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硕士生学制改革政策引发的思考

来源 :文教资料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bigtree16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 数年前,国内一些高校纷纷以探索研究生新培养模式的名义将硕士研究生“三年制”改为两年为基础的“弹性学制”。然而近些年,这些高校又纷纷将学制改了回来:先是浙江大学宣布取消两年制硕士研究生,重新恢复三年制;其后,包括中南财经政法大学在内的部分高校宣布取消两年制硕士研究生,全面改回三年制。这类举措进一步加深了人们对硕士研究生学制改革的怀疑,硕士研究生教育的“学制”和“质量”再度成为人们关注的热点问题。本文分析了硕士研究生学制改革的依据,以及改革中可能存在的问题,并就这一教育政策提出几点建议。
  关键词: 硕士生学制改革 弹性学制 建议
  
  事实上,硕士研究生教育学制改革并不是一个新话题。早在1986年,国家教委在《关于改进和加强研究生工作的通知》中就提出:硕士生的学习年限,要根据学科特点,经过一定的努力,积极创造条件,逐步缩短为两年至二年半[1]。1992年底,国家教委、国务院委员会联合印发的《关于学位与研究生教育改革和发展的若干意见》提出,“进一步改革硕士生的培养方式”,可实行“灵活的学制”[2]。2002年6月28日,科技部、教育部联合发出的《关于充分发挥高等学校科技创新作用的若干意见》规定:“逐步推行与国际接轨的研究生培养制度,取消对研究生培养年限的统一规定,实行弹性学制,鼓励硕博连读。”目前,我国基本实行的是学习年限为3年的硕士研究生学制,部分高校根据自身的专业特点对研究生学制进行改革,学习年限缩短为2—2.5年,一般是以2年为基础的弹性学制,以适应研究生培养目标由“学术型人才为主”到“应用型和学术型人才并重”的转变。
  一、硕士研究生学制改革的依据
  硕士研究生学制改革是有其理论依据的,主要可归纳为如下几点。
  1.适应我国研究生教育发展的需要。
  在我国建立学位教育制度的初期,将硕士生的培养年限定得较长,这与我国改革开放初期研究生数量较少、教育类型和规格比较单一、研究生培养经验相对不足的情况是相适应的。然而在20世纪80年代中后期,我国开始打破研究生培养类型、规格单一的局面,在研究生层次上允许存在不同的培养规格,不同的知识和能力结构。从学术型学位多、应用型学位少的状况,调整到多种类型并举的新格局。在这样的大环境下,原先单纯以培养学术型人才为主的硕士生培养目标、培养模式和学制年限安排受到了极大挑战,硕士生教育的学制面临着改革。
  2.社会发展对人才需求的变化。
  教育是为社会发展服务的,教育制度特别是培养社会精英人才的研究生教育制度应当根据社会的现实需要来确定。随着经济社会的不断发展,企业和管理部门也越来越需要一批高层次的应用型人才来提高竞争能力,培养高层次的应用型人才成为社会对硕士教育的新需求。有研究表明,2010年我国高技术产业从业人员总数将达到741万左右,较2000年增加75%(其中“十一五”期间增加35%),企业工程技术人员(高技能生产人才)将增至67.82万人,工程师和科学家(高技术研发人才)将增至34.98万人,高层次管理人才将增至20.01万人,这三类人才的总量将达到122.81万人,占高技术产业从业人员总量的16.57%[3]。可以预料,在未来一个较长时期内,我国经济和社会其他部门对应用型高层次人才的需求将持续攀升。
  3.扩招与资源有限的矛盾推动。
  我国是教育大国,相对于庞大的教育需求而言,教育资源十分短缺。1999年高校扩招后,我国高等教育“超速”发展。而且,由于高校扩招带来的就业压力等原因越来越多的大学毕业生选择考研,“考研热”不断升温,由此带来的是硕士教育的大规模扩招。1999年,全国招收研究生9.22万人,其中博士生1.99万人,硕士生7.23万人;而2008年全国招收研究生44.64万人,其中仅硕士生就达38.67万人之多,是1999年的5.35倍[4]。面对日益庞大的受教育群体,国家教育投入有限,学校生均教育资源日益缺乏。许多高校在师资、设施、后勤等方面的压力越来越大,教室紧张,实验室拥挤,本科生、硕士研究生、博士研究生抢占高校资源的矛盾日益突出。如何以有限的资源更有效地培养高层次人才就成为学制改革的直接利益驱动力。
  二、硕士研究生学制改革可能存在的问题
  目前看来,与硕士生学制改革相关的文章,多数还是在唱赞歌的,可是硕士生学制改革真如人们所说的那般切实有效、势在必行吗?对此,我尚存在几点疑惑。
  1.缩短学制会不会降低研究生培养质量?
