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然人”的悲剧

来源 :理论导刊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just_username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劳伦斯的《逾矩的罪人》用象征化的现实主义手法,表现了一个“自然人”的悲剧故事,主人公西格蒙德的不幸遭遇和心理感受以及他作为“自然人”的代表的悲剧成因是复杂的。 全文查看链接 最最需要的两样东西:安宁与爱情——西格蒙德的甘霖与食物。西格蒙德思索着从束缚中解脱出来,在另一个人身上找到摆脱孤独感的庇护所。然而,对于一个诚实的人来说,这意味着抛弃义务、斩断血缘的纽带,当然同时也可能意味着新生。在经历了感情上的激烈搏斗之后,西格蒙德终于走上了不轨之路。如果说,西格蒙德死气沉沉的家庭生活带给了他无尽的压抑、孤独和疲倦的话,那么,西格蒙德与海伦娜短暂的偷情对他的伤害却是致命的。海伦娜冷漠、超然而又高傲的个性使西格蒙德感到更加孤独。在海伦娜的眼里,一切事物的价值均存在于它们所激发起的幻想之中,西格蒙德也不例外。她所要的是一个快乐而漂亮的小伙子。而不是一个古怪而又倔强的中年男子;虽然她也认为爱情同生命和死亡或青春一样,是人生中唯一神奇的事情,但她同时也认为那毕竟是暂时的,,只是人生中的一个小插曲。然而对于西格蒙德而言,海伦娜是他最后一处避难所,他无法放弃它,但又不能怀有过多的奢望。他觉得自己似乎永远也无法了解她,“她是一本书,书中的任何人物对他来说都是不可理解的。”“她自为一体,独断独行;她需要我仅是为了像探索礁石上的小水潭一样探索我,并以我为浴场。片刻之后,待我一离开,她会发现我并不是必不可少的……”因此,西格蒙德难以全身心地投入到他与海伦娜的度假之旅,在他的潜意识里,他与他的海伦娜就像是“天地星球的急旋疾飞之中的两粒生命之粟,肩并肩地共同行进了一程”。在短短的五天里,他既体会了激情燃烧的兴奋,又经受着前途未卜的彷徨、担忧、苦恼、焦虑,还有对自己孩子的思念和负疚感。真可谓一边是晶莹馥郁的美酒,一边是纯无杂质的毒药,这两种东西都会既损害他的肌体又摧残他的灵魂,使绝望中的西格蒙德更加绝望。他幻想着自己能回到一个充满魔力、纯朴、自然的原始社会里。甚至“希望自己是个农夫……有一个简单的、活动缓慢的大脑,过一种活生生的生活。”但那太遥不可及,所以“让我隐藏起来,让我躲进黑暗。……我渺小、我无用。我的渺小、无用的悲剧……”但他无处可逃,除了把头埋在海伦娜的怀中作短暂的休憩之外,他无处可躲。他想到了死。当逃避已成为一种习惯,而又无处可逃时,死亡便是最好的选择,是一个绝望、负罪的灵魂最好的去处。西格蒙德想到人一旦死去,他生前的一切便都失去了意义,况且,“宁为活着的狗,不做死去的狮”,“死去好象是一种耻辱。它意味着被人遗忘,甚至是被地球上最小的生物遗忘。那无疑是莫大的耻辱。”他因此无法坦然面对死亡。他到底能做什么呢?即使他能设法维持自身的生活,他也永选不会有足够的钱把海伦娜永远留在身边,因此,他们的来往只能偶尔为之,还得在暗中进行,这是一件无法容忍之事。“如果我腰缠万贯,便不存在任何障碍了,我可以给每个孩子足够的钱,还有比阿特丽丝,那样我们就可以远走他乡了。然而我已年近四七,我不是天才,我永远不会腰缠万贯。”西格蒙德摇摆不定,是死,还是生?西格蒙德的生命之火就像是一根摆放平稳的蜡烛上那飘忽不定的火焰,随时有熄灭的可能。他迷迷糊糊地圆了家,但等待他的是:轻蔑、沉默、哀怨、憎恨、挖苦、家人平静外表下难以言表的烦乱。他感到自已像一只欢天喜地弃家外逃之后重新回来围着家到处乱爬的狗。别无他处可去。持续的恼怒、羞辱、痛楚和不安终于送走了神经久已麻木的西格蒙德。西格蒙德死了。 全文查看链接
其他文献
摘 要:  高中阶段,研究物理变量的问题,一般采用微元法,即将研究对象(物体或物理过程)进行无限细分,从其中选取某一微小单元进行讨论,从而找出被研究对象的变化规律。微元法是我们分析、解决物理问题中的常用方法,也是从部分到整体的思维方法。  关键词:微元思想;教学;高中物理  中国分类号:G42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992-7711(2010)4-040 -02     在物理学科中,
