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良好的幼儿园环境有利于促进幼儿的协调、综合发展,教师结合教学实践经验,就农村幼儿园的环境创设发表一些认识与独特见解。
关键词:农村幼儿园;环境创设;物质设施资源;精神文明环境
《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中明确指出:“环境是重要的教育资源,幼儿教师应通过创设和有效地利用环境影响幼儿,促进幼儿的协调、综合发展。”环境创设对幼儿发展的必要性及重要意义可见一斑。
作为一所农村幼儿园,我们所拥有的自然环境、社会人文等都与城市发达地区的幼儿园有着较大的区别与差异,而这就决定了我们农村幼儿园必须因地制宜,充分利用农村特有的物质及精神资源实现幼儿园环境的更好创设与发展。以下,笔者谨结合自身的幼儿园教育实践经验,就农村幼儿园环境创设的具体策略与方法进行初步的分析与探讨。
一、丰富幼儿园内的物质设施资源
《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指出:“幼儿园的空间、设施、活动材料和常规要求应有利于引发幼儿的主动探索与同伴交往。”这就要求我们农村幼儿教育工作者将农村地区优越的自然条件及物质资源充分融入幼儿园内部的空间(地面、墙面等资源)中,以此为契机,促使幼儿在幼儿园活动中不自觉地受到熏陶与感染,从而使幼儿更好地学习知识、掌握先进文化。
1.幼儿园墙壁环境的创设
动植物在农村地区随处可见、随处可得,而且随着季节的变化,不同的动植物又会呈现不同的特点。鉴于动植物资源的丰富性与可变化性特征,我在日常的教学实践中经常有意识、有目的地组织、带领学生将这些源于大自然的动植物资源充分运用在幼儿园墙壁的布置上。
例如,我和学生会根据大自然一年四季的变化特点,将与之相适应的动植物标本、图片等一一贴在相对应的季节区域。如此,通过幼儿的亲自搜集、整理与布置活动,不但能使他们充分体验到农村生活的乐趣与魅力所在,大大发展他们对于农村大自然的美好热爱情感,而且更为重要的一点在于装饰材料的简便、易取性还同幼儿直观、形象的思维特点形成了完美的契合,在寓教于乐、寓教于学的同时着重发展了学生的认知思维,为他们德与智的平衡、协调发展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2.班级活动区域环境的创设
同年龄较大学生的课堂布置不同,幼儿园班级最大的特点在于每个班级都有适合自己学生特色的不同活动区域。而作为幼儿活动时间最长的场所,班级活动区域环境的布置在整个幼儿园环境创设体系中就占据了绝对重要的地位。
角色活动区域——农村地区最丰富的资源就是农产品,利用这一特点,我在班级的角色活动区域为学生配置了小米、黄豆、绿豆、土豆等各色形式的农产品,并鼓励幼儿自主进行买卖商品的角色扮演游戏。这样,既能教会幼儿简单的加减法运算,又能培养他们的社会交际、沟通、协调能力。
益智活动区域——益智活动区域最主要的目标在于开发幼儿的智力因素,促进他们智力的进一步发展。因此,在这一活动区域的布置上,我会利用农村地区丰富的自然资源,为学生提供积极动手、亲自参与的可能性与良好机遇。这样既大大促进了幼儿的智力发育,又在一定程度上促进了他们的合作意识、团队合作能力等综合素质的提升,为他们日后综合素质的更好发展打下坚实的基础。
二、为幼儿创造良好的精神文明环境
幼儿园环境的创设并不仅仅包括物质环境的丰富这一层面,幼儿教师同样应当为学生营造一个良好的精神文明环境,真正将幼儿园教育的最根本宗旨“使幼儿学会学习、使幼儿学会生活、使幼儿学会做人”真正落到实处。与此相适应,《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要求“幼儿教师应严格要求自己,坚持做到以身作则,促使自身的言行举止真正成为幼儿学习的良好榜样;其态度和管理方式应有助于形成安全、温馨的心理环境,以此促进幼儿健康、文明的发展与进步。”这就要求我们幼儿教育工作者不但要坚持做到不偏袒、不歧视,始终以一种积极、欣赏、公平、公正的眼光看待每一位幼儿,以此让每位幼儿都真正感受到来自教师的热爱与欢迎之情,而且更要严格要求自己,规范自身的行为举止,以此真正为学生树立一个良好的道德表率及个人行为示范作用,推动幼儿自身行为素质及个人行为习惯的更好进步与发展。
除此之外,幼儿教师应当清楚地知道,幼儿之间的平等融洽关系也同为幼儿园精神文明建设体系中的重要组成部分,教育工作者应当有意识、有目的地向幼儿灌输与他人和谐相处的概念及准则。
如,现代农村中的大多数幼儿也多是家中的独生子女,在家娇生惯养,缺乏良好的团结友爱、互帮互助的良好精神品质。鉴于这种情况,我在日常教学实践活动中有针对性地组织了“我与朋友和谐相处”“我是主人,我要这样接待客人……”“我是客人,我应这样做客……”等主题活动,以此为突破口,真正形成一种相互尊重、互助友爱、共同发展与进步的良好精神氛围。
总之,我们农村幼儿教育工作者必须积极探索、勇于创新与实践,力求创造出一条既契合农村特点,又能真正促进幼儿协调、综合发展,具有鲜明特色的幼儿园环境创设道路。
参考文献:
董红.农村幼儿园环境创设的实践与研究[J].学前课程研究,2009(01).