  由于两年学制推行过急,部分改革高校并没有进行系统的改革,绝大多数研究生专业的课程设置、课程考核方式基本没变,只是简单地将三年的内容压缩到两年完成。学制改革虽然缩短了学制时间,却没有相应减少学习内容,课程设置和三年制的区别不大。研究生在入学考试时都经过了严格的英语、政治测试,这表明学生已具备较高的英语、政治水平,而大部分高校仍将英语、政治作为学生必修课,而且学时较长,使研究生不得不花费大量时间用于英语和政治课程学习,大大减少了专业研究的时间。除了上课之外,研究生还需要找工作、参加社会实践活动、应付考试和撰写上几万字的学位论文,精力和时间难免有限,培养质量难以得到保证。
  2.硕士生两年学制的“一刀切”是否适合所有学校、专业?
  目前,许多培养单位采用“一刀切”的学制改革方式,即将硕士生学制统一由三年改为两年,这一做法虽有其积极效应,却忽视了硕士生专业与学校的特殊性。某些硕士专业需要较长时间进行学术积累、学术沉淀、学术探究并进行学术实践和学术总结,这类专业人才的投入与产出周期是需要很长的一段时间的,可能毕业之后,他们的学术成果还不能立即得到承认和应用,还需要继续学习或者今后的工作实践来充实。所以3年时间对他们来说,是个保证基本质量的底线。如果盲目跟风进行学制改革,忽视学科专业的特殊性,随着改革的深入,就必然会出现种种的问题,这也正是为什么近年来许多原本试行两年制的高校将学制重新改回三年的原因。
  3.毕业生质量能否得到社会认可,是否将面临更大的就业压力?
  两年学制的设置本是希望借此加快人才产出速度以更好地促使社会经济的发展,从目前的社会形势上看,社会上对这批两年制硕士研究生的实力和水平却并不完全认同。特别是关于硕士研究生学制改革一直争议不断,近年来部分曾将学制缩短为两年的高校又悄悄将学制改了回来,这些情况都使得市场对两年制硕士培养质量产生了怀疑,担心其达不到人才培养的要求。许多用人单位在招聘时都有意无意地回避两年毕业的硕士研究生,甚至宁可要本科生也不要两年的“小硕士”。可以说,学制改革对硕士研究生的就业选择影响是很明显的,从长期来看,可能潜伏着很大的危机。
  三、建议
  在论述完硕士研究生学制改革的必要性、可行性和存在的问题之后,我就这一教育政策提出几点建议。
  1.正确理解“弹性学制”。
  所谓弹性学制,是一种相对于学年制而言的,以学分制和选课制为基础,以导师制为支撑,对学生修业年限不做统一、严格要求,允许学生提前毕业、中途休学或分段完成学业,只要学生在一个弹性化的期限内达到培养方案规定的课程、学分数及相关条件要求,就可以毕业或获得相应学位的制度[5]。真正的弹性学制至少包含以下含义:①不同培养单位的研究生培养年限不要求整齐划一;②同一单位、不同时期对研究生的培养年限的规定可以有所不同;③同一单位、同一时期研究生的培养年限也可以有所不同。也就是说弹性学制的初衷是为了在保证基本质量标准的前提下既给研究生培养单位以充分的自主权,又给研究生以适当的灵活度,从而保证我国的研究生教育能够在数量和质量上协调发展。
  2.循序渐进、完善配套、分门别类的实行硕士研究生学制改革。
  首先,高校必须认识到学制改革是一个渐进过程。无论社会、学校还是研究生本人都对学制改革都有一段适应期。因此,在进行学制改革时一定要慎重,不能简单地按照教育部的规定对学制进行压缩。可以先由3年改为2.5年,经过几年的调整,再改为2年,这有利于各方面平稳过渡,不至于对管理工作,以及在读研究生的学习产生一些不必要的震动。其次,不同的学科、专业由于自身特点对学制会有不同的要求,因而可以3年、2年并存。在目前的硕士教育中,基础学科及理论性较强的学科,其学制都不应该盲目缩短;而工程、技术等应用型学科,管理、法律等专业硕士,以及一些操作性较强的专业,其学制可以考虑适当缩短。
  3.保证研究生培养质量,严把质量关。
  (1)强化质量观念、淡化年限意识。质量是生命线,研究生教育质量的保证取决于培养目标定位、培养条件、生源质量、师资水平、师生的劳动投入等诸多因素。学制长短与质量高低并不存在必然的对等关系。在硕士研究生学制改革中,研究生、指导老师和研究生管理部门应当强化质量观念、淡化年限意识,将研究生在校期间的质量标准作为首要追求目标,强化目标管理,在一定范围内,不应考虑年限问题。
  (2)建立严格的科研成果和毕业论文审查制。实行弹性学制,根本目的是为了提高研究生的培养质量,而不是降低毕业要求。我国目前的研究生教育所采取的仍旧是“严进宽出”的培养方式,然而,要改变人们对“两年制”硕士的看法,就必须建立严格的科研成果认定和毕业论文审查制度,把好研究生的“出口关”。具体包括:首先,明确和细化对研究生毕业的科研成果要求,在继续沿用原有的以出版刊物等级作为评价论文质量标准的基础上建立多元评价标准;其次,将研究生参与课题研究的情况纳入到研究生科研成果评定中来,要对研究生提出明确的参与科研实践的要求;最后,加强毕业论文的审定,严把毕业论文质量关,等等。
  
  参考文献:
  [1]江红岩,陈谷纲.硕士学制改革对各利益主体的影响[J].理工高教研究,2006.6:57-59.
