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伊安杰里夫《摄影简史》中有这样一段话,他写道:“照片所定格的迷人世界是不可转述的。照片折射的其实是相机背后的摄影家所处的时代的灵动状态以及摄影家的行为的各种尝试与可能。摄影是人类志趣的缅想和检阅,摄影家的趣味和观念使他们创作的照片散发出他们那个时代难以言喻的美。”在四川省射洪县有这样一位老人,在他的镜头下面,倒影、波浪、礁石、苔藓都别有一番韵味。他借助多种自然物的力量,围绕一个“动”字,在江河湖海水岸拍下了数以万计的照片。他的行为尝试着摄影的各种可能,他就是已过耳顺之年、爱好摄影的赵崇德。今年是赵崇德尝试自己的“zd画创意摄影”的第八个年头。期间,他创作的近百件“zd画”作品和相关文章,露面于国内十多家报刊和多个展场。在我们再度对他的采访中,赵崇德着重向我们阐述了他尝试项目的新奇点、独特性、大家的评说以及对未来的展望。接下来,让我们走进这位执著追求摄影的老人的内心世界。
X:今年是你的尝试项目进行的第八个年头,现在的着力点是什么?为什么将自己的尝试项目改称为“zd画创意摄影”?
Z:近两三年,我把尝试项目的着力点放在注意剖析、摸索规律性的东西上。如我尝试的项目该如何定名。说它是摄影,可成品又是一幅绘画作品。说它是画吧,却又是相机照出来的。画家用手中的笔来作画,而我是在用相机作画。作品载体虽然是相纸,可图像多为写意画面。所以在去年秋天,我将这种具有两栖性的尝试项目改称为“zd画创意摄影”了。作品“zd画”不全含“照的画”之意,算是个尝试项目的代号或娃娃的乳名吧,以后可能会有更贴切的叫法。
X:你对自己的尝试项目作了必要的总结,归纳出了哪些新奇与独特之处?或者说有些什么特征、特性。
Z:对我尝试的项目,2012年底,我应母校绵阳师院美术系老师的邀请去讲了一次创作体会。2015年底又去攀枝花市与同仁交流。在制作课件时,作了两次粗略总结后,这两年我对其进行了深化。现在看来,除了我刚才讲的“zd画创意摄影”具有“摄影”与“绘画”两栖性外,它还有以下特性:一是被摄对象的动感性。我的尝试多在水岸进行,主要依赖动态倒影做文章,也利用诸如变幻的彩灯、燃烧的烈火等动态物来构图写意。二是创作过程中的反常性。如常人拍摄时要求相机端稳,这点我不很讲究,我从未用过三脚架去拍写意照片。相反,有时还故意抖动、旋动相机。在讲究图像清晰上,我追求刘半农在《半农谈影》里讲的“模糊”,图象清晰了,达不到变形使用被摄对象的要求。许多人好拍平静的倒影,我却喜欢拍动态的倒影。创作中坚持不摆拍、不“集锦”、不用ps合成,一次攝成,原图释意。筛选照片时,旋转多个角度反复观看,仔细琢磨。不少的照片还是横着或倒着用的。三是图像的抽象性。由实景变形而来的图案构思、线条、颜料新创作出的图像,与纪实性照片相去甚远,画面呈现出抽象性,作品基本上都脱离了原主题,形成了新的主题。由于图像的抽象,仁者见仁,智者见智,主题有些不确定。当然,在我脑子里一般是有一个主导性的图像。此外,“zd画”图案还存在唯一性。我捕捉到的图案都是稍纵即逝、不可再得。“zd画”图案的唯一性,使成功的作品同时具有了难得的收藏性。
X:对您尝试“zd画创意摄影”,尤其是创作过程的反常性,您的朋友和您所接触到的一些行家有些什么样意见或者建议?他们的见解,对您的尝试有何影响?
Z:对我的尝试,可以说是众说纷纭,持有异议的朋友不少。有的人笑话我搞的玩意儿“不伦不类”、“非驴非马”。有的人认为我拍的一些较好的照片,“是仅凭运气碰到的”。对我创作过程中的反常性,有朋友调侃我是“摄界怪异”、“自出心裁 异想天开”。还有的同仁讲“自娱自乐还可以”。网上有朋友讲我的尝试“已近阳春白雪之境。影与画的结合,影化意的高境,不易,但会难逢知音”。朋友们的这些谈论,促使我想方设法去把事做得好一些。当然,看好我这种尝试的师友还是居多。如四川省摄协领导见后就给以肯定。我常参加活动的绵阳市摄协老年分会的老师们都肯定、支持和鼓励我的尝试活动,多次让我介绍有关尝试情况,选展我的习作。再以几个刊登我习作的刊来说吧,2013年1月,《南岛晚报》以《候鸟老人以三亚美景展示四大美人神态》为题,介绍了我的四幅人物写意作品。《攀枝花日报》《攀枝花晚报》《四川黄埔》先后多次以《镜头作画寄深情》《以阳光花城之水,看天下风景名胜》《攀枝花魅影》等图文并茂地向读者介绍了我的尝试及作品;2015年10月,贵刊也以《镜头下的传神写意》为题,推出了我的写意摄影尝试情况与作品。今年2月,《中国摄影报》又以《巧观自然万象,成就“写意”新图》为题,刊发了我尝试写意摄影的图文。从这些发文标题来看,大家对处于萌芽状态的“zd画”是大力支持的。我曾持习作当面向柴选、石广智、吴亚轩等摄坛名师高手请教,他们对我尝试项目作了“很有意思”、“很不错”、“有思想,有个性”的评价。台湾著名摄影师陈友发先生得知我的尝试后,还寄赠来台湾的摄影报刊支持和鼓励我。所有这些,都为我在晚年生活中玩好相机,做好自己喜欢做的事增添了信心和力量。
X:看来您的尝试得到了众多摄影者的认可与好评。您在艰辛的努力与成功的途中,肯定有着不少切身体会,这里能简单谈谈吗?
