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新课程改革要求我们教师在教学中必须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面向全体学生,摒弃传统的老师讲,学生听的教学模式,使学生通过亲历探索,主动地获取知识。笔者经过多年的实践,认为“分组——任务——合作”的教学模式明显优于传统的教学模式。合作是人类社会赖以生存和发展的重要动力,互帮共学是教育教学不可或缺的重要组成部分,而分组合作是互帮共学的一条很好的路子。
【关键词】分组;任务;合作;探究
一、分组合作教学模式在实施中的几个误区及原因
1.浮于表面。在运用分组合作讨论时,有些教师把与重点目标关系不大、不是实质的问题抛给学生小组讨论,或者重点问题没有深究,没有抓到点子上。其原因是没有认真钻研教材、理解教材,没有理解分组合作教学模式的真谛。
2.流于形式。这种情况往往在上公开课或有人去听课的时候出现比较多。因为有人来听课,为了体现教改,不管所提的问题有没有探究性,一律拿来分组讨论。究其原因,有如下几种:(1)教师本身是在缺乏分组合作的教育体制下成长的,无法根据当代学生的特点和学习内容灵活地组织学生分组合作学习。有这种情况的,老教师居多。(2)因为有人来听课,害怕在同行面前出洋相或在领导面前出丑,干脆提的问题简单一点或课本里面有现成答案的。这是缺乏自信心的表现。这种情况年轻教师居多。
3.勉强应付。这种情况在领导来听课时往往发生。一有领导来听课,就急忙找几个无关紧要或不是关键的问题抛给学生讨论,而重点不抓或抓不住。其原因是怕领导说自己教学方法陈旧而临时应付,这是缺乏责任心的表现。
4.放任自流。有些教师在给学生小组讨论、探究时,没有明确小组团体目标,因而小组里只有少数优等生在那里你说你的,我说我的,大多组员,特别是学困生则利用这个机会聊天或搞其他小动作,教师则在讲台上等待,小组合作学习处于一种缺乏监控的自由放任的状态。这是不负责任的表现,也是对于新课程改革不够重视的表现。
二、分组合作教学的实施
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的报告《教育——财富蕴含其中》指出:学会合作是面向二十一世纪的四大教育支柱之一。它把合作探究放在一个非常高的位置,可见合作探究的重要!而分组合作的教学模式就是要体现这种理念。如何实施?下面就谈谈我的做法,以求抛砖引玉。
1.分组
先对自己所接任的班级进行调查摸底,找班主任、科任、学生了解,了解学生的底子,包括学生的性格、爱好、学习兴趣、学习习惯、学习成绩等,为分组做好铺垫。其次,按成绩高低搭配的原则进行分组。每班分6至8个小组,每组6至8人为宜。各小组中,尽可能优中差的学生相同,各小组的平均分相差不大,每个小组设正副小组长各一名。
2.教学实施
(1)课前准备:①设定每一节课的教学任务,明确这节课要学生学会什么。②设计每一节课探讨(讨论)的问题,每一节课的练习、达标验收题。
(2)课堂实施:①每节课开始,简单明了地告诉学生,这一节要完成怎样的学习任务。②提出探究问题,开展讨论,互相辩驳,达成共识,形成结论。这是整个课堂最重要的一环。在各小组讨论问题时,教师要去巡视。这主要有三个作用:a、随时解答学生在讨论过程中遇到的各种疑难问题。b、引导学生去探究、归纳,有时可以与学生一起讨论。c、防止有些学生趁着讨论问题聊与学习无关的事。讨论过后,由各小组长汇报讨论结果,教师再点评,最后综合归纳成法则、定理等。③师生一起做相应的练习(例题)。发现问题及时纠正。④以竞赛的形式检测达标情况,达标的小组大力表扬,不达标的小组由小组长组织辅导或其他小组成员来辅导。
(3)课后查缺补漏。如遇到当堂完不成任务的小组,就抽课余时间辅导不达标的学生。
三、 教学效果对比
笔者曾于2008至2009学年度在所教的班级(128班、130班)做过详细的实验对比,其数据如下:
实验前
实验后
从以上数据来看,实验前,两个班的成绩差不多,对照班的成绩还稍为好一些。经过一个学期的实验,实验班的成绩明显优于对照班,再经过一年的实验,实验班的优势更加明显。说明“分组——任务——合作”的教学模式明显优于传统的教学模式。笔者认为其原因是传统的教学模式是填鸭式,不管你接受不接受,一概往你的嘴巴灌,学生接受知识是在被动的情况下接受的,这样,就难免有些知识学生接受不了,即使被动接受了,也理解不透,用起来不活。而在“分组——任务——合作”教学模式下,学生是主动地获取知识,所获得的知识是通过自己探索或与同学探导得到的,对所获知识理解比较透彻,思维比较活跃,知识的运用就比较活,解决问题的能力就强。这是传统教学模式无法达到的。
【参考文献】
[1]全日制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