编辑 张珍珍
关键词:农村幼儿园;环境创设;物质设施资源;精神文明环境
《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中明确指出:“环境是重要的教育资源,幼儿教师应通过创设和有效地利用环境影响幼儿,促进幼儿的协调、综合发展。”环境创设对幼儿发展的必要性及重要意义可见一斑。
作为一所农村幼儿园,我们所拥有的自然环境、社会人文等都与城市发达地区的幼儿园有着较大的区别与差异,而这就决定了我们农村幼儿园必须因地制宜,充分利用农村特有的物质及精神资源实现幼儿园环境的更好创设与发展。以下,笔者谨结合自身的幼儿园教育实践经验,就农村幼儿园环境创设的具体策略与方法进行初步的分析与探讨。
一、丰富幼儿园内的物质设施资源
《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指出:“幼儿园的空间、设施、活动材料和常规要求应有利于引发幼儿的主动探索与同伴交往。”这就要求我们农村幼儿教育工作者将农村地区优越的自然条件及物质资源充分融入幼儿园内部的空间(地面、墙面等资源)中,以此为契机,促使幼儿在幼儿园活动中不自觉地受到熏陶与感染,从而使幼儿更好地学习知识、掌握先进文化。
1.幼儿园墙壁环境的创设
动植物在农村地区随处可见、随处可得,而且随着季节的变化,不同的动植物又会呈现不同的特点。鉴于动植物资源的丰富性与可变化性特征,我在日常的教学实践中经常有意识、有目的地组织、带领学生将这些源于大自然的动植物资源充分运用在幼儿园墙壁的布置上。
例如,我和学生会根据大自然一年四季的变化特点,将与之相适应的动植物标本、图片等一一贴在相对应的季节区域。如此,通过幼儿的亲自搜集、整理与布置活动,不但能使他们充分体验到农村生活的乐趣与魅力所在,大大发展他们对于农村大自然的美好热爱情感,而且更为重要的一点在于装饰材料的简便、易取性还同幼儿直观、形象的思维特点形成了完美的契合,在寓教于乐、寓教于学的同时着重发展了学生的认知思维,为他们德与智的平衡、协调发展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2.班级活动区域环境的创设
同年龄较大学生的课堂布置不同,幼儿园班级最大的特点在于每个班级都有适合自己学生特色的不同活动区域。而作为幼儿活动时间最长的场所,班级活动区域环境的布置在整个幼儿园环境创设体系中就占据了绝对重要的地位。
角色活动区域——农村地区最丰富的资源就是农产品,利用这一特点,我在班级的角色活动区域为学生配置了小米、黄豆、绿豆、土豆等各色形式的农产品,并鼓励幼儿自主进行买卖商品的角色扮演游戏。这样,既能教会幼儿简单的加减法运算,又能培养他们的社会交际、沟通、协调能力。
益智活动区域——益智活动区域最主要的目标在于开发幼儿的智力因素,促进他们智力的进一步发展。因此,在这一活动区域的布置上,我会利用农村地区丰富的自然资源,为学生提供积极动手、亲自参与的可能性与良好机遇。这样既大大促进了幼儿的智力发育,又在一定程度上促进了他们的合作意识、团队合作能力等综合素质的提升,为他们日后综合素质的更好发展打下坚实的基础。
二、为幼儿创造良好的精神文明环境
幼儿园环境的创设并不仅仅包括物质环境的丰富这一层面,幼儿教师同样应当为学生营造一个良好的精神文明环境,真正将幼儿园教育的最根本宗旨“使幼儿学会学习、使幼儿学会生活、使幼儿学会做人”真正落到实处。与此相适应,《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要求“幼儿教师应严格要求自己,坚持做到以身作则,促使自身的言行举止真正成为幼儿学习的良好榜样;其态度和管理方式应有助于形成安全、温馨的心理环境,以此促进幼儿健康、文明的发展与进步。”这就要求我们幼儿教育工作者不但要坚持做到不偏袒、不歧视,始终以一种积极、欣赏、公平、公正的眼光看待每一位幼儿,以此让每位幼儿都真正感受到来自教师的热爱与欢迎之情,而且更要严格要求自己,规范自身的行为举止,以此真正为学生树立一个良好的道德表率及个人行为示范作用,推动幼儿自身行为素质及个人行为习惯的更好进步与发展。
除此之外,幼儿教师应当清楚地知道,幼儿之间的平等融洽关系也同为幼儿园精神文明建设体系中的重要组成部分,教育工作者应当有意识、有目的地向幼儿灌输与他人和谐相处的概念及准则。
如,现代农村中的大多数幼儿也多是家中的独生子女,在家娇生惯养,缺乏良好的团结友爱、互帮互助的良好精神品质。鉴于这种情况,我在日常教学实践活动中有针对性地组织了“我与朋友和谐相处”“我是主人,我要这样接待客人……”“我是客人,我应这样做客……”等主题活动,以此为突破口,真正形成一种相互尊重、互助友爱、共同发展与进步的良好精神氛围。
总之,我们农村幼儿教育工作者必须积极探索、勇于创新与实践,力求创造出一条既契合农村特点,又能真正促进幼儿协调、综合发展,具有鲜明特色的幼儿园环境创设道路。
参考文献:
董红.农村幼儿园环境创设的实践与研究[J].学前课程研究,2009(01).
编辑 张珍珍