Z:可以。实践告诉我,“zd画创意摄影”是一种跨界融合的社会文化活动。要取得成功,首先要有胆识。尝试与探索,是一种创新的观念与行为。创新之路荆棘丛生,没有胆识胆量,必然寸步难行。其次,是要具备尽可能多的知识。自己取得的小小成功,可以说是受益于我自小对美术、集邮、奇石等跨学科知识的积累。再有,就是要追求自己的艺术个性。艺术如果失去了应有的个性,就如市面上买的“大路货”,不会有好的价值。当然,个性的基础是对传统的继承,不是空穴来风。重要的是应当始终如一的持有一颗对新事物的好奇心和脚踏实地的创作之心。
X:对您的尝试项目,您还有一些什么思考或展望?
Z:“zd画”要完全在艺术舞台上立起来,路子还很漫长。如“zd画”的特性,还需要从理论的高度来深化。创作中的一些技巧性问题还需再探索。这种“照”与“画”之间应有的融合如何更好的进行,其创作应当归属何种艺术门类或流派等问题,还得在继续探讨中来定性。“zd画”画面呈现出多个画种的风格,朋友们讲它是一种适合多种场合使用的“装饰画”,但对它的成因与价值,推广与提高,开发和利用,还需继续去思考、去探索、去践行。就我个人来言,要说希望达到何种境界,那就是希望有更多的摄影爱好者来关注、了解它,希望艺术舞台上有它的一席之地,更希望看到“zd画”作品广泛应用于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
镜头有形,光影无限。我们在赵崇德的镜头下面看到了无限的图像,带给我们一个镜头下的“奇妙世界”。有人说过这样一句精辟的语言:摄影家的能力是把日常生活中稍纵即逝的平凡事物转化为不朽的视觉图像。此刻,在笔者的眼前,仿佛已看到了一位爱好摄影的老人在摄影之路上一步一个脚印的向我们走来,脚步是那样的坚实、有力……
X:今年是你的尝试项目进行的第八个年头,现在的着力点是什么?为什么将自己的尝试项目改称为“zd画创意摄影”?
Z:近两三年,我把尝试项目的着力点放在注意剖析、摸索规律性的东西上。如我尝试的项目该如何定名。说它是摄影,可成品又是一幅绘画作品。说它是画吧,却又是相机照出来的。画家用手中的笔来作画,而我是在用相机作画。作品载体虽然是相纸,可图像多为写意画面。所以在去年秋天,我将这种具有两栖性的尝试项目改称为“zd画创意摄影”了。作品“zd画”不全含“照的画”之意,算是个尝试项目的代号或娃娃的乳名吧,以后可能会有更贴切的叫法。
X:你对自己的尝试项目作了必要的总结,归纳出了哪些新奇与独特之处?或者说有些什么特征、特性。
Z:对我尝试的项目,2012年底,我应母校绵阳师院美术系老师的邀请去讲了一次创作体会。2015年底又去攀枝花市与同仁交流。在制作课件时,作了两次粗略总结后,这两年我对其进行了深化。现在看来,除了我刚才讲的“zd画创意摄影”具有“摄影”与“绘画”两栖性外,它还有以下特性:一是被摄对象的动感性。我的尝试多在水岸进行,主要依赖动态倒影做文章,也利用诸如变幻的彩灯、燃烧的烈火等动态物来构图写意。二是创作过程中的反常性。如常人拍摄时要求相机端稳,这点我不很讲究,我从未用过三脚架去拍写意照片。相反,有时还故意抖动、旋动相机。在讲究图像清晰上,我追求刘半农在《半农谈影》里讲的“模糊”,图象清晰了,达不到变形使用被摄对象的要求。许多人好拍平静的倒影,我却喜欢拍动态的倒影。创作中坚持不摆拍、不“集锦”、不用ps合成,一次攝成,原图释意。筛选照片时,旋转多个角度反复观看,仔细琢磨。不少的照片还是横着或倒着用的。三是图像的抽象性。由实景变形而来的图案构思、线条、颜料新创作出的图像,与纪实性照片相去甚远,画面呈现出抽象性,作品基本上都脱离了原主题,形成了新的主题。由于图像的抽象,仁者见仁,智者见智,主题有些不确定。当然,在我脑子里一般是有一个主导性的图像。此外,“zd画”图案还存在唯一性。我捕捉到的图案都是稍纵即逝、不可再得。“zd画”图案的唯一性,使成功的作品同时具有了难得的收藏性。
X:对您尝试“zd画创意摄影”,尤其是创作过程的反常性,您的朋友和您所接触到的一些行家有些什么样意见或者建议?他们的见解,对您的尝试有何影响?