[2]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数学》(九年级)(下) 人教版
[3]《教育——财富蕴含其中》雅克·德洛尔
(作者单位:广西武鸣县城厢中心学校)
【关键词】分组;任务;合作;探究
一、分组合作教学模式在实施中的几个误区及原因
1.浮于表面。在运用分组合作讨论时,有些教师把与重点目标关系不大、不是实质的问题抛给学生小组讨论,或者重点问题没有深究,没有抓到点子上。其原因是没有认真钻研教材、理解教材,没有理解分组合作教学模式的真谛。
2.流于形式。这种情况往往在上公开课或有人去听课的时候出现比较多。因为有人来听课,为了体现教改,不管所提的问题有没有探究性,一律拿来分组讨论。究其原因,有如下几种:(1)教师本身是在缺乏分组合作的教育体制下成长的,无法根据当代学生的特点和学习内容灵活地组织学生分组合作学习。有这种情况的,老教师居多。(2)因为有人来听课,害怕在同行面前出洋相或在领导面前出丑,干脆提的问题简单一点或课本里面有现成答案的。这是缺乏自信心的表现。这种情况年轻教师居多。
3.勉强应付。这种情况在领导来听课时往往发生。一有领导来听课,就急忙找几个无关紧要或不是关键的问题抛给学生讨论,而重点不抓或抓不住。其原因是怕领导说自己教学方法陈旧而临时应付,这是缺乏责任心的表现。
4.放任自流。有些教师在给学生小组讨论、探究时,没有明确小组团体目标,因而小组里只有少数优等生在那里你说你的,我说我的,大多组员,特别是学困生则利用这个机会聊天或搞其他小动作,教师则在讲台上等待,小组合作学习处于一种缺乏监控的自由放任的状态。这是不负责任的表现,也是对于新课程改革不够重视的表现。
二、分组合作教学的实施
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的报告《教育——财富蕴含其中》指出:学会合作是面向二十一世纪的四大教育支柱之一。它把合作探究放在一个非常高的位置,可见合作探究的重要!而分组合作的教学模式就是要体现这种理念。如何实施?下面就谈谈我的做法,以求抛砖引玉。
1.分组
先对自己所接任的班级进行调查摸底,找班主任、科任、学生了解,了解学生的底子,包括学生的性格、爱好、学习兴趣、学习习惯、学习成绩等,为分组做好铺垫。其次,按成绩高低搭配的原则进行分组。每班分6至8个小组,每组6至8人为宜。各小组中,尽可能优中差的学生相同,各小组的平均分相差不大,每个小组设正副小组长各一名。
2.教学实施
(1)课前准备:①设定每一节课的教学任务,明确这节课要学生学会什么。②设计每一节课探讨(讨论)的问题,每一节课的练习、达标验收题。
(2)课堂实施:①每节课开始,简单明了地告诉学生,这一节要完成怎样的学习任务。②提出探究问题,开展讨论,互相辩驳,达成共识,形成结论。这是整个课堂最重要的一环。在各小组讨论问题时,教师要去巡视。这主要有三个作用:a、随时解答学生在讨论过程中遇到的各种疑难问题。b、引导学生去探究、归纳,有时可以与学生一起讨论。c、防止有些学生趁着讨论问题聊与学习无关的事。讨论过后,由各小组长汇报讨论结果,教师再点评,最后综合归纳成法则、定理等。③师生一起做相应的练习(例题)。发现问题及时纠正。④以竞赛的形式检测达标情况,达标的小组大力表扬,不达标的小组由小组长组织辅导或其他小组成员来辅导。
(3)课后查缺补漏。如遇到当堂完不成任务的小组,就抽课余时间辅导不达标的学生。
三、 教学效果对比
笔者曾于2008至2009学年度在所教的班级(128班、130班)做过详细的实验对比,其数据如下:
实验前
实验后
从以上数据来看,实验前,两个班的成绩差不多,对照班的成绩还稍为好一些。经过一个学期的实验,实验班的成绩明显优于对照班,再经过一年的实验,实验班的优势更加明显。说明“分组——任务——合作”的教学模式明显优于传统的教学模式。笔者认为其原因是传统的教学模式是填鸭式,不管你接受不接受,一概往你的嘴巴灌,学生接受知识是在被动的情况下接受的,这样,就难免有些知识学生接受不了,即使被动接受了,也理解不透,用起来不活。而在“分组——任务——合作”教学模式下,学生是主动地获取知识,所获得的知识是通过自己探索或与同学探导得到的,对所获知识理解比较透彻,思维比较活跃,知识的运用就比较活,解决问题的能力就强。这是传统教学模式无法达到的。
【参考文献】
[1]全日制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
[2]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数学》(九年级)(下) 人教版
[3]《教育——财富蕴含其中》雅克·德洛尔
(作者单位:广西武鸣县城厢中心学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