  [2]别敦荣,陈亚玲.论我国硕士研究生教育学制及其改革[J].教育研究,2005.11:49-54.
  [3]丁雪梅,钱乙余,张满山,刘家琦.参照国际模式结合中国国情进行两年制硕士研究生培养的探索(上)[J].学位与研究生,1998.1:59-62.
  [4]王燕妮,姚利民.对缩短硕士研究生学制的思考[J].高教发展与评估,2005.4:52-54.
  [5]张庆,梁辰.对我国硕士研究生教育实行弹性学制的研究[J].西南科技大学学报,2008.6:84-87.
其他文献
【正】 高等教育面向现代化,是高校办学的根本指导思想和总的方向,它从客观上要求高等教育必须适应现代化建设的需要,通过培养各类高级专门人才和自身科技优势,为经济建设服
中国戏曲文化课在浙江建设职业技术学院作为一门公共选修课开设实施.对于引导高职学生形成正确的社会观、道德观、价值观和伦理观,实现人文素质教育与专业教育相得益彰和突出高
【正】 党的十五大号召:高举邓小平理论伟大旗帜,把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全面推向二十一世纪。我们认为贯彻落实十五大精神,首先就是要响应党委的号召,抓好理论学习;要
急性肾小球肾炎简称急性肾炎,为内科常见病多发病之一,此病因受细菌、病毒、病源体等感染后免疫反应所致,属中医"水肿"、"尿血"等范畴,笔者自1996年来,采用中西医结合治疗本
摘 要: 本文先简略介绍了微博的含义、特点,然后通过一些数据对比分析了微博在国内外图书馆的应用现状,最后阐述了微博对高职院图书馆发展的推动作用。  关键词: 微博 高职院图书馆发展 促进作用    我们一直关注新事物的发展,大学生们更是新技术的热衷应用群体之一。微博在2010年火了,它给大众带来给更广阔更直接的视角,学生、老师们互为关注的对象,新型师生关系逐渐萌生。在这样的情势下,许多高职院图书馆
摘 要: 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和变革,人们的思想、心理和价值观都发生了相应的改变,大学生的全面发展应该是在马克思主义关于人的全面发展理论的基础上,结合时代特色和自身特点的发展,包括价值观念、知识体系、综合能力和个性发展等四个方面。  关键词: 新形势 大学生 全面发展 内涵    数千年来,人类对自身的全面发展和自由解放的追求从来没有停止过,在马克思主义关于人的全面发展理论创立以前就有很多进步思想家
该院 1 988~ 1 998年共收治老年病毒性肝炎 1 2 6例 ,这 1 2 6例中急性肝炎占 2 0 .6% ,慢性肝炎占 2 7.8% ,重症肝炎占 1 9% ,肝炎后肝硬化占 31 %。临床表现 :起病隐袭占 78
摘 要: 在《左传》的注释史上,清代洪亮吉的《春秋左传诂》是一部重要的注释之作。其在融会贯通古今的基础上,提出了不少独到的见解,在春秋学的研究上作出了重要贡献,但是也存在着一些不足之处。本文探讨了《春秋左传诂》的不足。  关键词: 洪亮吉 《春秋左传诂》 杜注    尽管洪亮吉《春秋左传诂》在利用汉魏遗说匡正杜注方面取得了很大的成就,具有纠谬补缺之功,但是也多少存在着一些不足,其不足之处主要表现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