”时,我精心选取了毕淑敏《我喜欢你是寂静的》和余秋雨《重峦叠嶂间的田园》,引导学生在整体感知的基础上,先发掘文中的事例,再找出贯穿始终的那条主线,从而知晓“形”与“神”的关系。二是在日常育人中坚持问题导向,抓住主要矛盾,直击孩子们内心的盲点。有一次,我的国旗下例行演讲正处于期中考试之后,针对孩子们在考试中出现的问题,我挑选了“作弊”这一难点。在那次演讲中,我分别就“考试的源头和意义”“作弊的心态和危害”做了透彻的分析,旁征博引,妙语连珠,在教育孩子们诚信考试的过程中一定程度上解决了作弊问题。
教育的目的在于解决问题。当教师能够以问题为导向,有理有据的教书育人时,教育的目的就达到了。我期待教育的效用呈几何层级的增长,期待教育能够更好的助力人的全面发展。毕竟,能解决问题的教育,才是好的教育。
四、教育长征第四站——教育应当播撒希望
教师是人类灵魂的工程师,担负着铸魂育人的光辉使命。陶行知先生强调,“千教万教教人求真,千学万学学做真人”,教育是有德之行。在教育中,教师与学生是一组重要关系,良师益友是我们追求的最高境界。因此,以身作则,播撒希望,激人奋进,就是“德高为师,身正为范”的最美诠释。
做班主任的两年时间,我坚持与孩子们一起锻炼、一起学习,朝5晚11(早晨五点到晚上11点)的与他们一路同行。在这个过程中,我慢慢的发现,孩子们的抵触情绪少了,自主学习的多了,这大概就是教师以身作则的魅力。
既为人师,我对自己的第二要求就是播撒希望。教育能让一个人、一个国家看到希望的曙光。当孩子们有厌学情绪时,我自己有“一箩筐”的励志故事,让他们在我的往事中看到属于自己的希望;当孩子们对前程有疑惑时,我能悉心分析未来的种种可能,激励他们向着正确的人生道路前行。希望是美好的,“教人求真”“学做真人”就是教育播撒的希望。
“人生天地间,各自有禀赋。为一大事来,做一大事去。”这是陶行知先生对自己的定位,也是教育者应有的人生定位。我且以这几句诗为自己的教育长征做一个总结:既然选择了从教,就要把它作为一生的事业去做,风雨无阻。一代人有一代人的长征,我的长征就是不遗余力的传道授业解惑,这也是一名人民教师的时代担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