更年期(现多称围绝经期)综合征是指妇女在45~50岁时,出现月经紊乱、烦躁易怒、头晕、失眠,心悸汗出、血压升高、阵发性面部潮红等一系列症状。中医认为,人在中年到老年这一时期,肾气渐衰,精血不足,脏腑功能失常,因而发生本病。    1预备式  取坐位,腰微挺直,双脚平放与肩同宽,左手掌心与右手背重叠,轻轻放在小腹部,双目平视微闭,呼吸调匀,全身放松,静坐1~2分钟。    2按揉百会穴  将右手中指
随着课程改革的不断推进,课堂教学的有效性得到了空前的重视。笔者认为,探寻“有效”课堂,不妨从发现、分析和改进课堂低效现象做起。本文将结合课例,对源自教师的学习起点定位、目标设置、问题创设、练习设计这四方面课堂“低效”现象进行分析,探讨如何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  现象一: 起点定位“飘忽不定”,“以生为本”意识缺乏  教师准确定位学生的学习起点,是有效教学的前提。但在课堂上,时常会出现教师定位不准
【摘要】马克思对阶级的理解是从人类历史发展和人的生活的两个视角切入的,由此而架构起了阶级分析法的二重维度。在现实的理解中,人们对阶级分析法的理解往往偏向其中的一维。这样必然会导致两种后果:一是在理论层面,对阶级分析法的理解会产生误解;二是在实践层面,会使政策和措施产生倾斜、偏差甚至极端。要科学地把握阶级分析法,就必须从二重性的内在统一来理解。  【关键词】马克思;《共产党宣言》;阶级分析法;二重性
随着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化,越来越多的学校开始关注、重视学校文化,并通过丰富一些“文化标识”去建构学校文化。其中,校训作为学校文化浓缩的符号表征,已成为助推学校内涵发展的“主力军”。  然而从现实来看,部分校训未能很好地体现学校的价值观,对办学理念、学校文化体现不够,甚至背离了学校文化内涵,同时内容趋同化,形式单一化,学校特色体现不足。例如北京市某区县两所中学的校训分别为“高雅、勤奋、求实、创新”和“
北国春天来得很迟,我却不能责怪它在路上的耽搁。窗外黄沙满天,冷风吹下几片盘旋的老叶,天色昏暗,我想出去走走,无奈北风凛冽,只好在家闷闷读书。  天气稍稍暖和,我与友人同游满井。山峰上冰雪初融,阳光斜照在山顶,底下是紧挨着的土黄色的小丘,灰白的树覆在丘上。山是那么的清晰,鸟绕着山低飞,溪水从它身上流下汇成一片湖,湖中它的背影肃立,像华美的羞涩的雕像。站在堤上远望,眼前一片明亮,淡绿的春树层层铺叠,枝
摘 要:集体维权行动产生与政治机会结构的开放性和封闭性形成一种曲线关系。批判地借鉴吸收政治机会结构理论,并与中国具体社会政治环境相结合,可建构出本土化的分析框架,其由三种变量构成:政体开放、政府能力、社会资源。分析每个具体变量在中国的实际状况以及与集体维权行动的关系,可为中国集体维权行动的合理应对带来启示意义。  关键词:集体维权行动;政治机会结构;政体开放;政府能力;社会资源  中图分类号:D6
制作材料:饮料瓶、即时贴、瓶盖、彩绳。  玩法:在两位幼儿一张一合协调动作中,发展幼儿扩胸动作、上肢力量及协调配合能力。  适合年龄:中、大班  作者:卢艳 本文为全文原貌 未安装PDF浏览器用户请先下载安装 原
在《数学课程标准(2011版)》的课程目标中,“数学基本活动经验”被定为了“四基”之一,把基本思想、基本活动经验这些“软”目标提升为与基础知识、基本技能同等地位的“硬”目标,可见基本活动经验的重要性。但是“经验”看不见、摸不着,而且有时还难以用直观的语言来表述,尤其是小学生,由于理解能力和认知水平的有限,对数学基本活动经验的积累更是难以把握。因此,教师在教学中要有针对性地开展数学基本活动,让“经验
(相城区陆慕高级中学 江苏 苏州 215131)    新苏版教材的各章节都在不同的位置,恰当的设置了各种各样的探究活动,提出了恰当的、对学生数学思维有适度启发的问题,引导学生的思考和探索活动,让学生经历观察、实验、猜测、推理、交流、反思、等理性思维的过程,切实改进了学生的学习方式。因此,数学课堂探究教学,就是通过各种措施和途径,把学生数学学习过程中的发现、探索、研究等认知活动凸现出来,使学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