Z:对我的尝试,可以说是众说纷纭,持有异议的朋友不少。有的人笑话我搞的玩意儿“不伦不类”、“非驴非马”。有的人认为我拍的一些较好的照片,“是仅凭运气碰到的”。对我创作过程中的反常性,有朋友调侃我是“摄界怪异”、“自出心裁 异想天开”。还有的同仁讲“自娱自乐还可以”。网上有朋友讲我的尝试“已近阳春白雪之境。影与画的结合,影化意的高境,不易,但会难逢知音”。朋友们的这些谈论,促使我想方设法去把事做得好一些。当然,看好我这种尝试的师友还是居多。如四川省摄协领导见后就给以肯定。我常参加活动的绵阳市摄协老年分会的老师们都肯定、支持和鼓励我的尝试活动,多次让我介绍有关尝试情况,选展我的习作。再以几个刊登我习作的刊来说吧,2013年1月,《南岛晚报》以《候鸟老人以三亚美景展示四大美人神态》为题,介绍了我的四幅人物写意作品。《攀枝花日报》《攀枝花晚报》《四川黄埔》先后多次以《镜头作画寄深情》《以阳光花城之水,看天下风景名胜》《攀枝花魅影》等图文并茂地向读者介绍了我的尝试及作品;2015年10月,贵刊也以《镜头下的传神写意》为题,推出了我的写意摄影尝试情况与作品。今年2月,《中国摄影报》又以《巧观自然万象,成就“写意”新图》为题,刊发了我尝试写意摄影的图文。从这些发文标题来看,大家对处于萌芽状态的“zd画”是大力支持的。我曾持习作当面向柴选、石广智、吴亚轩等摄坛名师高手请教,他们对我尝试项目作了“很有意思”、“很不错”、“有思想,有个性”的评价。台湾著名摄影师陈友发先生得知我的尝试后,还寄赠来台湾的摄影报刊支持和鼓励我。所有这些,都为我在晚年生活中玩好相机,做好自己喜欢做的事增添了信心和力量。
X:看来您的尝试得到了众多摄影者的认可与好评。您在艰辛的努力与成功的途中,肯定有着不少切身体会,这里能简单谈谈吗?
Z:可以。实践告诉我,“zd画创意摄影”是一种跨界融合的社会文化活动。要取得成功,首先要有胆识。尝试与探索,是一种创新的观念与行为。创新之路荆棘丛生,没有胆识胆量,必然寸步难行。其次,是要具备尽可能多的知识。自己取得的小小成功,可以说是受益于我自小对美术、集邮、奇石等跨学科知识的积累。再有,就是要追求自己的艺术个性。艺术如果失去了应有的个性,就如市面上买的“大路货”,不会有好的价值。当然,个性的基础是对传统的继承,不是空穴来风。重要的是应当始终如一的持有一颗对新事物的好奇心和脚踏实地的创作之心。
X:对您的尝试项目,您还有一些什么思考或展望?
Z:“zd画”要完全在艺术舞台上立起来,路子还很漫长。如“zd画”的特性,还需要从理论的高度来深化。创作中的一些技巧性问题还需再探索。这种“照”与“画”之间应有的融合如何更好的进行,其创作应当归属何种艺术门类或流派等问题,还得在继续探讨中来定性。“zd画”画面呈现出多个画种的风格,朋友们讲它是一种适合多种场合使用的“装饰画”,但对它的成因与价值,推广与提高,开发和利用,还需继续去思考、去探索、去践行。就我个人来言,要说希望达到何种境界,那就是希望有更多的摄影爱好者来关注、了解它,希望艺术舞台上有它的一席之地,更希望看到“zd画”作品广泛应用于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
镜头有形,光影无限。我们在赵崇德的镜头下面看到了无限的图像,带给我们一个镜头下的“奇妙世界”。有人说过这样一句精辟的语言:摄影家的能力是把日常生活中稍纵即逝的平凡事物转化为不朽的视觉图像。此刻,在笔者的眼前,仿佛已看到了一位爱好摄影的老人在摄影之路上一步一个脚印的向我们走来,脚步是那样的坚实、有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